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节
看来文革还没有偏向z共,宋美龄心里想到。开罗会议对中国来说异常重要,自从知道罗斯福有意邀请蒋介石参加后,她就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如何在开罗会议上为中国谋求利益。
庄继华的建议让她的目光豁然开朗,以前她所思所想不过收回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可现在她的思路打开了,支持缅甸独立,可以在今后几十年内,让中国成为东南亚国家的中心,中国可以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外蒙古问题,以外制内,让z共在火上烤;缅甸问题牵制英国,迫使它在美援物资上让步。
这庄文革果然不凡,孙禄卿的目光很复杂,她虽然不知道丈夫的事情,可最近陈立夫的一些老部下频频到家,时而激愤,时而长吁短叹,她禁不住问,丈夫才勉强告诉她,他的困境,这让她非常揪心,也让她同意陪宋美龄来河南,寻求与庄继华的和解。
过了会,宋美龄让白斯同三人去休息,三人明白,宋美龄这是要与庄继华私下谈谈,不过让三人迷惑的是,到底宋美龄有什么要事呢?
等三人出去后,宋美龄才拿起茶壶给庄继华倒上茶,庄继华有些意外,待放下水壶后,宋美龄才随意的说:“这次来河南,没想到一下来了这么多人,以前去那就侍从室几个人,最多也就妇女救国会几个人,这次没想到陈夫人也来了,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
庄继华一愣,随即明白,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东西,他细细思索后问:“是不是这是陈部长的意思?”
“这,我不太清楚,”宋美龄优雅的端起茶杯抿了口:“文革,河南灾情现在看来缓解了,委员长托我给你带句话,为政要缓,切忌过于激烈。”
庄继华心中暗骂,知道这是蒋介石在警告自己,为政要缓,在江西,在鄂豫皖,为什么没有缓,现在就要缓了?
“我明白,夫人。”庄继华忍了口气,不过依然有些抱怨:“河南社会改革才刚刚开始,现在退缩就前功尽弃了。”
“委员长不是反对社会改革,”宋美龄摇头说:“而是需要缓和矛盾,河南参议员的反响太大,而且,z共在背后推动什么联合政府添提案,政府需要他们支持。哼,这些gcd,就看不得国家安宁,战争还没结束,又开始闹起来。”
庄继华略微皱眉,宋美龄的目光闪动,庄继华心中暗惊,转念一想,暗骂自己傻蛋,什么河南参议员,蒋介石还搞不定那几个河南参议员吗?这实际上是警告他,不要与gcd走得太近,陈g宣侠父最近频频来访,自己又给陈g很多粮食和武器弹药,这可能才是触动蒋介石的真正原因。
想到这,庄继华心中暗笑,抬头对宋美龄说:“师母说的是,gcd一向如此,当年北伐,要不是他们添乱,那来校长分共之举。不过,师母,对联合政府我倒有个想法。”
庄继华如此快就猜到了,宋美龄不以为怪,这要猜不到才不是庄继华了,不过对庄继华的反应她倒挺奇怪,要知道当年在南京,她可是亲耳听见的,庄继华对蒋介石说,不该分共。
“那你说说,这个联合政府有什么?”宋美龄不动声色的说道。
“我以前对校长说过,联合政府是潮流,挡是挡不住的,不如我们采取主动,”庄继华慢慢的说,一边打量宋美龄的脸色,后者神色平静,看不出什么:“校长可以先宣布进行政府改革,将政府扩大,多设几个部,让那些民主人士参加,顺便也请z共领袖参加,比如mzd,对了,只邀请这一个,嗯,”
庄继华边想边说:“嗯,先不明白宣布,在小范围内宣布,比如以委员长的名义,请张澜、罗隆基,邓演达,李济深,周en来这些人到黄山官邸,在这个聚会上,宣布首先邀请mzd出任政府的部长或者参政会副会长,当然mzd要不来,政府就继续邀请,甚至可以派特使去延安,嗯,在中共没答应之前,其他党派暂时不安排。”
宋美龄露出了笑容,这个主意够损的,mzd能到重庆来吗?他要到了重庆,那不是蒋介石想怎么捏就怎么捏,gcd要没了这个主心骨,还行吗?可mzd要不来,那不愿组成联合政府的责任便归gcd了。
这个庄继华真是个鬼精灵,这主意够损的,大慨和当年在广州整治英国人的那个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宋美龄笑了,庄继华心中舒了口气,这才感到背脊凉飕飕的,心中不由苦笑,当初在南京,他敢明目张胆的与蒋介石谈条件,现在却为了这个司令担惊受怕,真是人不求人一般高,自己想当这个司令,所以才没了资格与他平等对话。
不过这次警告让庄继华有些警觉了,对陈g不能太顺着,他的需要只能通过暗中满足,可转念一想,军统在河南势力这么大,能瞒住他们吗?他心里没底。
“这…..,这主意有点意思,”宋美龄笑道,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只能以有点意思来形容:“回去告诉你那校长,看看他怎么评论。”
