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曙光
虽然按理说他此次过来,于孝天应该亲自迎接他的,可是于孝天却并未过来迎接他,显然有点失礼。
可是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眼下他还指望着于孝天在这里替他守住平度州,他要是太托大的话,把关系闹僵,这于孝天不知道会怎么刁难于他呢!
于是他虽然有点不喜,可是却也不得不放下架子,点头答应,先去见见于孝天再说。
于孝天得知新任平度知州到来,于是便迎到了辕门处,和赵善堂寒暄了一番之后,将其接入到了兵营之中,让入到了他的帅帐里面。
赵善堂这个时候,才总算是见到了于孝天这个传奇人物,在打量过于孝天之后,暗自也不得不叫了声好,于孝天身材高大,体型威猛,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凛然的气势,虽然说话有点粗,可是却也并不是那种鼻孔朝天,一副看谁都不服的样子,倒是也相当平易近人。
这不由得让赵善堂对于孝天便心生一种亲近的感觉,也就不再为于孝天没有去迎接他,还要他来大营之中面见他,而感到不高兴了。
于孝天简单的给赵善堂说了一下这次攻克平度城的情况,但是细节上并未说的太清楚,只说这一次打了胜仗,前后一共斩获叛军人头一千一百余级,现如今都已经处理过,正待赵善堂过来点验。
另外俘获叛军千余人,眼下也都看押在军营之中,随时可以移交给赵善堂处置。
至于平度城内,现在他已经弹压的地面平静了下来,城内只驻守了一哨人马,其余的福建官军,都在城外大营驻守,只要赵善堂愿意,随时可以把平度城移交给他,把城内的福建官兵撤到城外,彻底完成交防。
赵善堂听罢之后,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这次过来的陆上,满腹纠结的都是这些事情,不知道与小题那好不好说话,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想着怎么才能说服于孝天,让福建官兵撤到城外,但是没成想,他想了一路的办法,全然没用。
于孝天一见面,就主动提出,要把城池交给他,自行撤到城外驻防,这件事是不是太便宜了点?太容易了点了?
忽然间赵善堂又开始担心了起来,心想不会是这于孝天快把城里面的人给杀光了吧,要不然的话为何这么容易,就把平度城交给他呢?
于是他惴惴不安的赶紧称谢答应下来,至于将叛军俘众交给他处置的事情,他也赶紧推脱,说这种事最好还是交给朱军门处置为好,千余名叛军不是小数,交给他他也不好处置,而且朱大典在他来的时候,吩咐过,要于孝天把俘众送往青州交给他处置。
赵善堂只是来这边,代朱大典点验一下斩获的叛贼首级就可以了,点验之后,这些人头之中的叛将首级,便可以送往京师献捷,其余的则就地焚毁,以免尸毒造成疫情。
于孝天听罢之后,哈哈一笑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俘虏的事情就不让他管了,但是点验斩获的人头,却还是要赵善堂来负责的,于是他立即请赵善堂去点验那些叛军人头。
在一座大帐之中,堆满了近期于家军斩获的叛军人头,虽然经过盐腌制或者是石灰处理,但是依旧散发着一股子臭味,还有浓重的血腥味。
赵善堂不敢敷衍了事,生怕这些人头之中有杀良冒功的人头,带着手下进入帐中,进行了一番仔细的盘点,数量上确实没有一点问题,而且经过他的点验,这些人头在质量上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人头全部为青壮男子的人头,而且根据一些特征,也确实可以判定是兵将的人头,其中叛将的人头把总以上,到李复杰这样的叛军参将的人头,一共是四十二个,而且全部由标注,随即提审几个叛军俘众,令其当众辨认,对比之后,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赵善堂看罢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在来点验人头之前,他心中还有很大的怀疑,怀疑于孝天斩获的这些人头,搞不好会有很大的水分,其中定会掺杂不少杀良冒功的人头,但是经过点验之后,他却发现,其实事情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样,于孝天手头上这些叛军人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几乎可以说没有掺杂任何水分,就算是其中掺了一些水分,也看不出是杀良冒功所得。
