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大炮)
“今天是《通缉令》拍摄纪录片的见面会,我们银川大学很荣幸的成为了见面会的主办地,而且也很荣幸的邀请到了两位电影大师,做客银川大学,探索华语电影的商业之路。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
“《通缉令》的导演,第六代导演中无可置疑的大师级导演,万孝。和贺岁档、冯氏喜剧的开创者,冯小岗导演。”
主持人是银川大学的一位学生会女会长,长得漂亮,主持功力也不错。
话音刚落,多功能大厅里就响起了震天的掌声。
这一次没有邀请明星捧场,除了邀请了不少媒体之外,都是银川大学的老师和学生。
“我特别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登场,因为掌声区分不开,容易受到迷惑,我以为你们是欢迎我的,结果你们要是欢迎万孝的,这就乌龙了。”冯小岗是刚接过话筒,就毫不客气的说起来。
万孝也接着说:“我倒是很喜欢跟别人一起登场,就算自己没掌声,也能跟着别人沾光,说出去,谁知道是给谁的掌声啊。”
“所以说你这个人就特别会做生意,精明。”冯小岗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坐到了椅子上。
万孝也坐了下来,冲满大厅的观众笑了笑:“大家好。”
大学生们在下面呼喊口号,好一阵子才安静下俩。
主持人略带紧张的开口:“刚才冯导说万导会做生意,这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网上都称呼万导为万老板。”
万孝谦虚的摆摆手:“小本生意。”
冯小岗到哪都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架势,说话毫无顾忌的直:“别听他的,他是万恶的资本家,仅仅是票房就赚的比别人多十倍二十倍。绝对是导演圈子里的大财主。”
“呵呵。”主持人看了一眼手中的主持稿,说,“我是冯导和万导的忠实粉丝,您们二位的电影我都看过,特别喜欢《我的野蛮女友》和《甲方乙方》。今天借着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光,在我们银川大学举办这样一次《通缉令》拍摄记录片的见面会。那,两位导演请看,我们身后的大屏幕上,就是纪录片,里面有很多的关于如何拍摄《通缉令》的花絮,我们就边看边聊吧。”
大屏幕上的画面,都是一部数字摄像机拍摄的拍戏现场。偶尔也会有一些剪掉的镜头出现在里面。也没有旁白,声音都是拍摄的时候附带的。
一开始就是一段万孝给演员说戏的画面。
那时候还是三月天,万孝穿着一件羽绒服。在绿色背景的摄影棚中。跟周闰发说着什么。因为拍摄距离比较远。听不清,只看到万孝在比划着手脚,周闰发时不时的点头。
“这是发哥。”万孝指着屏幕,解释了一下。“那时候在拍特效镜头,做3d的全景人物建模,发哥的很多镜头,都是特效做出来的。”
主持人问的就有些小白了:“是不是像好莱坞大片里的那种效果,《星球大战》里面,各种各样很奇怪的生物。这些都是怎么用特效做出来的?”
“其实特效说白了,就是把现实中的人或者物,分解成一个一个细小的模块。通过调整模块的组合,来达到让虚拟人物可以做出来各种各样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现在好莱坞的特效技术水平非常高了。做出来的效果足以以假乱真,你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假的哪个是真的。”
“《通缉令》也是大量的做特效场面吗?”
“有一部分是特效场面,大部分还是实景拍摄,然后通过抠像、填充、嫁接之类的手段,把画面做的非常庞大……你看大屏幕上。这一段就是拍飞车刺杀的时候,总共用了三层画面的镶嵌,第一层演员在摄影棚里的动作和表情,第二层是特技队做飞车表演,第三层就是外景画面拍摄,然后三个镜头嵌合在一起,就是一幕完美的镜头。”
画面上,先是陈昆对着镜头表演表情,接着是一个大的摄影棚,把汽车吊起来翻转,最后就是外景的镜头翻转。画面转换,就成了车子飞起来,陈昆从飞起来的车子里开枪刺杀,整个镜头以一帧一帧的速度进行,看起来冲击感十足。
“哇,这样的特效手段,真厉害。”主持人惊讶的说。
冯小岗也有点动容:“要不怎么是6000万美元的大制作,这一分钟起码几百万人民币花下去吧?”
