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狼狈为奸
新建的午门广场虽陈设简单,却有一股宏伟庄重、气势磅礴的味道,然而曾太后根本没有心情仔细观瞧,在步辇上还未坐稳便匆忙吩咐道:“快,快回宫!”忽又担心太监们小跑之下会让儿子受颠簸,随即改口,“不,还是走稳些罢……”
待过了太和门,她这才明白为何要弃马乘轿——太和门外是雄浑大气的皇宫,再往北走却仍是大片施工现场,满地都堆着物料、瓦砾之类,还有不少工匠正在修补殿宇,根本难容车马通行。
直到进入紫禁城西北侧的隆福门,四周才又重新规整起来,有了些皇家殿宇的感觉。一旁有太监禀道:“启禀皇太后,如今西六宫皆已修缮妥当,您看居于何处为宜?”
曾太后一指距离最近的永寿宫,“就这里吧。对了,太医都到了吗?”
“回太后,”庞天寿忙道,“宋院使他们紧随圣驾而来,南京这边的太医亦已候在坤宁门外。”
曾太后在太监引领下进了永寿宫大门,从一众太监宫女当中穿过,径直进了寝室,将朱琳源小心放在床上,见他又微微眨眼,这才略放下心来。
随后,数十名太医在屋里挤成一片,轮番上前为小皇帝诊脉,或低声讨论如何用药。
不多时,听闻消息的朝臣们也陆续赶来,但未得召见却进不得后宫,只在隆福门外三五一群聚着。不时有人上前向门口的太监询问里面的情况。
“黄大人的意思是要今日便去进谏……”一名阔口吊梢眉的官员吃惊地望着黄景昉,却惊觉自己声音大了些,忙向四周扫了一眼,见没人注意自己,这才又压低了声音接道,“下官刚才听宫里的消息,皇上只是勉强睁眼,还算不得清醒过来。太后她也是刚至南京,未见任何表示,各方的态度亦不甚清明,若此时便要发动,会否太匆忙了些?”
吏部侍郎黄景昉微微一笑,同样低声道:“蒙大人此言差矣,我正是看到太后的明示,这才决定趁热打铁。”
“太后有明示?下官怎未得闻?”
“蒙大人,圣驾至南京城外,还未见着迎驾众臣,太后便令先转去孝陵拜谒,您以为这是何意?”
蒙正发便是一愣,“黄大人的意思是……”
“首祭孝陵,乃是天子当行之要务。”黄侍郎道,“太后正是要宣告天下,天子就是天子,他人纵然权势滔天,却也不可大祭孝陵,逾皇帝之责!”
说来他也是整日算计权势地位,以至容易想得太多,却不知曾太后心思单纯,不过是想起了先帝,为能尽早完成他未尽的心愿,这才急着赶去孝陵一拜,哪儿有什么旁的深意。
蒙正发略做思忖,旋即点头道:“黄大人说得是。如此看来,太后对辅政王的权势过甚也是心存顾忌……”
“然也!”黄景昉向北一指,“东虏伪帝已十多岁了,其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笼络多尔衮,不惜以己身而贿。我们这位太后文不能谋断庙堂,武不能上马平疆,又无挟制辅政王的手段。你说,她能不心忧?
“先前圣上一直未醒,太后的心思多在天子病情上。如今圣上见好,她怎能不转虑儿子的权柄?
“正此时她一无势力、二无兵马之际,我们雪中送炭,闽、楚之士定会被倚为朝廷柱石!”
蒙正发立刻欣喜点头,“有天兴府与督堂大人联手,何愁扳不倒辅……”他下意识地吞了后面两个字,又小心地四下看看,“往后便是太后垂帘,闽、楚共掌朝局之势!”
