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豪门小聪明 权臣多谨慎
所以,言世昭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结束这场征战,霍灵素也必须在其得意忘形之际覆亡,在别人还在吃惊,还在犹豫,还在怀疑这场征战是否会发生的时候,这场战争已经见到战果,一方大获全胜,一方身败名裂。
在这场征战中,自己要保持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要让世人见到言家势力的厉害,又让他们叹为观止言家的贵族风范。
否则自己面对的将是与两强争锋的局面,三雄鼎立的场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是被他人觊觎的卞庄刺虎的二虎之一,就算是再聪明沉稳,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便是稳操胜券的卞庄。
秦震中乃是开国元勋秦国公的子孙,开国时候的几家公爵硕果仅存的也便是秦国府,事实上,在朝中的耕耘根基远比言氏家族更为深厚,若非国朝动乱,言家借着中兴的机会坐大,那么如今独霸超纲的家族,很可能便是秦国公家族。
霍灵素在长安城这十余年,也自然会结交拉拢一些捧臭脚的下三滥货色,这些势力在群龙无首之下,自然是乌合之众,可若是有了精明强悍,魄力威风都可称得上武林一代宗师的霍灵素的率领下,这就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浩大势力。
而且这两方都可能得到想要削弱言家势力,进而掌控国朝全局的敬德皇帝的支持。
真正要做鹬蚌相争之后的渔翁,也最有可能的,乃是极具有道统优势又想大权独揽,不愿意大权旁落的皇帝。
这种局面之下,自己想要同时向两方开战,将没有胜利者,就算是胜,也是惨胜,这既是兵法的大忌,也是一向谨慎稳重的言世昭所绝不会用的策略。
他要的就是稳准狠,要的就是一击而中,要的就是常胜不败,他的家族,他的势力,他的名望,他的声势,都不容他哪怕失败一次,甚至铤而走险和冒险都不可以,一次就足以倾家荡产,就足以户灭九族。
就算是战胜一万个敌人,在第一万零一个如果失败的话,那一样是满盘皆输,惨不可言,伏虎降龙,神威莫挡,骑虎难下,尴尬非常。
不是江湖未静不可退位,就算是江湖平静,想要退位的结果也只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不是侠义英雄的比武较量,还有规矩道义可以遵守;也不是切磋文字高下,虽然彼此相轻,可还存着探讨学术的优雅,这是攸关一个雄垂国朝一百五十余年的家族的命运,甚至关系到国朝的兴亡盛衰。
失去了言氏家族平和中正,耐力无穷的国朝,在强敌环伺,狼烟四顾,内患频仍,盗贼四起,百姓永远处于饥馑与温饱两端徘徊的国朝,还有可能存续命祚么?
一个家族和国朝的命运,未必是要真的铁桶江山,纹丝不动的好,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稍微有点智慧的执政秉持国政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士民上进的道路不能堵塞,而且要畅通无阻,否则就断绝了天下英雄豪杰的希望之路。
言家就因为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而自己也会强烈的抑制家族势力的扩张,为朝廷吸纳新鲜的血液,才能维持言家一百五十余年的富贵,才能与国朝兴盛相始终。
秦国公家族因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也能与国朝相始终。
这个道理不是每一个豪门贵族都明白,所以他们未有三代之富贵;这个道理就算是每一个权倾天下的世家都明白,他们也抑制不住强烈的霸占天下所有的财富,所以他们很快的灭亡,他们的厅堂宫室也很快被新来的衔泥燕筑巢于王谢旧堂。
你的口腹毕竟有限,想吃尽天下的子女玉帛,那岂不是贪婪无厌的要吃坏胃口么?
如果朝廷需要延续命脉,如果皇朝要国祚永久,那么平稳平和,波澜不惊或许不是最好的状态,偶尔的动荡不安会生出生机和活力。
如果让反对者都闭口,施展秦皇汉武的钳制士民之口甚至腹诽亦不得,以绝对的恐惧暴力慑服民众的策略就已经够了。
但这种方法可用于一时的从权,而不可能永远延续,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防民之口一时间起到的效果真是让独夫民贼叹为观止,他们会见到训练有素的民众是那么的乖顺听话,他们也会惊叹原来天下人都这么热爱自己,否则他们怎能够出口便是皇帝万万岁,皇上英明神武?
可是言不由衷始终会颠扑破坏,聚集的无可发泄的民怨终究将要变成怒火,被大坝阻拦的滔天洪水说不定便要决堤而来。
豢养残民以逞的奴才所需要资财国帑一定会入不敷出,有时而尽。
道德高洁之士未必就是见利忘义之徒,但是奴才鹰犬若是不用金钱豢养,马上他们便会暴露他们叛变的嘴脸。
有什么样财力雄厚的王朝能够支撑的起防民之口,防民如防盗贼的耗费国帑呢?
