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杨贵妃
承乾拿着本折子进宫,向皇帝请安。
李世民抬头瞧了眼儿子,把手里刚写好的折子扔到一边,“来了?”
“儿子拜见阿爷。”
承乾起身,偷瞄了眼皇帝刚写好的折子,却看到上面写的赫然是改封蜀王李恪为吴王,由益州大都督迁广州大都督,越王李泰改封魏王。皇六子李愔,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
淑妃杨氏晋封贵妃。
承乾心里暗暗惊讶,李愔才两岁,居然就获得封王了,要知道之前李恪等都是数兄弟一起并封的,就是李渊诸子,也是每次封好几个。
而这个李愔却独封,最惊人的还是在于皇帝的这折子上写的这几个晋封,除了他同母弟李泰改封魏王外,其余的三人关系可不简单。
李愔正是李恪同母弟,而改封贵妃的杨淑妃,则正是他们兄弟俩的生母,也是当年杨广的嫡女,隋亡后,武德元年,杨妃以正朔之后,国公亲戚身份被礼娉入秦王府。
这位杨妃出身尊贵,如今二子皆封王,一个是吴王、广州大都督,一个蜀王、益州大都督,这让承乾觉得有了几分压力。
李世民抬头,见儿子发怔,目光还留在他刚写的折子上,心中一动,若无其意的将折子收了起来,拿在手上翻了翻。
承乾赶紧收回目光。
“你手上拿的是什么?”皇帝问。
“父皇,这是儿臣记的翼国公修大明宫的一些举措,请父皇过目。”承乾忽然换了一个称呼,稍显正式,也显出些生疏来。
李世民扬眉,把手里的折子扔给承乾,然后换过他的折子。
“朝廷新设广州大都督府,朕想让李恪遥领,空出来的益州大都督之位,便打算干脆让你六弟李愔遥领好了,你觉得如何?”
承乾心里有些吃味。
但又不能公然说六弟才不过两岁,封王都显得早,更别说独自封王更有些过份,只能低下头淡淡的说了句父皇安排甚好。
至于杨淑妃晋封贵妃一事,皇帝没提,承乾也只能不说。
李世民翻看起承乾记的东西,上面写的正是秦琅修大明宫的计划,比如一改从蜀中伐宫殿梁柱的做法,而是派人去交州伐木通过红河和东海运回中原,再经运河入长安。再有砖瓦家具器物等等,秦琅要招供应商,授他们皇商头衔等等。
“有些意思!”
李世民一下子看出了秦琅的小心思,拿朝廷的公器来为这些皇商信用背书,换取他们的材料免费供应,甚至还要从这些皇商手里再赚笔赞助费。
一个皇商的头衔,朝廷明着确实不用出钱,但这个信用是无价的,这些商人们拿有价的材料来换这无价的信用背书,谁赚谁亏一目了然。
可秦琅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也不是强买强卖的事情,你情我愿的没敲诈商人,还能让商人得好处,朝廷呢也节省了不少开销,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大明宫的修建效率。
“这家伙啊,每次都是如此,总能想出这些歪点子来。亏他也想的出,皇商,区区一点材料,就换个皇商头衔,还犯事涉案需向大理寺申报复核,还享受视品待遇,甚至让朝廷在邸报上为他们打广告做宣传,哼!”
承乾见皇帝虽然如此说,可语气里并没什么不满之意,倒也松口气。
“父皇,儿臣觉得老师这个办法,倒是互惠双赢之法。”
“你支持这样做吗?”
“儿臣不觉有何不妥之处。”
李世民合上折子,“既然你赞同秦琅,那朕也就不驳回,反正时间只有三年,钱只有四十九万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三年内要给朕把这大明宫建起来。”
“有商家愿意吗?”
承乾抬头,脸上有些兴奋。
“老师目前举行了几次商家茶话会,与会的商家对此反应很热烈,他们都很积极,有的同行商家甚至当场都争的大打出手了。”
“有辱斯文!”李世民淡淡的说了一句。
“材料这块倒是解决了,那做工呢?所需之工匠还有民夫等,秦琅总不可能也想着不给钱白用人吧?”
“父皇,老师已经对此做过严厉要求,说绝不能少工匠民夫们一文工钱。还特意召人根据市场行情,给大明宫修建的各种匠人,以及民夫等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工钱表,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人,所定的工钱,都要高于市价两成。”
“为何要高两成?”
