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擎山跨海 剑破绝关(五)
方圆三十里范围,约有两里厚度的偌大土层,向下陷去。这是谷梁老祖所布阵势的核心,里面包括子午磁山两仪圈这两件宝物,还有最关键的符法阵盘等。
由于早有安排,下陷到中途,由于地心元磁和阵势的双重作用,这块土层,已经与周边土石交融不分,又像是大地化为了海水,其位移而形成的空洞,自有周围大量土石推堵淹下,填补空缺,从地面上看,倒也不甚明显。
宋公远等人小心翼翼的护卫着,却不得不离土层远一些,否则已完全成形的磁光杀场,说不准什么时侯便能将他们吸进去,碾个稀巴烂。
他们还是如此,处在磁光杀场之中的玄黄杀剑,还有那个余慈的假身躯壳,受到的压力怕要强出千百倍。
有人就怀疑,这种环境下,就是千锻寒铁也能给化成铁水,玄黄杀剑当真能承受得住?
事实是,玄黄杀剑承受住了。此剑不愧是十余劫来,最能竞争“第一杀剑”宝座的绝顶剑器,磁光杀场的力量,没能动摇它的结构,最多是起到了禁锢的作用。
相比之下,余慈的分身躯壳,就没那么好运了。
磁光杀场内恐怖的扭曲力量,还有相应的阴雷磁火,在杀场成形的瞬间,就密集轰炸,把那身躯打得血肉横飞,几轮下来,已经彻底没了人形,最终在扭曲的磁力作用下,崩散为一团灰暗的雾气,围绕在玄黄杀剑周边,与放射的血杀之气融在一起,勉力保全。
若就常理来说,余慈距离形神俱灭,也就是一线之隔,除了那些练就不死不灭奇功的强者,没有人能在这种局面下逃得性命。可余慈还活着,其主体固然远在亿万里之外,不受任何影响,便是心念分身,也在天龙真形之气的包裹下,深藏在灰暗雾气之中,静寂如死,但生机不散。
强绝的磁力,奔涌的阴雷,还有阵势特意烧炼出的磁火,此来彼去,但在玄黄杀剑处消耗了些,在三方元气形成的灰暗雾气中又消耗了一部分,真正冲击天龙真形之气的,暂时已不足以击穿其防御。
此时此刻,分化念头没有形成任何思绪,它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贯穿本体和分身躯壳的中介,躯壳形成的灰暗雾气中,那一枚玄黄剑符,正不停变化。
原本的七大分形,已经多了两个,但六十四个窍眼,却少了近三分之一,只余下四十四个,血红的符箓,此时的外形,就像是一个狭长的扁豆,上面开了几十个通透的孔洞。
无论是分身躯壳所化的雾气,还是玄黄杀剑放射出的血杀之气,都渐渐习惯了,在符箓外围环绕,时不时穿行于孔洞之间,每一次的“穿行”,都让改进后的玄黄剑符微微闪烁,气机变化形成的细微声响,就像是夏蝉的清鸣,连成一片。
便在响声中,其结构也在持续不断地微调,速度不快,但从未被任何外力打断。
对余慈来说,这是一个奇妙但熟悉的状态。
他的本来意识,其实正漫步星轨,遨游太虚,体悟上清传承之奥妙;分化出的念头,分做两股,一股操控远在东海上的鬼厌,另一股,本来是主持当前这具分身的,却因为过于纯粹的剑意心念,与眼下的情况“格格不入”,在天龙真形之气的护持下,陷入了休眠。
真正主导玄黄剑符变化的,与其说是分化念头引来的本来意识,还不如说是他常年修行钻研的本能。
