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心灵交锋
伊脩诘问道:“佛者见佛,魔者见魔,你见我是魔,可见你也是魔。”
罗丰早料到对方会以此还击,便道:“我见你是魔,见它是佛,可见我心中既有魔性,也有佛性,不能一概而论。”
伊脩问:“你的魔性从何而来?”
罗丰答:“自诞生起便已存在。人之初,性本恶,此恶便是魔性。后天失教,家无慈母严父,交友不善,难遇名师,不闻正道,诸恶缘使魔性广布。”
伊脩问:“佛魔偏差在何处?”
罗丰答:“一念之间。佛在其心,生深根,坚不可摧,即使魔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或天打雷劈,威逼利诱,绞尽脑汁,万劫难动其心,亿劫莫可拔除毁坏其志也。向魔者则不然,念念不忘魔,步步不离魔,声声必唤魔,色色必求魔,千劫不离魔,其身在魔类而不自知。”
两人之间看起来只是寻常问答,似乎要进行一场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较量,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内里乃是暗潮汹涌,内伏杀机,伊脩早在无形中就催动了《秘》经神通,将他化自在天魔之力藏于言语中,一旦勾动罗丰的情绪,或者令罗丰的心灵出现破绽,就会趁虚而入,引动心魔。
故而这场口舌争锋真正比的并不是口才,而是心灵,并不是胡言乱语一通就能瞒过,必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若是假装自己懂得,或者说出一些冠冕堂皇,与内心所想相违背的话,立即就会因心虚而产生心灵破绽。
某种意义上,这是滥竽充数者和伪君子的克星。
蓦地,伊脩指着身旁的花瓣问:“此世界中兵燹燃烧,血流不止,恶战不休,你可有佛法能度化他们,令他们放下屠刀,止息战火。”
罗丰坦诚道:“不能,须知当年如来执无法之相,欲破众生痴顽,但辛苦一生,终归人灭于娑罗双树之间。其后万载以降,众生痴者仍痴,顽者仍顽,战无休止,祸乱丛生。以如来之摩诃般若,无量慈悲,也难化解世间的戾气凶心,何况他人?”
伊脩咄咄相逼:“是你不能,还是佛法不能?”
罗丰无惧道:“我不能,佛法亦不能。须知人心不平,人比我强,我便嫉妒,人比我差,我便傲慢。‘我渡众生’之愿本身便是一种傲慢心里,除非像佛陀在《金刚经》所讲,实无一个众生因我得渡,这个才是真正究竟的境界,若有我是菩萨,我比众生强,众生都比我差,故而我去渡众生,这便是贪嗔痴慢疑中的傲慢心。
况且,佛法为修身之理,而非济世之道,可度人,可度己,却不能度世,与其探究能或不能,倒不如率性而为,世上可怜人多得紧,瞧不过的,便救他一救。”
伊脩沉默片刻,似是经过了一番痛苦烦恼后,这才叹气道:“是我输了。”
话音未落,罗丰脚下的莲花台忽而向内一缩,将他整个人包裹进去,纳入一花一世界中。
这一手着实精妙,利用了人在听到自己获胜后瞬间生出的松懈心理,纵然是罗丰亦难以幸免,因为这并非是欲望杂念,而是源自本心的自然而发,故而无法转送给万秽污血。
罗丰只觉自己陷入了一个绚丽迷幻的世界,内中隐含着包罗万象,无穷无尽的幻象,向他包裹涌来。
这个世界隐藏着一种让人心想事成的力量,若在其中想钱,则瞬间腰缠万贯,想女人,则后宫无数,想权势,则位极人臣,想成仙作佛,则须臾可见如来说法,三千佛陀,琉璃龙华世界,天女散花,八部天龙,只要心神一个把持不住,见佛礼佛,见魔除魔,真假混淆,心神立即沦陷。
“厉害,只是一个念头的变化,就被趁虚而入,《秘》之奥妙,果真防不胜防。”
