第17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赵璨也赞同这个想法,平安又道,“我的想法是,让皇城司配合他的行动。”
  “这是打算做什么?”赵璨敏锐的察觉到平安的这个提议里颇有深意,他沉吟片刻,道,“莫非你打算将皇城司并入御史台?”
  “是有这个打算,但不是皇城司并入御史台,确切的说,是打算将皇城司和御史台合并,成立一个全新的监察部门。”这两者乍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截然不同。
  只是合并的话,就是简单的将皇城司的人塞进御史台,进行磨合。但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官职、职能、权利和责任、升迁等这些东西都必须要重新界定。
  平安要的不是一个扩充过的御史台,而是一个合格的监察部门。
  毕竟,如今的御史可是有“风闻奏事”之权的。也就是说,他听说了一则流言,也不需要管是真是假,就可以直接参一本。这种说话不负责任的规定,让许多御史的胆子变得很大,成了见人就咬的狗,最终带得整个官场的风气都坏了。
  甚至有很多御史,初出茅庐的时候,或许是为了求名,或许是为了晋升,总之秉承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逮着朝中所有的重臣挨个参一遍。若是不成功,重臣们也不好跟他计较。若是侥幸成功,那就可一举成名,从此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平安想要的监察部门绝不是这样的。
  换到皇城司这边,也是一样。
  原本只是打探点儿京中小道消息的皇城司,被平安一手调教成了情报部门。
  但是这种东西,战时用处比较大,而且对外用得更多,对内的话,一旦泛滥,恐怕会引发人心惶惶,绝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平安一直希望能给皇城司套上束缚,让他们行事不能如此肆无忌惮。
  不过随着他的离开,这种约束力逐渐下降。现在的皇城司也就是因为皇帝没有真正发挥出他们的能力来,否则的话,势必会在短期内膨胀。平安不能保证将来的皇帝个个都能做到这一点,毕竟某些掌控欲强的皇帝,绝不会舍得放着皇城司不用。
  所以他索性先防患于未然,将皇城司和御史台彻底拆开,打破原有的这种规则,将一部分人清洗出去,设立新的部门,订立新的规则。
  一个做事讲求证据,而又有律法约束,不会发展成人人惧怕的怪物的部门。
  赵璨有些惊讶的道,“皇城司可是你自己的心血,我本以为你会舍不得呢。”况且他这种做法,就说明他自己对皇城司也不是很满意,但这可是他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岂不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
  平安摇头,“不过是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况且这一次的拆并也会以皇城司的职能为主。不过这些都要看顾大人接下来是否能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再做决定。”
  毕竟虽然御史台独立于六部和政事堂,直接对皇帝负责,但毕竟也是文官系统内部的一环,跟政事堂的诸位大人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动了它,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反弹。
  所以平安认为,先将贪墨灾粮灾银的案子了结,顺手将许悠和齐王收拾了,届时朝堂上肯定会感受到他的威慑力,从而驯服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再去做这件事,就保险得多。
  不过计划倒是可以先定好。
  事情商议已定,赵璨立刻召集顾文珩前来见驾。——他现在在翰林院,从那边过来倒是方便得很。
  听到皇帝交给自己的新任务,顾文珩丝毫没有犹豫便接了下来。
  他少年成名,很有才华,所以当初才会被先帝看重,打算留给新君。但是新君会不会用他,却是说不好的。毕竟身上带了先皇的印记,谁知道会不会因此被疏远呢?
  尤其是这段时间待在翰林院,看似职位清贵、又是天子近臣,实际上顾文珩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
  也许他可以在翰林院这么继续熬下去,十几二十年之后,或许有出头的机会。但那绝对不会是顾文珩要走的路。
  好在他看到了平安,赵璨能用一个,自然可以用另一个。所以心里始终抱着一点期望。
  现在听见赵璨将这件事交给自己,他便明白,这是给他的机会,也是对他的考校。若是能够做到甚至做好,接下来皇帝自然会用他。但若是不行,以后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翌日赵璨便下令,晋升顾文珩的官职为巡察御史,代天巡狩,表面上是运送物资、安抚灾民,彰显皇室恩德。但实际上却要暗地里调查清楚所有官员的贪墨情况,彼此之间的联系,甚至追溯到操纵这件事的人。
  当然,这件事不是顾文珩一个人去做,赵璨已经暗中下令皇城司的人配合,也将目前拿到的那一部分资料交给了他。
  “顾卿只管去查,不必有任何顾虑。朕这里便是你的后盾!但是你也要记得,朕要的是确确实实的证据,不让他们有任何狡辩的余地,明白吗?”他对顾文珩道。
  顾文珩沉着的点头,“臣明白了,必不负陛下皇恩!”
