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风雪阻兮宰相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尉真是好大威名啊。”
  随驾负责粮草的太常卿韦挺在一边咋舌道。
  李世民目光望向他,却只是哼了一声,韦挺低下了头。
  程咬金亲自领兵上前接收城防。
  白岩城虽不大,却很险要,城中军民加一起不到两万,还有大半都是坚壁清野从附近乡村迁进来的百姓。
  此时一齐随着孙代音投降。
  孙代音让手下将他五花大绑了出城来降,跪在城门前,手下捧着城主的印信关防,还有白岩城的户籍、版图等名册。
  老程代表天子接收,然后让人把孙代音送到皇帝面前。
  “三郎你一句话,胜过二十万兵啊。”
  秦琅却只是呵呵一笑,“白岩城不过是孤城一座,之前还寄希望于乌骨援兵,如今援兵已败,他还有何侥幸的余地?投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跟我没多大关系的。”
  “关系还是很大的。”老程捋着胡须,“三郎你有没觉得这次东征,有些过于顺利了点?”
  “照这态势,咱们不出十天就能再围安市,顶多半月就能拿下安市城,然后就可以班师还朝了?”
  “不出意外的话应当是如此!”秦琅道。
  天气越来越凉,虽然出征时唐军也已经携带了冬装,但辽东的寒冬可不是一件冬装就能抵御的。
  大雪一下,到时冰河封冻,千里雪封,是没法做战的。
  因此最好的结果,还是留下部份兵马驻守已攻下的几座大城,然后其余部队撤回中原。
  幸好如今缴获了许多粮草,留守无忧,否则若是没能攻下大城为过冬据点,或是夺下之前高句丽人先把粮草全烧了,那么大唐就只能先全军班师,明年再来。
  这样的话,明年可能还得再攻一遍城,虽说经此一役,高句丽军力大削,但这些城攻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这次的战役,确实顺利的不像话,老程这种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的悍将,原以为会遇到激烈的抵抗,但没想到,这就跟他之前征高昌国一样,轻松的超出预料。
  大有集中了全力,狠狠一拳砸出,却砸到了棉花上的感觉。
  秦琅倒觉得这很正常。
  战争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这般的。
  回头分析,能发现导致如今战况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大唐准备多年,又是皇帝御驾亲征,还有大唐早大多年前就拿下了卑沙这座重要军镇为据点。
  再比如高句丽人精心打造辽东千里长城防线,自以为坚固,因此不免有些大意。
  再比如高句丽国中,权臣莫离支渊盖苏文与国王高建武关系水火不容,矛盾激烈,保王派和渊氏一党对立,也让高句丽有些混乱。
  而大唐多年的渗透也是在关键时候发挥了许多作用,如高信文虽是被突袭俘虏后才投降的,但他在被俘后也确实是没多少反抗之心了,建安城的百姓商人们更没多少抵抗意志。
  关键时候,渊盖苏文这样的主帅,还临阵逃脱,否则辽东城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失守。
  建安、辽东、盖牟几座辽东防线上的重镇纷纷失守,更导致连锁反应,整条防线已如同虚设。
  特别是几次大战,已经让高句丽损失了十几万的兵力,总共才三十来万的辽东防线,因此早已经是成了筛子。
  相比起隋征辽东时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高句丽在当年隋征讨后本身也是元气大伤,一直没能恢复过来。
  而这些年一直修辽东长城防线,也让其国力进一步损耗了,渊氏与王室的内斗,加剧了高句丽内耗,而许多原本依附于高句丽的靺鞨部落这些年又倒向大唐,更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当年高句丽全盛之时,对上隋军东征,也是守不住的。隋军就曾攻下过辽东城,但是因为杨广的胡乱指挥,城破后,守军举降旗,杨广就让停止进攻,结果人家休整好了,继续反抗,导致功亏一篑。
  而各路兵马,也都还得杨广指挥,也是导致没能发挥出作用。分兵三十万千里奔袭平壤,水路浮海攻击,这些本来也没错,但都因为主将的问题,导致轻敌中伏大败,不得不说是个大遗憾。
  相比之下,这次唐军虽也是皇帝御驾亲军,可李世民是什么人?真正的战略大师,本就是一等一的用兵高手,牛进达、程咬金、张俭、秦琅等人也都了得。
  张俭的佯攻怀远,调虎离山,然后程咬金再来个声东击西,四百里奔袭通定,成功调动高句丽守军,突破了其长城防线。
  更别说秦琅牛进达在关键时候,又来个突袭建安,兵不血刃的拿下这座辽南重镇,紧接着再来一个围城打援,诱歼了四万安市生力援军,导致安市城被迫撄城自守,无法再增援辽东城。
  辽东城会战,更是简单粗暴。
  整个战役,从李世民借封禅泰山之机,选择了一个非正常的出兵时间,再到不宣而战,都打了高句丽人一个措手不及,其后的一步步,都是能列入教例的经典。
  当年高句丽抵抗大隋进攻,有乙支文德这样的名将,而如今却只有渊盖苏文这种内斗厉害,外战却怯懦的主帅,焉能不败。
  仗都打到这份上了,渊盖苏文反倒连人影都不见了。
  对于自缚跪地来降的孙代音,李世民虽然恨其反复无常,可既然答应纳降,君子金口御言就不容反悔。
  于是咬着牙授封其为游击将军,并赦免白岩城所有人抵抗之罪。
  可是死罪虽免,活罪难逃。
  中书令长孙无忌上前宣布对白岩城的最终处置,白岩城改为白岩县,属辽州管辖,白岩城所有军民一律都迁往中原安置,即日开始迁移,分批乘船至登州等诸港。
  孙代音面如死灰。
  “陛下,罪臣已献城归附,还请保留白岩城!”
