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各取所需
郑元璹越看那军功簿越皱眉,就好像嗓子里咽了只苍蝇一样难受,忍了半天,还是忍不住开口。
“此番卫公接连大捷,上达天听,陛下听闻也是非常兴奋高兴,来前特意交待,让我等定要向卫公好好请教,问清战役详情,到时也好转奏陛下得知。陛下先前听闻卫公接连奏捷,都是惊叹连连,这样的战绩,真是古今都少有啊。”
秦琅不屑的瞥了郑元璹一眼,“我不信陛下会说这样的话,我这仗根本算不得什么,陛下当年为天策上将,掌国之征伐,南征北战,打了多少漂亮的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败强,就比拿中原大战的武牢关之战,仅以数千骑破窦建德十万河北雄师,那才叫一个漂亮,若是放眼整个华夏历史,我这次的战绩就更不值一提,远有霍骠骑封狼居胥,近有代国公北伐灭国,我不过是击败区区一些西戎蛮羌而已。”
郑元璹被秦琅拿话堵的心头难受,一时都开不了口。
秦琅淡淡的又来了句,“莫非沛国公对我这军功簿有怀疑,认为我虚报了军功?”
“不敢不敢。”郑元璹摇头,可却又道,“我大唐军功向有制度,战有上阵中阵下阵,获有上获中获下获,也还跳荡冲锋二等三等之功,这些兵部都有严格的评定标准和查验制度的。”
“某当然清楚这些,郑公若是觉得我记录的军功有问题就直说,若是觉得没问题,那就恕秦某还有公务在身,不能奉陪了。”
唐俭见气氛紧张,便笑着过来圆场。
“卫公,我等也是奉有圣命前来,身负职责,都是为陛下为朝廷办事,还望卫公諒解。”说着,他便指出了自己的怀疑之处,比如秦琅先后几次报捷,加起来斩首四万左右,可这次他们前来,却点验到了五万多只耳朵。
“卫国公为何不保存首级以备查验,为何只存耳朵?”郑元璹也发难,“首级可辨认面目,知是党项羌还是吐谷浑贼,知是青壮还是妇孺。”
秦琅听出他话外之意,只拿个耳朵出来,谁能判断出这个耳朵的主人究竟是一个党项羌兵,还是一个吐谷浑兵,或者只是老弱妇孺,或者干脆就是唐军阵亡战死者的,又或者是他们从大唐百姓尸体上割下来的?
甚至是直接杀良割耳冒功,毕竟这耳朵只能分出是左耳还是右耳,只能保证一只耳朵代表一个人头,不能代表这人头的身份。
“以往我大唐可从未有过以耳朵为军功凭证的。”
秦琅呵呵一笑。
“当年郯国公罗士信统军,向来都是以割耳为凭,朝廷也没有说不算数的。至于我为何割耳为凭不取首级,那是因为战事紧张,我以五百镇西军守五星堡,对抗三万人的围城,以寡敌众,孤军坚守,何其不易,哪有功夫割脑袋并带回还保存起来?”
“再者,我此后反击,转战奔袭千里,这么多首级,我如何带?试问一下,我又要打仗,又要赶路,还要带着几万颗首级,如何保证瞬息万变的战机不被错过?”
“是几颗死人头重要,还是败敌复土重用?”
秦琅一边几个问题反击,郑元璹唐俭二人都闭上了嘴。
不是他们没法回击,而是秦琅的话也是有些道理的,虽然他其实也回避了为何非要割耳不取首级,毕竟大唐立国十几年,打的仗无数,别人都能以首级为凭,为何秦琅就不能。
再者,他们之前质问秦琅,耳朵难以辨认身份这事,秦琅也没回答。
“报功四万,点验耳朵却五万余,卫公又要做何解释?”
“这有什么可解释的,那报功四万,是我打到兰州时的战果,现在点验五万,是因为我后面还又灭了渭州、河州之敌,并歼灭了廓州、鄯州内几支还想趁火打劫来不及逃走的羌人,我仓库里的每只左耳,都是如假包换的一个军功。”
郑元璹黑着脸,“包括拓跋赤辞的那只左耳吗?”
秦琅笑笑,“对,包括那只。”
“卫公,拓跋赤辞已得陛下钦封西戎州都督、平西郡公,并赐国姓,如今叫李赤心。你可知平西郡公已经上表向陛下弹劾你?”
“那又如何?”秦琅反问。
“平西郡公弹劾你滥杀无辜,肆意杀俘,还说你故意侮辱他。又曾说你与党项交战之际,曾向他索要左耳以为战功?”
