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密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玉蝶与约翰会面地点依然是在纽约。美国中央情报局专家整理出张玉蝶提供的录音资料后,约翰立刻作出约见张玉蝶的决定。他对张玉蝶的情报搜集能力佩服之至,即使他曾经最得意的“飞鱼”组织也无法与她相比。
  “钱已经存入你的瑞士银行账户。”这是约翰见到张玉蝶后的第一句话。他永远是一身不合体的西服,看上去像个不修边幅的物理老师。
  “谢谢。”张玉蝶落落大方。
  “我想知道你这次交给我的录音资料的来源。”约翰说。张玉蝶交给他的录音资料声音是经过处理的,凡是涉及可能证明谈话人身份的地方都进行了变音遮盖处理,无法分析出消息的来源。
  “这不合规矩。”张玉蝶拢了拢自己如瀑布般笔直的长发。
  “我知道这不合规矩,但是确定消息的来源,对判断这情报的可信度非常重要。”约翰说。
  “是吗?说说看,重要到什么程度?”
  约翰知道张玉蝶是在试探他的底牌,但是为了换取情报的来源,他不得不如实相告。
  约翰介绍说,这关系到中国新研制的隐形战略轰炸机是否真的已经应用了“双相钛铝合金复合材料”。双相钛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理论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苏联提出,六十年代后期曾经专门就此技术展开讨论,因为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两国都争相研制新一代的隐形战略轰炸机,但是当时要使起飞重量有上百吨的大型战略轰炸机达到三倍以上音速有很大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机体材料在三倍以上音速时无法承受以这么快的速度与空气摩擦产生的上千度的高温,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便能有效地突破对方的防空网进行密集轰炸,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威慑能力。但是在当时研制这样的材料确实有很大技术难度,主要瓶颈在于对材料的力学强度计算和加工成型时的合成元素配比精准度要求特别高,对配比精准度的掌握稍有差错就会造成加工成型的失败。当时苏联虽然没有上马这一项目,但是并没有放弃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每年都专门拨款。八十年代,在材料力学有了很大发展之后,苏联将研制双相钛铝合金复合材料列入正式计划。1986年第一块材料板研制成功。但是,就在其准备正式上马批量生产这种新材料的时候,苏联解体,此后这个项目就搁置了起来。
  “这是美国民主的胜利,不是很好吗?”张玉蝶笑了。
  “本来美国是有机会接过苏联的接力棒使用这一技术的。”约翰说,“虽然我们研制成功了B1B和B2这两种隐形战略轰炸机,但是由于机体材料的问题始终达不到三倍以上音速的超高速,这样一来面对像俄国和中国那样密集的防空网就不太有优势。1993年,曾经获得过苏联‘一级功勋’奖章的巴尔连科叛逃到美国,他携带有关于双相钛铝合金复合材料的重要核心机密并期望以此获得美国国籍。但是巴尔连科本人生活比较放荡,到美国以后整天吃喝嫖赌还吸毒,导致美国没有重用此人。苏联解体后,中国的许多军品研制在九十年代开始取得进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引进了大量苏联专家。”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双相钛铝合金复合材料方面的专家。”张玉蝶说,“所以中国在双相钛铝合金复合材料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你丝毫没有理由感到惊奇。”
  “根据你提供的情报,”约翰说,“中国新型的隐形战略轰炸机速度在3到4音速之间,正常洲际速度提高到1.3倍音速,起飞重量达到了230吨,有效负载46吨,有效作战半径5800公里,这种轰炸机的综合实力已经足以对抗美国空军B1B改进型,在隐身性、武器负载和自动化性能上,仍然比美国空军的B1B和B2落后,但中国新型轰炸机具有的速度和攻击范围,已经领先于美国轰炸机。是个可怕的对手。”
  “其实,你已经知道我给你的情报是真实的,你只是想再证实一下而已。”张玉蝶笑。
  “是的,这对我非常重要。”约翰说。
  “我无法告诉你确切的情报来源。”张玉蝶说,“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情报来自轰炸机研制的最核心成员。”情报来源就是她的隐藏金库,傻瓜才会告诉别人。就算是对自己的上级也不能暴露具体的情报来源,这也是做情报工作的潜规则之一。
  约翰点点头,张玉蝶不说,他也无法强求。
  “我需要中国新型战略轰炸机更详细的资料,尤其是在隐身性能方面的详细数据,这对于我们十分重要。”约翰说。
  “那需要冒很大风险。”张玉蝶如此强调的目的是想趁机敲他一笔竹杠,多要点活动经费好让自己得点好处。情报战也是商战,能敲不敲是傻瓜。
  “我们很乐意再拨付双倍的活动经费。”约翰很聪明。
  “我会尽力而为。”张玉蝶说。实际上她早已经布置了窃取中国新型战略轰炸机详细资料的计划,现在该到收获的季节了。
  “另外,我听说中国正在研发一种超音速7~8倍的洲际导弹。”约翰说。
  “我也有所耳闻。”张玉蝶说。负责开发这种洲际导弹的国防611所就设在滨海市,她一直在关注。
  “防御这些超音速7~8倍的洲际导弹,美国军队目前一点办法也没有。”约翰说,“军方急于了解这方面情报,以便寻找最快捷的应对措施,但‘飞鱼’在完成‘FEA行动’时遇到障碍,我希望你能够继续完成这一计划。”
  “FEA行动?”张玉蝶想了想,“是关于611所的?”
  “对!”
  “我需要先了解‘FEA行动’的具体内容和进展情况,才能给你答复。”张玉蝶说。
  “‘飞鱼’会告诉你全部细节,这很重要,请你一定要圆满完成这个任务。”约翰说。
  “我会尽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用于干扰美国GPS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的装备的研究情况。”
  张玉蝶认真听着。对于她来说,情报的需要就是最好的商机。张玉蝶仿佛看到一沓沓美元在向她微笑。
  “几年前,中国人成功摧毁一颗自己废弃的气象卫星,表明他们已经具备成熟的反卫星能力。”约翰说,“他们开发的KT-3固体燃料火箭可以将超过800公斤的微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而我们的分析家认为,这些微型卫星最佳的选择就是用来摧毁美国的卫星。这可能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点穴战略’吧?”
  张玉蝶不打算给约翰解释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诸多范例,以及中国人“四两拨千斤”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美国人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很难理解中国文化中对弱和强的辩证认识,如“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等。这些毕竟是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谋略智慧,而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有些东西确实不是能够简单理解的。
  中国近几年的军事发展动向很大程度是受到美国军事能力和政策的影响。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和巴尔干战争中所取得的压倒性军事胜利,让中国军事战略人员看到了美国间谍卫星和导航卫星在实施精确打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相信如果中国有朝一日要与美军对抗,那么它就需要一种方法来抵消美国在太空轨道上所拥有的高科技优势。中国发展反卫星这一高科技战力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美国的军用电子通讯设备无法发挥作用,从而打破美国的科技优势。
  其实,据张玉蝶所知,中国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发展各种高科技战力的意图。过去三年,中国至少有60篇文章详细讨论如何攻击航母。中国自主开发的全球定位技术,最明显的功效就是可以引导导弹重新进入大气层,攻击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当今全球列强中,美国是唯一有能力从战略上威胁中国的国家,而中国周边的南海争端、东海争端等需要解决的领土领海问题背后又都有美国的影子。所以,中国方面大力发展针对美国军队的高科技武器系统,张玉蝶并不感到意外。如果中国不这么做,她才意外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