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炮击宫城
缴获过来的百余门以二将军炮为主的明军火器虽然至少三分之一都做过抽测,这些火器因为在之前的夜战中轮番开火了不少次,萧轩也没有办法保证这些火器的靠谱程度。整个战斗萧轩所负责的队伍的一大长处就是很多作战细节和过程都在之前的沙盘上乃至火器测试的校场上进行过不少的推演,很多环节都有专门的准备。
整个御马监阵地上的大多数暗堡其实也都是可以改造后形成的炮垒,配备了专门的无后坐力木制炮架和瞄准杆。瞄准杆就是一根配备有重力吊臂乃至角度尺的杆子。而无后坐力炮就是一个凿空了可以安装二将军炮或者三将军炮的竹筒而已。开炮的时候可以把火炮套在里面,点燃之后人员暂时离开。后坐力会让火炮向后迅速飞出。这样即便发生炸膛,火炮也不会损害。至于攻击的目标,主要是紫金城方向。因为按照战前的推演,敌人军的进攻失利之后最有可能后退到的地方就是这勉强可以做为防御凭借的紫禁城了。
当然,首先开火的不是这一百多门二将军炮们,而是几千支十排一组临时防止在开挖出来的沟渠内的缴获过来的不少火器。目标的大致方向也是紫禁城的方向,按照之前的测试,就算最大安全范围内的装药,寻常火门铳或三眼铳的理论抛射射程也不超过两里左右,从西北的御马监方向向西南开火,就算散布误差堪比最大射程,也能大面积的覆盖整个宫城。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那些缴获过来并且看起来没有太大夜战价值的单兵火器,不仅仅是两千名左右的主力官兵投入到了如同过年点二踢脚一般的放铳漫射过程中,就连两千多名工匠营也大多数补充了进来。萧轩手下队伍中的工匠们对于这些也并不算是外行,四千多人在火把的照明之下以每分钟三千多发的射速接连不断的展开了持续时间足有半个时辰左右的开火。这些火器果然不出所料的至少出现数十次炸膛或者其他事故,哪怕对此有所防备的不是在手上发射的,也造成五名不太小心的少年还有工匠因此负伤。
连绵不断从黎明前的暗夜里落下的火铳铅弹散布范围覆盖了整个紫禁城,在飞越了少则一二百步多则一两里左右的距离之后,落下的弹丸大多已经没有多少威力了。然而就算是几十近百焦耳左右的铅弹打在没有多少防护的炮灰身上往往也能入肉见血带来死伤。人体的脆弱性在那些根本没有像样防护的人群面前暴露无遗。
十万枚以上落入宫城内的铅弹给暴露在宫殿外面的数千人带来了二三百人左右的死伤之后,其余的人虽然一时找不到出宫墙的道路还没有做鸟兽散,可也渐渐的聚拢在很多宫殿和宫墙建筑物的夹角内躲避危险。
在这个时候,天色似乎也渐渐亮起来,紫禁城内的不少殿宇也开始辉映在逐渐清晰的蓝色晨光之中。就在这个时候,早已在之前的半个时辰之内做好战斗准备的缴获过来的二将军炮为主的实弹炮击展开了。重量百余斤的身管在发射七斤封口实弹的时候初速虽然不快,但在极限强装药之下也能把七斤左右的封口实弹发射到三分之一音速左右的强弩一般初速,在落到宫殿内的时候虽然砸不破宫内的很多墙壁,却在不少宫廷夹道内形成跳弹,并且可以勉强威胁屋顶,并从砖瓦屋顶中以迅猛的势头砸破内部不少并不如同外墙那样坚固的二三楼地板表面。
这再次带给守军巨大的威慑,又持续半个时辰左右直到天色完全放亮的炮击接连不断的发射了几千枚七斤炮弹。因为紫禁城内的面积广阔,这几千发抛射而来的炮弹并没有让各个建筑物内及过道内的残敌遭遇太过严重的伤亡,仅仅不过是造成了几百人伤亡损失而已,可是这样的打击还是让躲避在紫禁城中北部宫殿区域内比较密集建筑物群内的敌军不由自主的向南面退去。无差别的实弹炮击面前,军官骨干乃至用于督战的人们也面临与士兵一样的风险,因此尽管知道如果退到乾清宫以南广场比较多而掩蔽物相对少的地方会遭遇更大伤亡风险的可能,人群还是不由自主的向午门溃逃而去。