  “去吧,朕在京城等着你。”赵璨松开手,十分满意的道。
  顾文珩垂着头退了出去,只是在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他抬起头来,赵璨脸上肃穆的表情在他眼中一闪而逝。
  顾文珩再次肯定了赵璨那句话里所包含的意思:就算最后查到朝中重臣身上,赵璨也绝对不会姑息。他只要放心大胆的去查便是,一切都有皇帝来承担。
  当然这只是皇帝的说法,实际上在顾文珩看来,皇帝恐怕早就已经锁定中书某位大人,这件事要直指对方而去!否则的话,他没有必要事先给自己交代那么多。
  他要对上的是一国重臣,但顾文珩心里却没有半点畏惧和害怕,反而全是兴奋。
  他顾文珩十五岁便一举成名,天下皆知!然而此后十多年都一直在沉寂,没有任何作为。恐怕许多人早就已经忘记他们的存在了。但是现在,他要用这件事让这些人知道,那个曾经惊才绝艳,令人惊叹仰视的顾文珩,回来了!
  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
  走出本初殿,顾文珩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深吸了一口气——这京城的天,要变了。
  不对,是早就变了。只不过许多人还没有看清楚这一点而已。
  顾文珩握紧手中的材料,深吸一口气,快步离开了皇宫。
  拨下去的粮食赈灾是完全足够了的。之前因为有官员贪墨,所以显得不足,现在有顾文珩下去追查,每一粒粮食都会用到灾民身上,绝对足够,那么赵璨和平安的注意力也稍稍可以从这件事上面转开了。
  他们要关注的是其他地方的粮食储备情况。救灾的这部分不算,剩下的粮食,必须要足够整个大楚所有人从今年吃到明年,这才算是度过了难关。就算平安之前就做了许多准备,不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万全的把握。
  好在张东远那边很快带来了好消息。
  当初为了避免消息走漏,提前让有心人注意到。所以新品粮种的推广,只采取了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军屯,就是由军队在闲暇时开垦土地播种。因为边疆荒废的土地众多,而军队的人数也不少,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自然也很多。大概所有人都想不到,他们印象之中一片荒芜的边疆,如今早就已经种满了庄稼吧?
  就连沙土地也没有荒废,而是种上了土豆和地瓜这两种作物。必要时这些也是可以作为主食用以果腹的。
  第二种则是由赵璨从私库出钱,大肆在边疆购买土地开垦种植。因为事情做得严密,又没有惊动当地官府,所以消息到目前还没有被传扬出去。
  最开始的一两年,首先是刚刚开垦出来的荒地土质很差,而且粮种也没有完全适应这边的气候,所以产出不多。但也大大减少了朝廷往那边运送的粮草。后来情况就越来越好,产量也逐渐稳定下来了。
  到今年虽然大旱,地里的庄稼受到了一点影响,但长势还算不错,眼看收成应该不会太差。这抗旱品种可以算是经过了考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
  这部分收成足够供应所有军队所需,或许还有盈余。再加上往年的出产有不少被储存下来没有使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应该能够补充上遭灾之后减产的部分。
  尤其西北地区本来是灾区,但实际上这边人口少,土地出产少,绝大多数人本来就不是靠地里刨食过日子。所以实际上受到的损失有限。而大楚其他地方又没有遭灾,勉强能够自给自足。所以算下来,真正粮食减产的地方是江南。
  而江南,粮食减产的原因,可不光是遭了灾。实际上这几年来江南用于耕作的土地大量锐减,本身的粮食产量就一直在迅速减少。
  所以只是要填这一部分的窟窿的话,虽然没有具体的计算过,但平安觉得应该不会相差太多。再加上各地也有常平仓储备粮食,自然不会有问题。
  有了这种保障,平安一颗提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
  因为江南灾情更加严重,所以顾文珩去的是这里。至于西北,那边有军队掌控,目前还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虽然贪墨在所难免,但十成的粮食物资发下去,总有七八成能到灾民手里。所以暂时还不急着对他们动刀子。
  赵璨的私心里是希望他们看到江南这边的反应之后,主动将这些东西吐出来,那就省了许多事了。
  而顾文珩也的确是没有让赵璨失望,从离开京城,进入江南路的地界开始,便搅动得风云变色,奏折便如雪片一般的飞来。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顾文珩的,每一次都是有证据的参某个或者某一批官员。但是更多的,则是江南路的官员们参顾文珩的,认为他这个时候乱来,是要“动摇民心,其心可诛”,还罗织出种种罪名,要致顾文珩于死地。
  “他们当朕是傻子么?”赵璨冷笑着摔了奏折。
  平安道,“倒也未必,说不定只是要先造势。”他说着眉头皱了起来,“恐怕顾大人的安全问题十分堪忧。”若是这些官员联合起来将顾文珩弄死了,到时候推到“灾民情绪激愤,失手杀死”上面去,朝廷这边却是半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平安有理由相信,聚集百姓,挑动一场这样的变故,对那些人来说,绝不是难事。
  “有皇城司的人在,应该无妨。”赵璨道,“朕还让天枢派了一队人跟随,只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并没有亮明身份罢了。”
  平安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此就好,若是顾文珩出了事……”
  一句话没有说完,小福子满心兴奋的从殿外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成了,成了!陛下成了!”