万孝点头:“可不是吗,这协面都是一帧一帧拼起来的,一秒24帧一分钟就是1440帧,单纯的拼出来一帧不费多少钱,但是它耗时间啊,时间就是金钱。一部电影你做十分钟二十分钟的特效镜头,这就不得了了。我可以这么说吧,这6000万美元的成本,花在拍摄上的1000万不到,剩下的都烧特效去了。”
“哇,这么多前花在一部中国电影上,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国内好像很少有导演,会去拍特效大片。”
冯小岗说:“一个是没钱,二个是没技术,拍特效片比你拍文艺片还讲究。我刚才看了一下,孝的剧组用的都是摄影机,这是昂贵货,国内没几个导演用过,我也只用过一次。技术差距上,就很明显了。”
“那万导给我们说说拍特效大片的心得呗?”
万孝有些感慨:“我一直很重视电影拍摄的技术,说句不好听的,内地导演,用过摄影机的一个巴掌数的过来。这个摄影机其实不算什么,在好莱坞很普及,但凡想拍点好的画面,都用这个,还有索尼的也不错。没有用过这些摄像机,大片就不是合格的大片。没有拍大片你就不知道人类可以创造出什么,这是超越想象力界限的。”
正好大屏幕的画面中,播放了一段特意准备的片花。
陈昆单挑整个纺织工厂,子弹对撞,换枪换弹夹,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绝对不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
“啊。”底下的不少学生都惊呼出来,画面太刺激了。
而这也正好映照了万孝的话,特效改变了电影,也改变了人类的想象力。
“很多导演都想拍大片证明自己,因此去好莱坞,因为大片可以承载导演无尽的想象空间。不过很遗憾的说,在华人导演中,拍摄技术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很多导演不知道什么是特效,特效是怎么拍出来,他也不会配合特效拍摄镜头。这些都会制约华语大片的出现。”
“看得出来万导对特效特别推崇。冯导您对特效怎么看?”
冯小岗翘着二郎腿:“我跟孝想的不一样。我不喜欢特效,因为我不会。我也就用过一次摄影机,你让我去鼓捣特效大片,这不现实。我的教育经历中,没有这一项。当然我也不反对有机会尝试一下,总归这都是商业的范畴。”
“两位导演在这个意见有分歧啊?”
“我们这是老家伙看不上小青年,小青年也瞧不起老家伙。”冯小岗点拨。
万孝哈哈大笑:“导演的分歧从来都是最多的,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流派了,演员你也就偶像派和实力派,导演你就多了,什么法国新~浪潮、德国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电影、实验电影,不胜枚举。说实话。我对特效也不是说推崇,只是觉得我们不应该忽视。”
顿了顿,万孝又说:“从现在就可以看出来了,特效大片会越来越多,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未来二十年,特效大片会是票房的主力。也许过了三十年,可能观众看累了,又回到故事上来,但本质上,技术发展了就不可能倒退回去,你想做出超越以往的电影画面,特效就是一把打开芝麻大门的钥匙。不管开门还是关门,你首先要把钥匙抓在手里。”
特效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不管再怎么鄙视特效大片就是骗孝的玩意,它就是能从全球搜刮票房。
谈着谈着,就谈到电影的商业化上面。
主持人说:“两位大导演都是商业上的佼佼者,对于电影的商业化,你们本身怎么看?很多人都说电影是艺术,艺术不应该过分的追求商业价值。”
“这是没道理的,电影它是艺术品也是商品,商品就得考虑这个价值。别人,拍文艺片的喜欢骂我,骂孝,说我们拉低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档次,他也不想想,你从哪来钱拍文艺片。我不给华谊兄弟拍商业电影,赚钱了,王中军能投资拍《卡拉是条狗》,拍《可可西里》?没钱赚你拍个屁啊。”
“冯导还真是执着于商业啊。”对于冯小岗的粗话,主持人讪讪的说,不知道如何接话。