  李世民冷哼一声,不耐烦的挥手,立时有人过来把孙代音拉走,他虽带头投降,也得了官阶,但仍在强制迁移之列,皇帝并不需要这个摇摆的家伙留在身边。
  皇帝留燕国公李谨行留守白岩城,然后下令休整一夜后,第二天拔营往安市城去。
  从白岩城到安市。
  十一月十一,皇帝率军向安市城进发,二十日抵达安市城下。
  百多里路,路上走上十天,主要原因是下雪了。
  此时辽东气温大降,飞雪飘飘,这让唐军有些麻烦,虽然提前做了准备,士兵们也都换了冬衣,带了毡毯等,可辽东的大雪还是让行军速度大降。
  甚至半路上,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李大亮还病逝军中。
  李大亮此时才五十四岁,本来还当壮年,结果却突然病逝军中,李世民无比哀恸。
  “凉国公兼资文武,志怀贞确,竭节至公,声绩远彰,呜呼哀哉!”
  之前半路病没翰林院大学士岑文本,如今又突然病逝了右仆射李大亮,皇帝的心情也复杂无比。
  李大亮病逝前劝说皇帝早点结束东征,说辽东落雪,将士苦寒,并劝说皇帝应当重点经营关陇中原之地,对于辽东莫过份用兵等。
  因李大亮之死,以及突降大雪,唐军在途中暂停了三天,待雪停之后才继续行军。
  抵达安市城下,与牛进达的五万兵马会师。
  幸好有牛进达军事先扎好的营寨,有从登州、卑沙运来的许多过冬物资,总算让这支风雪中赶来的唐军能吃上热饭。
  “安市城还不肯降吗?”
  “安市城主梁万春拒不投降,还十分嚣张,经常派兵袭扰,之前还打算派兵去增援辽东、白岩城,臣领兵拦截,数次大战,才将其杀回。”
  李世民听完牛进达的禀报,也不由的皱眉,这安市城明显跟辽东、白岩、盖牟城等情况不同,这守将无疑更顽固。
  “你们伤亡如何?”
  “我军数战安市军,前后共计伤亡三千有余,但也杀伤安市军不下五六千众。”
  一换二的战比,本来是很不错的,可李世民听了却并没什么高兴,相比起其它几个战场的伤亡比,这相差巨大。
  安市抵抗意志确实十分顽强。
  随军的郑元璹请求撤兵,理由是如今天降大雪,辽东气温大降,而安市城反抗激烈,城坚难克,不如且先撤兵。
  长孙无忌则认为天气虽冷,可唐军此时物资充足,兵马强壮,应当趁着眼下还可用兵,一鼓作气拿下安市,彻底的摧毁高句丽人的辽东防线,这样明年开春之后便可再次发兵,一举收复整个辽东。
  “陛下,此时若不拿下安市城,若让高句丽人得以援兵补充安市,则明年再攻安市,就会非常艰难了。”
  “秦琅,你以为呢?”李世民问秦琅。
  天气大降,皇帝却还十分固执的穿着那件褐色袍子,明明都冷的勾背搓手,却硬是不肯添衣换袍。
  牛进达只好让人给皇帝的御帐中多生了几盆炭火升温。
  秦琅倒是早就把貂裘穿起,听到皇帝发问,“臣听闻轻骑奏报军情,渊盖苏文已经集结了十五万援兵,正往安市赶来,这是高句丽辽东最后一支生力军了。”
  “所以呢?”郑元璹问,“我们不更应当撤兵吗?”
  “陛下,臣以为,若是能够围城打援,把这十五万辽兵歼灭,则整个鸭绿江以北再无反抗之力了。若是抓住这机会歼灭了这些辽兵,那总比明年我们再来攻坚拔寨强的多吧?”秦琅说道。
  “天气如此寒冷,如何能战?”郑元璹依然反对。
  “高句丽兵战得,那我大唐军亦可战得。况且,高句丽军救急如火,正急速奔来,所以战事并不会拖延太久,我们完全可以在赢得此战后,赶在渤海结冰封冻前把大部份将士撤回中原的。”
  “如果高句丽兵故意拖延不战呢?”
  “那岂由得高句丽人?我军正常围攻安市城便是,援军拖延不来,我们便先拿下安市城好了,到时是走是留,更是随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