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总算见正主了
仔细回想一下他所作所为,和于孝天一比,孙元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提,他乃是正经读书人出身,自认为学富五车,饱读经制之术,满腹学识,可是当了巡抚又做了什么?本想为大明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今后报效朝廷,灭掉建奴。
可是最终却一切化为了乌有,他麾下耗费数十万两打造出的一支精兵,却成了叛军,祸害了大片的大明土地和百姓。
但是这于孝天只不过是个海贼出身,却能将一片不毛之地,经营成如此摸样,并且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奇迹,让孙元化为此感到泄气不已,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这话说的还真对。
几个月下来之后,孙元化也就彻底打消了返回陆上的念头,虽然他的家人还在陆上,但是他也没什么太过操心的事情,他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家中自有他们照料,另外他还有不少朋友,可以代他照料他的家人,他没什么好担心的。
所以他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之后,也就安心了下来,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了一本手抄的机械学原理,这本书应该是于孝天凭借记忆,回忆整理出来的一份笔记,之前曾经给张铁匠过一份,现如今派人重新抄录了一番之后,安排人送给了孙元化。
孙元化拿到了这本书之后,只是稍微翻阅了一下,顿时便被这本笔记所吸引,一头便扎入到了这本笔记之中,开始疯狂的吸收起了其中记录的那些知识。
孙元化可是个读书人出身,不单单在四书五经上颇有建树,最重要的是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地理代数几何等等西方科学,他都有所涉猎,并且相当有水平。
这套机械学原理笔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也包含了相当多力学方面的知识,张铁匠虽然身为铁痴,但是其中很多东西他却无法从深层次方面理解,只能知其然却无法知其所以然。
但是孙元化不同,他基础知识扎实,学业方面涉猎甚广,很多东西对他来说,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点即透,当看完了这本机械学原理之后,孙元化不禁拍案叫绝,大呼此乃是一本奇书,虽然其中不少地方语焉不详,甚至他感觉还有许多缺失之处,可是也不得不承认,看完了这本书之后,等于在他面前重新打开了一扇通往机械学科的大门。
这样的收获,让孙元化惊喜不已,当即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本笔记之中,根据他的所知,对这本笔记进行起了一番梳理和整理,包括其中一些绘图,他也重新进行了绘制,两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可以说是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这本笔记上面。
通过他的整理,把这本并不算太全面的笔记,重新整理了一遍,补充上了一些他认为缺失的地方或者是有所谬误之处,编写成了一本新的机械学原理。
也就是他刚刚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于孝天来了。
当两个人对坐在一个清雅的书房之中,捧着茶碗相互审视着对方,孙元化这才第一次见到于孝天本人。
对于于孝天他听闻了许多有关他的事情,在他心中,早已勾勒出了一个于孝天的形象,但是当见到于孝天本人的时候,他还是不得不叹息了一声,于孝天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眼前的于孝天,身上带着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气质,根本无法和他在内心中勾勒出来的那个形象重合起来。
虽然于孝天身材魁梧,但是脸上却带着一丝儒雅的气质,这种儒雅之中,还有一种刚硬,似乎很矛盾,但是这些气质却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丝毫不给人产生出一种突兀的感觉。
两个人相互审视了对方一番之后,又相互见礼寒暄了一番,这才言归正传。
孙元化直到这个时候,才问出了一直以来想要问的问题,问于孝天此次把他不远千里,从登莱弄到这里的目的。
于孝天朗声笑道:“孙大人乃是当世一个大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于某虽然未曾见过孙大人,但是也早已仰慕已久!
此次登莱大乱,于某料定朝廷一定不会放过孙大人,而于某认为,孙大人这样的人,如果就这么被当今圣上杀了的话,那么对我大明来说,实乃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故此于某这才斗胆,派人去把孙大人请了回来,不为别的,只为了能为我华夏保留一颗科学的火种,而不至于令大人如此泯灭!仅此而已!”
孙元化听罢之后,沉默了一阵,忽然接着问道:“那么敢问于将军,你又是如何料到,孔李二人,会将我释放?又如何能提前派人,在我返京路上,将我绑至西山村?孙某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还望于将军释疑!”
于孝天端着茶喝了一口,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也算是天机不可泄露吧!有一高人,曾经给在下了一些指点,料定大人将会被叛军释放,故此于某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派人去将大人请了回来!至于其它的事情,大人不必多问,于某实在是无法回答,还望大人见谅!”
孙元化再次沉默了下去,好一阵子摇头苦笑道:“于将军就不要再称呼孙某为什么大人了!孙某现在乃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还有何颜面被称为大人?
看来于将军是不想说了,那么也罢,孙某也就不问便是了!这世上难不成真有这种身负鬼神之能的大能者吗?”
于孝天耸耸肩膀,对孙元化的这番话不置可否。
好在孙元化也知道,这种事于孝天恐怕是不可能给他说出实情的,接着问下去,也是白问,于是他便换了个话题,问于孝天道:“那么于将军将在下请到这里,不知道以后要让在下做些什么?”
于孝天站起身道:“好吧,那么于某就斗胆称呼您为先生好了!先生不要担心,于某绝不会效仿孔李二人那样,逼迫大人来当什么反王!