还是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六)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六)
宋美龄在开封没待两天便去了洛阳,然后回重庆,这次庄继华没有陪同,而是去了朱仙镇,四十九集团军司令部便设在这个古战场。
郭勋祺对将四十九集团军调到朱仙镇有些不解,刘湘死后,郭勋祺便逐渐靠拢庄继华,成了庄继华手下的一员重将,蓝运东调离后,庄继华便将嫡系四十九集团军交给他了,这个举动让西南开发队出身的将领很是不解,可这是庄继华的决定,没人敢反对。
“翼之兄,别不高兴,你看看这个。”庄继华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情报,郭勋祺接过来,上面是日军华北派遣军对中国军队大举进入河南非常警惕,认为庄继华将中国第一精锐调到开封,证明中国军队的下一步进攻方向确定无疑就是河北,为此,华北派遣军决定,在黄河北岸集中八个师团,采取前轻后重的方式布置,前面部队以新乡、濮阳为核心,建立永备工事,如中国军队来攻,务必坚守;后续部队以第五师团为主,沿平汉线布置,当中国军队攻新乡或濮阳不下时,外围部队发动反攻,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中国军队。
“看到没有,日本人可把你这四十九集团军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你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盯着。”庄继华从郭勋祺手中将情报收回,划根火柴烧掉。这个举动就是告诉郭勋祺,这个情报的内容他知道就行了,不准外泄。
郭勋祺心中大为佩服,先不说这份情报是怎样拿到的,能拿到这样高级的情报的人,绝不是普通人,可仅仅这样还不能说明什么,更主要的是,庄继华在事先进行的布置,轻轻调动一个四十九集团军就把主攻方向隐藏了,让鬼子跟着他转。
“翼之,四十九集团军在阜伯手中,被鬼子看着国军第一精锐,在你手中可别坠了威风。”庄继华提醒道,郭勋祺出任四十九集团军司令,在一零一军引起不小震动,只是新任一零一军军长张新刚任军长,属于小字辈,还说不上话。
“请司令放心,郭某决不负所托,四十九集团军的威名绝不会在郭某手中落下”郭勋祺郑重的保证道,说实话,能出任四十九集团军司令,也出乎他的意料,要知道四十九集团军可是庄继华的心头肉,虽然经常划归别人指挥,可实际上都是他划定了任务。
随后两天,四十九集团军旅以上军官在朱仙镇召开大会,庄继华在会上严厉告诫诸将,四十九集团军在前期作战中损失极大,新兵补充极多,必须加强训练,尽快恢复战斗力,此外,根据军事委员会命令,四十九集团军增加一个坦克团,全部装备t34坦克,由集团军司令部直属,一零二军集体更换为美式装备。
“我再重复一次,我的部队中,没有什么中央地方之分”庄继华严厉之极“这里只有中国军队,只有中国军人你们头顶上的都是青天白日,谁如果有什么中央地方之见,可以申请调离,我庄继华绝不挽留”
众将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没有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一零二军出身的军官自不待言,一零一军的军官就更不敢了,这事本就是他们中少数人在那嘀咕,被庄继华察觉,这才有庄继华的雷霆大怒。
“郭司令,装备换了,战斗力也要上一个台阶,新装备要有新战术,老战术那些合理,也要保留,还有,坦克来了,如何发挥坦克的作用,坦克不仅仅是配合步兵冲锋,你要研究出来,为全军走出条新路子。”
郭勋祺连连答应,他知道这个坦克团来之不易,美国向中国提供的坦克被蒋介石视为宝,对国产坦克的重视稍稍下降,庄继华这才有机会要到这一百多辆坦克。
会后,庄继华将自己编写的坦克战原则,合同战术等几本小册子和徐庭瑶编写的坦克战术交给郭勋祺。
“坦克对我们来说还是新东西,怎么组织坦克战,步兵怎么与坦克配合,这些都需要逐步总结,冀之,你以前打过坦克,可从来没接触过坦克,有些事情不要太急,慢慢来。”庄继华一边给郭勋祺下任务,一边提醒他。
郭勋祺连连点头,他知道庄继华这是给他说的真话,四十九集团军以前没有坦克,只接受了打坦克训练,从来没接触坦克,更别说和坦克配合了。
稍后,庄继华又把张灵甫叫过来,张灵甫在鄂北战役期间被蓝运东撤职查办,战役后,军法处组织了调查,结果对他很有利,不过依然认为他有罪,战场抗命是军队大忌,所以军法处给的意见是撤职查办。但庄继华考虑过后,认为撤职查办太重,改为通报全军,予以处分,撤职留任,戴罪立功。
“张灵甫,要不是一零五师弟兄联名为你求情,我是不会饶了你的。”庄继华冷冷的盯着张灵甫,依旧敲打他:“你认为你的判断对,就可以擅自行动,简直是胡闹要是你的下级也同样如此,你会怎么办?”
