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则天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阳。
  洛阳宫周回十二里,四面十二门,整个宫城呈倒凸状,位于洛阳城的西北角。在皇城之北,西面还有一座夹城,东面有东城屏障保护。
  城垣高四丈八尺,宽五丈余,里面夯土,内外则都包砖。
  辉煌气派,不论是在建筑的气魄上,还是防卫的严谨上,都已经超越了隋之洛阳。
  宫城正南则天门宫阙楼上,皇帝李世民背负双手,目眺远方,愁容不展。
  则天门是宫城正门,又称五凤楼,建筑奢华气派,门上飞观相夹,观有二重,上重紫微宫,左右连阙高一百二十尺,当年李世民攻破洛阳时,嫌这则天门过于奢华下令拆毁,不料十年后他自己又下旨让秦琅重建洛阳。
  秦琅也重建了则天门。
  重建后的则天门成为整个宫城的门面担当,恢宏气派,形制为一门三道,门楼、朵楼、阙楼三楼连组,仅下部台基范围东西就达四十丈,南北达二十丈,城门进深也足九丈。
  在这样的台基上,建起了十二丈高的城门楼,其雄伟壮观让再次回到洛阳的李世民初见之下,都惊叹不已。
  阙楼里的紫微宫,是皇家特地保留的一座道观,里面供奉着皇家尊为祖先的老子,不过这座观里并没有道士。
  李世民若遇不顺心的时候,也经常会来这则天门上的紫微宫里转转,拜一下老子,暂时摒弃那些烦心之事。
  站到十二丈高的阙楼上,还能居高望远,把南面的整个洛阳城一览无遗。
  当初秦琅把则天门重建的比隋朝的还要雄伟,主要也是因为此门不仅仅是一道门,这在隋唐政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建筑,是皇权的象征和标志,后世的天安门为何如何重要,就是缘出于此。
  大唐朝会有几种,其中规格最高的便是正旦大朝会,建国、登基、改元、大赦、册封皇后太子、献俘受降、接见外国使臣,这些重大的事项规定都是在外朝举行,也就是则天门。
  洛阳宫三大殿,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分别为大唐的外朝中朝和内朝,乾元殿是洛阳宫正殿,也是外朝殿,但遇到建国改元登基等这些最重要的仪式时,还是在则天门的宫阙举行。
  最近皇后的病情又加重了,李世民也牵肠挂肚,可诸多御医也都束手无策,如今只能慢慢调养,但看着皇后一天天销瘦,病情加重,李世民心如刀绞。
  偏偏这节骨眼上,承乾却还越来越不听话。
  先前为皇后祈福,结果闹的那么乱,念其一片敬母孝心,李世民也就没有过重责罚他,只是削了他一些权,让他好好反省,谁料到转眼就偷跑去了陇右。
  李世民这次真是愤怒至极,甚至在殿中踢翻了御案,皇后不顾病体赶来苦劝多时,让李世民的怒火压下,这才有了后面洛阳降旨,敇承乾为青海抚慰大使这事,本来李世民是准备派百骑去青海把承乾给捆回洛阳来的。
  虽给承乾又留了脸面,但李世民对这个太子是越来越不满了,他特派了百骑前往陇右,替他盯着承乾,将他在青海的一举一动都奏报给他。
  如今青海承乾的身边,既有明着的百骑官员,也有潜伏的百骑暗桩,他们监视着太子的一举一动,把他的一言一行都如实奏报于皇帝。
  李世民每天都要看这些很详细的奏报,就好像是看历史上那些帝王的起居注一样。
  看着从河陇发回来的这一份份太子言行记录,李世民很有一种好像在看历史上那些亡国昏君们的史料。
  他想起了陈叔宝、杨广这些人,想到了杨广的齐王杨暕,想到了隋文帝的儿子杨俊杨諒等人。
  越看是越气。
  高祖国丧期间,承乾身为孙子,热孝在身,又有留守西京的职责,结果却抛下一切,背着留守大臣们跑去陇右,甚至还一路强行闯关,擅调兵马。
  更过份的是到了侯君集那,他也给他留了体面,结果承乾依然没消停。不顾他给承乾的手谕旨意,不肯留守鄯州,抢了侯君集的指挥权也随军出发。
  若只是想打仗,倒也能理解,关陇男儿嘛,尚武成风,有志向,有热血。可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骑马打猎,走马观花,甚至沿途让侯君集给他搜罗的美人都是十几个了,都随在军中,白天行军扮做亲兵,晚上大帐同眠,胡天非地。
  又到处搜罗鹰犬,弄的出征打仗倒跟是去游猎一般。
  他李世民一世英名,如今这脸都要被承乾丢光了,现在吐谷浑、党项等也都知道了大唐的太子是这么副德性了。
  皇后一次次的苦劝。
  李世民不顾念父子之情,却也还得顾念与皇后的夫妻之情,尤其是如今皇后病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已经经不起刺激了。
  要不然,他早就下旨让百骑把承乾捆回洛阳来。
  虽然迟迟没有下达这道旨意,可承乾在陇右的作为,确实已经让皇帝失望至极。
  他曾经非常自豪得意,认为隋文帝和太上皇这样的雄主圣君,在继承人的培养上,在对儿子们关系的处理上,非常失败。
  他觉得自己培养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太子,朝野称贤,能文允武,少年老成,而李泰李恪等也十分贤德,虽也有李祐李音这样不懂事的皇子,但毕竟还年少,还可以改。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几年时间,承乾就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了?