最初,这一本能只不过是简单的复刻,就像是《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诸天飞星”中的各类符箓,还有玄黄剑符,都是本来就有的,受分化念头或者是那几个信众的刺激,便有一给一,有二给二。
但这些年来,余慈在三方虚空的禁锢中,始终没有放弃修炼,没有放弃钻研,多年的挣扎,便是粗糙的本能,也给磨出了灵动的锋芒。
这一点灵性和意念,便在本来意识远走太虚之时,撑起了主体的思维流动,它或许在各个角度,都比余慈的本来意识逊色许多,但比分化出的念头更高出一个层次,而且,有着无可比拟的专注细致和耐心。
前后三次分化出念头,它功不可没。
而从余慈借来玄黄剑符,控制玄黄杀剑的那刻起,一方面是余慈有意识地引导,另一方面也有血杀之气对符箓的刺激和共鸣,经过三十多天的适应,使得双方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改变就这么一点一滴地堆积,不算快,但也从未停滞。
至于接下来,敌人会给他多少时间,够不够形成一个决定性的质变,并不在余慈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那一道在冥寂空无的三方虚空中,磨炼出的灵性和意念,不会浪费任何精力,到没有意义的方向上去。
目前,它只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玄黄杀剑的纯粹剑意如何以符箓形式解读描述;三方元气的躯壳,在玄黄杀剑的影响和变异下,性质究竟怎样;要怎么调整祭炼的方式,使之即使是在崩散如雾的躯壳上,也能发挥妙用。
随着对前两个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记忆深处,一个似曾相识的面目浮出来。他叫什么来着?许……三爷?
余慈一时没想起那人的名字,可是记忆中那一套可行性极高,且受到辛天君赞赏,更由自己验证过的理论,却是铺展开来,并全无滞碍地运用到当前的雾化躯壳之上。
时间继续流逝,土层不知被拉入了几千里的地底深处,这个位置,不但地心元磁的力量强到无以复加,还包括强大压力下喷涌流动的岩浆可以灭杀亿万生灵的地肺毒气,种种一切,共同构成了恶劣到极致的环境。
这是不逊于九天外域的绝地,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更恐怖,至少没有哪个步虚修士,敢闯到这里来,真有哪个傻大胆到此,等待他的,就是灰飞烟灭的结局。
而如今,这块致命的区域,却有一人迎出来,远远就笑道:“五师兄明初师兄,万象先生,长平这厢有礼了。”
由于早有安排,下陷到中途,由于地心元磁和阵势的双重作用,这块土层,已经与周边土石交融不分,又像是大地化为了海水,其位移而形成的空洞,自有周围大量土石推堵淹下,填补空缺,从地面上看,倒也不甚明显。
宋公远等人小心翼翼的护卫着,却不得不离土层远一些,否则已完全成形的磁光杀场,说不准什么时侯便能将他们吸进去,碾个稀巴烂。
他们还是如此,处在磁光杀场之中的玄黄杀剑,还有那个余慈的假身躯壳,受到的压力怕要强出千百倍。
有人就怀疑,这种环境下,就是千锻寒铁也能给化成铁水,玄黄杀剑当真能承受得住?