起初他还在为点验人头,发现杀良冒功的人头,该怎么处置的问题发愁,可是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根本不是问题,这个于孝天把事情做的非常干净,让人找不出任何毛病,那么这就充分说明,这于孝天和他带来的这些福建兵将,确实很不一般,近期这几仗,完全可能是实打实的打的,而不是在糊弄朝廷官府。
既然如此,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随即提审了几个俘兵,让他们供述了一下战败的情况,结果也全部对上了于孝天奏捷战报之中所述,这一下事情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于是赵善堂心中大喜,感觉着这一下登莱之乱真是有救了,于是赶紧练练对于孝天道贺。
于孝天对于赵善堂的道贺,也泰然受之,神色淡然,只是稍微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
赵善堂在大营之中折腾了大半天,眼瞅着天黑了,这才告辞于孝天,要带随从和那五百山东兵进城。
于孝天当即点头答应下来,将其送出大营,目送他带人进入了北门之中,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城中的情况让赵善堂更是大吃一惊,虽然城门和各街道的路口,都悬挂了不少人头,但是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头都是平度城之中,在福建兵克复城池的时候,一些城中宵小之辈趁机作乱,后被福建兵将镇压的当地暴民的人头,并非是滥杀的无辜之辈。
而城中的安定程度,也让赵善堂大为吃惊,虽然城中还存在一些叛军过后留下的残垣断壁,一些战祸的遗迹尚存,可是街道上却已经相当干净,时不时都有军容整肃的福建兵将在街道上巡逻,使得城内显得很是安定。
另外甚至一些临街的铺面,这时候已经开始复业,做小买卖的人,甚至都已经上了街头,根本没有他当初想的那样,城中是哀鸿遍地的景象,如果不是看到那些高悬的暴民人头,以及城中残留的战祸遗迹的话,简直就让人感到,这个平度城,根本就没有遭遇什么战祸一般,居然有一点太平世道的样子。
那些在城中巡守的福建官兵,也军纪森严,没有发现任何人在城中胡来,甚至于他还远远看到,有些城中百姓,在看到福建兵将的巡逻队走过的时候,还跟他们有说有笑的打招呼,在路边站定,对他们低头施礼,很有一副敬意的样子。
赵善堂看罢之后,几乎有点晕的感觉,这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和他来的路上想的情景完完全全对不上号呢?这福建兵将,难道都是活菩萨转世了吗?怎么一点都看不出他们的凶厉呢?
可是他们怎么还这么能战,居然一战就克复了平度州,打的叛军几乎全军覆没?
赵善堂实在是想不通,想不通也只能想不通,他赶紧带人去了城中署衙之中,署衙这个时候也有福建的兵将看守,见到赵善堂来了,他们显然已经提前接到命令,立即将署衙交给了赵善堂,转身便离开了署衙,朝城外撤去。
赵善堂这一下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于孝天确确实实如同传言之中的那样,御下极严,他所掌兵马,对他是惟命是从,不但善战,而且军纪森严,乃是绝对的一支雄兵精锐,这样的军纪水平,赵善堂自问从生到现在,都从未见到过,不由得对于孝天是敬佩不已,顿时将原来心中对于孝天的那种忌惮那种潜意识之中的敌意,还有那种鄙夷之感,全部一扫而空。
在家仆开始收拾住所的时候,他便立即令人取来了纸笔,当晚便挑灯夜战,连夜洋洋洒洒的书写了一片此次前来平度的见闻,把于孝天和他麾下的福建兵将,夸得是简直天上地下绝无仅有,并且再次确认了这边的战报没有半点虚假。
得到了赵善堂的确认之后,朱大典更是乐的呲牙咧嘴,他在赴任的时候,担心的要死,不知道能不能平定叛军,甚至连能不能遏制叛军的发展,都没有一点把握,不知道该怎么向朝廷和皇上交差。
可是现在于孝天领兵来了之后,一切问题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仅仅是半个月的工夫,于孝天便领兵克复了平度州,获得了一场“大捷”,那么接下来,这样一场胜仗,无疑让众多官员和大明的军将们看到了一丝曙光,无疑拨开了人们心头的一丝阴霾,这对于接下来对叛军进剿,无疑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先河。
只要于孝天能再接再厉,那么看来剿灭叛军,不敢说是指日可待之事,但是起码也不像以前那样,让人感到绝望了。
可是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眼下他还指望着于孝天在这里替他守住平度州,他要是太托大的话,把关系闹僵,这于孝天不知道会怎么刁难于他呢!