“有这事,我不否认,但我在黄河边杀掉他的那些手下时,他们还没投降呢,依然还在负隅顽抗,至于说我侮辱他,没错,我是割了拓跋赤辞的耳朵,但那是因为他在五星堡下,驱使万余大唐军民俘虏送死,我为他们讨还一点血债,若不是顾念朝廷大局,我早就在黄河边一刀剁了那个王八蛋。”
唐俭笑着缓和气氛,“以前的事情就过去了,如今没有拓跋赤辞了,只有平西郡公李赤心,他那只耳朵应当还给他,军功簿上应当减去这一只耳。”
“那只耳朵我收藏了,但是不会还给他。”
郑元璹沉声道,“卫国公难道要一意孤行?如今已经没有了党项贼,只有内附西疆诸藩,李赤心为朝廷之臣,你这样做是要跟陛下对抗吗?”
“你说对抗就对抗?郑元璹,老子在前线打仗拼杀的时候,你在哪,现在跑来叽叽歪歪,给老子滚一边去。”秦琅早看郑家不爽,这会又被他故意这般刁难,也是直接发彪。
郑元璹哪受过这种气,堂堂五姓家的当家人,也是黑着脸拍了桌子。
秦琅直接把桌子掀了。
气氛陷入冰点。
唐俭只好草草结束询问,拉着郑元璹走了。
梁建方等数员将领进来,看着狼藉的屋内,不由的苦笑,“卫公为何动怒,他们是天使,只怕不好。”
秦琅却满脸笑意,哪还有半分刚才那盛怒模样。
“无妨,我也是故意那般,有人啊就见不得武将立功,总要找茬,那就给他们点把柄好了。”
“为何?”梁建方等不解。
“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但以后等你们有一天也到了如今我这位置,就能明白了。”秦琅一笑而过,也不多做解释,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不会懂。
但他相信,郑元璹唐俭两人出去后,肯定会十分满意,他们也能有东西回去交差了。洛阳宫里那位,收到这些奏报后,估计也会满意的。
各取所需吧。
多数人还只在看表象,可有些人却一直透过表象看本质,秦琅和皇帝都是很会演戏给别人看的人,只是秦琅早看透了皇帝,也一直在配合着演罢了。
秦琅现在就跟一只风筝一样,飞的越高,皇帝就越担心,所以主动的把线交到皇帝手里,不管这线有多线,但总能让皇帝安心的,当然,交给皇帝的线越粗,皇帝自然也就越满意。
这倒无关李世民是不是变了,这只是身为上位者,身为帝王的本能反应,若是越来越圣明的李世民,连这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他反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圣明天子了。
一个皇帝,不论志向如何高远,也不如他功绩如何伟大,他首先肯定得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权力,稳固自己的皇位,若是这基本的都保不住,那其它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从这一点上来说,华夏几千年来的那些皇帝,越是圣明越是功绩大的,其对皇权的掌控也肯定是越强的。
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或是一天代骄成吉思汗,再到康麻子和乾隆,莫不如是。
那些连自己位子都稳不住的人,又如何谈其它什么。
不过总的来说,李世民是那种秦琅很敬佩的皇帝,虽然如今他有些做法让他觉得恶心,可他却对他很知根知底,知道这位皇帝虽然有的地方也不能脱俗,可李世民有底线。
这是少有的善待功臣的皇帝,也是少有的较开明的皇帝。
虽然他也会被魏征喷的想拔剑杀人,也会被萧瑀陈叔达这些老旧派顶的愤怒万分,也会对李绩李靖这样的名将心情猜忌,可他始终把边际把握的很好。
李世民即位以来,虽然中枢宰相换的勤,但底线一直做的很好,这也是秦琅敢任性自污的底气。
若是换成崇祯这样的皇帝,你敢这样做,那下场可能就是被凌迟了。又或是杨广那样的皇帝,更是会直接把你一脚踩到底,甚至送你点毒药都有可能。而如陈后主这样的昏君,更是会前线大将猛战,他却在后面挖空心思的搞大将的女人,给大将发绿帽子。
宇文泰和高欢这样的枭雄手下,也是容不得秦琅这样子的。
只能说,秦琅也是有选择的。
正所谓欺君子以方,知道李世民的底线,又知道他的一些猜忌担忧,所以秦琅才敢这样故意送把柄,只不过都是生存之道而已。
秦琅这么年轻,就得有点年轻人的样子,否则,李世民哪能安心。
接下来几天,秦琅甩都没再甩唐俭和郑元璹二人,把一个恃功自傲的军功新贵表现的淋漓尽致,丝毫不把两位大唐开国元老放在眼中。
二人气愤不已,也干脆不再来见秦琅,整天在军营里进进出出,四下访问查探,秦琅接报,也不理会。
各尽其职,各自表演吧。
“此番卫公接连大捷,上达天听,陛下听闻也是非常兴奋高兴,来前特意交待,让我等定要向卫公好好请教,问清战役详情,到时也好转奏陛下得知。陛下先前听闻卫公接连奏捷,都是惊叹连连,这样的战绩,真是古今都少有啊。”
秦琅不屑的瞥了郑元璹一眼,“我不信陛下会说这样的话,我这仗根本算不得什么,陛下当年为天策上将,掌国之征伐,南征北战,打了多少漂亮的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败强,就比拿中原大战的武牢关之战,仅以数千骑破窦建德十万河北雄师,那才叫一个漂亮,若是放眼整个华夏历史,我这次的战绩就更不值一提,远有霍骠骑封狼居胥,近有代国公北伐灭国,我不过是击败区区一些西戎蛮羌而已。”
郑元璹被秦琅拿话堵的心头难受,一时都开不了口。
秦琅淡淡的又来了句,“莫非沛国公对我这军功簿有怀疑,认为我虚报了军功?”