“老师说修大明宫,要按最高标准来修,所以多给两成的工钱,也是酬谢大家的辛苦钱。所有工匠民夫皆为雇佣,绝不强征,并且工地包吃包住,保证干净卫生,另外每月发一次工钱,绝不拖欠。”
李世民有些惊讶,“秦琅真能说到做到?”
“老师说,大明宫要雇佣许多工匠民夫,得超十万人,所以绝对要重视用工,不能苛刻了工匠民夫,而且还得让他们得益受好,让他们修大明宫没有半句怨言,更不能对朝廷和对圣上有不满,要让他们干的舒心,付出汗水拿到回报。”
“这可不容易。”李世民也不由的有些叹声了,以往修宫殿之类的,那都是征召的百姓免费服役的,甚至好多工匠都是从天下各地征召过来的,路上大家甚至还得自己带着干粮赶路,还不能误了工期,否则要挨罚。
而现在秦琅说要完全采用花钱雇佣的方式,从各地雇佣自愿来做工修宫殿的工匠、百姓们,还说要给他们超过市价两成的工钱,还要包吃包住包往返路费,甚至连伙食和住宿都有严格标准,详细到每天吃几顿,一人合到多少米,一天有几个荤几个素等等都在招工时就要说明的。
还一月一结工钱。
这可真是前无古人了,之前见秦琅想出皇商这种招数,来让商人免费提供材料,他还以为秦琅对工匠民夫等,也会有省钱的办法呢,谁知道秦琅在这方面倒是客气大方,不但不省钱,还尽往费钱的方向去了。
“老师说得以人为本!还说隋朝时杨坚修仁寿宫,杨素和封伦曲意媚上,极尽奢侈,一味的赶工期,结果一座辉煌仁寿宫成,宫底却埋着几万累死病死民夫的尸骨,说当年杨家伤天和,所以才折了江山寿数,二世而亡。”
李世民听到这已经不由有几分动容了。
秦琅意思是修这大明宫,不但不会因此扰民累民,还要给修宫殿的百姓一个赚钱机会了。这来修宫殿,不但不是苦差事,还等于是难得的一次赚钱机会。
这种想法,还真是厉害。
大明宫正式挂牌立项,下面分成了上百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团队负责管理跟进,而各种材料的选择也已经开始了,各个供应商提供样品,然后报价,最后选出最有实力的价格最低的。
若是实力不足以一家吃下该类材料,则找几家分包供应。
平整地基等基础项目,已经正式开始,就近从长安和京畿地区召来了许多工匠民夫,一经录用,还没到工地呢,已经先由项目组垫付了他们的路费和一个月工钱了。
这一招效果确实不错,反正很多本来对秦琅承诺的内容有些怀疑的人,一看到这一串串开元通宝,马上啥也不怀疑了。
更别说,人刚到长安城,结果就看到这边工棚早就已经建好,都很整齐干净不说,每个工人还先给发了两套衣服,甚至工地上管事说了,以后他们的衣服都有专人替他们洗,饭也有食堂做,虽吃的是大锅饭,但是有四荤八素可选一荤二素,饭管饱。
工地上还有专门的厕所、食堂等,既干净又方便,每十天还轮休一天,可以去长安城里逛街购物。
总之,说的很好,但实际也确实挺好。
虽然修宫殿挺累的,都是体力活,可挥汗如雨一天下来后,能泡个热水澡换上身干净衣服,躺在有炭炉子的干净帐篷里,跟同乡来的工友们聊聊天吹吹牛,其实也挺惬意的。
工地上越来越热闹,项目组开工越来越多,工人也越来越多了。
一开始,李世民还挺关注工地这边的,不时的询问关注一下,工部也经常过来巡察,但后来发现这里确实井井有条,尤其是工匠工人们真的没有什么怨言,吃好住好,挺满意的。
一些工人们休假的时候,虽没到发工钱的时候,可秦琅允许他们借支工钱去逛长安城。
那些选出来的皇商们,也开始陆续将材料往工地上送。
太上皇李渊在宏义宫上远眺到这边太极宫热闹的工地,听闻这边开工的火热状况后,都忍不住,把秦琅喊到宏义宫,让他带他去工地上瞧瞧去。
秦琅架不住他的要求,于是只好请示了李世民同意后,由北衙禁军护卫着到大明宫工地,李渊自玄武门之变后,还是头一次离开宏义宫,站在大明宫那热闹的工地上,李渊一直不停的哈哈大笑。
他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不时的瞧瞧设计图纸,偶尔还召官员或是工匠过来询问,一高兴还大手一挥,赏。
“很好,很好,朕都有几分迫不急待的想大明宫能早点完工,早点入住了!”
