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蝗灾现,风雨起(三更,求收藏)
离别,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受的事儿。虽然和疯丫头,噢,不。和杨菁菁认识没有多少天,但是她那单纯可爱的性格,刁蛮任性的脾气却让江夏觉得挺可爱的。
很多时候想想杨菁菁,江夏发觉这个女孩儿就好像一个精灵一样,活在自己那单纯的世界里,内心藏不了任何一点点小心思。
送别杨菁菁,一路走出永定门。
杨一清站在马车旁边对着江夏抱拳行了一礼道:“此次多谢江公子指点迷津在下才能得以说服皇上,大恩大德日后若有机会必将厚报。”
江夏点点头道:“杨大人所做之事为的都是黎民百姓,如此高风亮节在下佩服。在下出的微薄绵力不足挂齿,杨大人言重了。”
杨一清点点头,道了一声:“告辞。”
江夏亦抱拳还礼:“告辞。”
杨一清上了马车,马车一路往前走,杨菁菁突然从马车的窗口伸出头来对江夏说道:“江大哥,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记得到甘肃来看我。”
“一定!”江夏说道。
杨菁菁突然又说了一句:“满福楼的大肉包子我知道有多大了,我会努力的......”
江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
河南,此处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一千五百多条河流纵横交织。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均发源于此。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是山清水秀人文鼎盛的地方,历来就是天灾不断,一会儿大旱,一会儿大水。
后世曾经有不少人黑河南,但是实际上此地位于华夏的中心部位,因此也被称为“中原”,古语中“逐鹿中原”即显示出其在地域上的重要性,“占领中原,辐射四方”成为古代政治家和当今商家的立身安天下的出发点。
商周时代的君王时常发出“天保未定”的感叹后将都城定在河南一带也证明了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
在那么多的灾害下,河南人锻炼出的是一种本质上的自强,一种存在骨子里的韧劲儿。
正德五年,这里又一次发生了旱灾。拖了一段时日以后朝廷的赈灾粮草终于到了,一时间河南四处建起了粥棚,各县县衙开始颁布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河南的百姓们终于又看见了一点盼头。
一个多月的时日过去,百姓们在粥棚的救济下总算遏制住了那饥殍遍野的显现。紧接着各地县衙还是设计水利方案,发放粮食种子,百姓们还是恢复生产。
可惜,就就在这最热的三伏天里。这一天上午还是阳光高照,阳光越发的毒辣起来。正午的时候突然一下天黑了,整个世界似乎都充了“嗡嗡嗡”的声音。
刚开始大家还没觉得有什么,有的人甚至还以为这是天要下雨了,兴奋的不得了。
突然,不知道是谁大叫了一声:“天啊,大蝗!”
漫天的蝗虫一下飞扑下来,那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让人看了会忍不住头皮发麻。百姓们抱着头四处鼠窜,有的人用东西挥舞了两下后就再也忍不住那蝗虫一个一个接着铺面而来的感觉,纷纷惨叫着跑开。
“天要绝我等生路啊。”一名七十多岁的教书先生看见这一幕后悲呼一声,最后倒地身亡。
蝗灾一起便如犹如黄河决堤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没用多久,河南遍地是蝗虫。
如此大事自然是第一时间用八百里加急快马送消息入京,而比之更快的则是锦衣卫和东厂的飞鸽传书。相比之前,东厂的飞鸽传书还要更快一些,刘瑾足足比京师里的锦衣卫快了一天收到消失。
一张小纸条,上面就简单写着七个字“蝗灾起,百年难遇。”
意思很简单,这一次的蝗灾规模之大简直就是百年难得一遇。刘瑾将纸条一捏,立刻进了皇宫。朱厚照正在宫里和高凤谷大用他们一起在乾清宫里玩斗蛐蛐。
刘瑾急急忙忙地走进乾清宫,见到朱厚照就跪在地上急忙说道:“皇上,大事不好,河南发蝗灾了。”
原本玩儿的兴起的朱厚照立刻站起身来,他看向刘瑾沉声道:“消息可否当真?规模是大是小?”