事实是,玄黄杀剑承受住了。此剑不愧是十余劫来,最能竞争“第一杀剑”宝座的绝顶剑器,磁光杀场的力量,没能动摇它的结构,最多是起到了禁锢的作用。
相比之下,余慈的分身躯壳,就没那么好运了。
磁光杀场内恐怖的扭曲力量,还有相应的阴雷磁火,在杀场成形的瞬间,就密集轰炸,把那身躯打得血肉横飞,几轮下来,已经彻底没了人形,最终在扭曲的磁力作用下,崩散为一团灰暗的雾气,围绕在玄黄杀剑周边,与放射的血杀之气融在一起,勉力保全。
若就常理来说,余慈距离形神俱灭,也就是一线之隔,除了那些练就不死不灭奇功的强者,没有人能在这种局面下逃得性命。可余慈还活着,其主体固然远在亿万里之外,不受任何影响,便是心念分身,也在天龙真形之气的包裹下,深藏在灰暗雾气之中,静寂如死,但生机不散。
强绝的磁力,奔涌的阴雷,还有阵势特意烧炼出的磁火,此来彼去,但在玄黄杀剑处消耗了些,在三方元气形成的灰暗雾气中又消耗了一部分,真正冲击天龙真形之气的,暂时已不足以击穿其防御。
此时此刻,分化念头没有形成任何思绪,它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贯穿本体和分身躯壳的中介,躯壳形成的灰暗雾气中,那一枚玄黄剑符,正不停变化。
原本的七大分形,已经多了两个,但六十四个窍眼,却少了近三分之一,只余下四十四个,血红的符箓,此时的外形,就像是一个狭长的扁豆,上面开了几十个通透的孔洞。
无论是分身躯壳所化的雾气,还是玄黄杀剑放射出的血杀之气,都渐渐习惯了,在符箓外围环绕,时不时穿行于孔洞之间,每一次的“穿行”,都让改进后的玄黄剑符微微闪烁,气机变化形成的细微声响,就像是夏蝉的清鸣,连成一片。
便在响声中,其结构也在持续不断地微调,速度不快,但从未被任何外力打断。
对余慈来说,这是一个奇妙但熟悉的状态。
他的本来意识,其实正漫步星轨,遨游太虚,体悟上清传承之奥妙;分化出的念头,分做两股,一股操控远在东海上的鬼厌,另一股,本来是主持当前这具分身的,却因为过于纯粹的剑意心念,与眼下的情况“格格不入”,在天龙真形之气的护持下,陷入了休眠。
真正主导玄黄剑符变化的,与其说是分化念头引来的本来意识,还不如说是他常年修行钻研的本能。
最初,这一本能只不过是简单的复刻,就像是《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诸天飞星”中的各类符箓,还有玄黄剑符,都是本来就有的,受分化念头或者是那几个信众的刺激,便有一给一,有二给二。
但这些年来,余慈在三方虚空的禁锢中,始终没有放弃修炼,没有放弃钻研,多年的挣扎,便是粗糙的本能,也给磨出了灵动的锋芒。
这一点灵性和意念,便在本来意识远走太虚之时,撑起了主体的思维流动,它或许在各个角度,都比余慈的本来意识逊色许多,但比分化出的念头更高出一个层次,而且,有着无可比拟的专注细致和耐心。
前后三次分化出念头,它功不可没。
而从余慈借来玄黄剑符,控制玄黄杀剑的那刻起,一方面是余慈有意识地引导,另一方面也有血杀之气对符箓的刺激和共鸣,经过三十多天的适应,使得双方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改变就这么一点一滴地堆积,不算快,但也从未停滞。
至于接下来,敌人会给他多少时间,够不够形成一个决定性的质变,并不在余慈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那一道在冥寂空无的三方虚空中,磨炼出的灵性和意念,不会浪费任何精力,到没有意义的方向上去。
目前,它只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玄黄杀剑的纯粹剑意如何以符箓形式解读描述;三方元气的躯壳,在玄黄杀剑的影响和变异下,性质究竟怎样;要怎么调整祭炼的方式,使之即使是在崩散如雾的躯壳上,也能发挥妙用。
随着对前两个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记忆深处,一个似曾相识的面目浮出来。他叫什么来着?许……三爷?
余慈一时没想起那人的名字,可是记忆中那一套可行性极高,且受到辛天君赞赏,更由自己验证过的理论,却是铺展开来,并全无滞碍地运用到当前的雾化躯壳之上。
时间继续流逝,土层不知被拉入了几千里的地底深处,这个位置,不但地心元磁的力量强到无以复加,还包括强大压力下喷涌流动的岩浆可以灭杀亿万生灵的地肺毒气,种种一切,共同构成了恶劣到极致的环境。
这是不逊于九天外域的绝地,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更恐怖,至少没有哪个步虚修士,敢闯到这里来,真有哪个傻大胆到此,等待他的,就是灰飞烟灭的结局。
而如今,这块致命的区域,却有一人迎出来,远远就笑道:“五师兄明初师兄,万象先生,长平这厢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