李世民抬头瞧了眼儿子,把手里刚写好的折子扔到一边,“来了?”
“儿子拜见阿爷。”
承乾起身,偷瞄了眼皇帝刚写好的折子,却看到上面写的赫然是改封蜀王李恪为吴王,由益州大都督迁广州大都督,越王李泰改封魏王。皇六子李愔,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
淑妃杨氏晋封贵妃。
承乾心里暗暗惊讶,李愔才两岁,居然就获得封王了,要知道之前李恪等都是数兄弟一起并封的,就是李渊诸子,也是每次封好几个。
而这个李愔却独封,最惊人的还是在于皇帝的这折子上写的这几个晋封,除了他同母弟李泰改封魏王外,其余的三人关系可不简单。
李愔正是李恪同母弟,而改封贵妃的杨淑妃,则正是他们兄弟俩的生母,也是当年杨广的嫡女,隋亡后,武德元年,杨妃以正朔之后,国公亲戚身份被礼娉入秦王府。
这位杨妃出身尊贵,如今二子皆封王,一个是吴王、广州大都督,一个蜀王、益州大都督,这让承乾觉得有了几分压力。
李世民抬头,见儿子发怔,目光还留在他刚写的折子上,心中一动,若无其意的将折子收了起来,拿在手上翻了翻。
承乾赶紧收回目光。
“你手上拿的是什么?”皇帝问。
“父皇,这是儿臣记的翼国公修大明宫的一些举措,请父皇过目。”承乾忽然换了一个称呼,稍显正式,也显出些生疏来。
李世民扬眉,把手里的折子扔给承乾,然后换过他的折子。
“朝廷新设广州大都督府,朕想让李恪遥领,空出来的益州大都督之位,便打算干脆让你六弟李愔遥领好了,你觉得如何?”
承乾心里有些吃味。
但又不能公然说六弟才不过两岁,封王都显得早,更别说独自封王更有些过份,只能低下头淡淡的说了句父皇安排甚好。
至于杨淑妃晋封贵妃一事,皇帝没提,承乾也只能不说。
李世民翻看起承乾记的东西,上面写的正是秦琅修大明宫的计划,比如一改从蜀中伐宫殿梁柱的做法,而是派人去交州伐木通过红河和东海运回中原,再经运河入长安。再有砖瓦家具器物等等,秦琅要招供应商,授他们皇商头衔等等。
“有些意思!”
李世民一下子看出了秦琅的小心思,拿朝廷的公器来为这些皇商信用背书,换取他们的材料免费供应,甚至还要从这些皇商手里再赚笔赞助费。
一个皇商的头衔,朝廷明着确实不用出钱,但这个信用是无价的,这些商人们拿有价的材料来换这无价的信用背书,谁赚谁亏一目了然。
可秦琅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也不是强买强卖的事情,你情我愿的没敲诈商人,还能让商人得好处,朝廷呢也节省了不少开销,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大明宫的修建效率。
“这家伙啊,每次都是如此,总能想出这些歪点子来。亏他也想的出,皇商,区区一点材料,就换个皇商头衔,还犯事涉案需向大理寺申报复核,还享受视品待遇,甚至让朝廷在邸报上为他们打广告做宣传,哼!”
承乾见皇帝虽然如此说,可语气里并没什么不满之意,倒也松口气。
“父皇,儿臣觉得老师这个办法,倒是互惠双赢之法。”
“你支持这样做吗?”
“儿臣不觉有何不妥之处。”
李世民合上折子,“既然你赞同秦琅,那朕也就不驳回,反正时间只有三年,钱只有四十九万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三年内要给朕把这大明宫建起来。”
“有商家愿意吗?”
承乾抬头,脸上有些兴奋。
“老师目前举行了几次商家茶话会,与会的商家对此反应很热烈,他们都很积极,有的同行商家甚至当场都争的大打出手了。”
“有辱斯文!”李世民淡淡的说了一句。
“材料这块倒是解决了,那做工呢?所需之工匠还有民夫等,秦琅总不可能也想着不给钱白用人吧?”
“父皇,老师已经对此做过严厉要求,说绝不能少工匠民夫们一文工钱。还特意召人根据市场行情,给大明宫修建的各种匠人,以及民夫等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工钱表,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人,所定的工钱,都要高于市价两成。”
“为何要高两成?”