“千真万确,规模百年难得一遇。”刘瑾道。
朱厚照深深的吸了口气,他喃喃道:“终究还是来了。朕都以为大哥估算出错,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他一语成籖。”朱厚照将手中那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扔到地上,然后大手一挥对高凤和谷大用道:“你们先出去。”
高凤和谷大用立刻收起蛐蛐和瓷盆行礼退下,朱厚照走到龙椅之上端坐下来沉声道:“刘瑾,立刻宣内阁七大臣入宫见驾。”
“是,奴婢遵旨。”刘瑾躬身退下。
此刻的李东阳刚刚教完江夏《中庸》一书,正在这逍遥山庄的书房先生专用房间里休息。
越和江夏接触他就越觉得江夏是个可造之材。此人聪明绝顶,学东西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记忆力超群,几乎就快要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了。这让李东阳教的十分愉快,他相信要不了多久江夏就有资格去参见一场乡试。
当然,相比起江夏的聪明,更加让李东阳欣慰的是江夏的人品。这接近两个月的接触,李东阳可以肯定江夏绝非是一个奸猾之人。反而他能感觉江夏此人十分重感情,平日里虽然言行跳脱,但心中却存有善念。总得来说李东阳对江夏十分满意,而这一份满意也使得李东阳真心实意的将江夏当做是自己唯一一个亲传弟子细心教导起来。
对于李东阳的细心教导和关怀,江夏也十分清楚能感觉到。他进入千门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孤儿,他的师父终日教导他的便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知识,一个没记住等待他的便是小黑屋子里关三天,没饭吃没水喝。在那种极致压迫的情况下,江夏也就极致迅速的成长起来。
不过也有不少人没能成长起来,毕竟当初于他同期的一共有一百多名孤儿,最后成功入了千门的人只有三个。其余的大多数还是被扔回大街上继续做孤儿,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江夏从来没有感受到了这种来自于长辈的关怀,而李东阳却让他感受到了。
此时江夏正在外面逛街,他发现李东阳十分喜欢饮茶,所以特地到丰宝斋给他挑了一套上等白玉茶具。
而此时此刻君扬突然一下进入了李东阳的这书房先生房间,他对着李东阳单膝下跪道:“老爷,皇上传您入宫见驾。”
李东阳眉头微微一皱,一般没有特殊情况朱厚照是不会传他入宫的,他问君扬:“只传我一个人?”
“还有内阁的另外六名大人。”君扬道。
李东阳目光低垂,他伸手敲了敲桌满后摇摇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希望不是河南真出事了。”
说完,李东阳立刻起身道:“走,进宫。”
在逍遥山庄的后门,李东阳上了马车后在马车里换了朝服。进入到皇宫里面,于左掖门处李东阳见到了其他有六位内阁大臣。这六人本就是在等他,见到李东阳后六人纷纷迎上来见礼,然后问李东阳:“李大人,知不知皇上这么急召我等前来所谓何事?”
李东阳摇摇头,一边往乾清宫的方向走一边说道:“我也不知,不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进了乾清宫面圣以后一切自见分晓。”
“好。”六人跟着李东阳一起往乾清宫走。
到了乾清宫,七人纷纷对着朱厚照行礼。朱厚照让七人起身以后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给李东阳和靳贵赐座,朱厚照的目光在七人身上扫过,然后他淡漠地说道:“近两月以前,朕曾经给你们说过先帝赐梦,告知朕河南将有蝗灾,你们不信。”
听到这句话,内阁七大臣纷纷脸色大变,其中唯一没有变的是李东阳,不过他却闭着眼睛轻轻地叹了口气。虽然依旧是站立着,不过身体已经不似先前那样挺得笔直,李东阳喃喃自语一声:“果然是来了。”
像是在印证李东阳所说的话一般,朱厚照开口说道:“东厂番子从河南飞鸽传书入京,入京河南已发蝗灾,规模更是百年难得一遇。河南八百里加急文书若是没有差错的话,将于三日以后入京。现在朕问你们,如何应对?”
在明朝,那里有什么好的应对蝗灾的办法。就算是后面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遇到蝗灾也同样是损失惨重。
朱厚照见七人都没有说话,他也没再说话,乾清宫里沉默了好一半天。
朱厚照看向李东阳问:“太傅,你说说,此事该当如何应对?”
