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泰陵之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说什么?”
  见王守仁满脸的震惊,李梦阳便体贴地拍了拍他的臂膀说:“别垂头丧气了,看你这样子多半就是如此……我承认,他练兵打仗是有一手,可这人非得和阉竖沆瀣一气,实在是自毁前程,不值得你为他忧心。”
  见李梦阳一脸的理所当然,王守仁盯着他好一会儿,突然问道:“你之前对我说是他给宫中那些阉竖出的主意,这消息是谁告诉你的?”
  “韩尚书啊!”李梦阳毫不讳言地挑了挑眉,随即就叹了口气说,“要说韩尚书对于徐勋原本倒是还器重的,要不是他上一次到宣府之后速战速决,凭保国公那乌龟架势,还不知道战事要拖到猴年马月,国库都要掏空了。可是他非得勾连阉宦,实在令人扼腕。韩尚书之前从宫中文渊阁回来就摇头叹气的……”
  想到前次康海因李梦阳听到寿宁侯张鹤龄贪墨事暴跳如雷去寻韩文之后,紧急来找自己商量对策,结果这事情李梦阳毫发无伤,韩文亦是全身而退,他白担心了一场后却总觉得有些忧心忡忡……此时此刻,王守仁忍不住生出了一个隐隐约约的念头。
  他无意之间被人当了枪使,这户部的尚书主事二人,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想错了,我并没有和他割袍断义。”见李梦阳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王守仁便淡淡地说,“人生在世身不由己,他能够一步步到今天,原本就不是一团和气得来的,没时间也没功夫像我这样去结交你这样的友人……也许今后有一天我和他会到割袍断义的那地步,但至少绝不是现在!”
  王守仁去了一趟兴安伯府,紧跟着又无声无息地离开了那儿,等李梦阳很不以为然地将他的话转述了韩文之后,不过是一晚上的功夫,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而本该最早知道的王华,却还是从谢迁这个外人口中得到的消息,一时又尴尬又恼怒。
  “这个执拗的小子!”
  “我早说了,你家伯安若是能收敛些那特立独行的脾气,其才何至于区区兵部武选司!成曰里只想着标新立异以言动人,终究只是小道!”当年弘治九年王守仁落榜的那一科,便是谢迁的主考,尽管那是糊名誊录,就是主考也不可能一味挑出门生故旧,但王守仁落榜的文章他却是看过的,激扬文字自不必说,没有半分中正平和。此时此刻王华已经骂了王守仁一句,他也不好太过激烈,但仍是正色说道,“交友不慎便是一生后悔,你这个做父亲的得多多约束他!”
  尽管一出割袍断义不曾演成,总有人遗憾叹息,可如今更要紧的是金井透水和泰陵风水的风波。重建玄宫牵涉太大,而且古今中外鲜少有这样的旧例,所以哪怕是最初放纵了这场波澜的首辅刘健,也不得不息事宁人——先安抚了言官,然后让王岳消停了下来,紧跟着又向皇帝举荐了接连三四位堪舆风水大师,人人都力证了泰陵风水并无不妥之处。
  可即便如此,被撩拨上了火的朱厚照哪有那么容易轻信,虽有人上书建议让太监同杨子器一块去泰陵查看,可他却根本不听,竟是传令要亲往泰陵视察,一时上上下下一团慌乱。而时间这么紧,就连刘瑾也急得嘴角燎起了一溜水泡,生怕李兴那儿有什么不妥。
  然而,朱厚照是一时兴起谁都不顾的姓子,强以百善孝为先驳回了一大堆劝谏,这天一大早便先斩后奏地让徐勋点了三百府军前卫随扈,只带了戴义和刘瑾张永谷大用几个径直出了城。前一天晚上才下了一场小雨,山路上虽不怎么湿滑,可依旧让前后左右无不小心翼翼,尤其是刘瑾等人,看朱厚照策马快跑几步就心跳加速,生怕闹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来。
  尽管小皇帝并不曾身穿龙袍,可李兴一大早就得到了刘瑾让人风驰电掣送来的急报,仍是率人在施家台山道上亲迎,却有意没让人去通知王岳。他得知杨子器告状之后,自然是气急败坏,原本是连同工部侍郎李鐩一块参了杨子器一个诽谤狂妄,想打嘴皮子官司,可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杨子器固然在文华殿廷辩之后下了诏狱,可最后竟是辩到了泰陵的风水上头,他就渐渐明白这场官司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此时此刻,俯伏在地上的他久久没等到小皇帝开腔说话,心底不禁暗自叫苦,可还是根本不敢挪动一下。
  “别跪了,看得朕烦,全都滚起来!”
  朱厚照不耐烦地叫了一声,旋即扭头看着身后几个人说道:“你们几个,跟朕进来看看!”
  尽管朱厚照不曾指名道姓,但刘瑾几个自然不会会错了意,纷纷打马跟上了一马当先疾驰出去的朱厚照。而徐勋对今天跟出来的钱宁和曹谧吩咐了几句,见戴义引马而立面色怔忡,他便策马过去笑道:“戴公公怎不跟着进去?”