于是他虽然有点不喜,可是却也不得不放下架子,点头答应,先去见见于孝天再说。
于孝天得知新任平度知州到来,于是便迎到了辕门处,和赵善堂寒暄了一番之后,将其接入到了兵营之中,让入到了他的帅帐里面。
赵善堂这个时候,才总算是见到了于孝天这个传奇人物,在打量过于孝天之后,暗自也不得不叫了声好,于孝天身材高大,体型威猛,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凛然的气势,虽然说话有点粗,可是却也并不是那种鼻孔朝天,一副看谁都不服的样子,倒是也相当平易近人。
这不由得让赵善堂对于孝天便心生一种亲近的感觉,也就不再为于孝天没有去迎接他,还要他来大营之中面见他,而感到不高兴了。
于孝天简单的给赵善堂说了一下这次攻克平度城的情况,但是细节上并未说的太清楚,只说这一次打了胜仗,前后一共斩获叛军人头一千一百余级,现如今都已经处理过,正待赵善堂过来点验。
另外俘获叛军千余人,眼下也都看押在军营之中,随时可以移交给赵善堂处置。
至于平度城内,现在他已经弹压的地面平静了下来,城内只驻守了一哨人马,其余的福建官军,都在城外大营驻守,只要赵善堂愿意,随时可以把平度城移交给他,把城内的福建官兵撤到城外,彻底完成交防。
赵善堂听罢之后,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这次过来的陆上,满腹纠结的都是这些事情,不知道与小题那好不好说话,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想着怎么才能说服于孝天,让福建官兵撤到城外,但是没成想,他想了一路的办法,全然没用。
于孝天一见面,就主动提出,要把城池交给他,自行撤到城外驻防,这件事是不是太便宜了点?太容易了点了?
忽然间赵善堂又开始担心了起来,心想不会是这于孝天快把城里面的人给杀光了吧,要不然的话为何这么容易,就把平度城交给他呢?
于是他惴惴不安的赶紧称谢答应下来,至于将叛军俘众交给他处置的事情,他也赶紧推脱,说这种事最好还是交给朱军门处置为好,千余名叛军不是小数,交给他他也不好处置,而且朱大典在他来的时候,吩咐过,要于孝天把俘众送往青州交给他处置。
赵善堂只是来这边,代朱大典点验一下斩获的叛贼首级就可以了,点验之后,这些人头之中的叛将首级,便可以送往京师献捷,其余的则就地焚毁,以免尸毒造成疫情。
于孝天听罢之后,哈哈一笑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俘虏的事情就不让他管了,但是点验斩获的人头,却还是要赵善堂来负责的,于是他立即请赵善堂去点验那些叛军人头。
在一座大帐之中,堆满了近期于家军斩获的叛军人头,虽然经过盐腌制或者是石灰处理,但是依旧散发着一股子臭味,还有浓重的血腥味。
赵善堂不敢敷衍了事,生怕这些人头之中有杀良冒功的人头,带着手下进入帐中,进行了一番仔细的盘点,数量上确实没有一点问题,而且经过他的点验,这些人头在质量上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人头全部为青壮男子的人头,而且根据一些特征,也确实可以判定是兵将的人头,其中叛将的人头把总以上,到李复杰这样的叛军参将的人头,一共是四十二个,而且全部由标注,随即提审几个叛军俘众,令其当众辨认,对比之后,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赵善堂看罢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在来点验人头之前,他心中还有很大的怀疑,怀疑于孝天斩获的这些人头,搞不好会有很大的水分,其中定会掺杂不少杀良冒功的人头,但是经过点验之后,他却发现,其实事情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样,于孝天手头上这些叛军人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几乎可以说没有掺杂任何水分,就算是其中掺了一些水分,也看不出是杀良冒功所得。
起初他还在为点验人头,发现杀良冒功的人头,该怎么处置的问题发愁,可是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根本不是问题,这个于孝天把事情做的非常干净,让人找不出任何毛病,那么这就充分说明,这于孝天和他带来的这些福建兵将,确实很不一般,近期这几仗,完全可能是实打实的打的,而不是在糊弄朝廷官府。
