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炮战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而且也通过之前的接触作战了解到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大致强弱分布之后,负责指挥的袁可立在身边一些武将幕僚们的帮助下也迅速下达了作战决策:集中万余比较精锐、以家丁骑兵为主的力量针对敌阵的侧翼展开一次进攻试探。就算无法取得胜利,也要最大限度的给对手以威慑才行。这样再遇到自己主力部队的大举进攻,敌军的心态就会完全不同。不同于萧轩本人更精于计算和条例原则安排,传统将领领兵作战对于“夺气”从来都是很重视的。
不同于之前那些几乎没有多少防护的骑兵,展开进攻的马匹也都在临阵于马匹的前部批了披甲。人员也普遍船上了掩护上身和头部的半甲,从各个方向集结起来准备对敌阵的右翼展开一次猛烈的进攻。即便不能一举定乾坤,也要彻底击垮对方右翼的两个营。
就这样,辽东军各队人马中的精锐骑兵纷纷开始在代替袁崇焕指挥的曹文诏的负责下集中起来。虽然这些人马以前的时候因为分属不同的将领曾经在协同作战的时候出过很大问题,不过因为在辽东战场上因此而吃亏也不少,所以这一次临阵组织集结的时候也就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骑兵马队展开组织集结的距离同样大概在一里半大概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同进攻的目标大概有两里左右。按照这个时代的一般道理来说,这冲击的距离有些过长了,而且还是轻型马载披甲骑兵,又是夏季。马匹如果以很高的速度展开冲击,很有可能就丧失最终的应变能力。不过因为了解到敌军拥有不少火炮并且善用火器的情况下,还算有些水平的曹文诏在这个时候并不敢托大。
然而,让辽东军没有预料到的是:在一里半到两里左右的距离上,萧轩所率领的整个大军至少一百五十门大将军级别的三五百斤身管左右的火炮几乎一起展开了火力。
面对强敌,萧轩也多少算是有些经验。因为对手并没有多少真正像样的单兵抛射火器,因此实战队形比平戎万全阵或者戚继光等人在兵书上的要求更密集一些其实也无所谓。满清军队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的教训,很显然并不适合于当下的对手。
因此,包括教导一旅和教导二旅在内的八个旅基本上云集于正面不过一里左右,纵深不过二百步或者半里有余的范围内。当炮手用重霰弹在极限射程上展开火力的时候,多半火炮都可以覆盖任何方向之外大概一里半左右的距离。
利用缴获南路明军精锐的那些品质优良、同标准废热比较少的西洋黑火药,在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你包括实现填装好的一轮弹药在内就至少打出了四轮火力,至少六七万枚数百近千焦耳左右的三两重霰弹。
因为极限射程上的精度不是很好,误差散布范围超过百步,不过因为集结起来的敌骑也很密集的缘故,仍然在很短时间内就给正在集结中的明军精锐骑兵带来了包括上千匹马乃至数百人的伤亡损失。
虽然没有在极限射程内就一举击溃云集起来的敌军,可却也让刚刚准备发动突袭的明军精骑军官们彻底丧失了进攻的欲望,并分散逃出了火力范围。因为谁也不知道在极限射程上就能有这个效果的敌军炮队,要是硬冲的话,整个精锐骑兵要付出多少伤亡损失才能逼近到近前。
孙承宗见到战况如此,终究还是只能放弃了进攻的打算,而该以依托临时修建起来的筑垒防守为主。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年这支队伍能够在野外击退两倍兵力的建州大军了。
见到对方在前哨准备的大举突袭严重受挫之后就放弃了进攻的欲望,转而全力准备防守,不少教导旅的官兵们甚至出现了有些遗憾的感觉。因为进攻就意味着同样的战斗力对比之下自己可能遇到更多的伤亡损失。
萧轩仅仅是犹豫了片刻,就下令整个大军以密集的作战队形掩护船队继续向前推进。因为谁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有怎样的变故,整个大军必须携带足够的辎重物资提前返回京城,萧轩的心也才能真正的放下。
见到是对方主动向车营云集的香河方向逼近过来,孙承宗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并迅速下令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让那位暴君伪帝看看咱们辽东军的火器实力吧!”
