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3)
白九爷带队远行,青河白家一切照旧。
只除了谢璟。
谢璟看着眼前一帮光头小和尚眼生得很,一个有印象的都没有,还是东院一个叫王肃的护卫过来给他解了惑。
小谢你忘了?那天你让我留下在戏班门口盯着,说那个程班主要跑,我就一直盯着,远远瞧见他们一帮人上了马车就追过去,结果掀开帘子就瞧见了这帮小孩就他,脖子后头插了两根竹竿,撑着一件黑袍一路小跑,跑的还贼快,我还当是那班主,好家伙给我追了一路!王肃指了其中一个大点的孩子,那孩子听到吓了一跳,直往人堆里躲,看都不敢看王肃一眼。
谢璟这才记起:原来是他们。
王肃道:之前官府送来一袋银元,九爷让给他们一人几块银元,拿去分了。这帮孩子们刚出府没一会,就有几个被人抢了钱,他们里头有人还算机灵,带着往府里跑,靠近大门之后果然没人敢再来,他们就在门口磕头,说什么也不肯走,就让他们先躲两天,给口饭吃。
谢璟:九爷让的?
王肃:哪儿啊,九爷那么忙,哪顾得上这些,是府里二少爷逃那啥,提前了两个时辰从族学回来吃晌饭,刚好瞧见,就收进来了。
谢璟:
提前两个时辰,那不叫逃课叫什么。
哪儿有早上刚出门就绕回来吃饭的。
谢璟揉揉眉心,又问:他们现下住在哪里?
王肃道:就住在杂役房,找了一个大通铺,现吃饭扣的是二少爷的月银。
谢璟好奇:二少爷这么好心?
王肃犹豫片刻,压低声音道:也不算,这帮小孩一进来就给二少爷磕头,手里头还有银元的全都拿出来给二少爷了,说起来,二少还赚了十几块。
谢璟:
白二亏心不亏心,这钱都赚。
谢璟看了这群小孩,开口道:你们大师哥是谁,站到第一个来,后面的依照高矮排序。
一群小孩小声说话,但没一个站出来。
谢璟又道:若大师哥不在,就选一个出来,把队排好,速度要快!
大约是谢璟脸上没什么表情,这帮小萝卜头格外听话,很快就推了一个出来打头,其余一个挨着一个排排站好。
谢璟瞧了一眼,打头的刚好是王肃之前点名的那个机灵些的,你叫什么?
白糖糕。
二少爷取的名儿?
嗯。
谢璟问过去,清一色全是点心名,什么白糖糕、萝卜糕、海棠糕、赤豆糕全出来了。
谢璟头疼,对他们道:这名字太难记,我只取你们头一个字喊你们。
一帮小孩纷纷点头,只白糖糕因为撞了府里的姓,被喊做小糖。
谢璟在他们跟前来回走了两趟,一帮小孩仰头看他,视线随着他来回移动,有两个年岁小些,跟着晃慢了,两颗小光头咚地碰在一处,顿时俩人都疼得皱起小脸,憋出两包眼泪在眼眶里转悠着不敢掉。
谢璟站定,视线落在他们身上:今天上午集体上课,下午考试,不管是今天现学的还是过去学到的,全都拿出来给我瞧瞧,想留下,全凭你们自己本事。
上午,谢璟先教了他们十个字以及最简单的算术,等吃过晌饭也没让休息,让王肃帮着训了一下操,一套长拳打下来,竟然全都跟上了。
王肃教了两遍,基本都会了,只个别年纪小的孩子还点记不住出拳顺序。
谢璟给了他们一个钟头的休息时间,之后便是考试。
十个字,能记住一半的已是好的。
算术,算下来正确的只有两三人。
那套长拳开始考试的时候,王肃站在前头刚想喊开始,就看到打头的那个小糖站了出来,颤颤巍巍地走到队伍前头中间的位置,然后蹲好了马步,准备起势。
王肃道:开始,第一式!