“严惩不怠”张灵甫的回答毫不含糊。
“看来,你是明白了,”庄继华对他感到有些棘手,这小子打仗是把好手,战场感觉极其敏锐,要不是他主动出击牵制神田,神田可能可以提前两天渡过汉水,鄂北战役的结局很可能就完全改观。可除了这,这小子的个性强烈,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管不顾,什么上司命令,也不管,只管打了再说。
“你打仗行,可是大兵团作战,首要问题便是配合,其次才是个人;想想看,鄂北战役期间,蓝运东要不顾你的死活,率部撤退,你一个师暴露在日军面前,敌人四个师团,完全可以一口吃掉你。”为了让张灵甫吸取教训,庄继华可谓语重心长。
“我明白司令,卑职一定吸取教训。”张灵甫心中明白,这次是庄继华放他一马,实际上也没怎么处理他,他依然是一零五师师长。
“明白就好,好好训练部队,你要打好了,一零五师可以扩编为军,你来当军长。”庄继华算是给张灵甫许诺了,张灵甫眼中灵光一闪,露出一丝喜色,作为军人当然希望自己指挥的士兵越来越多,这个许诺让张灵甫怦然心动。
江北战区司令部设在许昌,但这只是公开的,还有个指挥部秘密设在商丘城外,这个司令部现在只有何畏带了十几个参谋在那打理。
河南的战后重建工作很快,到六月底,平汉线和陇海线基本修复;到七月初,夏收结束,庄继华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从统计数字来看,河南夏收虽然算不上丰收,但却已经大大缓解了饥荒。
六月底,蒋介石从兰州返回重庆,随即下令将机械化第一集团军划归江北战区,从缅甸抽调新一军孙立人、新六军廖耀湘部、七十四军王耀武部加入江北战区。
缅北战役结束后,一零三军被拆分成两个军,孙立人新三十八师扩编为新一军,廖耀湘新二十二师扩编为新六军,每个军三个师,兵力五万人。
蒋介石这个举动让史迪威大为不满,飞回重庆向魏德迈抱怨,可这次魏德迈没有支持他。按照中美之间取得的谅解,收复缅甸后,战略重心北移,从缅甸抽调部队正是执行这个战略。况且就算抽调了三个军十五万人,缅甸还有远征军二十万人,主力五十八军,112军,新八军,六十六军等部均在,如果算上大约十多万的英军,盟军在缅甸还有三十多万兵力,而对面的日军仅仅只有十五六万,盟国有绝对优势。
由于中英在缅甸剑拔弩张,根本没有心思去追击日军,日军得以安全撤退到缅泰边境,控制了缅甸边境重镇毛淡锦,在中南半岛上形成一条防线。
七月还发生了件事情,梅悠兰的《太行行》开始在渝州晚报上连载,这个系列报道在重庆引起巨大反响,一度扳回了gcd在鄂北战役胜利后在宣传上劣势。
“娘希匹,这个梅悠兰要做什么。”蒋介石将报纸扔在桌上,忍不住轻轻骂了句。
“大令,你在说什么?”在旁边的宋美龄没有听清楚,扭头问道。
“梅悠兰,她跑到太行山去做什么?”这要换个人,蒋介石肯定下令对渝州晚报的内容进行审查,可梅悠兰不行,不光是宋美龄的关系,还有梅老爷子,梅云天,庄继华的面子在里面,那种对其他新闻媒体的手段,不能用在梅悠兰身上。
宋美龄伸头看了眼,毫不在意的说:“小丫头嘛,总是对什么都好奇,去看看也没什么。对了,大令,这是去开罗的名单,你看看,还要加那些人?”
七月初,罗斯福正式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三国首脑会议,这个会议比前世提前了整整四个月。尽管很早就知道这个邀请会来,不过正式邀请现在才到。对这个名单,夫妻俩人早就商议过。
蒋介石仔细看了看,他非常重视这个会议,认为这是确立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重要会议,也是这两年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一系列胜利的结果。
“嗯,加上周至柔。”蒋介石看完后,没有多说什么,周至柔是空军参谋长,钱大钧是空军司令,不过蒋介石打算将钱大钧调回侍从室,担任侍从长,由周至柔担任空军司令。这次去开罗,陆军方面是林蔚,空军方面就是周至柔了。
就在蒋介石准备出发前,美国大使高斯突然来拜访,希望蒋介石能在印度停留下,见见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和尼赫鲁。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七)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七)
自从甘地开始策动印度独立以来,印度便成为英帝国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炸,好在甘地一直宣扬非暴力不合作,英国人才没有更焦头烂额,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再次祭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容许印度独立,这次运动再次遭到英国当局镇压。
让英国人意外的是,这次镇压让国大党分裂了,国大党领袖之一鲍斯转向武装反抗,先后飞到柏林东京,43年初,在马来西亚成立印度人民解放军,协同日军作战。尼赫鲁则继续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号召民众拒绝参加英国军队,拒绝在有英国军队使用的铁路,港口,兵站工作。英国人随后又抓捕了尼赫鲁,这个举动等于在干燥的柴火堆上丢上一粒火星,印度全国立刻动荡起来,不少印度民众开始扒铁轨,抢兵站,攻打警察局,英军不得不四处奔忙。
在国大党号召下,在前线,英印军士气低落,印度士兵拒绝作战,被俘的印度士兵则参加了鲍斯的人民解放军,眼见着印度独立运动高涨起来,这让英国人慌了手脚,好在日军放弃缅甸,中国军队占领仰光,印度暂时算安全了。
但是印度的情况在继续恶化,罗斯福对此非常担心,一旦印度动乱,目前情况刚刚好转的东南亚战局很可能急转直下,思虑再三,罗斯福决定请蒋介石出面,说服印度国大党领袖与盟国合作。
在前世,蒋介石是在1942年珍珠港事变后不久便访问了印度,可这一世,因为国内战局动荡,与史迪威的争论爆发更早,蒋介石没有进行这样的访问。
蒋介石接到这个请求后,也没立刻作出决定,高斯很委婉的告诉他,罗斯福总统认为,殖民地问题可以在战后再讨论,由专门的国际机构来讨论。
“总统认为,殖民地民族追求独立自由的举动,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谅解,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一切应该以获得战争胜利为目标…..。”
蒋介石心领神会,他立刻想到庄继华通过宋美龄告诉他的,美国是乐于见到日不落帝国瓦解的,高斯大使的话,从侧面证明了庄继华的判断。
七月中旬,蒋介石和宋美龄带领,包括商震、林蔚,王宠惠,白斯同等二十人的中国代表团,取道印度,飞往开罗。在出发之前,蒋介石给罗斯福去电,要求在印度会见甘地和尼赫鲁,希望英国人立刻释放他们,否则他去印度没有丝毫意义。
当飞机在新德里降落后,罗斯福巨大的影响力发挥了作用,在机场迎接蒋介石的印度成员中,除了英国驻印总督蒙巴顿外,还有国大党领袖尼赫鲁。
看着从飞机上下来的蒋介石夫妇,蒙巴顿心中百般滋味,这次战争大英帝国丢尽了脸面,在远东居然只能靠中国这个贫弱的国家才能阻止日军,而现在这个国家在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后,立刻开始干预东南亚事务,旁若无人的宣布支持殖民地民族独立,在缅甸扶持其缅甸独立政府,公然占领仰光,拒绝英军进驻,本来这是挑起两国争端的事件,可伦敦的抗议却仅仅停留在口上,连废除中英同盟的话都不敢说,还要请他来调节英政府与国大党的紧张关系。
蒙巴顿挨个给蒋介石介绍来迎的印度各方人士,蒋介石注意到,来迎接他的印度人中以国大党代表为多,这让他感到有些惊讶。
“委员长阁下,欢迎您来印度访问,我希望能与您进行坦率而真挚的交谈。”在蒙巴顿介绍完后,尼赫鲁立刻补充了句,他莫名其妙的被放出来,随后,国民党驻新德里领事馆领事便立刻前来拜访,他随即明白其中缘故。
“我也很想与先生谈谈,我很期待我们的会面,”蒋介石含笑说道,手却紧紧握了下尼赫鲁:“很遗憾,我本想拜见甘地先生,可惜…..”
