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区别对待
皇上在御书房接见了景王。
看到景王,皇上的脸上罕见的带出一抹关切,“怎么这几天不见你去向你母后请安了?你母后刚刚还唠叨朕,说朕对你太严苛了。”
“可当日太子也在。”皇上轻叹一声,语带无奈,“当着百官和朝臣的面儿,朕没法不给太子个交代。”
慈爱的看着景王,“喆儿,你别着急,过两日父皇再给你寻一个差事,做得好了,父皇加倍封赏。”
听了皇上的话,景王彻彻底底放下心来。
只要母后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不变,他的的地位,就永远无忧。
景王做感动状,“父皇,儿臣怎么会生气?”
“这两日,我是忙着给父皇找这个去了。”景王在皇上面前乖巧的说道,“父皇,你猜猜看,我给你找了什么好东西?”
皇上慈爱的看着景王,“你的东西,朕怎么猜得到?”
景王笑了笑,皇上面前,一扫之前的跋扈模样,反而顺从的拿出一个盒子,“父皇,你看?”
盒子里装着的,正是连矢弩。
皇上刚打开盒子要问,御书房外,忽然又传来了太监的通报声,“报,太子拜见。”
居然是太子!
景王神色不动,心里却迅速的闪过好几个念头。
同时,景王又生出些庆幸,太子一般不会在自己和皇上独处的时候前来。看来这次,一定是收到了什么消息。想到自己已经先太子一步献出了连矢弩,景王低头,满意的笑了。
司马敬亭,这次总算是做了一件对的事。
看着景王,皇上不禁皱眉,“太子,他来干什么?”
虽然太子也是亲生儿子,可皇上原本就不喜欢太子的生母。
前皇后死了后,太子却太过刚正,皇上原本就不喜欢他,这下,更是见到太子就头疼。
太监站在门口,一时为难,“皇上,那,奴才去打发了太子?”
打发?
这个词用的妙。
景王勾唇一笑,赶在皇上开口前,却忽然又道,“父皇,太子这会儿来,说不定有什么急事。正好我又得了新东西,父皇,就让太子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心里奇怪,一向和太子不对盘的喆儿怎么会突然转了性子。
可皇上还是点头,“好,就让太子过来。”
景王心里不禁多了几份期待,待会儿赵林秀看到连矢弩时候的表情。
太子进来,恭恭敬敬的朝皇上行礼问安,“父皇,你最近身体好么?”
同样是儿子,赵林秀得到的待遇,和赵喆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皇上神色冷淡,看着太子,不悦的皱眉,“没看到喆儿也在这儿么?你又来干什么?”
纵然早已习惯了皇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可当着景王的面,看到他脸上嘲讽的笑的时候,赵林秀的心里,依然忍不住凉了一下。
“你来什么事儿?”皇上不耐烦的看着太子,“朕还有其他事。”
“父皇。”景王在一旁假惺惺的是说道,“太子恐怕也有重要的事找父皇,待会儿,也好留下一起试一试。”
皇上这才多了两份耐心,“听到喆儿的话了么?”
“父皇。”赵林秀恭恭敬敬的开口,“儿臣接到朝廷奏报,丹东地区的征北军,该送军粮了。”
“天气转暖,也马上要给将士们送去单衣了。”赵林秀递上去一封奏章,“儿臣已经统计过了,这是总数和所需银两,请父皇批复。”
皇上拿起看了几眼,轻哼了声,“怎么这么多?”
当着太子的面儿,皇上丝毫不遮掩,“喆儿,你也看看,怎么需要这么多?”
景王接过来一看,平心而论,太子奏章上请调的数量并不多,起码对于征北军三十万的将士来说。可景王又岂会轻易让太子如愿?
果然,不出太子的预料,景王皱着眉头,“父皇,儿臣也觉得,这个数量,是不是可以压缩一些。”
“征北军从去年秋天开拔,到现在,耗费甚巨,然而和金人之战,却一直没有结果。”景王皱着眉头,“父皇,眼见你的大寿就要到了,征北军苦战无果,倒不如给父皇添寿。”
征北军的军粮和军饷,居然要用来给皇上添寿?
太子气的眼前一黑,脸色大变。
话冲到嘴边,然而抬头,却看到父皇脸上欣慰的神色,“喆儿,朕过寿事小,征北军事儿大。”
说着,又转过头,“林秀,你什么时候能和喆儿学学,为本王分忧?”