小糖站在前头,嘴里喊了一声,后面的孩子跟着他开始做。
从第一式,一直到整套长拳打完,小糖都没出错。
他动作没错,后头那些孩子便不会出错。
大约是怕惹恼了眼前的管教,小糖又带头翻了几个跟头,后头的孩子们别的不会,也唯独会这些,跟着也翻起来,还有做正反卧鱼的,全都不惜工夫。他们在戏班的时候学了不少动作,每个人都是被打了无数次,又是身骨软的年纪,这些动作最为灵活。
他们没有再像那天一样跪在白府门外苦苦哀求,谢璟指了一条路出来,他们就咬牙去拼。
谢璟看了那帮小光头,倒是莫名有些好感。
王肃一个粗壮汉子倒是比谢璟还容易感动,在一旁压低了声音求情道:小谢,要不然让他们过了吧?
谢璟微微点头,冲那帮孩子们喊了停,一群小孩额头顶着细密汗珠,眼巴巴看过来,小糖退到他们当中,也抬头看着,他脸上滚了汗下来和着刚才在地上扑腾的尘土混成了两道泥印子。
谢璟心里有数,对他们道:从明天开始,你们每天早上来东院找我,我带你们学本事,至于吃饭,依旧找二少爷院子里领。
小唐鼓起勇气问道:我,我们可以留下了吗?
谢璟摇头:现在还没定,一个月后再考一次,通过了才行。
一帮小孩稍微松了口气,一个月,好歹这个月有地方住,有饱饭吃。
白府后头有一个闲着的戏园子,建在湖心亭子里,之前还在家中听堂会,因为白家老爷和大少爷都不怎么喜欢听戏,只喜寿日才在家中叫堂会,慢慢也就空出来了。现在大多在外头剧院常年订了包厢,家里这处一向没什么人去,连二少爷逃学都知道往剧院包厢里跑,不会来这荒凉地儿。
谢璟带了李元过去,在戏园子里教那帮小孩排练猴戏。
一帮小孩虽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始排戏,但都很听话,给口饭吃,就认认真真翻跟头。
谢璟站在一旁看他们,李元坐在一边石头上,也在瞧着。
谢璟问他:里头有认识的吗?
李元道:倒是能认出两个,但也叫不出名儿来,他们跟我不是同一班,应当是班主从其他戏班买来的,瞧着基本功还算扎实。他点了其中几个,指给谢璟看,这几个好一点。
谢璟点点头:是不错。
他说完又有点犹豫,要不还是找个师傅来教吧,我之前唱旦角,水袖什么的倒是还能还行,猴戏不成。
已经找了。
谁?
玉成社尚玉楼,尚老板。
李元吃惊不小,手里拐杖都握紧了:省府那位尚玉楼,尚大家?你怎么认识他,不是,怎么还能请到那位真神?但凡北地学戏的没有不认识这位的,尚玉楼戏好,是公认的数一数二的名角儿。
谢璟笑道:我不认识他,不过他下个月要来白府,给白老爷子祝寿。
李元恍然:我懂了,你是要排一出戏,然后堂会那天拿去恭贺白老爷子,讨个彩头也不对啊,那和尚大家有什么关系?
谢璟道:玉成社没有武生,尚玉楼唱老生和花脸拿手,武生全靠当地武行借人,这里有现成的一群小猴子,他不会不用。
李元有些迟疑:那若是尚老板他自己从省府那边租借了武生带来呢?
谢璟果断否决:不会。
尚玉楼那人铁公鸡一只,一枚铜钱掉在地上都要扒开砖缝去找,从省城一路过来数日奔波,要他补贴武行那些银钱,他才不肯。当年他跑武生,去的最多的就是尚玉楼那边,那位恨不得掐着怀表算时间,只是尚玉楼对武生也关照,知道武生们要卖力气演出,每餐都会特意加些肉。至于尚老板本人,则跟着一起吃大锅饭,米饭里有勺肉汤都美滋滋。
尚玉楼不抽不喝不嫖不赌,生怕坏一点嗓子,这位尚老板每日比其他人多的也只有开场前一碗粥,润润嗓子。
谢璟就没见过唱戏那么好,还能把自己唱那么穷的一位。
李元虽还有疑惑,但谢璟这么说了,他就没再多问,只坐在一旁指导那些小光头。到时候上了妆,带上猴儿帽,就瞧不出是小光头来了,如今这么一个个满地滚倒是还有几分活泼可爱。
过了一会,谢璟忽然开口问道:现在让你看戏,行么?