蒙巴顿的脸立刻黑下来,尼赫鲁也遗憾的摇头说:“甘地先生今天不能来迎接您,蒙巴顿总督认为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需要将他扣押在监狱里。”
蒙巴顿的神情尴尬,蒋介石却大有深意的说:“”
宋美龄在旁边充当蒋介石的翻译,将蒋介石的话翻译成蒙巴顿和尼赫鲁都懂的英语。
“我本人和我国政府一直关注甘地先生和贵国国大党追求印度独立的努力。我相信丘吉尔先生和英国政府同样在关注,我也相信你们双方一定能找到符合你们要求的共同点。”
经过宋美龄这样润色后,蒋介石的话变得更加委婉,蒙巴顿和尼赫鲁都能接受。
在机场短暂交流后,中国代表团住进了新德里皇家大酒店,傍晚,蒙巴顿在总督府举办宴会,招待中国代表团,这次宴会便没有了国大党成员,全是英国人,会场上出现的印度人只有端着盘子的招待。
总督府完全按照欧式风格建筑,大理石地面光洁耀眼,苍穹式的屋顶,点缀着数百盏灯光,将整个房间衬托得富丽堂皇。
参加宴会的人不多,长条形桌子将五十多人全部容纳,蒋介石和蒙巴顿坐在首位,宋美龄则坐在蒋介石旁边。在蒙巴顿致辞之后,蒋介石站起来致答辞:
“感谢蒙巴顿总督的盛情接待,从1937年到现在,中国人民已经奋战了六年,在这六年时间里,我们得到了自由世界的支持,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感谢。
中国人民一向爱好和平,爱好自由,我们充分理解那些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和民族,中国人民支持这些民族,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自由进行的斗争,…….
这场战争,让中英两国走到一起,我们两国之间有分歧,有争论,但在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时,我们能抛开一切分歧,一切争论……”
蒋介石的答辞很简单,却宣明阐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观点,也没有回避,中英两国的矛盾,同时也暗示,缅甸问题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想到这里,他不由看看,正在饭桌后面的那两个缅甸人,那是缅甸政府派出的代表,他们也要参加首脑会议。
第二天,蒋介石的答辞在印度报纸上全文刊载,国大党深受鼓舞,尼赫鲁和国大党伊斯兰领袖真纳在第二天联袂来拜会蒋介石。
双方坐下后,蒋介石首先开口:“尼赫鲁先生,我一直关注贵党进行的不合作运动,也非常理解你们追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我们支持你们,这种支持是无条件无代价的。”
尼赫鲁闻言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他端坐身姿郑重的看着蒋介石和宋美龄:“我们非常感谢您和贵国人民的支持,印度人民希望得到独立,但英国政府却傲慢的拒绝了我们的请求,我们没有其他办法。”
蒋介石沉凝下,明白他的意思,尼赫鲁看来已经猜到他的目的,他思索下才说:“我注意到了,我想说,甘地先生选择不合作运动,目的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尽量少流血,我希望你们能坚持。”
“用和平方式追求独立是我们国大党的既定方针,”尼赫鲁立刻接过他的话:“我们希望能立刻得到独立,我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如果战争进入印度,我们一定能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我们认为,这次战争是印度人民的机会,获得独立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求英国应该立刻给予我们独立。”
宋美龄很理解尼赫鲁,不过她却有些奇怪,中国人要求获得独立自由,选择了武装反抗,印度人却是在乞求对方给予独立,这大概就是中印两国不同的文化吧。今天宋美龄对蒋介石很满意,蒋介石表现出了一个大国领袖的风范,而不是简单的军人。
“尼赫鲁先生,我不认为什么事情不能协商,目前反对法西斯的战争正在进行,这场战争结束之前,中美英三国要携起手来,印度是东南亚战场的大后方,在全盘战略中非常重要,所以印度不能乱,要保持印度的稳定,需要英国政府和贵党的共同努力。”蒋介石的语气非常慎重,与英国完全决裂,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是绝不可能的,但他也不能就给尼赫鲁泼冷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观点是支持殖民地民族争取独立。
“对这一点,我党非常同意,”尼赫鲁心说,要不是看到这点,国大党也不会提出迅速独立的要求,不过随着盟军收复缅甸,印度的重要性在迅速下降,这让尼赫鲁和他的同志们有种紧迫感,所以他们采取了比较强烈的方式,尼赫鲁沉默下才接着说:“委员长,您是卓越的军事领袖,现在的局势对盟国非常有利,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蒋介石微微摇头,显然他不赞成尼赫鲁的意见:“尼赫鲁先生,我长期从事军事活动,不过我不认为你们的机会在消失,相反,如果和平到来,你们的机会会更大。”
庄继华的建议让她的目光豁然开朗,以前她所思所想不过收回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可现在她的思路打开了,支持缅甸独立,可以在今后几十年内,让中国成为东南亚国家的中心,中国可以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外蒙古问题,以外制内,让z共在火上烤;缅甸问题牵制英国,迫使它在美援物资上让步。
这庄文革果然不凡,孙禄卿的目光很复杂,她虽然不知道丈夫的事情,可最近陈立夫的一些老部下频频到家,时而激愤,时而长吁短叹,她禁不住问,丈夫才勉强告诉她,他的困境,这让她非常揪心,也让她同意陪宋美龄来河南,寻求与庄继华的和解。
过了会,宋美龄让白斯同三人去休息,三人明白,宋美龄这是要与庄继华私下谈谈,不过让三人迷惑的是,到底宋美龄有什么要事呢?