太子生生的眼下了脱口而出的话,看了眼洋洋得意的景王,定了定神,依然按照和沈久安定下的计划开口,“父皇,征北军和金人之战,尚且没有结果,不过,儿臣还有一事……”
太子还没说完,景王听的脸色一慌,匆忙又道,“父皇,儿臣刚刚送上去的东西,您还没看呢。”
和对待赵林秀的态度不同,人前,皇上永远都给景王留着两份体面。
听到景王的话,笑了笑,“那好,喆儿你有什么事,先说。”
赵喆不敢再拿乔,匆忙把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皇上,这是儿臣偶然得到的意见神器,到手之后,就立刻带来给父皇过目。父皇请看,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看了眼旁边站着的赵林秀,景王又道,“太子殿下,也一道留下来看看吧。”
太子默默的看着景王在皇上面前献宝,脑中却是沈久安曾说过的一席话,‘景王这人,心思深沉,拿到这东西之后,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一定会去皇上面前献宝的’。
当时,太子还不相信,听说景王进宫之后,便也借口进宫。
不过是略略一激,景王果然便藏不住了。
景王意气风发的问皇上要了一片空旷的地方,当众把连矢弩的威力演示。
如同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一样,皇上也被连矢弩的威力震住了,“这东西,有这么厉害?”
皇上虽然昏聩,可毕竟是一国之主,对连矢弩的作用和价值立刻有了判断,看向景王的眼神,便越发是慈爱,“喆儿,你能为父皇分忧,这很好。”
“只是这东西,好虽好,却只有一把。”皇上眉头微皱,这?
景王赶忙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召集了工匠,准备把连矢弩拆开,只要有样品,不怕仿造不出来。”
这么说着,心里却遗憾,沈宝珠为什么没有把图纸一并带回来。
皇上点点头,倒也没说什么,“好,需要什么,待会儿朕给你写个奏章,你只管去找户部去批就行了。”
景王脸色一喜,赶忙点点头,“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一定督促下人,着力办好此事。”
皇上欣慰的看着景王,转头,看着面无表情站着的太子,顿时头疼不已的说道,“林秀,你什么时候能像喆儿一样,朕也就放心了。”
“喆儿,你去吧。”皇上如变脸一般,又温和的对景王道,“你母后多日没有见你,早就想你了,既然来了宫里,就留下来用膳吧。”
景王口中称是,向皇上行礼告退,走的时候,还不忘记挑衅的看了眼太子。
赵林秀不发一言,看到景王走了,才又道,“父皇,那征北军的军粮和军饷?”
他话音刚落,皇上便摔了手中的奏章,“朕才刚刚有些好心情!这点小事,难道你不能自己想办法么?”看着太子,皇上满脸失望,“你什么时候能像喆儿一样,替朕分忧呢?”
“父皇。”太子终于忍不住,“景王给父皇送来美人,替父皇操办寿辰,这都是分内之事。可征北军事关大雍的国门安全,儿臣愚钝,想不出那么多彩衣娱亲的招数。儿臣的全副身心,都在大雍的平安,人民的平安上。”
太子说完,皇上却定定的看着他,脸色阴晴不明,“这江山,究竟是你的,还是你朕的?”
“赵林秀,朕还没死!这件事轮不到你管!更轮不到你放肆!你的手,也伸得太长了!”阴郁的看着太子,皇上挥了挥手,“趁朕没有把你赶出去之前,你走吧。”
赵林秀在皇上变脸之初,就扑通一声跪倒了地上,“儿臣对父皇的只有忠心和孝心,万万不敢有其他的想法,还请父皇谅解。”
皇上冷冷一笑。
还没开口,却忽的猛咳起来,赵林秀抬头,刚想起身,却见皇上身边的贴身大太监赶忙端上来一杯茶,从御案上取下来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枚雪白的药丸,送到皇上口中。
“皇上。”大太监低声说道,“你服用驻颜丹,最忌讳心绪浮躁,生气易怒,要小心保重自己的龙体啊。”
驻颜丹?
太子皱眉,怎么又是这个东西……
皇上用茶水送服,嫌恶的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赵林秀,冷冷的吐出一句话,“还不快滚?”
赵林秀低着头,退出了大殿。
临走到门口,又听到皇上厌恶的语气,“跟他娘一样让人讨厌。”
赵林秀紧紧攥住拳头。
对沈久安的提议,终于消除了最后的一丝顾虑。
虽是亲生父子,可他不仁,自己为什么不能不义?