李元反应片刻,眼睛瞧着谢璟猜着他的意思答话:还行,其实唱戏也不是全都是苦的,我瞧见他们,就想起我小时候了,那会我还常溜出去找你摘榆钱。
谢璟不擅长安慰人,拍了拍他肩膀道:你命大,以后的好日子还长。
李元只恨那半块砖头没早两年砸下去,听到谢璟安慰的话,小心藏起心里那一点锋利的爪子,怯怯点头跟着道:是,以后的好日子长着了,过去都过去了,现在和以后才是要紧的。
谢璟对他这么快振作起来很满意,李元比他想的要坚强许多,能走出来才能享受当下,不委屈自己。
李元留神看着谢璟的反应,眼睛追着他,谢璟笑,他就跟着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也笑了。
李元觉得这样可真好。
像是站在最前排不,就蹲在戏台的一角,一边擦着细柱栏杆,一边抬头就能瞧见一身银甲的角儿站在正中央,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他见过最好看的就是赵子龙,亮银枪,凤翅盔,一身白袍铠甲,少年英雄,战无不胜。
谢璟就是他心里的赵子龙。
谢璟不便露出自己懂戏的模样,让李元在这里指点,自己回去给黄明游送饭。
黄先生自从九爷一行离开青河县之后,更是待在家中,连东院都不来了。他从省府来的时候带了三辆马车,车上装的都是书,如今落脚之地也只留了一张床铺和书桌的位置,其余地方全部都安置了书架。之前书桌上还能供人喝茶对弈,此刻不论桌上还是铺着毯子的地上,全都堆满了书。
黄先生就坐在这堆书里,一手拿着那只石虎,一手不住翻书,放下一本又立刻拿起另一本,他瞧见谢璟过来立刻道:小谢来的刚好,快,把门口那本《后鉴录》递给我!
谢璟给他拿了书,想找一块地方放下食盒都找不到,只能把盒子暂且搁在床铺上:先生,先吃饭吧?
黄明游拿着书眼睛盯着一目十行,全然投入进去,压根就没听到谢璟说了什么,只答:啊,好。
谢璟等了片刻,又轻声喊了一遍,这次黄明游已听不到其他声音了。
谢璟低头看了一眼,散落的书籍里摊开了竟有半数,离他最近的就是一本《鹿樵纪闻》,刚打开翻了几页的样子,黄先生用一支毛笔夹在书页权当做了记号,估计是得了灵感,又去翻看其他书了。
谢璟不便打扰他,把饭菜放下,出去问了伺候的小厮,叮嘱他道:你好好照看先生吃饭,若他现在不想吃,就先不要打扰他,饭菜凉了就去东厢找寇姥姥要一份,那边炉子上熬了肉粥,先生什么时候饿了,你就什么时候去端来给他吃。
小厮答应了一声,又道:九爷临走特意差人吩咐过,已留了银钱,不让晚上去打扰姥姥休息,嘱咐我们买些吃食,定不会饿着先生。
黄明游查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足不出户,翻遍古籍,依旧没有找到关于石虎的线索,但不知为何,总觉得瞧着眼熟,只差一线就能参破秘密。
那就差了那么一线。
黄先生怅然走出院子,洗澡换了身衣服,打算去附近书店逛逛。
一个月废寝忘食,黄先生身上衣服都大了一圈儿,走在路上的时候习惯性摸摸小肚子,手感都不如之前,他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声,石虎的事儿解不开,他饭吃起来都没以前香了。
青河县地界小,仅有的几家书店里也没什么好逛的,那些书黄明游要么就是已经看过,要么就是瞧不上,转了一圈又走了出来。他打算去东院看看,九爷虽不在家中,但东院的书也不少,而且九爷好收藏,或许能瞧见什么想起点端倪,对石虎有所帮助。
黄明游刚走到东院,就瞧见谢璟扛了一只木箱在往外走,好奇问道:小谢,这是去哪里?