等三人出去后,宋美龄才拿起茶壶给庄继华倒上茶,庄继华有些意外,待放下水壶后,宋美龄才随意的说:“这次来河南,没想到一下来了这么多人,以前去那就侍从室几个人,最多也就妇女救国会几个人,这次没想到陈夫人也来了,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
庄继华一愣,随即明白,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东西,他细细思索后问:“是不是这是陈部长的意思?”
“这,我不太清楚,”宋美龄优雅的端起茶杯抿了口:“文革,河南灾情现在看来缓解了,委员长托我给你带句话,为政要缓,切忌过于激烈。”
庄继华心中暗骂,知道这是蒋介石在警告自己,为政要缓,在江西,在鄂豫皖,为什么没有缓,现在就要缓了?
“我明白,夫人。”庄继华忍了口气,不过依然有些抱怨:“河南社会改革才刚刚开始,现在退缩就前功尽弃了。”
“委员长不是反对社会改革,”宋美龄摇头说:“而是需要缓和矛盾,河南参议员的反响太大,而且,z共在背后推动什么联合政府添提案,政府需要他们支持。哼,这些gcd,就看不得国家安宁,战争还没结束,又开始闹起来。”
庄继华略微皱眉,宋美龄的目光闪动,庄继华心中暗惊,转念一想,暗骂自己傻蛋,什么河南参议员,蒋介石还搞不定那几个河南参议员吗?这实际上是警告他,不要与gcd走得太近,陈g宣侠父最近频频来访,自己又给陈g很多粮食和武器弹药,这可能才是触动蒋介石的真正原因。
想到这,庄继华心中暗笑,抬头对宋美龄说:“师母说的是,gcd一向如此,当年北伐,要不是他们添乱,那来校长分共之举。不过,师母,对联合政府我倒有个想法。”
庄继华如此快就猜到了,宋美龄不以为怪,这要猜不到才不是庄继华了,不过对庄继华的反应她倒挺奇怪,要知道当年在南京,她可是亲耳听见的,庄继华对蒋介石说,不该分共。
“那你说说,这个联合政府有什么?”宋美龄不动声色的说道。
“我以前对校长说过,联合政府是潮流,挡是挡不住的,不如我们采取主动,”庄继华慢慢的说,一边打量宋美龄的脸色,后者神色平静,看不出什么:“校长可以先宣布进行政府改革,将政府扩大,多设几个部,让那些民主人士参加,顺便也请z共领袖参加,比如mzd,对了,只邀请这一个,嗯,”
庄继华边想边说:“嗯,先不明白宣布,在小范围内宣布,比如以委员长的名义,请张澜、罗隆基,邓演达,李济深,周en来这些人到黄山官邸,在这个聚会上,宣布首先邀请mzd出任政府的部长或者参政会副会长,当然mzd要不来,政府就继续邀请,甚至可以派特使去延安,嗯,在中共没答应之前,其他党派暂时不安排。”
宋美龄露出了笑容,这个主意够损的,mzd能到重庆来吗?他要到了重庆,那不是蒋介石想怎么捏就怎么捏,gcd要没了这个主心骨,还行吗?可mzd要不来,那不愿组成联合政府的责任便归gcd了。
这个庄继华真是个鬼精灵,这主意够损的,大慨和当年在广州整治英国人的那个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宋美龄笑了,庄继华心中舒了口气,这才感到背脊凉飕飕的,心中不由苦笑,当初在南京,他敢明目张胆的与蒋介石谈条件,现在却为了这个司令担惊受怕,真是人不求人一般高,自己想当这个司令,所以才没了资格与他平等对话。
不过这次警告让庄继华有些警觉了,对陈g不能太顺着,他的需要只能通过暗中满足,可转念一想,军统在河南势力这么大,能瞒住他们吗?他心里没底。
“这…..,这主意有点意思,”宋美龄笑道,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只能以有点意思来形容:“回去告诉你那校长,看看他怎么评论。”
还是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六)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六)
宋美龄在开封没待两天便去了洛阳,然后回重庆,这次庄继华没有陪同,而是去了朱仙镇,四十九集团军司令部便设在这个古战场。
郭勋祺对将四十九集团军调到朱仙镇有些不解,刘湘死后,郭勋祺便逐渐靠拢庄继华,成了庄继华手下的一员重将,蓝运东调离后,庄继华便将嫡系四十九集团军交给他了,这个举动让西南开发队出身的将领很是不解,可这是庄继华的决定,没人敢反对。
