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规范市场
如果静安公主也算是赵启明的学生,那她应该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那种学生。
用赵启明的话来说,李敢和奴儿都有偏科问题。比如李敢对数学和计算有着强烈的兴趣,奴儿喜欢追问赵启明有关游击战的知识。作为军事爱好者和汉军未来的年轻将领,他们获取知识更注重实用性,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静安公主他们不同。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静安公主对各种学科都有所涉猎,就算不如李敢精通数学,也不知道奴儿为何崇拜毛主席,但不管是物理还是数学,化学还是生物,她都具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甚至还有很多赵启明没教给李敢和奴儿的东西,她也能略懂些皮毛。
这得益于她和赵启明关系亲密,有着很多的相处时间。赵启明可能在和她吃点心的时候,讲到牵扯到食物变质的细菌和微生物,也会在夏夜仰望星空时,说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和火星上的氧气含量。
这些光怪陆离的知识,静安公主没有全盘接受,在有些时候她也会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她也的确在赵启明的影响下增长了知识。
有关船坞对船厂的作用,赵启明刚说到利用水的浮力移动修造的船只,静安公主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还若有所思的朝赵启明道:“对匈奴连年征战导致徭役负担增加,为了不加重百姓负担,修建码头和船厂的劳工都是少府花钱雇来的,没有征调当地的百姓。船厂甚至还打算在从长江上流,雇佣五百名纤夫来娄县做长工,如果船坞建造完成,这五百名纤夫便不用再雇佣,这的确为少府减少了很大的开支。”
赵启明还真不知道那些劳工是花钱雇来的,他以为都是少府征调当地百姓作为徭役,有了船坞就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结果现在只是为邪恶的帝国主义节省开支了,这让他觉得有些失望:“早知道是如此,我就不造船坞,没准那些雇佣劳工的钱我还能贪污了。”
静安公主听到了赵启明的抱怨,好笑的朝他道:“南洋海运的所有经费都是少府拿出来的,真金白银不会经过你海事监,夫君就算想贪赃枉法,恐怕也没这个机会。”
“怪不得海事监反复测绘,至今也没有破土动工,找人来建造船坞,原来是等着少府给钱呢?”赵启明觉得作为海事监的主食,有必要为海事监争取权益,便理直气壮的朝静安公主道:“我代表海事监跟你要钱,修建船坞能为少府节省开支,你们这些上级部门应该积极支持,然后马上拿钱出来。”
静安公主打开赵启明要债的手,然后道:“既然能为少府节省开支,那自然不会拖延,不过广陵方面才刚收到信,哪能这么快就把钱拿出来。”
“少府都听你的,你这边传话过去,少府马上就能把钱送来。”赵启明东张西望:“你那侍女哪去了,让她拿纸笔过来,你这就给少府写信,让他们马上把钱给海事监送过来。”
“夫君这是讨债呢?”静安公主终于有些渴了,便拿起桌上已经放凉的茶来喝:“说了要支持,钱款自然能尽快到位,不过这些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办就是了,夫君既是海事监的掌事,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夫君拿主意。”
“难道现在还有比建造船坞更重要的事?”
静安公主放下茶杯,然后打着扇子道:“夫君想必也看见了,码头马上就将竣工,船厂方面也要开始建造船只,但是南洋海运的消息传出来,尤其是南越的优质木料奇货可居,附近的商号早就已经按耐不住,即便现在还没有造出大型商船来,但已经有很多客商开始来到娄县。”
听到这话,赵启明想起了李文泰。
事实上他在来到娄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李文泰这样来娄县参与南洋海运的商人,甚至前些天去视察码头和船厂的时候,他也能看到很多停在江边的商船:“我听说去年就已经开始有商船出海,这应该是好事把?”
“对南洋海运是海事,但尽管如此不能乱了规矩。”静安公主眯着眼睛道:“出海都是些商号的小船,不用到码头卸货中转,直接进入长江便可离去,以前少府为了南洋海运的大局,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但码头即将完工,就不可能再容许商船自私出海。”
“你这是垄断。”赵启明嘲讽的说道:“为了少府建造的码头能赚钱,就强制要求所有商船都要在码头停靠,这简直就是流氓政策。”
静安公主看了眼赵启明:“码头赚钱还是其次,夫君难道就没想过,那些商船私自出海,不用经过码头,也就意味着躲过了关税?”