谢璟放下木箱,跟他问好:先生出来了?我去后面戏台那,白家老爷过两日大寿,家里搭堂会,我去帮忙。
黄明游瞧他额上挂了薄汗,连忙伸手:我帮你一起抬,你这一个人也呃!黄先生憋红了脸也只颤颤巍巍抬起一个角,试了两下又给放下了,悻悻道,算了,你自己抬罢。
谢璟利落扛起来,还在问他:先生也去看看吗,今天戏台上排到猴戏,很热闹。
黄明游左右没什么事儿,就答应下来,跟他一起过去了。
路过花园的时候,里头姹紫嫣红,一排排垂柳叶子油亮碧绿,叶片已全然舒展开。黄先生眼睛落在上头,忍不住感慨:花都开了这么多了啊。
谢璟笑了一声,道:是,先生埋头读书已有二十七天。
黄先生是在九爷离开之后,就没踏出房门。
他也有二十七天没见着九爷了。
后院,戏台上。
已经有一帮小猴子,在那热热闹闹大闹天宫了。
下头布置得基本妥当,谢璟放下箱子,取了里头的道具递给那帮孩子,又给黄先生搬了一把太师椅过来,找了最好的阴凉位置,让他舒舒服服坐在那里看。
黄明游平时也爱看戏,瞧了一会问道:这演的是《白猿救母》?
锣鼓声太响,谢璟俯身靠近:是,不过改了些地方,选了里头最热闹的一段,改叫《白猿献寿》了。
黄明游点头笑呵呵道:改的不错,应景儿!他拿手比在嘴边,大声问谢璟:不过这猴戏太热闹,白家老爷爱看吗
谢璟:无碍,我打问过了,白老爷和二少爷同一天的寿辰老爷不爱看,二少和那般半大小孩肯定捧场。谢璟话还未说完,就听得身后有人喊他名字,他耳朵灵,听到一声就回了头,白明禹穿了一身崭新长袍,就站在他身后。
二少爷大约是刚跑过来,气息还不稳,脸也有些红,站在那吭哧半天道: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
只除了谢璟。
谢璟看着眼前一帮光头小和尚眼生得很,一个有印象的都没有,还是东院一个叫王肃的护卫过来给他解了惑。
小谢你忘了?那天你让我留下在戏班门口盯着,说那个程班主要跑,我就一直盯着,远远瞧见他们一帮人上了马车就追过去,结果掀开帘子就瞧见了这帮小孩就他,脖子后头插了两根竹竿,撑着一件黑袍一路小跑,跑的还贼快,我还当是那班主,好家伙给我追了一路!王肃指了其中一个大点的孩子,那孩子听到吓了一跳,直往人堆里躲,看都不敢看王肃一眼。
谢璟这才记起:原来是他们。
王肃道:之前官府送来一袋银元,九爷让给他们一人几块银元,拿去分了。这帮孩子们刚出府没一会,就有几个被人抢了钱,他们里头有人还算机灵,带着往府里跑,靠近大门之后果然没人敢再来,他们就在门口磕头,说什么也不肯走,就让他们先躲两天,给口饭吃。
谢璟:九爷让的?
王肃:哪儿啊,九爷那么忙,哪顾得上这些,是府里二少爷逃那啥,提前了两个时辰从族学回来吃晌饭,刚好瞧见,就收进来了。
谢璟:
提前两个时辰,那不叫逃课叫什么。
哪儿有早上刚出门就绕回来吃饭的。
谢璟揉揉眉心,又问:他们现下住在哪里?
王肃道:就住在杂役房,找了一个大通铺,现吃饭扣的是二少爷的月银。
谢璟好奇:二少爷这么好心?
王肃犹豫片刻,压低声音道:也不算,这帮小孩一进来就给二少爷磕头,手里头还有银元的全都拿出来给二少爷了,说起来,二少还赚了十几块。
谢璟:
白二亏心不亏心,这钱都赚。
谢璟看了这群小孩,开口道:你们大师哥是谁,站到第一个来,后面的依照高矮排序。
一群小孩小声说话,但没一个站出来。
谢璟又道:若大师哥不在,就选一个出来,把队排好,速度要快!
