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要想富,先修路
保下了二十几条人的性命,虽然过程曲折一点,时间漫长一点,董县令也是觉很是欣慰。
荣王爷脸上也带了笑意。
更别说柳煦了,喜形于外,根本就没收敛。
董县令正是现任的安宁县县令,那二十几人的监管任务便落到了他头上。
欣慰归欣慰,既然是被罚做苦力,自然应该比一般的体力活劳累一些,但这安宁县不比西川县,有铁矿和铜矿可开采,也有打铁铺子,冶炼铁矿和铜矿的活需要大量的劳工。
安宁县这地方,虽有十万大山,经多次勘测却未发现什么矿藏,河岸堤坝也只需定期整修维护,不需要一直用劳力,他在任上,也没打算修建什么劳民伤财的标志性建筑或者道观庙宇。
思来想去,除了普通的农活可以安置刘龙等二十几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人以外,他竟然找不到可以安置他们的去处。
可农活虽然对于他们这些不下地干活的人而言算劳累,对于受处罚的犯人而言却算不得“苦力”!
可这样一来,他便很容易被人以徇私舞弊渎职举报,这也是他欣慰之余生出的新烦恼。
官场之事复杂,虽然他从来没挡别人的路,但他身后有无忧侯,无忧侯不好扳倒,攻击他这个女婿对无忧侯也是一种打击,还是很有效的一种打击。
董县令愁眉不展,也给荣王说出了他的难处。
荣王大手一挥:“启州伏秋大汛,单单的秋汛都让朝廷每年劳民伤财,安宁县境内防汛防旱做得如何?可让刘龙一行做防汛防旱的工程,这些都是苦力。”
“安宁县虽未处于沧澜河的上游,对于启州而言也属上游,河堤修建得也结实,安宁县境内河段这十多二十年来几乎都没有发过洪灾。河岸堤坝只需定期整修维护。下官刚上任时便已经派人修整过了,下次修整应该在明年春天。”
“安宁县境内有沧澜河,各村寨挖的井也不少,灌溉渠之类的,是各村里正组织本村村民自行挖掘,防旱也用不着他们。”荣王所说董县令并非没想过。
荣王摸了摸下巴,指了指肖七,指了指柳煦:“你们俩都是聪明人,来给董县令解解忧吧。”
肖七和柳煦对视一眼,柳煦做了个“请”的姿势,让肖七先发言。
肖七也不推辞,朝柳煦微微一笑,看向董县令。
“沧澜河从安宁县经过,贯穿大封国南北。下游临近便有铁矿铜矿发达,丝绸和茶叶闻名大封的西川县,再往下还有盛产粮米和药材的幽州和盛产陶瓷的启州。虽安宁县无太有特色的特产,但它却毫无疑问是全大封除却京城以外水路交通最便利之处。肖七认为董大人可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安宁县的漕运交通。”
“你是说让他们修码头?”董县令略略一思索,赞许地点了点头,“虽然修一个码头花的时间不长,但确实可以让他们先修码头。”
“还有吗?”董县令从肖七这里得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虽然不是长期的,但也是心里松了一口气。
肖七淡淡一笑:“码头修得大了,南北往来经过安宁县的货物也多了,码头扛货也是苦力活。安宁县到其他镇的路肖七不清楚,但到石头镇的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若有相对而行的马车,往往很难避开,又易陷入泥泞中,这修路一事也是苦力活,且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修马路?”董县令想了想摇了摇头,“整个安宁县马车都不多,修马路时间拖得长,实际用处并不大。”
这一点柳煦可不赞同。
她还惊叹肖七竟然有发展经济首先发展好交通的认知,心里暗暗为这个“古人”竖起了大拇指呢!
“董大人,我也赞同肖七的说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整个安宁县气候都差不多,春夏秋季雨水多,而安宁县的路多为泥路,一下雨便湿滑不已,小孩老人还很容易摔跤,这极大束缚了人们出行的兴致,对安宁县的发展也有了不小的制约。”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董县令疑惑地皱起了眉,他怎么没听过这俗话?
荣王爷见董县令疑惑的样子,不由有些想笑:“别疑惑,本王也没听过。这俗话多半是这丫头自己编出来的。”
柳煦其实话一出口看到董县令一头雾水的样子便知道自己的说法不妥,但话都出口了,她也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现在荣王爷说是她编出来的,她讪讪地点了点头,大方承认。
董县令松了一口气,还以为自己视听太闭塞,连个小姑娘都比不上呢。
“本官愚钝,不是很明白。肖公子与柳姑娘是否能讲得更明白一些?”董县令倒是不耻下问。
“emmm……这样吧,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柳煦见肖七浅笑着看她,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便自己将这问题接了过来,“比如就前一阵子,秋收完成,虽阴雨绵绵,太阳不是很好,但大家还是勉强把绝大多数粮食都晒干了。但有些人家仓库有限,新收的稻谷自己家里仓库放不下,不能入库存,放在箩筐里难免会被老鼠或者家里养的鸡鸭偷吃,这样的损失谁都不想有,而镇上有米铺,米铺的老板一年四季都收粮食,他若是能及时把这稻谷运到镇上,便免了这笔损失。”
见董县令点了点头,而荣王爷笑眯眯看着自己,柳煦继续讲:“假如这户人家就是石子村的,天晴时他去不管是用牛车拉还是马车,到石头镇来回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若是雨天出门,保不齐马车或牛车就在半路陷入泥泞中进退不得,这谁愿意冒险雨天出门?粮食不入库岂不就被牲口家禽或老鼠糟蹋了?”
董县令点了点头:“但家里仓库放不下粮食的人家并不多。”
咝——柳煦觉得有点牙痛,不是说董县令曾是探花?难道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上次破胡大夫和卫姨娘的案子了?江郎才尽了?