原来前番因迁都之事,大批闽籍官员被架空在福京“赋闲”,心中大为忿恨,便聚党谋事,拥黄景昉为党首。
而蒙正发祖籍湖北,与何腾蛟乃是旧识,正是湖广藩据势力在朝中的内应。
近来朱琳渼调集数路人马秘驻湖广周边,又招忠贞营为自己所用,虽然还隐而未发,但何腾蛟已能隐约嗅到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于是他也是急令蒙氏在应天府想办法。
这黄、蒙二人可谓一拍即合,目标也很明确——最好是能扳倒辅政王,最不济也要造出一股能和朱琳渼抗衡的力量,为湖广和福京的两拨势力“遮风挡雨”。
而眼下能与辅政王一争长短的,唯有作为天子生母的曾太后一人。
蒙正发想了想,又谨慎问道:“黄大人,您前些天曾言可以说服内阁那些老家伙支持我们,不知事情进行得如何了?若内阁站在辅政王一边,恐怕太后她……”
“你放心,严起恒已经向我保证,若要朝议限制辅政王权柄,朱阁部的人定不会反对。”黄景昉得意道,“而黄阁老和路阁部本身就是闽籍,我这边多有人能和他们说得上话。他们虽未明示,但从其态度来看,至少不会力挺朱琳渼。”
蒙正发惊喜道:“黄大人果然好手段,竟真的说动了这几个老家伙!”
“先前朱琳渼大肆圈地搞什么皇庄,将朝臣们得罪了大半。我仅对几个老家伙说要削朱琳渼权柄,多半正合他们心思。只不过到时候我们在朝堂上顺势提出要太后垂帘听政,他们却也难提出异议。”
黄景昉又微微一笑,“你可知道,朱琳渼趁皇庄弊案革了数百人的职,却肆意任用心腹。让什么徐尔路、宋应星等举人入直已令朝中不满,此番他竟然将姚启圣、马麟、李天淳等连出身都没有的家伙入朝为官,便是黄阁老等人都颇有微词。
“这辅政王多方树敌,咎由自取,却是帮了我们大忙。”
“哈哈,正是,正是!”
二人正说着,便见庞天寿出了永寿宫,立在门口打官腔道:“太后说了,诸位大人的心意她都知道了。皇上刚服过药,此时已经睡下,诸位大人请回吧,以免扰了皇上休息。”
黄道周听太监既如此说,便招呼众臣先各自回府,改日再来正式觐见。待他走过蒙正发身边时,见后者向自己恭敬揖礼却不离开,只微微点头,便自昂首而去。
待过了太和门,她这才明白为何要弃马乘轿——太和门外是雄浑大气的皇宫,再往北走却仍是大片施工现场,满地都堆着物料、瓦砾之类,还有不少工匠正在修补殿宇,根本难容车马通行。
直到进入紫禁城西北侧的隆福门,四周才又重新规整起来,有了些皇家殿宇的感觉。一旁有太监禀道:“启禀皇太后,如今西六宫皆已修缮妥当,您看居于何处为宜?”
曾太后一指距离最近的永寿宫,“就这里吧。对了,太医都到了吗?”
“回太后,”庞天寿忙道,“宋院使他们紧随圣驾而来,南京这边的太医亦已候在坤宁门外。”
曾太后在太监引领下进了永寿宫大门,从一众太监宫女当中穿过,径直进了寝室,将朱琳源小心放在床上,见他又微微眨眼,这才略放下心来。
随后,数十名太医在屋里挤成一片,轮番上前为小皇帝诊脉,或低声讨论如何用药。
不多时,听闻消息的朝臣们也陆续赶来,但未得召见却进不得后宫,只在隆福门外三五一群聚着。不时有人上前向门口的太监询问里面的情况。
“黄大人的意思是要今日便去进谏……”一名阔口吊梢眉的官员吃惊地望着黄景昉,却惊觉自己声音大了些,忙向四周扫了一眼,见没人注意自己,这才又压低了声音接道,“下官刚才听宫里的消息,皇上只是勉强睁眼,还算不得清醒过来。太后她也是刚至南京,未见任何表示,各方的态度亦不甚清明,若此时便要发动,会否太匆忙了些?”
吏部侍郎黄景昉微微一笑,同样低声道:“蒙大人此言差矣,我正是看到太后的明示,这才决定趁热打铁。”
“太后有明示?下官怎未得闻?”