“老师说修大明宫,要按最高标准来修,所以多给两成的工钱,也是酬谢大家的辛苦钱。所有工匠民夫皆为雇佣,绝不强征,并且工地包吃包住,保证干净卫生,另外每月发一次工钱,绝不拖欠。”
李世民有些惊讶,“秦琅真能说到做到?”
“老师说,大明宫要雇佣许多工匠民夫,得超十万人,所以绝对要重视用工,不能苛刻了工匠民夫,而且还得让他们得益受好,让他们修大明宫没有半句怨言,更不能对朝廷和对圣上有不满,要让他们干的舒心,付出汗水拿到回报。”
“这可不容易。”李世民也不由的有些叹声了,以往修宫殿之类的,那都是征召的百姓免费服役的,甚至好多工匠都是从天下各地征召过来的,路上大家甚至还得自己带着干粮赶路,还不能误了工期,否则要挨罚。
而现在秦琅说要完全采用花钱雇佣的方式,从各地雇佣自愿来做工修宫殿的工匠、百姓们,还说要给他们超过市价两成的工钱,还要包吃包住包往返路费,甚至连伙食和住宿都有严格标准,详细到每天吃几顿,一人合到多少米,一天有几个荤几个素等等都在招工时就要说明的。
还一月一结工钱。
这可真是前无古人了,之前见秦琅想出皇商这种招数,来让商人免费提供材料,他还以为秦琅对工匠民夫等,也会有省钱的办法呢,谁知道秦琅在这方面倒是客气大方,不但不省钱,还尽往费钱的方向去了。
“老师说得以人为本!还说隋朝时杨坚修仁寿宫,杨素和封伦曲意媚上,极尽奢侈,一味的赶工期,结果一座辉煌仁寿宫成,宫底却埋着几万累死病死民夫的尸骨,说当年杨家伤天和,所以才折了江山寿数,二世而亡。”
李世民听到这已经不由有几分动容了。
秦琅意思是修这大明宫,不但不会因此扰民累民,还要给修宫殿的百姓一个赚钱机会了。这来修宫殿,不但不是苦差事,还等于是难得的一次赚钱机会。
这种想法,还真是厉害。
大明宫正式挂牌立项,下面分成了上百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团队负责管理跟进,而各种材料的选择也已经开始了,各个供应商提供样品,然后报价,最后选出最有实力的价格最低的。
若是实力不足以一家吃下该类材料,则找几家分包供应。
平整地基等基础项目,已经正式开始,就近从长安和京畿地区召来了许多工匠民夫,一经录用,还没到工地呢,已经先由项目组垫付了他们的路费和一个月工钱了。
这一招效果确实不错,反正很多本来对秦琅承诺的内容有些怀疑的人,一看到这一串串开元通宝,马上啥也不怀疑了。
更别说,人刚到长安城,结果就看到这边工棚早就已经建好,都很整齐干净不说,每个工人还先给发了两套衣服,甚至工地上管事说了,以后他们的衣服都有专人替他们洗,饭也有食堂做,虽吃的是大锅饭,但是有四荤八素可选一荤二素,饭管饱。
工地上还有专门的厕所、食堂等,既干净又方便,每十天还轮休一天,可以去长安城里逛街购物。
总之,说的很好,但实际也确实挺好。
虽然修宫殿挺累的,都是体力活,可挥汗如雨一天下来后,能泡个热水澡换上身干净衣服,躺在有炭炉子的干净帐篷里,跟同乡来的工友们聊聊天吹吹牛,其实也挺惬意的。
工地上越来越热闹,项目组开工越来越多,工人也越来越多了。
一开始,李世民还挺关注工地这边的,不时的询问关注一下,工部也经常过来巡察,但后来发现这里确实井井有条,尤其是工匠工人们真的没有什么怨言,吃好住好,挺满意的。
一些工人们休假的时候,虽没到发工钱的时候,可秦琅允许他们借支工钱去逛长安城。
那些选出来的皇商们,也开始陆续将材料往工地上送。
太上皇李渊在宏义宫上远眺到这边太极宫热闹的工地,听闻这边开工的火热状况后,都忍不住,把秦琅喊到宏义宫,让他带他去工地上瞧瞧去。
秦琅架不住他的要求,于是只好请示了李世民同意后,由北衙禁军护卫着到大明宫工地,李渊自玄武门之变后,还是头一次离开宏义宫,站在大明宫那热闹的工地上,李渊一直不停的哈哈大笑。
他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不时的瞧瞧设计图纸,偶尔还召官员或是工匠过来询问,一高兴还大手一挥,赏。
“很好,很好,朕都有几分迫不急待的想大明宫能早点完工,早点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