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增援(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铳炮火器的优势终于能够在防御中得以充分的发挥,纵深百余步,连绵二十余里,方圆四五里范围内的数以万计的三两弹抬炮组成至少能够在一里的距离上集中相互策应火力体系的火力网络,加上军队携带的上千门野战炮很快就让攻入临时环形阵地的联军遭遇了严重伤亡,不得不集中全力通过内外夹攻掩护的方法将攻入阵中的大军撤了回来。
  夜间的交战加上凌晨的损失,让拥有十五万机动部队的联军遭受了三四万人的损失,虽然兵力对比改变不大,可士气却前所未有的跌落下来,这样一个股强大援军的来临似乎意味着暂时拿下新城内的守军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此时即便是姜海并不知道的是,虽然第一轮交锋的时候联军在火器火药使用方面并不吝啬,可这也几乎是最后一轮透支了。在之前的作战中虽然在进攻新都防御体系的时候取得过几次胜利,可是所携带的火药却消耗了十有八九。如果再一次以炮火展开猛烈的打击,那正规队伍毫无疑问就会退回十五世纪甚至更早的作战方式中去。如果那样,杀伤输出上的影响或许也不算太大,可对士气的影响却是难以评估的。
  此时的联军统帅也显而易见的认识到:针对新都内残余的万余守军乃至新增援过来的五万上下增援力量再想直接攻破已无可能,反而会极大的损伤本钱,唯一的突破口和看起来的漏洞就在于那些增援过来的集团不可能在快速的行军中携带太多的给养,即便以马肉为食也是有限的,只要围困半个月左右顶天一个月,就可以让这些增援而来的对手陷于粮绝的地步。
  或许也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新都西南方向的战斗在短暂的停歇了不到两昼夜之后就又开始激烈的展开了。
  此时的天主教联军集团缺乏火药,可天主教联军此时却没有想到基本依靠骑兵机动而来的增援集团竟然大胆的没有携带太多的给养,而是把相当一部分后勤空间都给了之前的缴获作战中筹集而来的一百几十万斤黑火药与铅弹。因此不仅能够在坑道作战中频繁使用爆破攻击手段,还组织了几次的规模的集中爆破攻击,虽然驻守在刚刚贡献的西南部一带的联军也利用占领的地区修建了不少防御工事,可是在猛烈的进攻面前还是在短短不过一昼夜的时间内就濒临瓦解,城内的守军也就在这时候和增援集团的兵力集结在了一起。
  当然,增援过来的兵力毫无疑问还会增加守军的粮食供应负担,但总计近百万斤的弹药让五六万官兵们在随后的战斗中可以尽可能的使用火器手段展开战斗,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粮食的消耗。按照估算,在极端维持火器战斗力防御的最低标准下,人的粮食消耗会降低到正常标准的三成左右,舒适一些也有一半左右的标准。因此尽管兵力增加为第十一军群原有兵力的大概三倍左右,陈新还是有信心再度坚守至少一个季度甚至略多一些的时间。
  这些事情展开围困的天主教联军却并不知清,没有太多有关守军给养资料的情况下按照“料敌从宽”的办法估计。通常粮食储备超过一年的时间人食用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危险,而且损失率也太大,因此也估算出在人数增加为原来三倍的情况下或许有条件坚守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在一般的战争战役行动中,四个月时间已经足够决定胜负了,可此时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是东方的驻守力量几乎完全被压缩在少数据点之内,或则说只有莱茵壁垒乃至新都两个主要的据点,另外就是英伦三岛上的个别据点,而在大部分地区都逐渐建立起各路义军的新据点,敌人的援军很可能遥遥无期或远在万里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巴黎一带的东方残敌坚守时间超过半年时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在巩固了新都外围一带的防线之后,至少数万规模的天主教集团联军东进,汇同德意志境内的起义力量一起针对此事莱茵防线上已并不算多的各据点的残余力量展开了进攻。很显然:在失去了欧洲地区的不少人才资源之后,此时的欧洲地区的各路义军最为紧缺的就是火器乃至相关弹药,就算是弹药所剩不多的火炮也是有价值的。
  同新都相比,此时已经抽调了大部分兵力的莱茵壁垒早已没有之前那样坚固了。各个炮垒在白天的时候或许能够依靠强大的火力抵御规模不小的进攻之敌,可终究还是免不了在夜间的作战中被集中兵力的敌军采取集中攻击的办法各个击破的命运。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多达五万人规模的增援力量却突然沿着海路在法国南部登陆,瞬间就给力量空虚的联军后方带来巨大的压力,几乎与此同时,从莫斯科至斯摩棱斯克一带西进的大军也终于赶到了中欧。
  如果说之前十多万驻欧力量在风起云涌的起义面前根本没有影响地方的手段,只能有效的控制部分点线,那么十万兵力规模上下增援部队的到达则一瞬间改变了力量的对比,留守在新都外围的联军很快就面临被反包围的危机,西部的天主联军主力也不得不回撤准备抵挡敌人的援军。
  “怎么回事?土耳其人怎么可能允许东方人通过君士但丁堡海峡?”
  “或许,局面也没有到那么坏的程度,仅仅是怯懦的土耳其人为了防止在趁机攻略萨菲波斯的时候遭遇到远东强敌的干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罢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战死的古斯塔夫二世也做出了最终决断:暂时不参与欧洲的战事。虽然这增援过来的十万人也未必能够立竿见影的改变战局,但是毫无疑问:西方光复的时机其实在一开始就失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