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银子
反正启智是个有本事的,她相信他们没有这点租子和卖粮食的银子也能过得很舒服,这些租子和卖粮食的银子便先存起来吧!
柳石氏开始忙碌起来,首先便是找董缘询问他们准备在她家租住多久,她要离开这里,得提前收租。
董缘并不知道董子纯所说要在这里长住是住多久,但想来应该至少一年是少不了的。
胡御医发往京里的信一直没有回音,他不知道那个从没蒙面的现在已经无父无母的妹妹会不会来和他跟董绵一起住,所以虽然身上银钱够建房子,他也在石子村和邻村都看过土地价格和建房价格,他到现在也没考虑在这里建房子。
不过知道柳石氏家只有王月香和两个孩子留下,他便觉得不适宜再租住下去,以为柳石氏是来婉转逐客的,便歉意地笑道:“既然贵宅只有柳二嫂子和两个孩子居住,没有成年男丁在,董缘自然不适合再租住,董缘明早便另寻住处,绝不给柳夫人和柳二嫂子带来任何非议。”
柳石氏原本激动要先收钱的表情逐渐凝固,她万万没想到董缘竟然这么轴,她都没往董缘住在她家,会影响王月香的名声上想。
细细一想,王月香虽然长得还行,但那是在村里,董缘这个县令公子哪能看得上?再说董绵不是还在吗?还有两个孩子!
不?董缘虽然贵为县令公子,但连董家别院都不能住,对董子纯那个嫡公子就像仆人对主子一般,他未必有多高贵!
而且他年纪轻轻,血气方刚的,王月香又是经了人事,还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从军远在京城,这两人要是长期同住一屋檐下,谁知道会不会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虽然肉疼快要到手的房租,但为了不让自家儿子头上绿云罩顶,柳石氏还是很艰难地笑了笑,张嘴想说些感谢董缘的客套话。
但刚一张嘴,柳石氏又觉得,哎呀不对呀!要是董缘和董绵都搬走了,这王月香不是一个人带着孩子住这么大个院子,两个孩子又小,要是王月香想偷汉子,那不是更方便了?
这相比之下,要是王月香独居,这村子里,包括邻村的男人们,打她主意的可是不会少了,如果董缘继续在这里住下去,有她妹妹在,又有两个孩子,好歹是读圣贤书的人,他才十六,王月香已经二十了,而且他又是京城见过大世面的,见过多少名媛千金,能看上王月香这生过两个孩子的残花败柳的几率小得可怜。
他继续住在家里,反而让那些想打王月香主意的男人有了忌讳。
于是这话到嘴边又是一拐:“瞧董二公子您说的什么话。我没有赶您走的意思,只是我们要离开,想提前向您收房租而已。您从小读的是圣贤书,您的人品咱全家都是信得过的。我非但没有想赶您走的意思,还正想拜托您关照一下我儿媳妇和两个乖孙呢。孩子太小,他们不适合跟我们一起赶路。你妹妹和我儿媳住一起也算有个伴。”
现在是董缘觉得不妥了,同住一个屋檐下,又没男主人在,瓜田李下,难免生出许多闲言碎语:“这不太好,我……”
“就这么定了,你先给我一年房租吧。董二公子,您就行行好,帮帮我们吧!您想,要是我儿媳一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住这么大的房子,该有多危险啊?”
柳石氏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董缘虽然还是觉得不妥当,也不好再拒绝,只是暗暗决定早出晚归,尽量避免和王月香碰面。
不过是先交一年的房租,这村里房租不贵,若是住着确实不便,他们再搬走,这多交的房租也算不得什么。
于是柳石氏顺利收了董缘兄妹租住一年的房租,又觉得找了一免费护院,得意洋洋。
柳石氏还没忘给柳从军下套:“从军啊,这次咱们娘儿仨提前去京城是因为你不想在家里呆了,想提前去京城。你也知道,你三弟现在还在备考,下考场要明年二月份,这还得小半年呢,咱们娘仨一起去京城,就一下子多了三张吃饭的嘴,还得你三弟另外租房子住。京城可不比咱们这小村子,租一年房子也花不了几个钱,你三弟虽然聪明会赚银子,但他专心读书,定然没有多少时间去赚银子。这次咱们去京城恐怕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娘,你把家里银子都带上,等明年三弟考中进士被封了官,我们就不怕没银子过日子了。”柳从军此时没有糊涂,思路还挺清晰。
“娘自然会把银子都带走,但你也知道,这几年家里进项不多,却尽是出项,尤其柳青山死了后,你爹楞是要自己出去行商,把家里银子带走了一大半,到现在为止却音讯全无,咱们就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你三弟上学更是花费不少,这两年他体恤家里人,自己会想办法赚些银子,家里才攒下来一点点。娘知道月香一向是个爱藏私的,但她在家里不需要花银子。你想想看,要吃菜地里拔便是,我给她留两只下蛋鸡,这两只下蛋鸡天天下蛋,她和狗蛋儿天天都能有鸡蛋吃,粮食又是给她留得足足的,等明年小麦下来,她还有新鲜的小麦,怕是日子过得比我们在京城舒服多了。”
“你一个大男人也不可能身上一点银子都不带,还指望着你娘和弟弟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给你零花钱吧。”柳石氏一边说一边观察柳从军的表情,看到他明显被自己说动了,便轻松下了指示,“你给月香少留点防身的银钱,剩下的你都带走,万一要用到,你也能掏出钱来不是?”
柳从军深以为然,当下便转身跑进他和王月香的房间,在王月香波澜不惊的注视下伸手问她要钥匙:“钥匙给我,我去京城要拿银子!”
“相公,咱们哪有什么银子啊?”王月香反问,“除了我的嫁妆二两银子以外,从我嫁进你柳家来,娘都是给三弟银子,何时给过你银子?”