朱厚照点名询问,这透露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另外六名大人也懂,那就是皇上对李东阳不满。
李东阳抬头看向朱厚照,这个人也算是自己的弟子之一,不过李东阳只教了他三年,之后就是由别人在教导。李东阳跪在地上,声音平稳地说道:“回皇上,臣......暂无应对之法。”
ps:三更完毕,喜欢本书的同学请支持一下,余下无言。
很多时候想想杨菁菁,江夏发觉这个女孩儿就好像一个精灵一样,活在自己那单纯的世界里,内心藏不了任何一点点小心思。
送别杨菁菁,一路走出永定门。
杨一清站在马车旁边对着江夏抱拳行了一礼道:“此次多谢江公子指点迷津在下才能得以说服皇上,大恩大德日后若有机会必将厚报。”
江夏点点头道:“杨大人所做之事为的都是黎民百姓,如此高风亮节在下佩服。在下出的微薄绵力不足挂齿,杨大人言重了。”
杨一清点点头,道了一声:“告辞。”
江夏亦抱拳还礼:“告辞。”
杨一清上了马车,马车一路往前走,杨菁菁突然从马车的窗口伸出头来对江夏说道:“江大哥,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记得到甘肃来看我。”
“一定!”江夏说道。
杨菁菁突然又说了一句:“满福楼的大肉包子我知道有多大了,我会努力的......”
江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
河南,此处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一千五百多条河流纵横交织。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均发源于此。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是山清水秀人文鼎盛的地方,历来就是天灾不断,一会儿大旱,一会儿大水。
后世曾经有不少人黑河南,但是实际上此地位于华夏的中心部位,因此也被称为“中原”,古语中“逐鹿中原”即显示出其在地域上的重要性,“占领中原,辐射四方”成为古代政治家和当今商家的立身安天下的出发点。
商周时代的君王时常发出“天保未定”的感叹后将都城定在河南一带也证明了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
在那么多的灾害下,河南人锻炼出的是一种本质上的自强,一种存在骨子里的韧劲儿。
正德五年,这里又一次发生了旱灾。拖了一段时日以后朝廷的赈灾粮草终于到了,一时间河南四处建起了粥棚,各县县衙开始颁布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河南的百姓们终于又看见了一点盼头。
一个多月的时日过去,百姓们在粥棚的救济下总算遏制住了那饥殍遍野的显现。紧接着各地县衙还是设计水利方案,发放粮食种子,百姓们还是恢复生产。
可惜,就就在这最热的三伏天里。这一天上午还是阳光高照,阳光越发的毒辣起来。正午的时候突然一下天黑了,整个世界似乎都充了“嗡嗡嗡”的声音。
刚开始大家还没觉得有什么,有的人甚至还以为这是天要下雨了,兴奋的不得了。
突然,不知道是谁大叫了一声:“天啊,大蝗!”
漫天的蝗虫一下飞扑下来,那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让人看了会忍不住头皮发麻。百姓们抱着头四处鼠窜,有的人用东西挥舞了两下后就再也忍不住那蝗虫一个一个接着铺面而来的感觉,纷纷惨叫着跑开。
“天要绝我等生路啊。”一名七十多岁的教书先生看见这一幕后悲呼一声,最后倒地身亡。
蝗灾一起便如犹如黄河决堤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没用多久,河南遍地是蝗虫。
如此大事自然是第一时间用八百里加急快马送消息入京,而比之更快的则是锦衣卫和东厂的飞鸽传书。相比之前,东厂的飞鸽传书还要更快一些,刘瑾足足比京师里的锦衣卫快了一天收到消失。
一张小纸条,上面就简单写着七个字“蝗灾起,百年难遇。”
意思很简单,这一次的蝗灾规模之大简直就是百年难得一遇。刘瑾将纸条一捏,立刻进了皇宫。朱厚照正在宫里和高凤谷大用他们一起在乾清宫里玩斗蛐蛐。
刘瑾急急忙忙地走进乾清宫,见到朱厚照就跪在地上急忙说道:“皇上,大事不好,河南发蝗灾了。”
原本玩儿的兴起的朱厚照立刻站起身来,他看向刘瑾沉声道:“消息可否当真?规模是大是小?”