罗丰赞叹了一句,并不慌张,只见他平心静气,谨守方寸,对这些幻象全然不去理会,只是运转寂灭大道,他的气息开始消散,连带着整个世界都沉寂下来,不多时,他便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嗅不到任何气息,触碰不到任何事物,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渐渐消亡,最后变得跟一块石头没有差别。
既然任何一个念头都会被这世界厉害,那便最好连一个念头都不生出来,正如寂灭之态,非生非死,无法无念。
伊脩只感到自己在骤然间失去了对罗丰的感应,对方仿佛已经彻底死亡,灵魂又投胎转生一般,他能瞧见罗丰的身影存在于那一朵花瓣世界中,偏偏意识上那里空空荡荡,不着一物。
他忍不住感慨:“居然是寂灭大道,恰巧克制心魔等手段,真是出乎意料的棘手啊。”
一挥手,那朵花瓣世界轰然崩塌,时空破碎,种种幻象湮灭,宛若陷入末日,世界彻底毁坏。
然而,寂灭状态中的罗丰在肉身气息消失后,连神魂气息也开始变弱,仿佛入灭一般,和花瓣世界一同凋零,却也顺势摆脱了禁锢。
他的一切就如婴儿一般,从头开始,可在弹指之间,他的神识又重新成长壮大,气息开始增强,一灭一生,舍弃旧我,又从中诞生出一个全新的,无比清晰的“我”。
罗丰又重新出现,他的灵台中变得前所未有的爽朗清明,身心在无形中经过了一番洗炼,心境不失,神识不灭,一种洗净浮尘,澄清本我后的大解脱与大愉悦之感,洋溢心头。
他反手一扇,漆黑云团从虚空中衍生,一道道雷电疯狂闪烁,轰鸣之声炸响,无数混乱的空间涟漪四处分散震荡,令那些花瓣世界都呈现出歪曲的形状,歪曲的天空歪曲的大地歪曲的山水歪曲的颜色,一眼望去,层层叠叠,斑驳陆离,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东南西北左右不分。
最终,伊脩召唤来出来的花卉尽数凋零,摧散成无数琉璃碎末,甚至连他趺坐着的莲花台也未能幸免,一并步上红尘。
在所有世界粉碎的刹那,一道道无形的心灵之光扩散而出,罗丰只觉脑海中晴雷阵阵,并产生幻觉幻听幻视,各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心情都不可抑制地一股脑涌现出来,乌七八糟毫无逻辑地搅在一起。
这却是伊脩的最后一招底牌,将狂躁的心魔之力藏在衍化出的一花一世界中,一旦幻化的世界被击碎,便会彻底引爆出来,而对手拥有再强的意志,也顶多抵挡得了一阵,不可能抵挡一波接一波的心灵攻势,覆没只是早晚的事情,堪称翻盘绝技。
可惜,这些情绪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被强行引动的杂念和欲望,却是属于万秽污血能够吸收的范畴,于是罗丰的脑海刚像雨后大地般被钻出数不尽的春笋,下一刻这些春笋就被凭空挪移走,生出多少杂念,就被转去多少,正是“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当所有心灵之光的震荡涟漪消散后,罗丰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伊脩见状,又叹道:“是我输了,心服口服。从今以后,在此处太虚幻境中,我归墟教弟子不再与六道宗弟子为难,若因意外碰面,则退避三舍,让出所有宝物,决不相争。”
这次他却是真的输了,而不是令敌大意的陷阱,毕竟方才相同的手段使过一次了,只要对手不是无药可救的蠢材,就不可能再次上当,犯相同的错误。
伊脩说到做到,拿出一杆魔旗,摇了摇,就将附近的魔气、劫运、愁雾等尽数吸收走,重现朗朗天日,随后他又将撤退的命令传达给其余残存的三名守阵者。
至于扈鹫的身亡,并没有让他多在意半分,当下四人各施手段,遁空离开。
罗丰早料到对方会以此还击,便道:“我见你是魔,见它是佛,可见我心中既有魔性,也有佛性,不能一概而论。”
伊脩问:“你的魔性从何而来?”