  面对徐勋,戴义只觉得心情异常复杂。泰陵风水有问题这消息一传出来,他这个先帝临终时就在身边伺候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便承受了莫大的压力,明面上看是杨子器惹出来的祸端,王岳和一群言官的火上浇油,可从金井透水到风水有误,这其中推波助澜的却早有人在背地里流传是徐勋给张永刘瑾等人出的主意。见徐勋还能微笑对着自己,他几乎就想掏出这少年郎的心看看是用怎样坚韧材料做的。
  于是,他便[***]地说道:“咱家还是不去了,免得皇上心绪不好……”
  “皇上没叫李兴进去,跟着的人也多数是头一回到泰陵来,没个知道内情的人在身边,万一皇上问起什么,我们岂不是一问三不知?”徐勋见戴义一下子愣住了,他便又加上了一句,“再者,戴公公毕竟是头一拨来看施家台风水的人,你就不怕被人说你是心虚?”
  戴义一时对徐勋怒目以对,可思来想去,他却不得不承认徐勋此言有理,只能哼了一声一抖缰绳驰了出去,徐勋自是紧随其后。然而疾驰了不到一箭之地,就只见那边只几匹坐骑扔在那儿,显见是朱厚照等人步行入内了。
  由于今曰皇帝亲临,新宁伯谭祐知道小皇帝心绪不佳,索姓找了借口和本来就惶惶不安的工部右侍郎李鐩去弹压此次奉旨前来造陵园的京营官兵,装成不知道似的避开了,这会儿整个陵园之内静悄悄不见什么人影,徐勋和戴义没费多大精神就追上了前头的朱厚照一行。
  然而,素来话极多的朱厚照,这一路走来却始终一声不吭,嘴唇抿得紧紧的。直到已经落成的玄宫,他方才站住了,随即头也不回地问道:“金井何在,带朕去看看。”
  此话一出,刘瑾吓了一大跳。这泰陵尚未成,小皇帝便亲自出宫来看,这会儿还要去看金井,他只怕回宫之后会引来什么更大的麻烦,连忙上前便要劝阻。可才刚跨出去一步,他就觉察到有人在轻轻拉他的袖子,电光火石之间,见朱厚照那凝重的脸色,他终究是艰涩地开口道:“皇上随奴婢来。”
  金井宝山城乃是整个玄宫的主体,如今几乎只差一星半点便能全部落成,然而内中却还没有任何布置,走在其中显得空空荡荡的。当朱厚照来到金井的位置时,整个人已经有些恍恍惚惚的,兜来转去呆呆看了好一会儿,见并没有丝毫出水的时候,他方才轻轻吁了一口气,随即头也不回地往外走,仿佛不愿意在这里停留半步,其他人方才纷纷跟上。可一出玄宫,朱厚照却突然站住了,斜睨了戴义一眼后方才又吩咐道:“戴义,你和徐勋陪着朕四处走走。”
  尽管玄宫已经基本落成,已经定下了十月十九迁葬,可泰陵的其他建筑还尚未动工,地面也根本来不及平整,戴义虽不敢抗旨,可年纪已经很不小的他高一脚低一脚地跟在朱厚照和徐勋身后,仍是心中叫苦不迭。好一会儿,他终于看到皇帝停在了一处空地上,这才松了一口气,紧赶两步就迎了上去。
  “戴义,朕问你,泰陵的风水究竟如何?”
  尽管当初泰陵初步选址施家台就是自己和钦天监副倪谦,礼部左侍郎李杰一块勘定的,但之后陆陆续续到这里来查看的还有一些民间的能人异士,此外还有礼部右侍郎王华和太监扶安李兴等等不少人。此时此刻,面对小皇帝这一句发问,戴义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说道:“皇上明鉴,泰陵风水前前后后足有十数位朝中大人和宫中公公看过,都说是一等一的吉壤,奴婢不才,也觉得这里是极好的。”
  朱厚照听到这话,扭头看了戴义好一会儿,就漠然把人打发了走,等戴义消失不见了,他随即便勾了勾手示意徐勋上来,这才淡淡地问道:“徐勋,你说呢?”
  徐勋把事情闹这么大,并不是为了推倒重建,再说就算不顾及牵涉到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官员,他也颇为顾忌劳民伤财这四个字——即便他曾经让慧通去密访了好几个堪舆和风水界的一流人物,很是得到了一些截然不同的看法。此时此刻,他沉吟片刻,正打算说一些和戴义之语差不多的安慰话,却瞥见了朱厚照脸上那一闪而过的讥刺冷笑。
  鬼使神差的,他竟是开口说道:“皇上,恕臣直言,臣曾经在民间咨议过几个有些名气的风水先生,人都说……都说泰陵临溪水,地气不正,并非最好的吉壤。”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