冯小岗却意犹未尽:“我不执着于商业,我还挺反感拍电影就为了赚钱,商业电影和赚钱你得区分开,商业电影也是讲故事,没那么低贱,但也不能一味就去找票房。华谊兄弟的资本比较复杂,马云、虞锋他们都一个一个进场。我的交际圈有很多大老板,他们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中军,你不应该让小刚挣太多钱,挣太多钱以后他就产生惰性,不想干活了。他这种话是一个雇主的姿态。我心里就想,去你大爷的,你以为你是谁啊?我拍电影你老老实实投资就行,别装大尾巴狼,什么电影我心里有数。”
“哈哈。”万孝笑起来,底下的很多学生也都笑起来,冯大炮说话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胡咧咧。:
“《通缉令》的导演,第六代导演中无可置疑的大师级导演,万孝。和贺岁档、冯氏喜剧的开创者,冯小岗导演。”
主持人是银川大学的一位学生会女会长,长得漂亮,主持功力也不错。
话音刚落,多功能大厅里就响起了震天的掌声。
这一次没有邀请明星捧场,除了邀请了不少媒体之外,都是银川大学的老师和学生。
“我特别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登场,因为掌声区分不开,容易受到迷惑,我以为你们是欢迎我的,结果你们要是欢迎万孝的,这就乌龙了。”冯小岗是刚接过话筒,就毫不客气的说起来。
万孝也接着说:“我倒是很喜欢跟别人一起登场,就算自己没掌声,也能跟着别人沾光,说出去,谁知道是给谁的掌声啊。”
“所以说你这个人就特别会做生意,精明。”冯小岗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坐到了椅子上。
万孝也坐了下来,冲满大厅的观众笑了笑:“大家好。”
大学生们在下面呼喊口号,好一阵子才安静下俩。
主持人略带紧张的开口:“刚才冯导说万导会做生意,这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网上都称呼万导为万老板。”
万孝谦虚的摆摆手:“小本生意。”
冯小岗到哪都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架势,说话毫无顾忌的直:“别听他的,他是万恶的资本家,仅仅是票房就赚的比别人多十倍二十倍。绝对是导演圈子里的大财主。”
“呵呵。”主持人看了一眼手中的主持稿,说,“我是冯导和万导的忠实粉丝,您们二位的电影我都看过,特别喜欢《我的野蛮女友》和《甲方乙方》。今天借着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光,在我们银川大学举办这样一次《通缉令》拍摄记录片的见面会。那,两位导演请看,我们身后的大屏幕上,就是纪录片,里面有很多的关于如何拍摄《通缉令》的花絮,我们就边看边聊吧。”
大屏幕上的画面,都是一部数字摄像机拍摄的拍戏现场。偶尔也会有一些剪掉的镜头出现在里面。也没有旁白,声音都是拍摄的时候附带的。
一开始就是一段万孝给演员说戏的画面。
那时候还是三月天,万孝穿着一件羽绒服。在绿色背景的摄影棚中。跟周闰发说着什么。因为拍摄距离比较远。听不清,只看到万孝在比划着手脚,周闰发时不时的点头。
“这是发哥。”万孝指着屏幕,解释了一下。“那时候在拍特效镜头,做3d的全景人物建模,发哥的很多镜头,都是特效做出来的。”
主持人问的就有些小白了:“是不是像好莱坞大片里的那种效果,《星球大战》里面,各种各样很奇怪的生物。这些都是怎么用特效做出来的?”
“其实特效说白了,就是把现实中的人或者物,分解成一个一个细小的模块。通过调整模块的组合,来达到让虚拟人物可以做出来各种各样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现在好莱坞的特效技术水平非常高了。做出来的效果足以以假乱真,你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假的哪个是真的。”
“《通缉令》也是大量的做特效场面吗?”
“有一部分是特效场面,大部分还是实景拍摄,然后通过抠像、填充、嫁接之类的手段,把画面做的非常庞大……你看大屏幕上。这一段就是拍飞车刺杀的时候,总共用了三层画面的镶嵌,第一层演员在摄影棚里的动作和表情,第二层是特技队做飞车表演,第三层就是外景画面拍摄,然后三个镜头嵌合在一起,就是一幕完美的镜头。”
画面上,先是陈昆对着镜头表演表情,接着是一个大的摄影棚,把汽车吊起来翻转,最后就是外景的镜头翻转。画面转换,就成了车子飞起来,陈昆从飞起来的车子里开枪刺杀,整个镜头以一帧一帧的速度进行,看起来冲击感十足。
“哇,这样的特效手段,真厉害。”主持人惊讶的说。
冯小岗也有点动容:“要不怎么是6000万美元的大制作,这一分钟起码几百万人民币花下去吧?”