“翼之兄,别不高兴,你看看这个。”庄继华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情报,郭勋祺接过来,上面是日军华北派遣军对中国军队大举进入河南非常警惕,认为庄继华将中国第一精锐调到开封,证明中国军队的下一步进攻方向确定无疑就是河北,为此,华北派遣军决定,在黄河北岸集中八个师团,采取前轻后重的方式布置,前面部队以新乡、濮阳为核心,建立永备工事,如中国军队来攻,务必坚守;后续部队以第五师团为主,沿平汉线布置,当中国军队攻新乡或濮阳不下时,外围部队发动反攻,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中国军队。
“看到没有,日本人可把你这四十九集团军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你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盯着。”庄继华从郭勋祺手中将情报收回,划根火柴烧掉。这个举动就是告诉郭勋祺,这个情报的内容他知道就行了,不准外泄。
郭勋祺心中大为佩服,先不说这份情报是怎样拿到的,能拿到这样高级的情报的人,绝不是普通人,可仅仅这样还不能说明什么,更主要的是,庄继华在事先进行的布置,轻轻调动一个四十九集团军就把主攻方向隐藏了,让鬼子跟着他转。
“翼之,四十九集团军在阜伯手中,被鬼子看着国军第一精锐,在你手中可别坠了威风。”庄继华提醒道,郭勋祺出任四十九集团军司令,在一零一军引起不小震动,只是新任一零一军军长张新刚任军长,属于小字辈,还说不上话。
“请司令放心,郭某决不负所托,四十九集团军的威名绝不会在郭某手中落下”郭勋祺郑重的保证道,说实话,能出任四十九集团军司令,也出乎他的意料,要知道四十九集团军可是庄继华的心头肉,虽然经常划归别人指挥,可实际上都是他划定了任务。
随后两天,四十九集团军旅以上军官在朱仙镇召开大会,庄继华在会上严厉告诫诸将,四十九集团军在前期作战中损失极大,新兵补充极多,必须加强训练,尽快恢复战斗力,此外,根据军事委员会命令,四十九集团军增加一个坦克团,全部装备t34坦克,由集团军司令部直属,一零二军集体更换为美式装备。
“我再重复一次,我的部队中,没有什么中央地方之分”庄继华严厉之极“这里只有中国军队,只有中国军人你们头顶上的都是青天白日,谁如果有什么中央地方之见,可以申请调离,我庄继华绝不挽留”
众将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没有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一零二军出身的军官自不待言,一零一军的军官就更不敢了,这事本就是他们中少数人在那嘀咕,被庄继华察觉,这才有庄继华的雷霆大怒。
“郭司令,装备换了,战斗力也要上一个台阶,新装备要有新战术,老战术那些合理,也要保留,还有,坦克来了,如何发挥坦克的作用,坦克不仅仅是配合步兵冲锋,你要研究出来,为全军走出条新路子。”
郭勋祺连连答应,他知道这个坦克团来之不易,美国向中国提供的坦克被蒋介石视为宝,对国产坦克的重视稍稍下降,庄继华这才有机会要到这一百多辆坦克。
会后,庄继华将自己编写的坦克战原则,合同战术等几本小册子和徐庭瑶编写的坦克战术交给郭勋祺。
“坦克对我们来说还是新东西,怎么组织坦克战,步兵怎么与坦克配合,这些都需要逐步总结,冀之,你以前打过坦克,可从来没接触过坦克,有些事情不要太急,慢慢来。”庄继华一边给郭勋祺下任务,一边提醒他。
郭勋祺连连点头,他知道庄继华这是给他说的真话,四十九集团军以前没有坦克,只接受了打坦克训练,从来没接触坦克,更别说和坦克配合了。
稍后,庄继华又把张灵甫叫过来,张灵甫在鄂北战役期间被蓝运东撤职查办,战役后,军法处组织了调查,结果对他很有利,不过依然认为他有罪,战场抗命是军队大忌,所以军法处给的意见是撤职查办。但庄继华考虑过后,认为撤职查办太重,改为通报全军,予以处分,撤职留任,戴罪立功。
“张灵甫,要不是一零五师弟兄联名为你求情,我是不会饶了你的。”庄继华冷冷的盯着张灵甫,依旧敲打他:“你认为你的判断对,就可以擅自行动,简直是胡闹要是你的下级也同样如此,你会怎么办?”