看到景王,皇上的脸上罕见的带出一抹关切,“怎么这几天不见你去向你母后请安了?你母后刚刚还唠叨朕,说朕对你太严苛了。”
“可当日太子也在。”皇上轻叹一声,语带无奈,“当着百官和朝臣的面儿,朕没法不给太子个交代。”
慈爱的看着景王,“喆儿,你别着急,过两日父皇再给你寻一个差事,做得好了,父皇加倍封赏。”
听了皇上的话,景王彻彻底底放下心来。
只要母后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不变,他的的地位,就永远无忧。
景王做感动状,“父皇,儿臣怎么会生气?”
“这两日,我是忙着给父皇找这个去了。”景王在皇上面前乖巧的说道,“父皇,你猜猜看,我给你找了什么好东西?”
皇上慈爱的看着景王,“你的东西,朕怎么猜得到?”
景王笑了笑,皇上面前,一扫之前的跋扈模样,反而顺从的拿出一个盒子,“父皇,你看?”
盒子里装着的,正是连矢弩。
皇上刚打开盒子要问,御书房外,忽然又传来了太监的通报声,“报,太子拜见。”
居然是太子!
景王神色不动,心里却迅速的闪过好几个念头。
同时,景王又生出些庆幸,太子一般不会在自己和皇上独处的时候前来。看来这次,一定是收到了什么消息。想到自己已经先太子一步献出了连矢弩,景王低头,满意的笑了。
司马敬亭,这次总算是做了一件对的事。
看着景王,皇上不禁皱眉,“太子,他来干什么?”
虽然太子也是亲生儿子,可皇上原本就不喜欢太子的生母。
前皇后死了后,太子却太过刚正,皇上原本就不喜欢他,这下,更是见到太子就头疼。
太监站在门口,一时为难,“皇上,那,奴才去打发了太子?”
打发?
这个词用的妙。
景王勾唇一笑,赶在皇上开口前,却忽然又道,“父皇,太子这会儿来,说不定有什么急事。正好我又得了新东西,父皇,就让太子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心里奇怪,一向和太子不对盘的喆儿怎么会突然转了性子。
可皇上还是点头,“好,就让太子过来。”
景王心里不禁多了几份期待,待会儿赵林秀看到连矢弩时候的表情。
太子进来,恭恭敬敬的朝皇上行礼问安,“父皇,你最近身体好么?”
同样是儿子,赵林秀得到的待遇,和赵喆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皇上神色冷淡,看着太子,不悦的皱眉,“没看到喆儿也在这儿么?你又来干什么?”
纵然早已习惯了皇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可当着景王的面,看到他脸上嘲讽的笑的时候,赵林秀的心里,依然忍不住凉了一下。
“你来什么事儿?”皇上不耐烦的看着太子,“朕还有其他事。”
“父皇。”景王在一旁假惺惺的是说道,“太子恐怕也有重要的事找父皇,待会儿,也好留下一起试一试。”
皇上这才多了两份耐心,“听到喆儿的话了么?”
“父皇。”赵林秀恭恭敬敬的开口,“儿臣接到朝廷奏报,丹东地区的征北军,该送军粮了。”
“天气转暖,也马上要给将士们送去单衣了。”赵林秀递上去一封奏章,“儿臣已经统计过了,这是总数和所需银两,请父皇批复。”
皇上拿起看了几眼,轻哼了声,“怎么这么多?”
当着太子的面儿,皇上丝毫不遮掩,“喆儿,你也看看,怎么需要这么多?”
景王接过来一看,平心而论,太子奏章上请调的数量并不多,起码对于征北军三十万的将士来说。可景王又岂会轻易让太子如愿?
果然,不出太子的预料,景王皱着眉头,“父皇,儿臣也觉得,这个数量,是不是可以压缩一些。”
“征北军从去年秋天开拔,到现在,耗费甚巨,然而和金人之战,却一直没有结果。”景王皱着眉头,“父皇,眼见你的大寿就要到了,征北军苦战无果,倒不如给父皇添寿。”
征北军的军粮和军饷,居然要用来给皇上添寿?
太子气的眼前一黑,脸色大变。
话冲到嘴边,然而抬头,却看到父皇脸上欣慰的神色,“喆儿,朕过寿事小,征北军事儿大。”
说着,又转过头,“林秀,你什么时候能和喆儿学学,为本王分忧?”
