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船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把造船理解为建造房屋的话,那么船舶的龙骨就好比是房屋的地基。
  龙骨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建造龙骨也是造船时的首要步骤。为了更好的起到承重作用,龙骨对原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娄县上游的苏州等地就算有优质的木材,也没有足够的数量长期为造船厂提供原料,所以海事监在进行了考察之后,决定从地广人稀的九江采购原材料。
  为了选用最合适的木料,海事监会带着船工走进九江郡的崇山峻岭,就地挑选成材的古树,并且做出标记。当地人在山中开采这些古树,经过简单的切割之后,这些木材首先要通过山江的溪水漂,流到河道之中,再经过河道进入长江水系,然后才能到达娄县。
  在此过程之中,为了避免江边的百姓偷取木料,沿途中都会有船只护送,甚至即便到达了娄县,为了防止打捞时存在漏网之鱼,在船厂的下游沙洲地带,其实也有打捞的队伍待命,等没有被打捞上岸的木料漂流到下流,便能在那里进行截获。
  当然这些事情赵启明是不知道的。经过薛凯为他做出了解释,他才知道这些木料的来之不易。与此同时,海事监为了获取这些木料所做的准备,也很是充分。
  此时江面上的打捞工作已经完成,数以百计的巨木已经停放在江岸上,等待着搬运到船厂,还有少部分的巨木漂流到了下游的沙洲出,在哪里被拦截,此时也正在搬运的过程之中。
  赵启明开了眼界。尽管早就知道这个年代的生产力低下,建造大型商船实属不易,但只是获取原材料便如此工程浩大,让他突然对已经快要建成的船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再招摇过市,带着海事监的属官直奔江边,很快就来到了造船厂。
  所谓的船厂其实是一片坐落在江边的建筑群。周围的树木都经过了砍伐,为船厂提供了很大的空地。在这片空地的后方是各种停放原材料的仓库,而在最前沿的江边是几座巨大长方形建筑。
  尽管这些建筑还是台基厚重的汉代的建筑风格,但是南北两面都没有筑墙,看上去有点类似花园建筑中的水榭,不过其中的面积却有好几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应该就是造船车间了吧?”赵启明翻身下马,站在车间外面,仰望着这栋建筑的屋顶。这船厂的车间虽然是长方形的,少了这个年代的建筑美感,但如此壮观的规模,也让人为之惊叹。
  “车间?”薛凯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也没有多想,便朝赵启明解释道:“这是造船的地方,目前已经基本完工。”
  赵启明点头,然后走进了车间里。
  这车间从外面看上去面积很大,即便容纳数百吨的商船也不显得拥挤,到了里面也并不显得空旷,除了各种加工好的木料已经开始搬运进来,还围绕着车间的中心地带,搭建了很多高低不同的木制平台,就像是赵启明那个年代的“脚手架”。
  赵启明猜测,造船地方就是在这片空地上,周围的那些平台便是为了方便工匠作业。就像薛凯所说的那样,造船的首要工作是龙骨,而龙骨在船只的最底部,建造的顺序是由下往上,这就要用到“脚手架”那种可以根据工序要求,逐渐转移工作地点的设施。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薛凯欣慰的看着车间,这是海事监的心血,也是事关国策的南洋海运之中,仅次于江都码头的设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里造出的商船和战船,能在东海之外乘风破浪,这让薛凯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很快就可以开始造船了。”
  “船坞在哪?”赵启明打断了薛凯的思路:“带我去看船坞。”
  “船坞?”薛凯不解:“何谓船坞?”
  赵启明莫名其妙,转过头来发现不仅是薛凯,海事监的其他属官,甚至是赶过来的船厂工匠,都表情茫然。
  “你们没有建造船坞?”赵启明的他语气让人觉得这船坞仿佛是必不可少的。但海事监和船厂方面都不知道船坞为何物,以至于薛凯都怀疑海事监建造船厂时可能出现了重大的失误。
  这让薛凯紧张起来,试探着朝赵启明道:“船厂的建造都是严格按照少府的标准,也参考了很多老船工的建议,但是下官从来没听说过船坞,还请少监指教。”
  要说船坞这种东西,赵启明也是看电视纪录片才知道的,那是建造完成的船只下水,和修缮船只的重要设施。
  简单来说,船坞就是在船厂外修建的水上建筑。这种建筑基本露天,但是要在建筑内部开出深渠。这深渠能够容纳大型船只,位置要低于水平面,还要配备闸口。
  等到船只要下水的时候,就打开闸口引水进来,这样的话船只就能通过浮力轻松的驶向河道。同样的道理,如果有船只要进行维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办法进入船厂。
  船坞的远离很简单,赵启明记得纪录片上描述船坞时,出现的是古代的场景,便以为汉朝时就有了建造船坞的概念,结果没想到少府和当地的老船工对此只字未提,海事监在建造船厂时也没有船坞这种设施。
  这让赵启明觉得好奇:“没有船坞的话,建好的商船和战船要如何下水,如果有修理和维护的需要,海上和江面的船只又要怎么进入车间,这里距离江面还有些距离,难不成要用人力和绳索,强行拖拽?”
  听到这话,包括薛凯在内,海事监的属官和船工都茫然的看着赵启明。
  这让赵启明意识到,他们的确有这个打算。
  尽管古代的劳动力不值钱,但是造好的商船和战船足有数百吨,甚至是上千吨的重量,要拉动如此庞然大物,没有上千人是行不通的,况且船厂真正运作起来,可能每个月都有新的船只下水,更别提船进行频繁的维护和修理,动辄就要出动上千名劳工,那也太过劳民伤财了些。
  “船坞是必不可少的。”赵启明看着车间,然后朝薛凯道:“好在还没开始造船,现在建造船坞为时不晚。”
  说完这话,他就不再理会薛凯等人,开始在车间内到处走动,回忆着纪录片里船坞的构造,然后思考应该如何把船坞建造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