“严惩不怠”张灵甫的回答毫不含糊。
“看来,你是明白了,”庄继华对他感到有些棘手,这小子打仗是把好手,战场感觉极其敏锐,要不是他主动出击牵制神田,神田可能可以提前两天渡过汉水,鄂北战役的结局很可能就完全改观。可除了这,这小子的个性强烈,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管不顾,什么上司命令,也不管,只管打了再说。
“你打仗行,可是大兵团作战,首要问题便是配合,其次才是个人;想想看,鄂北战役期间,蓝运东要不顾你的死活,率部撤退,你一个师暴露在日军面前,敌人四个师团,完全可以一口吃掉你。”为了让张灵甫吸取教训,庄继华可谓语重心长。
“我明白司令,卑职一定吸取教训。”张灵甫心中明白,这次是庄继华放他一马,实际上也没怎么处理他,他依然是一零五师师长。
“明白就好,好好训练部队,你要打好了,一零五师可以扩编为军,你来当军长。”庄继华算是给张灵甫许诺了,张灵甫眼中灵光一闪,露出一丝喜色,作为军人当然希望自己指挥的士兵越来越多,这个许诺让张灵甫怦然心动。
江北战区司令部设在许昌,但这只是公开的,还有个指挥部秘密设在商丘城外,这个司令部现在只有何畏带了十几个参谋在那打理。
河南的战后重建工作很快,到六月底,平汉线和陇海线基本修复;到七月初,夏收结束,庄继华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从统计数字来看,河南夏收虽然算不上丰收,但却已经大大缓解了饥荒。
六月底,蒋介石从兰州返回重庆,随即下令将机械化第一集团军划归江北战区,从缅甸抽调新一军孙立人、新六军廖耀湘部、七十四军王耀武部加入江北战区。
缅北战役结束后,一零三军被拆分成两个军,孙立人新三十八师扩编为新一军,廖耀湘新二十二师扩编为新六军,每个军三个师,兵力五万人。
蒋介石这个举动让史迪威大为不满,飞回重庆向魏德迈抱怨,可这次魏德迈没有支持他。按照中美之间取得的谅解,收复缅甸后,战略重心北移,从缅甸抽调部队正是执行这个战略。况且就算抽调了三个军十五万人,缅甸还有远征军二十万人,主力五十八军,112军,新八军,六十六军等部均在,如果算上大约十多万的英军,盟军在缅甸还有三十多万兵力,而对面的日军仅仅只有十五六万,盟国有绝对优势。
由于中英在缅甸剑拔弩张,根本没有心思去追击日军,日军得以安全撤退到缅泰边境,控制了缅甸边境重镇毛淡锦,在中南半岛上形成一条防线。
七月还发生了件事情,梅悠兰的《太行行》开始在渝州晚报上连载,这个系列报道在重庆引起巨大反响,一度扳回了gcd在鄂北战役胜利后在宣传上劣势。
“娘希匹,这个梅悠兰要做什么。”蒋介石将报纸扔在桌上,忍不住轻轻骂了句。
“大令,你在说什么?”在旁边的宋美龄没有听清楚,扭头问道。
“梅悠兰,她跑到太行山去做什么?”这要换个人,蒋介石肯定下令对渝州晚报的内容进行审查,可梅悠兰不行,不光是宋美龄的关系,还有梅老爷子,梅云天,庄继华的面子在里面,那种对其他新闻媒体的手段,不能用在梅悠兰身上。
宋美龄伸头看了眼,毫不在意的说:“小丫头嘛,总是对什么都好奇,去看看也没什么。对了,大令,这是去开罗的名单,你看看,还要加那些人?”
七月初,罗斯福正式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三国首脑会议,这个会议比前世提前了整整四个月。尽管很早就知道这个邀请会来,不过正式邀请现在才到。对这个名单,夫妻俩人早就商议过。
蒋介石仔细看了看,他非常重视这个会议,认为这是确立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重要会议,也是这两年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一系列胜利的结果。
“嗯,加上周至柔。”蒋介石看完后,没有多说什么,周至柔是空军参谋长,钱大钧是空军司令,不过蒋介石打算将钱大钧调回侍从室,担任侍从长,由周至柔担任空军司令。这次去开罗,陆军方面是林蔚,空军方面就是周至柔了。
就在蒋介石准备出发前,美国大使高斯突然来拜访,希望蒋介石能在印度停留下,见见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和尼赫鲁。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七)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四节九天之上(七)
自从甘地开始策动印度独立以来,印度便成为英帝国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炸,好在甘地一直宣扬非暴力不合作,英国人才没有更焦头烂额,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再次祭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容许印度独立,这次运动再次遭到英国当局镇压。
让英国人意外的是,这次镇压让国大党分裂了,国大党领袖之一鲍斯转向武装反抗,先后飞到柏林东京,43年初,在马来西亚成立印度人民解放军,协同日军作战。尼赫鲁则继续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号召民众拒绝参加英国军队,拒绝在有英国军队使用的铁路,港口,兵站工作。英国人随后又抓捕了尼赫鲁,这个举动等于在干燥的柴火堆上丢上一粒火星,印度全国立刻动荡起来,不少印度民众开始扒铁轨,抢兵站,攻打警察局,英军不得不四处奔忙。
在国大党号召下,在前线,英印军士气低落,印度士兵拒绝作战,被俘的印度士兵则参加了鲍斯的人民解放军,眼见着印度独立运动高涨起来,这让英国人慌了手脚,好在日军放弃缅甸,中国军队占领仰光,印度暂时算安全了。
但是印度的情况在继续恶化,罗斯福对此非常担心,一旦印度动乱,目前情况刚刚好转的东南亚战局很可能急转直下,思虑再三,罗斯福决定请蒋介石出面,说服印度国大党领袖与盟国合作。
在前世,蒋介石是在1942年珍珠港事变后不久便访问了印度,可这一世,因为国内战局动荡,与史迪威的争论爆发更早,蒋介石没有进行这样的访问。
蒋介石接到这个请求后,也没立刻作出决定,高斯很委婉的告诉他,罗斯福总统认为,殖民地问题可以在战后再讨论,由专门的国际机构来讨论。
“总统认为,殖民地民族追求独立自由的举动,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谅解,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一切应该以获得战争胜利为目标…..。”
蒋介石心领神会,他立刻想到庄继华通过宋美龄告诉他的,美国是乐于见到日不落帝国瓦解的,高斯大使的话,从侧面证明了庄继华的判断。
七月中旬,蒋介石和宋美龄带领,包括商震、林蔚,王宠惠,白斯同等二十人的中国代表团,取道印度,飞往开罗。在出发之前,蒋介石给罗斯福去电,要求在印度会见甘地和尼赫鲁,希望英国人立刻释放他们,否则他去印度没有丝毫意义。
当飞机在新德里降落后,罗斯福巨大的影响力发挥了作用,在机场迎接蒋介石的印度成员中,除了英国驻印总督蒙巴顿外,还有国大党领袖尼赫鲁。
看着从飞机上下来的蒋介石夫妇,蒙巴顿心中百般滋味,这次战争大英帝国丢尽了脸面,在远东居然只能靠中国这个贫弱的国家才能阻止日军,而现在这个国家在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后,立刻开始干预东南亚事务,旁若无人的宣布支持殖民地民族独立,在缅甸扶持其缅甸独立政府,公然占领仰光,拒绝英军进驻,本来这是挑起两国争端的事件,可伦敦的抗议却仅仅停留在口上,连废除中英同盟的话都不敢说,还要请他来调节英政府与国大党的紧张关系。
蒙巴顿挨个给蒋介石介绍来迎的印度各方人士,蒋介石注意到,来迎接他的印度人中以国大党代表为多,这让他感到有些惊讶。
“委员长阁下,欢迎您来印度访问,我希望能与您进行坦率而真挚的交谈。”在蒙巴顿介绍完后,尼赫鲁立刻补充了句,他莫名其妙的被放出来,随后,国民党驻新德里领事馆领事便立刻前来拜访,他随即明白其中缘故。
“我也很想与先生谈谈,我很期待我们的会面,”蒋介石含笑说道,手却紧紧握了下尼赫鲁:“很遗憾,我本想拜见甘地先生,可惜…..”