“不敢不敢。”郑元璹摇头,可却又道,“我大唐军功向有制度,战有上阵中阵下阵,获有上获中获下获,也还跳荡冲锋二等三等之功,这些兵部都有严格的评定标准和查验制度的。”
“某当然清楚这些,郑公若是觉得我记录的军功有问题就直说,若是觉得没问题,那就恕秦某还有公务在身,不能奉陪了。”
唐俭见气氛紧张,便笑着过来圆场。
“卫公,我等也是奉有圣命前来,身负职责,都是为陛下为朝廷办事,还望卫公諒解。”说着,他便指出了自己的怀疑之处,比如秦琅先后几次报捷,加起来斩首四万左右,可这次他们前来,却点验到了五万多只耳朵。
“卫国公为何不保存首级以备查验,为何只存耳朵?”郑元璹也发难,“首级可辨认面目,知是党项羌还是吐谷浑贼,知是青壮还是妇孺。”
秦琅听出他话外之意,只拿个耳朵出来,谁能判断出这个耳朵的主人究竟是一个党项羌兵,还是一个吐谷浑兵,或者只是老弱妇孺,或者干脆就是唐军阵亡战死者的,又或者是他们从大唐百姓尸体上割下来的?
甚至是直接杀良割耳冒功,毕竟这耳朵只能分出是左耳还是右耳,只能保证一只耳朵代表一个人头,不能代表这人头的身份。
“以往我大唐可从未有过以耳朵为军功凭证的。”
秦琅呵呵一笑。
“当年郯国公罗士信统军,向来都是以割耳为凭,朝廷也没有说不算数的。至于我为何割耳为凭不取首级,那是因为战事紧张,我以五百镇西军守五星堡,对抗三万人的围城,以寡敌众,孤军坚守,何其不易,哪有功夫割脑袋并带回还保存起来?”
“再者,我此后反击,转战奔袭千里,这么多首级,我如何带?试问一下,我又要打仗,又要赶路,还要带着几万颗首级,如何保证瞬息万变的战机不被错过?”
“是几颗死人头重要,还是败敌复土重用?”
秦琅一边几个问题反击,郑元璹唐俭二人都闭上了嘴。
不是他们没法回击,而是秦琅的话也是有些道理的,虽然他其实也回避了为何非要割耳不取首级,毕竟大唐立国十几年,打的仗无数,别人都能以首级为凭,为何秦琅就不能。
再者,他们之前质问秦琅,耳朵难以辨认身份这事,秦琅也没回答。
“报功四万,点验耳朵却五万余,卫公又要做何解释?”
“这有什么可解释的,那报功四万,是我打到兰州时的战果,现在点验五万,是因为我后面还又灭了渭州、河州之敌,并歼灭了廓州、鄯州内几支还想趁火打劫来不及逃走的羌人,我仓库里的每只左耳,都是如假包换的一个军功。”
郑元璹黑着脸,“包括拓跋赤辞的那只左耳吗?”
秦琅笑笑,“对,包括那只。”
“卫公,拓跋赤辞已得陛下钦封西戎州都督、平西郡公,并赐国姓,如今叫李赤心。你可知平西郡公已经上表向陛下弹劾你?”
“那又如何?”秦琅反问。
“平西郡公弹劾你滥杀无辜,肆意杀俘,还说你故意侮辱他。又曾说你与党项交战之际,曾向他索要左耳以为战功?”