大约是谢璟脸上没什么表情,这帮小萝卜头格外听话,很快就推了一个出来打头,其余一个挨着一个排排站好。
谢璟瞧了一眼,打头的刚好是王肃之前点名的那个机灵些的,你叫什么?
白糖糕。
二少爷取的名儿?
嗯。
谢璟问过去,清一色全是点心名,什么白糖糕、萝卜糕、海棠糕、赤豆糕全出来了。
谢璟头疼,对他们道:这名字太难记,我只取你们头一个字喊你们。
一帮小孩纷纷点头,只白糖糕因为撞了府里的姓,被喊做小糖。
谢璟在他们跟前来回走了两趟,一帮小孩仰头看他,视线随着他来回移动,有两个年岁小些,跟着晃慢了,两颗小光头咚地碰在一处,顿时俩人都疼得皱起小脸,憋出两包眼泪在眼眶里转悠着不敢掉。
谢璟站定,视线落在他们身上:今天上午集体上课,下午考试,不管是今天现学的还是过去学到的,全都拿出来给我瞧瞧,想留下,全凭你们自己本事。
上午,谢璟先教了他们十个字以及最简单的算术,等吃过晌饭也没让休息,让王肃帮着训了一下操,一套长拳打下来,竟然全都跟上了。
王肃教了两遍,基本都会了,只个别年纪小的孩子还点记不住出拳顺序。
谢璟给了他们一个钟头的休息时间,之后便是考试。
十个字,能记住一半的已是好的。
算术,算下来正确的只有两三人。
那套长拳开始考试的时候,王肃站在前头刚想喊开始,就看到打头的那个小糖站了出来,颤颤巍巍地走到队伍前头中间的位置,然后蹲好了马步,准备起势。
王肃道:开始,第一式!
小糖站在前头,嘴里喊了一声,后面的孩子跟着他开始做。
从第一式,一直到整套长拳打完,小糖都没出错。
他动作没错,后头那些孩子便不会出错。
大约是怕惹恼了眼前的管教,小糖又带头翻了几个跟头,后头的孩子们别的不会,也唯独会这些,跟着也翻起来,还有做正反卧鱼的,全都不惜工夫。他们在戏班的时候学了不少动作,每个人都是被打了无数次,又是身骨软的年纪,这些动作最为灵活。
他们没有再像那天一样跪在白府门外苦苦哀求,谢璟指了一条路出来,他们就咬牙去拼。
谢璟看了那帮小光头,倒是莫名有些好感。
王肃一个粗壮汉子倒是比谢璟还容易感动,在一旁压低了声音求情道:小谢,要不然让他们过了吧?
谢璟微微点头,冲那帮孩子们喊了停,一群小孩额头顶着细密汗珠,眼巴巴看过来,小糖退到他们当中,也抬头看着,他脸上滚了汗下来和着刚才在地上扑腾的尘土混成了两道泥印子。
谢璟心里有数,对他们道:从明天开始,你们每天早上来东院找我,我带你们学本事,至于吃饭,依旧找二少爷院子里领。
小唐鼓起勇气问道:我,我们可以留下了吗?
谢璟摇头:现在还没定,一个月后再考一次,通过了才行。
一帮小孩稍微松了口气,一个月,好歹这个月有地方住,有饱饭吃。
白府后头有一个闲着的戏园子,建在湖心亭子里,之前还在家中听堂会,因为白家老爷和大少爷都不怎么喜欢听戏,只喜寿日才在家中叫堂会,慢慢也就空出来了。现在大多在外头剧院常年订了包厢,家里这处一向没什么人去,连二少爷逃学都知道往剧院包厢里跑,不会来这荒凉地儿。
谢璟带了李元过去,在戏园子里教那帮小孩排练猴戏。
一帮小孩虽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始排戏,但都很听话,给口饭吃,就认认真真翻跟头。
谢璟站在一旁看他们,李元坐在一边石头上,也在瞧着。
谢璟问他:里头有认识的吗?