  第171章
  “什么成了?”赵璨无奈的看着他,“怎么还是这样一惊一乍,半点沉稳都不见?”
  “那是因为陛下仁慈,不计较这些罢了。”平安笑着开解了一句,又问小福子,“到底是什么成了,让你高兴成这样?”
  “海船!咱们的海船成了!”小福子说,“这一次是从元州开船,沿着海岸线往下,又在徽州靠岸。总共用了不到二十日的功夫,船只和人员都没有问题。”
  平安回顾了一下地图,发现二十天走完这段距离其实并不算快。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是船员们在船上生活了二十天却没有出任何问题。
  离开陆地之后,海上的风景一开始还会让人新鲜,看多了就会觉得单调沉闷了。而且相比较于大海的广阔,人是那么的渺小,就连原本的大船在海上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这样的情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在风浪来临,船只只能随波逐流的时候,感觉更加明显。再加上海上没什么地方可去,也没什么娱乐,心中的负面情绪会被不断放大。调节不好的话容易出事。
  更不必说,海上的食物有限,就算船只提前储存也还是不够。没有绿色蔬菜,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对于身体的破坏性也是极大,甚至可能引起病症。
  只有将这些问题都克服了,才有可能进行远距离的航海。这一次虽然只是二十天,但是对平安来说,可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因为按照他的计算,从江南路的黄州出发,要将船开到东南亚一带,大概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这么多。
  也就是说,大楚可以从海外采购粮食和其他物资来补充国内的不足了!
  虽然赵璨和平安都觉得目前的准备已经足够充足,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种事不能打包票说肯定没问题,还是应该留下一些余地才好。没想到海船正赶在这个时候可以远航,正好能够帮得上忙。
  所以赵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不免有些失态,站起身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真真的,下头的人才送来的消息。”小福子道,“人还在宫门那边等着,奴才是来通报消息的。主子是不是要见见?”
  “见,自然要见!”赵璨立刻道。
  小福子出去请人,赵璨脸上一直压抑着的激动这才流露出来,他站起来抓住平安的手,“海船成了!平安,我真高兴!看来这一次是天佑我大楚,咱们想不成事都不行了。”
  “恭喜陛下。”平安道,“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用处,海船能够出海,给大楚带来的好处,更多的还在后面呢。”
  赵璨点点头,转身在殿内踱步片刻,才终于收敛起激动的心情,重新走回御案后面坐下。
  平安就在一边微笑的看着他。赵璨之所以如此高兴,不光是因为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还是因为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在做,并没有其他任何人插手。虽然得到了先帝的首肯,但当时先帝也没有多问。这是完完全全属于赵璨,被他掌握的力量,自然是越强大越好。
  很快小福子就把人请了进来。
  大概是因为在海上风吹日晒,所以来人看上去皮肤黝黑,但身体却很见状,见到赵璨立刻跪下行礼,声如洪钟,“周达叩见吾皇陛下万岁!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赵璨登基的时候他们都在东南,自然不可能回来观礼。不过同赵璨为他们骄傲一样,这些赵璨一手培养起来的人,自然也为赵璨骄傲。他们的主子从皇子升级成为皇帝,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自然也是好处多多。
  “不必多礼,”赵璨伸手虚扶了一下,平安便走去将周达扶了起来,让他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说话。
  “跟朕说说海船的情况,你们何时出发,何时到达,路上如何?”赵璨急切的问道。
  周达也不含糊,非但自己口齿伶俐的说了一遍,还掏出了一份文书递给平安,“这里是张将军交给陛下的信,怕属下笨嘴拙舌说不清楚,陛下想要知道的,上面都有了。”
  “你若也是笨嘴拙舌,这天下恐怕就没有会说话的人了。”赵璨笑了起来,打开文件看了起来。
  这里面的记录更加详细一些,包括海图,路上的各种水文和天气,风向等等,均有记录,这样一来,光是看到记录,便能模拟出这一趟的行程了。
  赵璨看完之后便随手递给了平安。
  周达见状,忍不住多看了平安一眼。这么重要的东西,赵璨给他看,非但是一种信任,还意味着这些东西这个人都懂。平安一身太监服色,周达原本对他不甚在意,这会儿却是心中暗暗关注。
  平安看完之后,微笑道,“恭喜陛下。接下来从徽州将船只开到崇州,若是也无碍的话,便可继续往南了。”
  “好!”赵璨也很高兴,转头对周达道,“听见了吧?回头转告你家将军,让他抓紧时间练兵,要用到他的时候,也就在这一两年了!此次若是立下功劳,海军自然便能扩编,你们也不必被人看做打渔的。”
  周达连忙应了。赵璨略略思量,便提笔写下了一封信交给他,然后才让小福子把人带下去。
  等人走了之后,赵璨跟平安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道,“该收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