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以色列建国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德军横扫了埃及和阿拉伯半岛。然后宣布:可以允许犹太人在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建国。
  几百万德国本土的犹太人陆续从集中营到达耶路撒冷。在德军的保护下建立定居点。之后,大量的欧洲犹太人被强行遣往耶路撒冷。
  希特勒在柏林接见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共济会的一些首脑,认为欧洲需要一个新秩序,中东同样需要一个新秩序。德意志人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民族权利,在欧洲大陆付出了数次的战争的代价才做到了这一点。不容许任何人破坏,犹太人也不行。但是中东,充满了黑色黄金之地的中东。犹太人应该回到故土,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与德意志民族一起开发石油产业,享受与欧洲老牌资本家一样的权利。纳粹党可以做全欧洲人民的政党,也就可以做全世界人民的政党,并保证他们的利益。
  希特勒是强势的,犹太人别无去处,而回到圣地建国,似乎也是一个最佳的办法,他们也就同意了。
  “德国需要一个缓冲地,一个纷乱的阿拉伯半岛,要比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半岛对于德国有利。德国现在要处理的北非和欧洲问题,积攒力量,以应付东欧的朋友。”
  一个犹太以色列在1942年3月建国,这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但是阿拉伯人有能力反抗吗。德军,苏军和英军还在这一地区鏖战。人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他们正在失去家园,
  阿拉伯人终于忍受不了了,开始组织圣#战。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园和信仰而战。
  在欧洲大量的阿拉伯人也在希特勒默许之下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进发。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都在向这一地区流动,希特勒给他们装备了武器。
  “德国支持任何一个民族进行民族自治。”这是希特勒面对苏联大使的质问时的回答。
  这是一个很光明正大的理由。
  “德国可以为俄罗斯人开放地中海和红海水道。”希特勒抛出了自己的绣球。
  强大的德**团从阿拉伯半岛转到了埃及和利比亚,现在隆美尔拥有的部队比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联军还要多。并且不担心后勤补给,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相继陷落,戴高乐抵挡不住潮水一样的德军。
  法国临时拼凑出来的部队的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德军相比。因为这些黑人还想着德国人给他们解放呢。基本上是一触即溃。好在法国和美国对这种情况已经有了预估。保持了一个溃而不散的地步。不管怎么样,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局势不稳,运输补给成了问题。德国现在的战略就是要收紧直布罗陀海峡。阻止英国海军不断进入地中海,为在地中海彻底击垮英国舰队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自己建立强大的海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走向大洋。
  这次,德军虽然还是使用的闪电战和装甲集群,但是却保守的多,因为他的战略不是占领更加多的领土。
  西班牙。发生了内乱,亲德国的人士搜捕亲英国的人士。佛朗哥出兵丹吉尔,彻底倒向德国。
  德军重心转移,这让受到德军和苏军双重压力的英军松了一口气。以色列的成立,实际上是在德国和英国之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只是这个以色列到底要建多大,国界在哪里,希特勒可没说。伊拉克的**运动是在苏军的屁股后面点了一把火,英国也是求之不得。
  苏军为了平息伊拉克的内乱。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想要保住好不容易取得的油田以及可能的出海口。
  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的原本就不牢固的盟友关系出现了裂缝。
  中国,一场关于经济重要还是环境重要的争论平息。没有人敢说人民没有受到实惠。因为工业品价格的低廉,让很多老百姓受惠。同时,中国坚持做到让人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土地是最初的资产,其次,家庭中总有一些人口从事工业等等其它产业。这就是城市和产业分散化的好处。它让这种家庭经济成为了可能。而不会因为城市人口过分集中。而分不到土地,形成城乡差异。
  这种城乡差异只要出现。不管是偏向城市,还是偏向乡村都不会是平衡的。而正因为这样,有土地作为支撑,一个家庭有了基本生活保证,才有可能容忍较低的工资。加上高效的公共交通造成运输成本极低,也保证了工业品价格较低的局面。
  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这给予了孩子们受教育和健康保障。
  医疗卫生系统因为大量使用天然药物,加上教育水平和全民健身水平的提高,不是大病,人们很少去医院治病,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比医院更加重要。
  医院现在大多与军事联系在一起。
  新民基金正式交给国家管理,不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基金管理办法,其中有一条是新民基金是张春的个人资产,在张春健在,没有做出资产处理的决定之前,基金会只是代为管理而已。教育基金、卫生基金的账务公开。科学基金只公开条目,设计国家机密部分只公布了项目代号。
  新民基金支持的很多都是国家项目,按照基金专利管理办法,实际上整个国家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财富会流向基金会,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军费以及农业、交通、信息部门的经费。但是基金会也支持了教育,卫生和科研。每年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除此之外,用于教育和科研,国家每年也要支出大约百分之七左右的预算。政府预算军费开始也只有百分之八左右。大部分都用在了交通系统,政府本身的预算开支很少。因为政府机构已经精简到极限了。一些大的部委,比如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开支也是要公开的。但是有些部门就被允许不公开,比如国家安全部等部门,因为他们的工作被作为国家机密。
  对于处理邓希贤的事情,毛石山和伍豪还是出现了一些争论。
  伍豪认为邓希贤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党性还有的,能力也是有的。只是做事有些固执己见,不太愿意听别人的意见而已。毛石山却很不满意。
  邓希贤在绥远期间,把暗月推到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步,把张春的作用人为拔高,用来压制一些不同意见。但是很多意见却是他本人的意见。他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这是主观的造福。他曾经在阿拉善强行修建机场,准备打造居延海圣地。并做了一个庞大的为朝圣的人们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计划。
  这个计划到了国务院才被否掉了,但是实际上居延海的建设并没有停止,打的正是张春的旗号。
  这些都是在邓希贤出国考察后才暴露出来的,邓希贤在任时居然捂得严严实实。
  “这种情况从目前看,还没有利益集团介入,纯粹是他个人想弄出一点政绩。但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而是采用了片面的拉赞成票,和压制反对意见的办法。这违反了党内民主的原则。此人善于利用公共利益贿赂下属和当地居民,把局部小利益和小范围的支持来拉高自己的影响力,以达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正因为此人能力很强,所以危害才大。”
  毛石山对于调查结果非常生气。
  张春对这件事也有点生气:“所有把某个人抬上神坛的人,都是自己想上神坛。你们如果谁想上神坛,你们就上,我是不上。省得以后某些人天天用香火成天缭烤我,就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
  跟随张春的一干参谋和毛石山都笑了。
  张春说:“想做事没错,但是也要加强学习。邓希贤党性还是有的,能力也不错。让他到国外看看,想清楚谁对谁错。所有出去考察的人,最终都是要回来的,怎么用你们看着办。”(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