就在这时,在御马监骑兵队伍掩护之下已经在紫禁城南面等候多时的大将军炮队伍开始发言了,本就没有打算破甲的情况下,萧轩直接把轻霰弹的威力标准想定在估算百焦耳上下左右的样子。这样就算是几十焦耳末端威力同样可以入肉见血形成杀伤了。一门大将军炮在不计炸膛风险的展开火力的时候至少可以用高标准的装药一次发射近千枚三眼铳或火门铳弹丸,三万多枚弹丸如雨幕一般覆盖之下,退入紫禁城前面打算从午门附近撤退逃跑的敌军在第一时间就有上千人挂彩流血,场面一片混乱。
其实就算是在此时,如果紫禁城内的敌军是一支意志顽强的对手的话,根本就不会为早期的炮击和火器威胁所动。毕竟以萧轩所掌握的那些陈旧明军火器,就算再怎么挖潜,也根本无能力覆盖整个紫禁城并形成大比例的杀伤。可针对那些半成伤亡承受力都没有的残敌,很多战术安排也就有了足够用武之地。
让萧轩没有想到是:本就在前半夜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看似规模不小又有防御便利的一万几千残敌意志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薄弱,在猛烈的炮击和弹雨之下很多人已经丧失了抵抗的勇气,甚至是溃逃的勇气。
直到接连不断的三轮开火之下又有上千人在如雨一般的弹幕下死伤,封口实弹也开始打的不少殿宇瓦片纷飞的情况下,才终于有人翻墙出来似乎是举着白旗打算投降。
萧轩在慎重的思考之下,没有让火器继续停止开火,接连不断的炮声继续隆隆的阵阵响起,从乾清宫到冷宫,甚至不少殿宇都遭到了殃及,临近中午的时候,多少已经显得有些残破的宫城终于平静下来,似乎如同似一般的沉寂。
整个御马监阵地上的大多数暗堡其实也都是可以改造后形成的炮垒,配备了专门的无后坐力木制炮架和瞄准杆。瞄准杆就是一根配备有重力吊臂乃至角度尺的杆子。而无后坐力炮就是一个凿空了可以安装二将军炮或者三将军炮的竹筒而已。开炮的时候可以把火炮套在里面,点燃之后人员暂时离开。后坐力会让火炮向后迅速飞出。这样即便发生炸膛,火炮也不会损害。至于攻击的目标,主要是紫金城方向。因为按照战前的推演,敌人军的进攻失利之后最有可能后退到的地方就是这勉强可以做为防御凭借的紫禁城了。
当然,首先开火的不是这一百多门二将军炮们,而是几千支十排一组临时防止在开挖出来的沟渠内的缴获过来的不少火器。目标的大致方向也是紫禁城的方向,按照之前的测试,就算最大安全范围内的装药,寻常火门铳或三眼铳的理论抛射射程也不超过两里左右,从西北的御马监方向向西南开火,就算散布误差堪比最大射程,也能大面积的覆盖整个宫城。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那些缴获过来并且看起来没有太大夜战价值的单兵火器,不仅仅是两千名左右的主力官兵投入到了如同过年点二踢脚一般的放铳漫射过程中,就连两千多名工匠营也大多数补充了进来。萧轩手下队伍中的工匠们对于这些也并不算是外行,四千多人在火把的照明之下以每分钟三千多发的射速接连不断的展开了持续时间足有半个时辰左右的开火。这些火器果然不出所料的至少出现数十次炸膛或者其他事故,哪怕对此有所防备的不是在手上发射的,也造成五名不太小心的少年还有工匠因此负伤。