荣王爷脸上也带了笑意。
更别说柳煦了,喜形于外,根本就没收敛。
董县令正是现任的安宁县县令,那二十几人的监管任务便落到了他头上。
欣慰归欣慰,既然是被罚做苦力,自然应该比一般的体力活劳累一些,但这安宁县不比西川县,有铁矿和铜矿可开采,也有打铁铺子,冶炼铁矿和铜矿的活需要大量的劳工。
安宁县这地方,虽有十万大山,经多次勘测却未发现什么矿藏,河岸堤坝也只需定期整修维护,不需要一直用劳力,他在任上,也没打算修建什么劳民伤财的标志性建筑或者道观庙宇。
思来想去,除了普通的农活可以安置刘龙等二十几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人以外,他竟然找不到可以安置他们的去处。
可农活虽然对于他们这些不下地干活的人而言算劳累,对于受处罚的犯人而言却算不得“苦力”!
可这样一来,他便很容易被人以徇私舞弊渎职举报,这也是他欣慰之余生出的新烦恼。
官场之事复杂,虽然他从来没挡别人的路,但他身后有无忧侯,无忧侯不好扳倒,攻击他这个女婿对无忧侯也是一种打击,还是很有效的一种打击。
董县令愁眉不展,也给荣王说出了他的难处。
荣王大手一挥:“启州伏秋大汛,单单的秋汛都让朝廷每年劳民伤财,安宁县境内防汛防旱做得如何?可让刘龙一行做防汛防旱的工程,这些都是苦力。”
“安宁县虽未处于沧澜河的上游,对于启州而言也属上游,河堤修建得也结实,安宁县境内河段这十多二十年来几乎都没有发过洪灾。河岸堤坝只需定期整修维护。下官刚上任时便已经派人修整过了,下次修整应该在明年春天。”
“安宁县境内有沧澜河,各村寨挖的井也不少,灌溉渠之类的,是各村里正组织本村村民自行挖掘,防旱也用不着他们。”荣王所说董县令并非没想过。
荣王摸了摸下巴,指了指肖七,指了指柳煦:“你们俩都是聪明人,来给董县令解解忧吧。”
肖七和柳煦对视一眼,柳煦做了个“请”的姿势,让肖七先发言。
肖七也不推辞,朝柳煦微微一笑,看向董县令。
“沧澜河从安宁县经过,贯穿大封国南北。下游临近便有铁矿铜矿发达,丝绸和茶叶闻名大封的西川县,再往下还有盛产粮米和药材的幽州和盛产陶瓷的启州。虽安宁县无太有特色的特产,但它却毫无疑问是全大封除却京城以外水路交通最便利之处。肖七认为董大人可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安宁县的漕运交通。”
“你是说让他们修码头?”董县令略略一思索,赞许地点了点头,“虽然修一个码头花的时间不长,但确实可以让他们先修码头。”
“还有吗?”董县令从肖七这里得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虽然不是长期的,但也是心里松了一口气。
肖七淡淡一笑:“码头修得大了,南北往来经过安宁县的货物也多了,码头扛货也是苦力活。安宁县到其他镇的路肖七不清楚,但到石头镇的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若有相对而行的马车,往往很难避开,又易陷入泥泞中,这修路一事也是苦力活,且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修马路?”董县令想了想摇了摇头,“整个安宁县马车都不多,修马路时间拖得长,实际用处并不大。”
这一点柳煦可不赞同。
她还惊叹肖七竟然有发展经济首先发展好交通的认知,心里暗暗为这个“古人”竖起了大拇指呢!
“董大人,我也赞同肖七的说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整个安宁县气候都差不多,春夏秋季雨水多,而安宁县的路多为泥路,一下雨便湿滑不已,小孩老人还很容易摔跤,这极大束缚了人们出行的兴致,对安宁县的发展也有了不小的制约。”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董县令疑惑地皱起了眉,他怎么没听过这俗话?
荣王爷见董县令疑惑的样子,不由有些想笑:“别疑惑,本王也没听过。这俗话多半是这丫头自己编出来的。”
柳煦其实话一出口看到董县令一头雾水的样子便知道自己的说法不妥,但话都出口了,她也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现在荣王爷说是她编出来的,她讪讪地点了点头,大方承认。
董县令松了一口气,还以为自己视听太闭塞,连个小姑娘都比不上呢。
“本官愚钝,不是很明白。肖公子与柳姑娘是否能讲得更明白一些?”董县令倒是不耻下问。
“emmm……这样吧,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柳煦见肖七浅笑着看她,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便自己将这问题接了过来,“比如就前一阵子,秋收完成,虽阴雨绵绵,太阳不是很好,但大家还是勉强把绝大多数粮食都晒干了。但有些人家仓库有限,新收的稻谷自己家里仓库放不下,不能入库存,放在箩筐里难免会被老鼠或者家里养的鸡鸭偷吃,这样的损失谁都不想有,而镇上有米铺,米铺的老板一年四季都收粮食,他若是能及时把这稻谷运到镇上,便免了这笔损失。”
见董县令点了点头,而荣王爷笑眯眯看着自己,柳煦继续讲:“假如这户人家就是石子村的,天晴时他去不管是用牛车拉还是马车,到石头镇来回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若是雨天出门,保不齐马车或牛车就在半路陷入泥泞中进退不得,这谁愿意冒险雨天出门?粮食不入库岂不就被牲口家禽或老鼠糟蹋了?”
董县令点了点头:“但家里仓库放不下粮食的人家并不多。”
咝——柳煦觉得有点牙痛,不是说董县令曾是探花?难道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上次破胡大夫和卫姨娘的案子了?江郎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