万孝点头:“可不是吗,这协面都是一帧一帧拼起来的,一秒24帧一分钟就是1440帧,单纯的拼出来一帧不费多少钱,但是它耗时间啊,时间就是金钱。一部电影你做十分钟二十分钟的特效镜头,这就不得了了。我可以这么说吧,这6000万美元的成本,花在拍摄上的1000万不到,剩下的都烧特效去了。”
“哇,这么多前花在一部中国电影上,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国内好像很少有导演,会去拍特效大片。”
冯小岗说:“一个是没钱,二个是没技术,拍特效片比你拍文艺片还讲究。我刚才看了一下,孝的剧组用的都是摄影机,这是昂贵货,国内没几个导演用过,我也只用过一次。技术差距上,就很明显了。”
“那万导给我们说说拍特效大片的心得呗?”
万孝有些感慨:“我一直很重视电影拍摄的技术,说句不好听的,内地导演,用过摄影机的一个巴掌数的过来。这个摄影机其实不算什么,在好莱坞很普及,但凡想拍点好的画面,都用这个,还有索尼的也不错。没有用过这些摄像机,大片就不是合格的大片。没有拍大片你就不知道人类可以创造出什么,这是超越想象力界限的。”
正好大屏幕的画面中,播放了一段特意准备的片花。
陈昆单挑整个纺织工厂,子弹对撞,换枪换弹夹,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绝对不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
“啊。”底下的不少学生都惊呼出来,画面太刺激了。
而这也正好映照了万孝的话,特效改变了电影,也改变了人类的想象力。
“很多导演都想拍大片证明自己,因此去好莱坞,因为大片可以承载导演无尽的想象空间。不过很遗憾的说,在华人导演中,拍摄技术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很多导演不知道什么是特效,特效是怎么拍出来,他也不会配合特效拍摄镜头。这些都会制约华语大片的出现。”
“看得出来万导对特效特别推崇。冯导您对特效怎么看?”
冯小岗翘着二郎腿:“我跟孝想的不一样。我不喜欢特效,因为我不会。我也就用过一次摄影机,你让我去鼓捣特效大片,这不现实。我的教育经历中,没有这一项。当然我也不反对有机会尝试一下,总归这都是商业的范畴。”
“两位导演在这个意见有分歧啊?”
“我们这是老家伙看不上小青年,小青年也瞧不起老家伙。”冯小岗点拨。
万孝哈哈大笑:“导演的分歧从来都是最多的,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流派了,演员你也就偶像派和实力派,导演你就多了,什么法国新~浪潮、德国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电影、实验电影,不胜枚举。说实话。我对特效也不是说推崇,只是觉得我们不应该忽视。”
顿了顿,万孝又说:“从现在就可以看出来了,特效大片会越来越多,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未来二十年,特效大片会是票房的主力。也许过了三十年,可能观众看累了,又回到故事上来,但本质上,技术发展了就不可能倒退回去,你想做出超越以往的电影画面,特效就是一把打开芝麻大门的钥匙。不管开门还是关门,你首先要把钥匙抓在手里。”
特效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不管再怎么鄙视特效大片就是骗孝的玩意,它就是能从全球搜刮票房。
谈着谈着,就谈到电影的商业化上面。
主持人说:“两位大导演都是商业上的佼佼者,对于电影的商业化,你们本身怎么看?很多人都说电影是艺术,艺术不应该过分的追求商业价值。”
“这是没道理的,电影它是艺术品也是商品,商品就得考虑这个价值。别人,拍文艺片的喜欢骂我,骂孝,说我们拉低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档次,他也不想想,你从哪来钱拍文艺片。我不给华谊兄弟拍商业电影,赚钱了,王中军能投资拍《卡拉是条狗》,拍《可可西里》?没钱赚你拍个屁啊。”
“冯导还真是执着于商业啊。”对于冯小岗的粗话,主持人讪讪的说,不知道如何接话。
冯小岗却意犹未尽:“我不执着于商业,我还挺反感拍电影就为了赚钱,商业电影和赚钱你得区分开,商业电影也是讲故事,没那么低贱,但也不能一味就去找票房。华谊兄弟的资本比较复杂,马云、虞锋他们都一个一个进场。我的交际圈有很多大老板,他们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中军,你不应该让小刚挣太多钱,挣太多钱以后他就产生惰性,不想干活了。他这种话是一个雇主的姿态。我心里就想,去你大爷的,你以为你是谁啊?我拍电影你老老实实投资就行,别装大尾巴狼,什么电影我心里有数。”
“哈哈。”万孝笑起来,底下的很多学生也都笑起来,冯大炮说话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胡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