“有这事,我不否认,但我在黄河边杀掉他的那些手下时,他们还没投降呢,依然还在负隅顽抗,至于说我侮辱他,没错,我是割了拓跋赤辞的耳朵,但那是因为他在五星堡下,驱使万余大唐军民俘虏送死,我为他们讨还一点血债,若不是顾念朝廷大局,我早就在黄河边一刀剁了那个王八蛋。”
唐俭笑着缓和气氛,“以前的事情就过去了,如今没有拓跋赤辞了,只有平西郡公李赤心,他那只耳朵应当还给他,军功簿上应当减去这一只耳。”
“那只耳朵我收藏了,但是不会还给他。”
郑元璹沉声道,“卫国公难道要一意孤行?如今已经没有了党项贼,只有内附西疆诸藩,李赤心为朝廷之臣,你这样做是要跟陛下对抗吗?”
“你说对抗就对抗?郑元璹,老子在前线打仗拼杀的时候,你在哪,现在跑来叽叽歪歪,给老子滚一边去。”秦琅早看郑家不爽,这会又被他故意这般刁难,也是直接发彪。
郑元璹哪受过这种气,堂堂五姓家的当家人,也是黑着脸拍了桌子。
秦琅直接把桌子掀了。
气氛陷入冰点。
唐俭只好草草结束询问,拉着郑元璹走了。
梁建方等数员将领进来,看着狼藉的屋内,不由的苦笑,“卫公为何动怒,他们是天使,只怕不好。”
秦琅却满脸笑意,哪还有半分刚才那盛怒模样。
“无妨,我也是故意那般,有人啊就见不得武将立功,总要找茬,那就给他们点把柄好了。”
“为何?”梁建方等不解。
“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但以后等你们有一天也到了如今我这位置,就能明白了。”秦琅一笑而过,也不多做解释,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不会懂。
但他相信,郑元璹唐俭两人出去后,肯定会十分满意,他们也能有东西回去交差了。洛阳宫里那位,收到这些奏报后,估计也会满意的。
各取所需吧。
多数人还只在看表象,可有些人却一直透过表象看本质,秦琅和皇帝都是很会演戏给别人看的人,只是秦琅早看透了皇帝,也一直在配合着演罢了。
秦琅现在就跟一只风筝一样,飞的越高,皇帝就越担心,所以主动的把线交到皇帝手里,不管这线有多线,但总能让皇帝安心的,当然,交给皇帝的线越粗,皇帝自然也就越满意。
这倒无关李世民是不是变了,这只是身为上位者,身为帝王的本能反应,若是越来越圣明的李世民,连这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他反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圣明天子了。
一个皇帝,不论志向如何高远,也不如他功绩如何伟大,他首先肯定得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权力,稳固自己的皇位,若是这基本的都保不住,那其它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从这一点上来说,华夏几千年来的那些皇帝,越是圣明越是功绩大的,其对皇权的掌控也肯定是越强的。
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或是一天代骄成吉思汗,再到康麻子和乾隆,莫不如是。
那些连自己位子都稳不住的人,又如何谈其它什么。
不过总的来说,李世民是那种秦琅很敬佩的皇帝,虽然如今他有些做法让他觉得恶心,可他却对他很知根知底,知道这位皇帝虽然有的地方也不能脱俗,可李世民有底线。
这是少有的善待功臣的皇帝,也是少有的较开明的皇帝。
虽然他也会被魏征喷的想拔剑杀人,也会被萧瑀陈叔达这些老旧派顶的愤怒万分,也会对李绩李靖这样的名将心情猜忌,可他始终把边际把握的很好。
李世民即位以来,虽然中枢宰相换的勤,但底线一直做的很好,这也是秦琅敢任性自污的底气。
若是换成崇祯这样的皇帝,你敢这样做,那下场可能就是被凌迟了。又或是杨广那样的皇帝,更是会直接把你一脚踩到底,甚至送你点毒药都有可能。而如陈后主这样的昏君,更是会前线大将猛战,他却在后面挖空心思的搞大将的女人,给大将发绿帽子。
宇文泰和高欢这样的枭雄手下,也是容不得秦琅这样子的。
只能说,秦琅也是有选择的。
正所谓欺君子以方,知道李世民的底线,又知道他的一些猜忌担忧,所以秦琅才敢这样故意送把柄,只不过都是生存之道而已。
秦琅这么年轻,就得有点年轻人的样子,否则,李世民哪能安心。
接下来几天,秦琅甩都没再甩唐俭和郑元璹二人,把一个恃功自傲的军功新贵表现的淋漓尽致,丝毫不把两位大唐开国元老放在眼中。
二人气愤不已,也干脆不再来见秦琅,整天在军营里进进出出,四下访问查探,秦琅接报,也不理会。
各尽其职,各自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