柳石氏开始忙碌起来,首先便是找董缘询问他们准备在她家租住多久,她要离开这里,得提前收租。
董缘并不知道董子纯所说要在这里长住是住多久,但想来应该至少一年是少不了的。
胡御医发往京里的信一直没有回音,他不知道那个从没蒙面的现在已经无父无母的妹妹会不会来和他跟董绵一起住,所以虽然身上银钱够建房子,他也在石子村和邻村都看过土地价格和建房价格,他到现在也没考虑在这里建房子。
不过知道柳石氏家只有王月香和两个孩子留下,他便觉得不适宜再租住下去,以为柳石氏是来婉转逐客的,便歉意地笑道:“既然贵宅只有柳二嫂子和两个孩子居住,没有成年男丁在,董缘自然不适合再租住,董缘明早便另寻住处,绝不给柳夫人和柳二嫂子带来任何非议。”
柳石氏原本激动要先收钱的表情逐渐凝固,她万万没想到董缘竟然这么轴,她都没往董缘住在她家,会影响王月香的名声上想。
细细一想,王月香虽然长得还行,但那是在村里,董缘这个县令公子哪能看得上?再说董绵不是还在吗?还有两个孩子!
不?董缘虽然贵为县令公子,但连董家别院都不能住,对董子纯那个嫡公子就像仆人对主子一般,他未必有多高贵!
而且他年纪轻轻,血气方刚的,王月香又是经了人事,还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从军远在京城,这两人要是长期同住一屋檐下,谁知道会不会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虽然肉疼快要到手的房租,但为了不让自家儿子头上绿云罩顶,柳石氏还是很艰难地笑了笑,张嘴想说些感谢董缘的客套话。
但刚一张嘴,柳石氏又觉得,哎呀不对呀!要是董缘和董绵都搬走了,这王月香不是一个人带着孩子住这么大个院子,两个孩子又小,要是王月香想偷汉子,那不是更方便了?
这相比之下,要是王月香独居,这村子里,包括邻村的男人们,打她主意的可是不会少了,如果董缘继续在这里住下去,有她妹妹在,又有两个孩子,好歹是读圣贤书的人,他才十六,王月香已经二十了,而且他又是京城见过大世面的,见过多少名媛千金,能看上王月香这生过两个孩子的残花败柳的几率小得可怜。
他继续住在家里,反而让那些想打王月香主意的男人有了忌讳。
于是这话到嘴边又是一拐:“瞧董二公子您说的什么话。我没有赶您走的意思,只是我们要离开,想提前向您收房租而已。您从小读的是圣贤书,您的人品咱全家都是信得过的。我非但没有想赶您走的意思,还正想拜托您关照一下我儿媳妇和两个乖孙呢。孩子太小,他们不适合跟我们一起赶路。你妹妹和我儿媳住一起也算有个伴。”
现在是董缘觉得不妥了,同住一个屋檐下,又没男主人在,瓜田李下,难免生出许多闲言碎语:“这不太好,我……”
“就这么定了,你先给我一年房租吧。董二公子,您就行行好,帮帮我们吧!您想,要是我儿媳一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住这么大的房子,该有多危险啊?”
柳石氏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董缘虽然还是觉得不妥当,也不好再拒绝,只是暗暗决定早出晚归,尽量避免和王月香碰面。
不过是先交一年的房租,这村里房租不贵,若是住着确实不便,他们再搬走,这多交的房租也算不得什么。
于是柳石氏顺利收了董缘兄妹租住一年的房租,又觉得找了一免费护院,得意洋洋。
柳石氏还没忘给柳从军下套:“从军啊,这次咱们娘儿仨提前去京城是因为你不想在家里呆了,想提前去京城。你也知道,你三弟现在还在备考,下考场要明年二月份,这还得小半年呢,咱们娘仨一起去京城,就一下子多了三张吃饭的嘴,还得你三弟另外租房子住。京城可不比咱们这小村子,租一年房子也花不了几个钱,你三弟虽然聪明会赚银子,但他专心读书,定然没有多少时间去赚银子。这次咱们去京城恐怕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娘,你把家里银子都带上,等明年三弟考中进士被封了官,我们就不怕没银子过日子了。”柳从军此时没有糊涂,思路还挺清晰。
“娘自然会把银子都带走,但你也知道,这几年家里进项不多,却尽是出项,尤其柳青山死了后,你爹楞是要自己出去行商,把家里银子带走了一大半,到现在为止却音讯全无,咱们就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你三弟上学更是花费不少,这两年他体恤家里人,自己会想办法赚些银子,家里才攒下来一点点。娘知道月香一向是个爱藏私的,但她在家里不需要花银子。你想想看,要吃菜地里拔便是,我给她留两只下蛋鸡,这两只下蛋鸡天天下蛋,她和狗蛋儿天天都能有鸡蛋吃,粮食又是给她留得足足的,等明年小麦下来,她还有新鲜的小麦,怕是日子过得比我们在京城舒服多了。”
“你一个大男人也不可能身上一点银子都不带,还指望着你娘和弟弟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给你零花钱吧。”柳石氏一边说一边观察柳从军的表情,看到他明显被自己说动了,便轻松下了指示,“你给月香少留点防身的银钱,剩下的你都带走,万一要用到,你也能掏出钱来不是?”
柳从军深以为然,当下便转身跑进他和王月香的房间,在王月香波澜不惊的注视下伸手问她要钥匙:“钥匙给我,我去京城要拿银子!”
“相公,咱们哪有什么银子啊?”王月香反问,“除了我的嫁妆二两银子以外,从我嫁进你柳家来,娘都是给三弟银子,何时给过你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