罗丰答:“自诞生起便已存在。人之初,性本恶,此恶便是魔性。后天失教,家无慈母严父,交友不善,难遇名师,不闻正道,诸恶缘使魔性广布。”
伊脩问:“佛魔偏差在何处?”
罗丰答:“一念之间。佛在其心,生深根,坚不可摧,即使魔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或天打雷劈,威逼利诱,绞尽脑汁,万劫难动其心,亿劫莫可拔除毁坏其志也。向魔者则不然,念念不忘魔,步步不离魔,声声必唤魔,色色必求魔,千劫不离魔,其身在魔类而不自知。”
两人之间看起来只是寻常问答,似乎要进行一场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较量,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内里乃是暗潮汹涌,内伏杀机,伊脩早在无形中就催动了《秘》经神通,将他化自在天魔之力藏于言语中,一旦勾动罗丰的情绪,或者令罗丰的心灵出现破绽,就会趁虚而入,引动心魔。
故而这场口舌争锋真正比的并不是口才,而是心灵,并不是胡言乱语一通就能瞒过,必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若是假装自己懂得,或者说出一些冠冕堂皇,与内心所想相违背的话,立即就会因心虚而产生心灵破绽。
某种意义上,这是滥竽充数者和伪君子的克星。
蓦地,伊脩指着身旁的花瓣问:“此世界中兵燹燃烧,血流不止,恶战不休,你可有佛法能度化他们,令他们放下屠刀,止息战火。”
罗丰坦诚道:“不能,须知当年如来执无法之相,欲破众生痴顽,但辛苦一生,终归人灭于娑罗双树之间。其后万载以降,众生痴者仍痴,顽者仍顽,战无休止,祸乱丛生。以如来之摩诃般若,无量慈悲,也难化解世间的戾气凶心,何况他人?”
伊脩咄咄相逼:“是你不能,还是佛法不能?”
罗丰无惧道:“我不能,佛法亦不能。须知人心不平,人比我强,我便嫉妒,人比我差,我便傲慢。‘我渡众生’之愿本身便是一种傲慢心里,除非像佛陀在《金刚经》所讲,实无一个众生因我得渡,这个才是真正究竟的境界,若有我是菩萨,我比众生强,众生都比我差,故而我去渡众生,这便是贪嗔痴慢疑中的傲慢心。
况且,佛法为修身之理,而非济世之道,可度人,可度己,却不能度世,与其探究能或不能,倒不如率性而为,世上可怜人多得紧,瞧不过的,便救他一救。”
伊脩沉默片刻,似是经过了一番痛苦烦恼后,这才叹气道:“是我输了。”
话音未落,罗丰脚下的莲花台忽而向内一缩,将他整个人包裹进去,纳入一花一世界中。
这一手着实精妙,利用了人在听到自己获胜后瞬间生出的松懈心理,纵然是罗丰亦难以幸免,因为这并非是欲望杂念,而是源自本心的自然而发,故而无法转送给万秽污血。
罗丰只觉自己陷入了一个绚丽迷幻的世界,内中隐含着包罗万象,无穷无尽的幻象,向他包裹涌来。
这个世界隐藏着一种让人心想事成的力量,若在其中想钱,则瞬间腰缠万贯,想女人,则后宫无数,想权势,则位极人臣,想成仙作佛,则须臾可见如来说法,三千佛陀,琉璃龙华世界,天女散花,八部天龙,只要心神一个把持不住,见佛礼佛,见魔除魔,真假混淆,心神立即沦陷。
“厉害,只是一个念头的变化,就被趁虚而入,《秘》之奥妙,果真防不胜防。”
罗丰赞叹了一句,并不慌张,只见他平心静气,谨守方寸,对这些幻象全然不去理会,只是运转寂灭大道,他的气息开始消散,连带着整个世界都沉寂下来,不多时,他便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嗅不到任何气息,触碰不到任何事物,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渐渐消亡,最后变得跟一块石头没有差别。