连绵不断从黎明前的暗夜里落下的火铳铅弹散布范围覆盖了整个紫禁城,在飞越了少则一二百步多则一两里左右的距离之后,落下的弹丸大多已经没有多少威力了。然而就算是几十近百焦耳左右的铅弹打在没有多少防护的炮灰身上往往也能入肉见血带来死伤。人体的脆弱性在那些根本没有像样防护的人群面前暴露无遗。
十万枚以上落入宫城内的铅弹给暴露在宫殿外面的数千人带来了二三百人左右的死伤之后,其余的人虽然一时找不到出宫墙的道路还没有做鸟兽散,可也渐渐的聚拢在很多宫殿和宫墙建筑物的夹角内躲避危险。
在这个时候,天色似乎也渐渐亮起来,紫禁城内的不少殿宇也开始辉映在逐渐清晰的蓝色晨光之中。就在这个时候,早已在之前的半个时辰之内做好战斗准备的缴获过来的二将军炮为主的实弹炮击展开了。重量百余斤的身管在发射七斤封口实弹的时候初速虽然不快,但在极限强装药之下也能把七斤左右的封口实弹发射到三分之一音速左右的强弩一般初速,在落到宫殿内的时候虽然砸不破宫内的很多墙壁,却在不少宫廷夹道内形成跳弹,并且可以勉强威胁屋顶,并从砖瓦屋顶中以迅猛的势头砸破内部不少并不如同外墙那样坚固的二三楼地板表面。
这再次带给守军巨大的威慑,又持续半个时辰左右直到天色完全放亮的炮击接连不断的发射了几千枚七斤炮弹。因为紫禁城内的面积广阔,这几千发抛射而来的炮弹并没有让各个建筑物内及过道内的残敌遭遇太过严重的伤亡,仅仅不过是造成了几百人伤亡损失而已,可是这样的打击还是让躲避在紫禁城中北部宫殿区域内比较密集建筑物群内的敌军不由自主的向南面退去。无差别的实弹炮击面前,军官骨干乃至用于督战的人们也面临与士兵一样的风险,因此尽管知道如果退到乾清宫以南广场比较多而掩蔽物相对少的地方会遭遇更大伤亡风险的可能,人群还是不由自主的向午门溃逃而去。
就在这时,在御马监骑兵队伍掩护之下已经在紫禁城南面等候多时的大将军炮队伍开始发言了,本就没有打算破甲的情况下,萧轩直接把轻霰弹的威力标准想定在估算百焦耳上下左右的样子。这样就算是几十焦耳末端威力同样可以入肉见血形成杀伤了。一门大将军炮在不计炸膛风险的展开火力的时候至少可以用高标准的装药一次发射近千枚三眼铳或火门铳弹丸,三万多枚弹丸如雨幕一般覆盖之下,退入紫禁城前面打算从午门附近撤退逃跑的敌军在第一时间就有上千人挂彩流血,场面一片混乱。
其实就算是在此时,如果紫禁城内的敌军是一支意志顽强的对手的话,根本就不会为早期的炮击和火器威胁所动。毕竟以萧轩所掌握的那些陈旧明军火器,就算再怎么挖潜,也根本无能力覆盖整个紫禁城并形成大比例的杀伤。可针对那些半成伤亡承受力都没有的残敌,很多战术安排也就有了足够用武之地。
让萧轩没有想到是:本就在前半夜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看似规模不小又有防御便利的一万几千残敌意志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薄弱,在猛烈的炮击和弹雨之下很多人已经丧失了抵抗的勇气,甚至是溃逃的勇气。
直到接连不断的三轮开火之下又有上千人在如雨一般的弹幕下死伤,封口实弹也开始打的不少殿宇瓦片纷飞的情况下,才终于有人翻墙出来似乎是举着白旗打算投降。
萧轩在慎重的思考之下,没有让火器继续停止开火,接连不断的炮声继续隆隆的阵阵响起,从乾清宫到冷宫,甚至不少殿宇都遭到了殃及,临近中午的时候,多少已经显得有些残破的宫城终于平静下来,似乎如同似一般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