在于某眼中,大人乃是一个学者,很显然大人并不是一个很合格的为官者,也不是什么治世之臣,这么说实在是冒犯先生了,但是先生冷静这么长时间,也应该可以接受于某的这种评价!
但是在于某眼中,先生虽然并不算是一个治世能臣,但是却无愧于一个学者的称呼,于某曾经有幸拜读过先生几本著作,深感先生在数算之学以及西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先生一身所学,如果就这么泯没的话,实乃我华夏之悲哀。
故此于某对先生没有什么所求,只要先生愿意,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沉心继续做先生的学术,能给世人多留下一些学著,那么于某也就不枉费如此大的力气,将先生救回来了!”
听于孝天说,他并不打算逼着自己给他做什么事情,只需要他潜心继续研究他所喜爱的西学,能继续著书立说,孙元化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大明他很清楚,真正重视西学的人极少极少,他的恩师徐光启算是一个另类,但是西学在大明,却根本不受重视,虽然有些读书人或者官员,也时常把西学挂在嘴上,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却多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对于真正的西学,也仅仅是知道一鳞半爪,便拿出来滔滔不绝,甚至于著书立说,不过只是为了一个名罢了,让人说起来他们好像多有本事一般。
但是像于孝天这样重视他身上所负之学的人,此世间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起初有点不太相信于孝天的话,觉得于孝天费这么大的工夫,把他弄到这里,却只是让他潜心研究西学,却并不利用他的身份,来做一些其它事情。
但是仔细看看于孝天的表情,他却感觉于孝天似乎并不是在说谎,于是心中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他这个人虽然有些怕死,可是在一些事情上,还是很坚守底线的,他绝不会答应于孝天,未来在于孝天揭竿造反的时候,为于孝天充当马前卒,为于孝天摇旗呐喊,来攻伐大明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宁可得罪于孝天,承担于孝天因此而起的震怒,哪怕是杀了他,他也在所不惜。
但是现在于孝天没有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就让他放心了下来。
仔细想想,现如今他的处境,返回陆上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什么仕途之类的东西,早已成了过眼云烟,现如今他也唯有听于孝天的安排,留在这淡水城之中,利用残生多做一些学术方面的事情,这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于是他在考虑了一阵之后,最终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着他们又谈及了于孝天的未来打算,孙元化也算是不客气,直接便指出于孝天的不臣之心,质问于孝天到底心中所想什么,是不是想要有朝一日,借着他以台员岛这块后方基地,去和大明争夺天下。
于孝天也不遮遮掩掩,反问孙元化对于天下二字的理解,孙元化毫不犹豫的便说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这样的话语。
可是最终却一切化为了乌有,他麾下耗费数十万两打造出的一支精兵,却成了叛军,祸害了大片的大明土地和百姓。
但是这于孝天只不过是个海贼出身,却能将一片不毛之地,经营成如此摸样,并且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奇迹,让孙元化为此感到泄气不已,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这话说的还真对。
几个月下来之后,孙元化也就彻底打消了返回陆上的念头,虽然他的家人还在陆上,但是他也没什么太过操心的事情,他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家中自有他们照料,另外他还有不少朋友,可以代他照料他的家人,他没什么好担心的。
所以他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之后,也就安心了下来,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了一本手抄的机械学原理,这本书应该是于孝天凭借记忆,回忆整理出来的一份笔记,之前曾经给张铁匠过一份,现如今派人重新抄录了一番之后,安排人送给了孙元化。
孙元化拿到了这本书之后,只是稍微翻阅了一下,顿时便被这本笔记所吸引,一头便扎入到了这本笔记之中,开始疯狂的吸收起了其中记录的那些知识。
孙元化可是个读书人出身,不单单在四书五经上颇有建树,最重要的是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地理代数几何等等西方科学,他都有所涉猎,并且相当有水平。
这套机械学原理笔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也包含了相当多力学方面的知识,张铁匠虽然身为铁痴,但是其中很多东西他却无法从深层次方面理解,只能知其然却无法知其所以然。
但是孙元化不同,他基础知识扎实,学业方面涉猎甚广,很多东西对他来说,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点即透,当看完了这本机械学原理之后,孙元化不禁拍案叫绝,大呼此乃是一本奇书,虽然其中不少地方语焉不详,甚至他感觉还有许多缺失之处,可是也不得不承认,看完了这本书之后,等于在他面前重新打开了一扇通往机械学科的大门。
这样的收获,让孙元化惊喜不已,当即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本笔记之中,根据他的所知,对这本笔记进行起了一番梳理和整理,包括其中一些绘图,他也重新进行了绘制,两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可以说是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这本笔记上面。
通过他的整理,把这本并不算太全面的笔记,重新整理了一遍,补充上了一些他认为缺失的地方或者是有所谬误之处,编写成了一本新的机械学原理。
也就是他刚刚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于孝天来了。
当两个人对坐在一个清雅的书房之中,捧着茶碗相互审视着对方,孙元化这才第一次见到于孝天本人。
对于于孝天他听闻了许多有关他的事情,在他心中,早已勾勒出了一个于孝天的形象,但是当见到于孝天本人的时候,他还是不得不叹息了一声,于孝天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眼前的于孝天,身上带着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气质,根本无法和他在内心中勾勒出来的那个形象重合起来。
虽然于孝天身材魁梧,但是脸上却带着一丝儒雅的气质,这种儒雅之中,还有一种刚硬,似乎很矛盾,但是这些气质却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丝毫不给人产生出一种突兀的感觉。
两个人相互审视了对方一番之后,又相互见礼寒暄了一番,这才言归正传。
孙元化直到这个时候,才问出了一直以来想要问的问题,问于孝天此次把他不远千里,从登莱弄到这里的目的。
于孝天朗声笑道:“孙大人乃是当世一个大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于某虽然未曾见过孙大人,但是也早已仰慕已久!