既然任何一个念头都会被这世界厉害,那便最好连一个念头都不生出来,正如寂灭之态,非生非死,无法无念。
伊脩只感到自己在骤然间失去了对罗丰的感应,对方仿佛已经彻底死亡,灵魂又投胎转生一般,他能瞧见罗丰的身影存在于那一朵花瓣世界中,偏偏意识上那里空空荡荡,不着一物。
他忍不住感慨:“居然是寂灭大道,恰巧克制心魔等手段,真是出乎意料的棘手啊。”
一挥手,那朵花瓣世界轰然崩塌,时空破碎,种种幻象湮灭,宛若陷入末日,世界彻底毁坏。
然而,寂灭状态中的罗丰在肉身气息消失后,连神魂气息也开始变弱,仿佛入灭一般,和花瓣世界一同凋零,却也顺势摆脱了禁锢。
他的一切就如婴儿一般,从头开始,可在弹指之间,他的神识又重新成长壮大,气息开始增强,一灭一生,舍弃旧我,又从中诞生出一个全新的,无比清晰的“我”。
罗丰又重新出现,他的灵台中变得前所未有的爽朗清明,身心在无形中经过了一番洗炼,心境不失,神识不灭,一种洗净浮尘,澄清本我后的大解脱与大愉悦之感,洋溢心头。
他反手一扇,漆黑云团从虚空中衍生,一道道雷电疯狂闪烁,轰鸣之声炸响,无数混乱的空间涟漪四处分散震荡,令那些花瓣世界都呈现出歪曲的形状,歪曲的天空歪曲的大地歪曲的山水歪曲的颜色,一眼望去,层层叠叠,斑驳陆离,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东南西北左右不分。
最终,伊脩召唤来出来的花卉尽数凋零,摧散成无数琉璃碎末,甚至连他趺坐着的莲花台也未能幸免,一并步上红尘。
在所有世界粉碎的刹那,一道道无形的心灵之光扩散而出,罗丰只觉脑海中晴雷阵阵,并产生幻觉幻听幻视,各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心情都不可抑制地一股脑涌现出来,乌七八糟毫无逻辑地搅在一起。
这却是伊脩的最后一招底牌,将狂躁的心魔之力藏在衍化出的一花一世界中,一旦幻化的世界被击碎,便会彻底引爆出来,而对手拥有再强的意志,也顶多抵挡得了一阵,不可能抵挡一波接一波的心灵攻势,覆没只是早晚的事情,堪称翻盘绝技。
可惜,这些情绪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被强行引动的杂念和欲望,却是属于万秽污血能够吸收的范畴,于是罗丰的脑海刚像雨后大地般被钻出数不尽的春笋,下一刻这些春笋就被凭空挪移走,生出多少杂念,就被转去多少,正是“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当所有心灵之光的震荡涟漪消散后,罗丰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伊脩见状,又叹道:“是我输了,心服口服。从今以后,在此处太虚幻境中,我归墟教弟子不再与六道宗弟子为难,若因意外碰面,则退避三舍,让出所有宝物,决不相争。”
这次他却是真的输了,而不是令敌大意的陷阱,毕竟方才相同的手段使过一次了,只要对手不是无药可救的蠢材,就不可能再次上当,犯相同的错误。
伊脩说到做到,拿出一杆魔旗,摇了摇,就将附近的魔气、劫运、愁雾等尽数吸收走,重现朗朗天日,随后他又将撤退的命令传达给其余残存的三名守阵者。
至于扈鹫的身亡,并没有让他多在意半分,当下四人各施手段,遁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