  甚至父子之间,如今也已经有了很深的隔阂了。
  许多个夜晚,李世民也碾转难眠,他扪心自问,自己对承乾够好了,给了承乾最优秀的老师们,选了许多老臣和才俊入东宫辅佐,甚至还给了东宫一支旅贲军,又让承乾早早的听政学习,甚至让他亲自领雍州事务,培养他的能力。
  而秦琅帮承乾建立起的那些东宫产业,为承乾积攒的丰厚内坊,李世民也一直都只是默默的支持着,他尽量给承乾机会,让他放手去做事。
  甚至在承乾的婚事等方面,也是费尽心思。
  可到头来,换来的是什么?
  脚步声传来。
  李世民头也没回,他知道来的是百骑司的统领许洛仁来了。
  “臣··”
  “好了,知道是你老许来了,今日又有什么新消息吗,说来听吧。”
  许洛仁以左羽林将军兼百骑司统领,军阶云麾将军,爵封永宁县公。这位是李世民的心腹,称为莫府四旧之一,莫府四旧也叫幕府四旧,指的是李世民随李渊太原起兵后,他幕中是其旧友的四位部将。
  这四人便是侯君集、段志玄、许洛仁和乔轨。
  当年隋朝李世民年少之时,他是在京西武功县的李家别庄度过的,当时许多长安的贵族勋戚,都在京外有别墅庄园。少年的李世民在武功的李家别庄,认识了同在这里的一群勋戚子弟,侯君集、段志玄和许洛仁等,与侯段许乔四人关系最好,后来李世民起兵,这四位旧友也是立即响应。
  许洛仁和他兄长许世绪都是并州太原人,年少时也在武功别庄里,因此跟李世民结识关系好,尤其许洛仁,那是李世民的铁杆小老弟,太原起兵时,他还是李世民的内卫队长。
  只是在贞观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前,被李建成和元吉调出了秦王府到外地统兵,错过了这个关键的从龙之功。不过事后李世民也还是马上把许洛仁调回京,让他担任禁军宿卫将领。
  如今更是以左羽林将军之衔统领百骑司、兼领百骑营、飞骑营这些禁军精锐。
  他兄长许世绪避讳改名许绪,如今为真定郡公、司农卿,许洛仁也封为永宁县公。
  比起兄弟许世绪来,许洛仁虽然打仗的本事差些,也一直没什么机会出去领兵,一直就是充当着李世民近卫队长的角色,但却深得皇帝信任。
  而老许也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也从不跟侯君集、段志玄、乔轨这三个老伙计一样一心想着去领兵打仗,他就安心跟着皇帝护卫着。平时也很少特意去学什么兵法战阵,许洛仁学弹琵琶。
  因为李世民跟高祖李渊一样,不仅是射箭的高手,而且也都还是弹琵琶的高手,所以许洛仁苦练琵琶,学习谱曲做乐,是一位相当高明的大家,李世民的一些小规模的宴会,都是交给许洛仁操持,甚至舞乐部份,经常都是老许自己出马的。
  除了弹琵琶厉害,许洛仁还有一样本事无人可比,那就是相马,许洛仁知道李世民喜欢马,所以对马非常有研究,李世民的六骏之中,就有一匹是许洛仁买来献上的。
  许家还因此经营着很有名的高端马匹生意,是大唐高端马商的代表。
  这位永宁县公平时在朝中好像没什么存在感,很少跟外面的功臣勋戚们争什么,但在皇帝这里,其信任度却是极高的。
  太子承乾的动静,皇帝现在就是交给许洛仁监视的。
  为了避免影响到皇后,李世民最近每天都来这则天门紫微宫跟许洛仁接头,听他私下汇报承乾的近况。
  “殿下已领军出赤岭,入青海,尚末遭遇吐谷浑叛军,目前已进入长孙公的海晏堡······”
  皇帝长叹了一声气,也不知道是听到这个消息轻松了些,还是什么。
  “还没遇到吐谷浑军?”
  “神威军呢,他们那边也还没见到吐谷浑军吗?”
  “还是先前的消息,之前吐谷浑人的轻骑出现在神威军城下,但很快消失不见,直到如今,都还一直没有再露面。”
  李世民眉头皱的更紧了。
  “赶紧给侯君集传信,让他务必小心吐谷浑人,也许他们正埋伏在海晏堡通往神威军城的半路上,当心半路被伏击偷袭,务必让承乾暂留海晏堡,不许再往西一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