蒙巴顿的脸立刻黑下来,尼赫鲁也遗憾的摇头说:“甘地先生今天不能来迎接您,蒙巴顿总督认为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需要将他扣押在监狱里。”
蒙巴顿的神情尴尬,蒋介石却大有深意的说:“”
宋美龄在旁边充当蒋介石的翻译,将蒋介石的话翻译成蒙巴顿和尼赫鲁都懂的英语。
“我本人和我国政府一直关注甘地先生和贵国国大党追求印度独立的努力。我相信丘吉尔先生和英国政府同样在关注,我也相信你们双方一定能找到符合你们要求的共同点。”
经过宋美龄这样润色后,蒋介石的话变得更加委婉,蒙巴顿和尼赫鲁都能接受。
在机场短暂交流后,中国代表团住进了新德里皇家大酒店,傍晚,蒙巴顿在总督府举办宴会,招待中国代表团,这次宴会便没有了国大党成员,全是英国人,会场上出现的印度人只有端着盘子的招待。
总督府完全按照欧式风格建筑,大理石地面光洁耀眼,苍穹式的屋顶,点缀着数百盏灯光,将整个房间衬托得富丽堂皇。
参加宴会的人不多,长条形桌子将五十多人全部容纳,蒋介石和蒙巴顿坐在首位,宋美龄则坐在蒋介石旁边。在蒙巴顿致辞之后,蒋介石站起来致答辞:
“感谢蒙巴顿总督的盛情接待,从1937年到现在,中国人民已经奋战了六年,在这六年时间里,我们得到了自由世界的支持,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感谢。
中国人民一向爱好和平,爱好自由,我们充分理解那些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和民族,中国人民支持这些民族,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自由进行的斗争,…….
这场战争,让中英两国走到一起,我们两国之间有分歧,有争论,但在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时,我们能抛开一切分歧,一切争论……”
蒋介石的答辞很简单,却宣明阐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观点,也没有回避,中英两国的矛盾,同时也暗示,缅甸问题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想到这里,他不由看看,正在饭桌后面的那两个缅甸人,那是缅甸政府派出的代表,他们也要参加首脑会议。
第二天,蒋介石的答辞在印度报纸上全文刊载,国大党深受鼓舞,尼赫鲁和国大党伊斯兰领袖真纳在第二天联袂来拜会蒋介石。
双方坐下后,蒋介石首先开口:“尼赫鲁先生,我一直关注贵党进行的不合作运动,也非常理解你们追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我们支持你们,这种支持是无条件无代价的。”
尼赫鲁闻言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他端坐身姿郑重的看着蒋介石和宋美龄:“我们非常感谢您和贵国人民的支持,印度人民希望得到独立,但英国政府却傲慢的拒绝了我们的请求,我们没有其他办法。”
蒋介石沉凝下,明白他的意思,尼赫鲁看来已经猜到他的目的,他思索下才说:“我注意到了,我想说,甘地先生选择不合作运动,目的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尽量少流血,我希望你们能坚持。”
“用和平方式追求独立是我们国大党的既定方针,”尼赫鲁立刻接过他的话:“我们希望能立刻得到独立,我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如果战争进入印度,我们一定能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我们认为,这次战争是印度人民的机会,获得独立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求英国应该立刻给予我们独立。”
宋美龄很理解尼赫鲁,不过她却有些奇怪,中国人要求获得独立自由,选择了武装反抗,印度人却是在乞求对方给予独立,这大概就是中印两国不同的文化吧。今天宋美龄对蒋介石很满意,蒋介石表现出了一个大国领袖的风范,而不是简单的军人。
“尼赫鲁先生,我不认为什么事情不能协商,目前反对法西斯的战争正在进行,这场战争结束之前,中美英三国要携起手来,印度是东南亚战场的大后方,在全盘战略中非常重要,所以印度不能乱,要保持印度的稳定,需要英国政府和贵党的共同努力。”蒋介石的语气非常慎重,与英国完全决裂,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是绝不可能的,但他也不能就给尼赫鲁泼冷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观点是支持殖民地民族争取独立。
“对这一点,我党非常同意,”尼赫鲁心说,要不是看到这点,国大党也不会提出迅速独立的要求,不过随着盟军收复缅甸,印度的重要性在迅速下降,这让尼赫鲁和他的同志们有种紧迫感,所以他们采取了比较强烈的方式,尼赫鲁沉默下才接着说:“委员长,您是卓越的军事领袖,现在的局势对盟国非常有利,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蒋介石微微摇头,显然他不赞成尼赫鲁的意见:“尼赫鲁先生,我长期从事军事活动,不过我不认为你们的机会在消失,相反,如果和平到来,你们的机会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