赵启明没想到这里。
“更重要的是,进出的船只都要记录在案,这些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才不敢恣意妄为。”静安公主接着道:“我刚到江都就听到了很多不好的传闻,听说有地方豪杰组织商船出海,带着宗族里的壮丁到了闽越,强行和当地人交易还闹出了人命,江都王知道此事大为震怒,如果长此以往,南越国的百姓还有谁敢和我朝的商号做生意?”
“还有这种事?”赵启明挠着脸,意识到自己把私自出海的情况想的简单了,也不觉得静安公主想要规范出海的商船是为了码头的盈利,便索性道:“那你就说吧,我该怎么做?”
“我已经和江都王商量过了,现在所有的船只出海都要记录在案,来路不明或是太小的商船都禁止出海。”说到这里,静安公主看向赵启明:“但除此之外,还要有具体的律令,规范出海的商船,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关税,这不仅是为了征税,也是为了朝中能更加重视南洋海运,以后组建海军护航,开发更多的码头和道路,便能形成良性循环。”
“收税是肯定的,长安城的达官显贵能通过船厂赚钱,少府能利用码头盈利,国家要提供基础设施也不能没有好处。”赵启明若有所思:“不过制定关税也不能只想着收钱。”
“夫君有思路了?”
“说不上思路。”赵启明道:“只是觉得制定出来的关税,要对南洋海运的发展要起到积极作用,也要尽可能的满足国内的需要,有些进口的货物的关税应该适当减免,有些出口的货物的关税应该调高。”
“南洋海运是夫君提出来的,这些麻烦事也只能让夫君来解决了。”
“这不是马上就能说清楚的。”赵启明朝静安公主到:“容我先考虑再说。”
静安公主笑着点头。
“想不说这些。”赵启明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该吃饭了吧,都饿了。”
静安公主拿开了身上的毯子:“厨房已经在准备了。刚好妾身这腿也走的发酸,就先去书房等着吧。”
“好。”赵启明求之不得,他可正等着“孤男寡女”的机会了。
用赵启明的话来说,李敢和奴儿都有偏科问题。比如李敢对数学和计算有着强烈的兴趣,奴儿喜欢追问赵启明有关游击战的知识。作为军事爱好者和汉军未来的年轻将领,他们获取知识更注重实用性,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静安公主他们不同。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静安公主对各种学科都有所涉猎,就算不如李敢精通数学,也不知道奴儿为何崇拜毛主席,但不管是物理还是数学,化学还是生物,她都具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甚至还有很多赵启明没教给李敢和奴儿的东西,她也能略懂些皮毛。
这得益于她和赵启明关系亲密,有着很多的相处时间。赵启明可能在和她吃点心的时候,讲到牵扯到食物变质的细菌和微生物,也会在夏夜仰望星空时,说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和火星上的氧气含量。
这些光怪陆离的知识,静安公主没有全盘接受,在有些时候她也会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她也的确在赵启明的影响下增长了知识。
有关船坞对船厂的作用,赵启明刚说到利用水的浮力移动修造的船只,静安公主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还若有所思的朝赵启明道:“对匈奴连年征战导致徭役负担增加,为了不加重百姓负担,修建码头和船厂的劳工都是少府花钱雇来的,没有征调当地的百姓。船厂甚至还打算在从长江上流,雇佣五百名纤夫来娄县做长工,如果船坞建造完成,这五百名纤夫便不用再雇佣,这的确为少府减少了很大的开支。”
赵启明还真不知道那些劳工是花钱雇来的,他以为都是少府征调当地百姓作为徭役,有了船坞就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结果现在只是为邪恶的帝国主义节省开支了,这让他觉得有些失望:“早知道是如此,我就不造船坞,没准那些雇佣劳工的钱我还能贪污了。”
静安公主听到了赵启明的抱怨,好笑的朝他道:“南洋海运的所有经费都是少府拿出来的,真金白银不会经过你海事监,夫君就算想贪赃枉法,恐怕也没这个机会。”
“怪不得海事监反复测绘,至今也没有破土动工,找人来建造船坞,原来是等着少府给钱呢?”赵启明觉得作为海事监的主食,有必要为海事监争取权益,便理直气壮的朝静安公主道:“我代表海事监跟你要钱,修建船坞能为少府节省开支,你们这些上级部门应该积极支持,然后马上拿钱出来。”
静安公主打开赵启明要债的手,然后道:“既然能为少府节省开支,那自然不会拖延,不过广陵方面才刚收到信,哪能这么快就把钱拿出来。”
“少府都听你的,你这边传话过去,少府马上就能把钱送来。”赵启明东张西望:“你那侍女哪去了,让她拿纸笔过来,你这就给少府写信,让他们马上把钱给海事监送过来。”
“夫君这是讨债呢?”静安公主终于有些渴了,便拿起桌上已经放凉的茶来喝:“说了要支持,钱款自然能尽快到位,不过这些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办就是了,夫君既是海事监的掌事,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夫君拿主意。”
“难道现在还有比建造船坞更重要的事?”