李元道:倒是能认出两个,但也叫不出名儿来,他们跟我不是同一班,应当是班主从其他戏班买来的,瞧着基本功还算扎实。他点了其中几个,指给谢璟看,这几个好一点。
谢璟点点头:是不错。
他说完又有点犹豫,要不还是找个师傅来教吧,我之前唱旦角,水袖什么的倒是还能还行,猴戏不成。
已经找了。
谁?
玉成社尚玉楼,尚老板。
李元吃惊不小,手里拐杖都握紧了:省府那位尚玉楼,尚大家?你怎么认识他,不是,怎么还能请到那位真神?但凡北地学戏的没有不认识这位的,尚玉楼戏好,是公认的数一数二的名角儿。
谢璟笑道:我不认识他,不过他下个月要来白府,给白老爷子祝寿。
李元恍然:我懂了,你是要排一出戏,然后堂会那天拿去恭贺白老爷子,讨个彩头也不对啊,那和尚大家有什么关系?
谢璟道:玉成社没有武生,尚玉楼唱老生和花脸拿手,武生全靠当地武行借人,这里有现成的一群小猴子,他不会不用。
李元有些迟疑:那若是尚老板他自己从省府那边租借了武生带来呢?
谢璟果断否决:不会。
尚玉楼那人铁公鸡一只,一枚铜钱掉在地上都要扒开砖缝去找,从省城一路过来数日奔波,要他补贴武行那些银钱,他才不肯。当年他跑武生,去的最多的就是尚玉楼那边,那位恨不得掐着怀表算时间,只是尚玉楼对武生也关照,知道武生们要卖力气演出,每餐都会特意加些肉。至于尚老板本人,则跟着一起吃大锅饭,米饭里有勺肉汤都美滋滋。
尚玉楼不抽不喝不嫖不赌,生怕坏一点嗓子,这位尚老板每日比其他人多的也只有开场前一碗粥,润润嗓子。
谢璟就没见过唱戏那么好,还能把自己唱那么穷的一位。
李元虽还有疑惑,但谢璟这么说了,他就没再多问,只坐在一旁指导那些小光头。到时候上了妆,带上猴儿帽,就瞧不出是小光头来了,如今这么一个个满地滚倒是还有几分活泼可爱。
过了一会,谢璟忽然开口问道:现在让你看戏,行么?
李元反应片刻,眼睛瞧着谢璟猜着他的意思答话:还行,其实唱戏也不是全都是苦的,我瞧见他们,就想起我小时候了,那会我还常溜出去找你摘榆钱。
谢璟不擅长安慰人,拍了拍他肩膀道:你命大,以后的好日子还长。
李元只恨那半块砖头没早两年砸下去,听到谢璟安慰的话,小心藏起心里那一点锋利的爪子,怯怯点头跟着道:是,以后的好日子长着了,过去都过去了,现在和以后才是要紧的。
谢璟对他这么快振作起来很满意,李元比他想的要坚强许多,能走出来才能享受当下,不委屈自己。
李元留神看着谢璟的反应,眼睛追着他,谢璟笑,他就跟着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也笑了。
李元觉得这样可真好。
像是站在最前排不,就蹲在戏台的一角,一边擦着细柱栏杆,一边抬头就能瞧见一身银甲的角儿站在正中央,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他见过最好看的就是赵子龙,亮银枪,凤翅盔,一身白袍铠甲,少年英雄,战无不胜。
谢璟就是他心里的赵子龙。
谢璟不便露出自己懂戏的模样,让李元在这里指点,自己回去给黄明游送饭。
黄先生自从九爷一行离开青河县之后,更是待在家中,连东院都不来了。他从省府来的时候带了三辆马车,车上装的都是书,如今落脚之地也只留了一张床铺和书桌的位置,其余地方全部都安置了书架。之前书桌上还能供人喝茶对弈,此刻不论桌上还是铺着毯子的地上,全都堆满了书。
黄先生就坐在这堆书里,一手拿着那只石虎,一手不住翻书,放下一本又立刻拿起另一本,他瞧见谢璟过来立刻道:小谢来的刚好,快,把门口那本《后鉴录》递给我!