如果那样的话,不说民怨沸腾,恐怕连朝堂上都要黯然成一锅粥,百官不是消极怠工,便是畏首畏尾,唯恐一言不和圣意,便要惹上麻烦,他们心怀怨怼,一定要反叛,一定有心要串联狙杀独夫民贼,及时他们不会付诸行动。
更不用要指望他们能够去一心一意的为自己前驱,牧养民众了。
言世昭明白,自己的雷霆出击,只是让那些心存妄念,要颠覆秩序的野心勃勃自以为是的家伙明白,他们的痴心妄想不可能实现。
只有不断的出击,自己家族的威权才能够长盛不衰,否则一旦安逸之心形成,不说自己的麾下,就连自己恐怕也会生出倦怠和轻敌之心。
自己身居高位,优势尽在自己这边,只要稳坐钓鱼台,安稳的打好每一仗,便绝不会有虞自己权势地位和家族势力的不稳,倦怠和轻敌乃是唯一的潜在杀手,只有将倦怠轻敌消失于自己的身上,那么自己便可百战百胜。
在这场征战中,自己要保持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要让世人见到言家势力的厉害,又让他们叹为观止言家的贵族风范。
否则自己面对的将是与两强争锋的局面,三雄鼎立的场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是被他人觊觎的卞庄刺虎的二虎之一,就算是再聪明沉稳,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便是稳操胜券的卞庄。
秦震中乃是开国元勋秦国公的子孙,开国时候的几家公爵硕果仅存的也便是秦国府,事实上,在朝中的耕耘根基远比言氏家族更为深厚,若非国朝动乱,言家借着中兴的机会坐大,那么如今独霸超纲的家族,很可能便是秦国公家族。
霍灵素在长安城这十余年,也自然会结交拉拢一些捧臭脚的下三滥货色,这些势力在群龙无首之下,自然是乌合之众,可若是有了精明强悍,魄力威风都可称得上武林一代宗师的霍灵素的率领下,这就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浩大势力。
而且这两方都可能得到想要削弱言家势力,进而掌控国朝全局的敬德皇帝的支持。
真正要做鹬蚌相争之后的渔翁,也最有可能的,乃是极具有道统优势又想大权独揽,不愿意大权旁落的皇帝。
这种局面之下,自己想要同时向两方开战,将没有胜利者,就算是胜,也是惨胜,这既是兵法的大忌,也是一向谨慎稳重的言世昭所绝不会用的策略。
他要的就是稳准狠,要的就是一击而中,要的就是常胜不败,他的家族,他的势力,他的名望,他的声势,都不容他哪怕失败一次,甚至铤而走险和冒险都不可以,一次就足以倾家荡产,就足以户灭九族。
就算是战胜一万个敌人,在第一万零一个如果失败的话,那一样是满盘皆输,惨不可言,伏虎降龙,神威莫挡,骑虎难下,尴尬非常。
不是江湖未静不可退位,就算是江湖平静,想要退位的结果也只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不是侠义英雄的比武较量,还有规矩道义可以遵守;也不是切磋文字高下,虽然彼此相轻,可还存着探讨学术的优雅,这是攸关一个雄垂国朝一百五十余年的家族的命运,甚至关系到国朝的兴亡盛衰。
失去了言氏家族平和中正,耐力无穷的国朝,在强敌环伺,狼烟四顾,内患频仍,盗贼四起,百姓永远处于饥馑与温饱两端徘徊的国朝,还有可能存续命祚么?
一个家族和国朝的命运,未必是要真的铁桶江山,纹丝不动的好,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稍微有点智慧的执政秉持国政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士民上进的道路不能堵塞,而且要畅通无阻,否则就断绝了天下英雄豪杰的希望之路。
言家就因为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而自己也会强烈的抑制家族势力的扩张,为朝廷吸纳新鲜的血液,才能维持言家一百五十余年的富贵,才能与国朝兴盛相始终。
秦国公家族因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也能与国朝相始终。
这个道理不是每一个豪门贵族都明白,所以他们未有三代之富贵;这个道理就算是每一个权倾天下的世家都明白,他们也抑制不住强烈的霸占天下所有的财富,所以他们很快的灭亡,他们的厅堂宫室也很快被新来的衔泥燕筑巢于王谢旧堂。
你的口腹毕竟有限,想吃尽天下的子女玉帛,那岂不是贪婪无厌的要吃坏胃口么?
如果朝廷需要延续命脉,如果皇朝要国祚永久,那么平稳平和,波澜不惊或许不是最好的状态,偶尔的动荡不安会生出生机和活力。
如果让反对者都闭口,施展秦皇汉武的钳制士民之口甚至腹诽亦不得,以绝对的恐惧暴力慑服民众的策略就已经够了。
但这种方法可用于一时的从权,而不可能永远延续,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防民之口一时间起到的效果真是让独夫民贼叹为观止,他们会见到训练有素的民众是那么的乖顺听话,他们也会惊叹原来天下人都这么热爱自己,否则他们怎能够出口便是皇帝万万岁,皇上英明神武?
可是言不由衷始终会颠扑破坏,聚集的无可发泄的民怨终究将要变成怒火,被大坝阻拦的滔天洪水说不定便要决堤而来。
豢养残民以逞的奴才所需要资财国帑一定会入不敷出,有时而尽。
道德高洁之士未必就是见利忘义之徒,但是奴才鹰犬若是不用金钱豢养,马上他们便会暴露他们叛变的嘴脸。
有什么样财力雄厚的王朝能够支撑的起防民之口,防民如防盗贼的耗费国帑呢?
如果那样的话,不说民怨沸腾,恐怕连朝堂上都要黯然成一锅粥,百官不是消极怠工,便是畏首畏尾,唯恐一言不和圣意,便要惹上麻烦,他们心怀怨怼,一定要反叛,一定有心要串联狙杀独夫民贼,及时他们不会付诸行动。
更不用要指望他们能够去一心一意的为自己前驱,牧养民众了。
言世昭明白,自己的雷霆出击,只是让那些心存妄念,要颠覆秩序的野心勃勃自以为是的家伙明白,他们的痴心妄想不可能实现。
只有不断的出击,自己家族的威权才能够长盛不衰,否则一旦安逸之心形成,不说自己的麾下,就连自己恐怕也会生出倦怠和轻敌之心。
自己身居高位,优势尽在自己这边,只要稳坐钓鱼台,安稳的打好每一仗,便绝不会有虞自己权势地位和家族势力的不稳,倦怠和轻敌乃是唯一的潜在杀手,只有将倦怠轻敌消失于自己的身上,那么自己便可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