隆隆的炮声似乎如同夏季临近雨天的闷雷一般。不同于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辽东明军中二将军乃至三将军也是很常见的火炮。此时的十几万人配备的百斤身管及以上级别的火炮多达两千门之多,身管总重量都不逊色于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多少。
只不过在开炮之后,孙承宗用西洋望眼镜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二将军三将军之类的火炮就算以最大射程仰角进行开火,顶多也只能打在一里远左右的距离上,甚至封口实弹都是如此。就算是军中的大将军炮之类的火炮,发射重火绳枪才用的大铅子也只能打到四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还是够不着对手。只有不过二十门左右的千斤弗朗机和少数特大重炮射程比较远,可是以高仰角开火却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
见到远处猛烈的炮火开炮之后真正打过来的只有一些在大军阵前不远的位置上飞溅起泥土的霰弹。还有寥寥无几,可以有效躲避的极少数重弹实弹,各旅官兵的心也就彻底放了下来。
萧轩迅速下令全军继续以战斗队形展开推进。很显然,虽然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也能有效射击,不过对于依托车阵或者工事掩蔽的对手,至少要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火力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坚效果。
当整个大军再一次停顿下来的时候,教导旅及近卫军勇卫军各旅也开始做着以封口实弹展开轰击的准备了。
不同于之前那些几乎没有多少防护的骑兵,展开进攻的马匹也都在临阵于马匹的前部批了披甲。人员也普遍船上了掩护上身和头部的半甲,从各个方向集结起来准备对敌阵的右翼展开一次猛烈的进攻。即便不能一举定乾坤,也要彻底击垮对方右翼的两个营。
就这样,辽东军各队人马中的精锐骑兵纷纷开始在代替袁崇焕指挥的曹文诏的负责下集中起来。虽然这些人马以前的时候因为分属不同的将领曾经在协同作战的时候出过很大问题,不过因为在辽东战场上因此而吃亏也不少,所以这一次临阵组织集结的时候也就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骑兵马队展开组织集结的距离同样大概在一里半大概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同进攻的目标大概有两里左右。按照这个时代的一般道理来说,这冲击的距离有些过长了,而且还是轻型马载披甲骑兵,又是夏季。马匹如果以很高的速度展开冲击,很有可能就丧失最终的应变能力。不过因为了解到敌军拥有不少火炮并且善用火器的情况下,还算有些水平的曹文诏在这个时候并不敢托大。
然而,让辽东军没有预料到的是:在一里半到两里左右的距离上,萧轩所率领的整个大军至少一百五十门大将军级别的三五百斤身管左右的火炮几乎一起展开了火力。
面对强敌,萧轩也多少算是有些经验。因为对手并没有多少真正像样的单兵抛射火器,因此实战队形比平戎万全阵或者戚继光等人在兵书上的要求更密集一些其实也无所谓。满清军队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的教训,很显然并不适合于当下的对手。
因此,包括教导一旅和教导二旅在内的八个旅基本上云集于正面不过一里左右,纵深不过二百步或者半里有余的范围内。当炮手用重霰弹在极限射程上展开火力的时候,多半火炮都可以覆盖任何方向之外大概一里半左右的距离。
利用缴获南路明军精锐的那些品质优良、同标准废热比较少的西洋黑火药,在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你包括实现填装好的一轮弹药在内就至少打出了四轮火力,至少六七万枚数百近千焦耳左右的三两重霰弹。
因为极限射程上的精度不是很好,误差散布范围超过百步,不过因为集结起来的敌骑也很密集的缘故,仍然在很短时间内就给正在集结中的明军精锐骑兵带来了包括上千匹马乃至数百人的伤亡损失。
虽然没有在极限射程内就一举击溃云集起来的敌军,可却也让刚刚准备发动突袭的明军精骑军官们彻底丧失了进攻的欲望,并分散逃出了火力范围。因为谁也不知道在极限射程上就能有这个效果的敌军炮队,要是硬冲的话,整个精锐骑兵要付出多少伤亡损失才能逼近到近前。
孙承宗见到战况如此,终究还是只能放弃了进攻的打算,而该以依托临时修建起来的筑垒防守为主。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年这支队伍能够在野外击退两倍兵力的建州大军了。
见到对方在前哨准备的大举突袭严重受挫之后就放弃了进攻的欲望,转而全力准备防守,不少教导旅的官兵们甚至出现了有些遗憾的感觉。因为进攻就意味着同样的战斗力对比之下自己可能遇到更多的伤亡损失。
萧轩仅仅是犹豫了片刻,就下令整个大军以密集的作战队形掩护船队继续向前推进。因为谁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有怎样的变故,整个大军必须携带足够的辎重物资提前返回京城,萧轩的心也才能真正的放下。
见到是对方主动向车营云集的香河方向逼近过来,孙承宗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并迅速下令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让那位暴君伪帝看看咱们辽东军的火器实力吧!”
隆隆的炮声似乎如同夏季临近雨天的闷雷一般。不同于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辽东明军中二将军乃至三将军也是很常见的火炮。此时的十几万人配备的百斤身管及以上级别的火炮多达两千门之多,身管总重量都不逊色于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多少。
只不过在开炮之后,孙承宗用西洋望眼镜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二将军三将军之类的火炮就算以最大射程仰角进行开火,顶多也只能打在一里远左右的距离上,甚至封口实弹都是如此。就算是军中的大将军炮之类的火炮,发射重火绳枪才用的大铅子也只能打到四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还是够不着对手。只有不过二十门左右的千斤弗朗机和少数特大重炮射程比较远,可是以高仰角开火却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
见到远处猛烈的炮火开炮之后真正打过来的只有一些在大军阵前不远的位置上飞溅起泥土的霰弹。还有寥寥无几,可以有效躲避的极少数重弹实弹,各旅官兵的心也就彻底放了下来。
萧轩迅速下令全军继续以战斗队形展开推进。很显然,虽然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也能有效射击,不过对于依托车阵或者工事掩蔽的对手,至少要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火力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坚效果。
当整个大军再一次停顿下来的时候,教导旅及近卫军勇卫军各旅也开始做着以封口实弹展开轰击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