“蒙大人,圣驾至南京城外,还未见着迎驾众臣,太后便令先转去孝陵拜谒,您以为这是何意?”
蒙正发便是一愣,“黄大人的意思是……”
“首祭孝陵,乃是天子当行之要务。”黄侍郎道,“太后正是要宣告天下,天子就是天子,他人纵然权势滔天,却也不可大祭孝陵,逾皇帝之责!”
说来他也是整日算计权势地位,以至容易想得太多,却不知曾太后心思单纯,不过是想起了先帝,为能尽早完成他未尽的心愿,这才急着赶去孝陵一拜,哪儿有什么旁的深意。
蒙正发略做思忖,旋即点头道:“黄大人说得是。如此看来,太后对辅政王的权势过甚也是心存顾忌……”
“然也!”黄景昉向北一指,“东虏伪帝已十多岁了,其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笼络多尔衮,不惜以己身而贿。我们这位太后文不能谋断庙堂,武不能上马平疆,又无挟制辅政王的手段。你说,她能不心忧?
“先前圣上一直未醒,太后的心思多在天子病情上。如今圣上见好,她怎能不转虑儿子的权柄?
“正此时她一无势力、二无兵马之际,我们雪中送炭,闽、楚之士定会被倚为朝廷柱石!”
蒙正发立刻欣喜点头,“有天兴府与督堂大人联手,何愁扳不倒辅……”他下意识地吞了后面两个字,又小心地四下看看,“往后便是太后垂帘,闽、楚共掌朝局之势!”
原来前番因迁都之事,大批闽籍官员被架空在福京“赋闲”,心中大为忿恨,便聚党谋事,拥黄景昉为党首。
而蒙正发祖籍湖北,与何腾蛟乃是旧识,正是湖广藩据势力在朝中的内应。
近来朱琳渼调集数路人马秘驻湖广周边,又招忠贞营为自己所用,虽然还隐而未发,但何腾蛟已能隐约嗅到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于是他也是急令蒙氏在应天府想办法。
这黄、蒙二人可谓一拍即合,目标也很明确——最好是能扳倒辅政王,最不济也要造出一股能和朱琳渼抗衡的力量,为湖广和福京的两拨势力“遮风挡雨”。
而眼下能与辅政王一争长短的,唯有作为天子生母的曾太后一人。
蒙正发想了想,又谨慎问道:“黄大人,您前些天曾言可以说服内阁那些老家伙支持我们,不知事情进行得如何了?若内阁站在辅政王一边,恐怕太后她……”
“你放心,严起恒已经向我保证,若要朝议限制辅政王权柄,朱阁部的人定不会反对。”黄景昉得意道,“而黄阁老和路阁部本身就是闽籍,我这边多有人能和他们说得上话。他们虽未明示,但从其态度来看,至少不会力挺朱琳渼。”
蒙正发惊喜道:“黄大人果然好手段,竟真的说动了这几个老家伙!”
“先前朱琳渼大肆圈地搞什么皇庄,将朝臣们得罪了大半。我仅对几个老家伙说要削朱琳渼权柄,多半正合他们心思。只不过到时候我们在朝堂上顺势提出要太后垂帘听政,他们却也难提出异议。”
黄景昉又微微一笑,“你可知道,朱琳渼趁皇庄弊案革了数百人的职,却肆意任用心腹。让什么徐尔路、宋应星等举人入直已令朝中不满,此番他竟然将姚启圣、马麟、李天淳等连出身都没有的家伙入朝为官,便是黄阁老等人都颇有微词。
“这辅政王多方树敌,咎由自取,却是帮了我们大忙。”
“哈哈,正是,正是!”
二人正说着,便见庞天寿出了永寿宫,立在门口打官腔道:“太后说了,诸位大人的心意她都知道了。皇上刚服过药,此时已经睡下,诸位大人请回吧,以免扰了皇上休息。”
黄道周听太监既如此说,便招呼众臣先各自回府,改日再来正式觐见。待他走过蒙正发身边时,见后者向自己恭敬揖礼却不离开,只微微点头,便自昂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