静安公主放下茶杯,然后打着扇子道:“夫君想必也看见了,码头马上就将竣工,船厂方面也要开始建造船只,但是南洋海运的消息传出来,尤其是南越的优质木料奇货可居,附近的商号早就已经按耐不住,即便现在还没有造出大型商船来,但已经有很多客商开始来到娄县。”
听到这话,赵启明想起了李文泰。
事实上他在来到娄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李文泰这样来娄县参与南洋海运的商人,甚至前些天去视察码头和船厂的时候,他也能看到很多停在江边的商船:“我听说去年就已经开始有商船出海,这应该是好事把?”
“对南洋海运是海事,但尽管如此不能乱了规矩。”静安公主眯着眼睛道:“出海都是些商号的小船,不用到码头卸货中转,直接进入长江便可离去,以前少府为了南洋海运的大局,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但码头即将完工,就不可能再容许商船自私出海。”
“你这是垄断。”赵启明嘲讽的说道:“为了少府建造的码头能赚钱,就强制要求所有商船都要在码头停靠,这简直就是流氓政策。”
静安公主看了眼赵启明:“码头赚钱还是其次,夫君难道就没想过,那些商船私自出海,不用经过码头,也就意味着躲过了关税?”
赵启明没想到这里。
“更重要的是,进出的船只都要记录在案,这些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才不敢恣意妄为。”静安公主接着道:“我刚到江都就听到了很多不好的传闻,听说有地方豪杰组织商船出海,带着宗族里的壮丁到了闽越,强行和当地人交易还闹出了人命,江都王知道此事大为震怒,如果长此以往,南越国的百姓还有谁敢和我朝的商号做生意?”
“还有这种事?”赵启明挠着脸,意识到自己把私自出海的情况想的简单了,也不觉得静安公主想要规范出海的商船是为了码头的盈利,便索性道:“那你就说吧,我该怎么做?”
“我已经和江都王商量过了,现在所有的船只出海都要记录在案,来路不明或是太小的商船都禁止出海。”说到这里,静安公主看向赵启明:“但除此之外,还要有具体的律令,规范出海的商船,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关税,这不仅是为了征税,也是为了朝中能更加重视南洋海运,以后组建海军护航,开发更多的码头和道路,便能形成良性循环。”
“收税是肯定的,长安城的达官显贵能通过船厂赚钱,少府能利用码头盈利,国家要提供基础设施也不能没有好处。”赵启明若有所思:“不过制定关税也不能只想着收钱。”
“夫君有思路了?”
“说不上思路。”赵启明道:“只是觉得制定出来的关税,要对南洋海运的发展要起到积极作用,也要尽可能的满足国内的需要,有些进口的货物的关税应该适当减免,有些出口的货物的关税应该调高。”
“南洋海运是夫君提出来的,这些麻烦事也只能让夫君来解决了。”
“这不是马上就能说清楚的。”赵启明朝静安公主到:“容我先考虑再说。”
静安公主笑着点头。
“想不说这些。”赵启明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该吃饭了吧,都饿了。”
静安公主拿开了身上的毯子:“厨房已经在准备了。刚好妾身这腿也走的发酸,就先去书房等着吧。”
“好。”赵启明求之不得,他可正等着“孤男寡女”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