太子生生的眼下了脱口而出的话,看了眼洋洋得意的景王,定了定神,依然按照和沈久安定下的计划开口,“父皇,征北军和金人之战,尚且没有结果,不过,儿臣还有一事……”
太子还没说完,景王听的脸色一慌,匆忙又道,“父皇,儿臣刚刚送上去的东西,您还没看呢。”
和对待赵林秀的态度不同,人前,皇上永远都给景王留着两份体面。
听到景王的话,笑了笑,“那好,喆儿你有什么事,先说。”
赵喆不敢再拿乔,匆忙把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皇上,这是儿臣偶然得到的意见神器,到手之后,就立刻带来给父皇过目。父皇请看,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看了眼旁边站着的赵林秀,景王又道,“太子殿下,也一道留下来看看吧。”
太子默默的看着景王在皇上面前献宝,脑中却是沈久安曾说过的一席话,‘景王这人,心思深沉,拿到这东西之后,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一定会去皇上面前献宝的’。
当时,太子还不相信,听说景王进宫之后,便也借口进宫。
不过是略略一激,景王果然便藏不住了。
景王意气风发的问皇上要了一片空旷的地方,当众把连矢弩的威力演示。
如同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一样,皇上也被连矢弩的威力震住了,“这东西,有这么厉害?”
皇上虽然昏聩,可毕竟是一国之主,对连矢弩的作用和价值立刻有了判断,看向景王的眼神,便越发是慈爱,“喆儿,你能为父皇分忧,这很好。”
“只是这东西,好虽好,却只有一把。”皇上眉头微皱,这?
景王赶忙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召集了工匠,准备把连矢弩拆开,只要有样品,不怕仿造不出来。”
这么说着,心里却遗憾,沈宝珠为什么没有把图纸一并带回来。
皇上点点头,倒也没说什么,“好,需要什么,待会儿朕给你写个奏章,你只管去找户部去批就行了。”
景王脸色一喜,赶忙点点头,“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一定督促下人,着力办好此事。”
皇上欣慰的看着景王,转头,看着面无表情站着的太子,顿时头疼不已的说道,“林秀,你什么时候能像喆儿一样,朕也就放心了。”
“喆儿,你去吧。”皇上如变脸一般,又温和的对景王道,“你母后多日没有见你,早就想你了,既然来了宫里,就留下来用膳吧。”
景王口中称是,向皇上行礼告退,走的时候,还不忘记挑衅的看了眼太子。
赵林秀不发一言,看到景王走了,才又道,“父皇,那征北军的军粮和军饷?”
他话音刚落,皇上便摔了手中的奏章,“朕才刚刚有些好心情!这点小事,难道你不能自己想办法么?”看着太子,皇上满脸失望,“你什么时候能像喆儿一样,替朕分忧呢?”
“父皇。”太子终于忍不住,“景王给父皇送来美人,替父皇操办寿辰,这都是分内之事。可征北军事关大雍的国门安全,儿臣愚钝,想不出那么多彩衣娱亲的招数。儿臣的全副身心,都在大雍的平安,人民的平安上。”
太子说完,皇上却定定的看着他,脸色阴晴不明,“这江山,究竟是你的,还是你朕的?”
“赵林秀,朕还没死!这件事轮不到你管!更轮不到你放肆!你的手,也伸得太长了!”阴郁的看着太子,皇上挥了挥手,“趁朕没有把你赶出去之前,你走吧。”
赵林秀在皇上变脸之初,就扑通一声跪倒了地上,“儿臣对父皇的只有忠心和孝心,万万不敢有其他的想法,还请父皇谅解。”
皇上冷冷一笑。
还没开口,却忽的猛咳起来,赵林秀抬头,刚想起身,却见皇上身边的贴身大太监赶忙端上来一杯茶,从御案上取下来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枚雪白的药丸,送到皇上口中。
“皇上。”大太监低声说道,“你服用驻颜丹,最忌讳心绪浮躁,生气易怒,要小心保重自己的龙体啊。”
驻颜丹?
太子皱眉,怎么又是这个东西……
皇上用茶水送服,嫌恶的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赵林秀,冷冷的吐出一句话,“还不快滚?”
赵林秀低着头,退出了大殿。
临走到门口,又听到皇上厌恶的语气,“跟他娘一样让人讨厌。”
赵林秀紧紧攥住拳头。
对沈久安的提议,终于消除了最后的一丝顾虑。
虽是亲生父子,可他不仁,自己为什么不能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