“千真万确,规模百年难得一遇。”刘瑾道。
朱厚照深深的吸了口气,他喃喃道:“终究还是来了。朕都以为大哥估算出错,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他一语成籖。”朱厚照将手中那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扔到地上,然后大手一挥对高凤和谷大用道:“你们先出去。”
高凤和谷大用立刻收起蛐蛐和瓷盆行礼退下,朱厚照走到龙椅之上端坐下来沉声道:“刘瑾,立刻宣内阁七大臣入宫见驾。”
“是,奴婢遵旨。”刘瑾躬身退下。
此刻的李东阳刚刚教完江夏《中庸》一书,正在这逍遥山庄的书房先生专用房间里休息。
越和江夏接触他就越觉得江夏是个可造之材。此人聪明绝顶,学东西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记忆力超群,几乎就快要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了。这让李东阳教的十分愉快,他相信要不了多久江夏就有资格去参见一场乡试。
当然,相比起江夏的聪明,更加让李东阳欣慰的是江夏的人品。这接近两个月的接触,李东阳可以肯定江夏绝非是一个奸猾之人。反而他能感觉江夏此人十分重感情,平日里虽然言行跳脱,但心中却存有善念。总得来说李东阳对江夏十分满意,而这一份满意也使得李东阳真心实意的将江夏当做是自己唯一一个亲传弟子细心教导起来。
对于李东阳的细心教导和关怀,江夏也十分清楚能感觉到。他进入千门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孤儿,他的师父终日教导他的便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知识,一个没记住等待他的便是小黑屋子里关三天,没饭吃没水喝。在那种极致压迫的情况下,江夏也就极致迅速的成长起来。
不过也有不少人没能成长起来,毕竟当初于他同期的一共有一百多名孤儿,最后成功入了千门的人只有三个。其余的大多数还是被扔回大街上继续做孤儿,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江夏从来没有感受到了这种来自于长辈的关怀,而李东阳却让他感受到了。
此时江夏正在外面逛街,他发现李东阳十分喜欢饮茶,所以特地到丰宝斋给他挑了一套上等白玉茶具。
而此时此刻君扬突然一下进入了李东阳的这书房先生房间,他对着李东阳单膝下跪道:“老爷,皇上传您入宫见驾。”
李东阳眉头微微一皱,一般没有特殊情况朱厚照是不会传他入宫的,他问君扬:“只传我一个人?”
“还有内阁的另外六名大人。”君扬道。
李东阳目光低垂,他伸手敲了敲桌满后摇摇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希望不是河南真出事了。”
说完,李东阳立刻起身道:“走,进宫。”
在逍遥山庄的后门,李东阳上了马车后在马车里换了朝服。进入到皇宫里面,于左掖门处李东阳见到了其他有六位内阁大臣。这六人本就是在等他,见到李东阳后六人纷纷迎上来见礼,然后问李东阳:“李大人,知不知皇上这么急召我等前来所谓何事?”
李东阳摇摇头,一边往乾清宫的方向走一边说道:“我也不知,不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进了乾清宫面圣以后一切自见分晓。”
“好。”六人跟着李东阳一起往乾清宫走。
到了乾清宫,七人纷纷对着朱厚照行礼。朱厚照让七人起身以后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给李东阳和靳贵赐座,朱厚照的目光在七人身上扫过,然后他淡漠地说道:“近两月以前,朕曾经给你们说过先帝赐梦,告知朕河南将有蝗灾,你们不信。”
听到这句话,内阁七大臣纷纷脸色大变,其中唯一没有变的是李东阳,不过他却闭着眼睛轻轻地叹了口气。虽然依旧是站立着,不过身体已经不似先前那样挺得笔直,李东阳喃喃自语一声:“果然是来了。”
像是在印证李东阳所说的话一般,朱厚照开口说道:“东厂番子从河南飞鸽传书入京,入京河南已发蝗灾,规模更是百年难得一遇。河南八百里加急文书若是没有差错的话,将于三日以后入京。现在朕问你们,如何应对?”
在明朝,那里有什么好的应对蝗灾的办法。就算是后面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遇到蝗灾也同样是损失惨重。
朱厚照见七人都没有说话,他也没再说话,乾清宫里沉默了好一半天。
朱厚照看向李东阳问:“太傅,你说说,此事该当如何应对?”
朱厚照点名询问,这透露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另外六名大人也懂,那就是皇上对李东阳不满。
李东阳抬头看向朱厚照,这个人也算是自己的弟子之一,不过李东阳只教了他三年,之后就是由别人在教导。李东阳跪在地上,声音平稳地说道:“回皇上,臣......暂无应对之法。”
ps:三更完毕,喜欢本书的同学请支持一下,余下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