既然如此,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随即提审了几个俘兵,让他们供述了一下战败的情况,结果也全部对上了于孝天奏捷战报之中所述,这一下事情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于是赵善堂心中大喜,感觉着这一下登莱之乱真是有救了,于是赶紧练练对于孝天道贺。
于孝天对于赵善堂的道贺,也泰然受之,神色淡然,只是稍微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
赵善堂在大营之中折腾了大半天,眼瞅着天黑了,这才告辞于孝天,要带随从和那五百山东兵进城。
于孝天当即点头答应下来,将其送出大营,目送他带人进入了北门之中,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城中的情况让赵善堂更是大吃一惊,虽然城门和各街道的路口,都悬挂了不少人头,但是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头都是平度城之中,在福建兵克复城池的时候,一些城中宵小之辈趁机作乱,后被福建兵将镇压的当地暴民的人头,并非是滥杀的无辜之辈。
而城中的安定程度,也让赵善堂大为吃惊,虽然城中还存在一些叛军过后留下的残垣断壁,一些战祸的遗迹尚存,可是街道上却已经相当干净,时不时都有军容整肃的福建兵将在街道上巡逻,使得城内显得很是安定。
另外甚至一些临街的铺面,这时候已经开始复业,做小买卖的人,甚至都已经上了街头,根本没有他当初想的那样,城中是哀鸿遍地的景象,如果不是看到那些高悬的暴民人头,以及城中残留的战祸遗迹的话,简直就让人感到,这个平度城,根本就没有遭遇什么战祸一般,居然有一点太平世道的样子。
那些在城中巡守的福建官兵,也军纪森严,没有发现任何人在城中胡来,甚至于他还远远看到,有些城中百姓,在看到福建兵将的巡逻队走过的时候,还跟他们有说有笑的打招呼,在路边站定,对他们低头施礼,很有一副敬意的样子。
赵善堂看罢之后,几乎有点晕的感觉,这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和他来的路上想的情景完完全全对不上号呢?这福建兵将,难道都是活菩萨转世了吗?怎么一点都看不出他们的凶厉呢?
可是他们怎么还这么能战,居然一战就克复了平度州,打的叛军几乎全军覆没?
赵善堂实在是想不通,想不通也只能想不通,他赶紧带人去了城中署衙之中,署衙这个时候也有福建的兵将看守,见到赵善堂来了,他们显然已经提前接到命令,立即将署衙交给了赵善堂,转身便离开了署衙,朝城外撤去。
赵善堂这一下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于孝天确确实实如同传言之中的那样,御下极严,他所掌兵马,对他是惟命是从,不但善战,而且军纪森严,乃是绝对的一支雄兵精锐,这样的军纪水平,赵善堂自问从生到现在,都从未见到过,不由得对于孝天是敬佩不已,顿时将原来心中对于孝天的那种忌惮那种潜意识之中的敌意,还有那种鄙夷之感,全部一扫而空。
在家仆开始收拾住所的时候,他便立即令人取来了纸笔,当晚便挑灯夜战,连夜洋洋洒洒的书写了一片此次前来平度的见闻,把于孝天和他麾下的福建兵将,夸得是简直天上地下绝无仅有,并且再次确认了这边的战报没有半点虚假。
得到了赵善堂的确认之后,朱大典更是乐的呲牙咧嘴,他在赴任的时候,担心的要死,不知道能不能平定叛军,甚至连能不能遏制叛军的发展,都没有一点把握,不知道该怎么向朝廷和皇上交差。
可是现在于孝天领兵来了之后,一切问题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仅仅是半个月的工夫,于孝天便领兵克复了平度州,获得了一场“大捷”,那么接下来,这样一场胜仗,无疑让众多官员和大明的军将们看到了一丝曙光,无疑拨开了人们心头的一丝阴霾,这对于接下来对叛军进剿,无疑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先河。
只要于孝天能再接再厉,那么看来剿灭叛军,不敢说是指日可待之事,但是起码也不像以前那样,让人感到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