此次登莱大乱,于某料定朝廷一定不会放过孙大人,而于某认为,孙大人这样的人,如果就这么被当今圣上杀了的话,那么对我大明来说,实乃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故此于某这才斗胆,派人去把孙大人请了回来,不为别的,只为了能为我华夏保留一颗科学的火种,而不至于令大人如此泯灭!仅此而已!”
孙元化听罢之后,沉默了一阵,忽然接着问道:“那么敢问于将军,你又是如何料到,孔李二人,会将我释放?又如何能提前派人,在我返京路上,将我绑至西山村?孙某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还望于将军释疑!”
于孝天端着茶喝了一口,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也算是天机不可泄露吧!有一高人,曾经给在下了一些指点,料定大人将会被叛军释放,故此于某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派人去将大人请了回来!至于其它的事情,大人不必多问,于某实在是无法回答,还望大人见谅!”
孙元化再次沉默了下去,好一阵子摇头苦笑道:“于将军就不要再称呼孙某为什么大人了!孙某现在乃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还有何颜面被称为大人?
看来于将军是不想说了,那么也罢,孙某也就不问便是了!这世上难不成真有这种身负鬼神之能的大能者吗?”
于孝天耸耸肩膀,对孙元化的这番话不置可否。
好在孙元化也知道,这种事于孝天恐怕是不可能给他说出实情的,接着问下去,也是白问,于是他便换了个话题,问于孝天道:“那么于将军将在下请到这里,不知道以后要让在下做些什么?”
于孝天站起身道:“好吧,那么于某就斗胆称呼您为先生好了!先生不要担心,于某绝不会效仿孔李二人那样,逼迫大人来当什么反王!
在于某眼中,大人乃是一个学者,很显然大人并不是一个很合格的为官者,也不是什么治世之臣,这么说实在是冒犯先生了,但是先生冷静这么长时间,也应该可以接受于某的这种评价!
但是在于某眼中,先生虽然并不算是一个治世能臣,但是却无愧于一个学者的称呼,于某曾经有幸拜读过先生几本著作,深感先生在数算之学以及西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先生一身所学,如果就这么泯没的话,实乃我华夏之悲哀。
故此于某对先生没有什么所求,只要先生愿意,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沉心继续做先生的学术,能给世人多留下一些学著,那么于某也就不枉费如此大的力气,将先生救回来了!”
听于孝天说,他并不打算逼着自己给他做什么事情,只需要他潜心继续研究他所喜爱的西学,能继续著书立说,孙元化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大明他很清楚,真正重视西学的人极少极少,他的恩师徐光启算是一个另类,但是西学在大明,却根本不受重视,虽然有些读书人或者官员,也时常把西学挂在嘴上,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却多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对于真正的西学,也仅仅是知道一鳞半爪,便拿出来滔滔不绝,甚至于著书立说,不过只是为了一个名罢了,让人说起来他们好像多有本事一般。
但是像于孝天这样重视他身上所负之学的人,此世间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起初有点不太相信于孝天的话,觉得于孝天费这么大的工夫,把他弄到这里,却只是让他潜心研究西学,却并不利用他的身份,来做一些其它事情。
但是仔细看看于孝天的表情,他却感觉于孝天似乎并不是在说谎,于是心中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他这个人虽然有些怕死,可是在一些事情上,还是很坚守底线的,他绝不会答应于孝天,未来在于孝天揭竿造反的时候,为于孝天充当马前卒,为于孝天摇旗呐喊,来攻伐大明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宁可得罪于孝天,承担于孝天因此而起的震怒,哪怕是杀了他,他也在所不惜。
但是现在于孝天没有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就让他放心了下来。
仔细想想,现如今他的处境,返回陆上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什么仕途之类的东西,早已成了过眼云烟,现如今他也唯有听于孝天的安排,留在这淡水城之中,利用残生多做一些学术方面的事情,这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于是他在考虑了一阵之后,最终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着他们又谈及了于孝天的未来打算,孙元化也算是不客气,直接便指出于孝天的不臣之心,质问于孝天到底心中所想什么,是不是想要有朝一日,借着他以台员岛这块后方基地,去和大明争夺天下。
于孝天也不遮遮掩掩,反问孙元化对于天下二字的理解,孙元化毫不犹豫的便说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这样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