谢璟给他拿了书,想找一块地方放下食盒都找不到,只能把盒子暂且搁在床铺上:先生,先吃饭吧?
黄明游拿着书眼睛盯着一目十行,全然投入进去,压根就没听到谢璟说了什么,只答:啊,好。
谢璟等了片刻,又轻声喊了一遍,这次黄明游已听不到其他声音了。
谢璟低头看了一眼,散落的书籍里摊开了竟有半数,离他最近的就是一本《鹿樵纪闻》,刚打开翻了几页的样子,黄先生用一支毛笔夹在书页权当做了记号,估计是得了灵感,又去翻看其他书了。
谢璟不便打扰他,把饭菜放下,出去问了伺候的小厮,叮嘱他道:你好好照看先生吃饭,若他现在不想吃,就先不要打扰他,饭菜凉了就去东厢找寇姥姥要一份,那边炉子上熬了肉粥,先生什么时候饿了,你就什么时候去端来给他吃。
小厮答应了一声,又道:九爷临走特意差人吩咐过,已留了银钱,不让晚上去打扰姥姥休息,嘱咐我们买些吃食,定不会饿着先生。
黄明游查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足不出户,翻遍古籍,依旧没有找到关于石虎的线索,但不知为何,总觉得瞧着眼熟,只差一线就能参破秘密。
那就差了那么一线。
黄先生怅然走出院子,洗澡换了身衣服,打算去附近书店逛逛。
一个月废寝忘食,黄先生身上衣服都大了一圈儿,走在路上的时候习惯性摸摸小肚子,手感都不如之前,他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声,石虎的事儿解不开,他饭吃起来都没以前香了。
青河县地界小,仅有的几家书店里也没什么好逛的,那些书黄明游要么就是已经看过,要么就是瞧不上,转了一圈又走了出来。他打算去东院看看,九爷虽不在家中,但东院的书也不少,而且九爷好收藏,或许能瞧见什么想起点端倪,对石虎有所帮助。
黄明游刚走到东院,就瞧见谢璟扛了一只木箱在往外走,好奇问道:小谢,这是去哪里?
谢璟放下木箱,跟他问好:先生出来了?我去后面戏台那,白家老爷过两日大寿,家里搭堂会,我去帮忙。
黄明游瞧他额上挂了薄汗,连忙伸手:我帮你一起抬,你这一个人也呃!黄先生憋红了脸也只颤颤巍巍抬起一个角,试了两下又给放下了,悻悻道,算了,你自己抬罢。
谢璟利落扛起来,还在问他:先生也去看看吗,今天戏台上排到猴戏,很热闹。
黄明游左右没什么事儿,就答应下来,跟他一起过去了。
路过花园的时候,里头姹紫嫣红,一排排垂柳叶子油亮碧绿,叶片已全然舒展开。黄先生眼睛落在上头,忍不住感慨:花都开了这么多了啊。
谢璟笑了一声,道:是,先生埋头读书已有二十七天。
黄先生是在九爷离开之后,就没踏出房门。
他也有二十七天没见着九爷了。
后院,戏台上。
已经有一帮小猴子,在那热热闹闹大闹天宫了。
下头布置得基本妥当,谢璟放下箱子,取了里头的道具递给那帮孩子,又给黄先生搬了一把太师椅过来,找了最好的阴凉位置,让他舒舒服服坐在那里看。
黄明游平时也爱看戏,瞧了一会问道:这演的是《白猿救母》?
锣鼓声太响,谢璟俯身靠近:是,不过改了些地方,选了里头最热闹的一段,改叫《白猿献寿》了。
黄明游点头笑呵呵道:改的不错,应景儿!他拿手比在嘴边,大声问谢璟:不过这猴戏太热闹,白家老爷爱看吗
谢璟:无碍,我打问过了,白老爷和二少爷同一天的寿辰老爷不爱看,二少和那般半大小孩肯定捧场。谢璟话还未说完,就听得身后有人喊他名字,他耳朵灵,听到一声就回了头,白明禹穿了一身崭新长袍,就站在他身后。
二少爷大约是刚跑过来,气息还不稳,脸也有些红,站在那吭哧半天道: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