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盗逻辑
马城想也不想便拒绝了,开原兵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在于兵多还是兵少,而在于地盘实在太小了。战争从来不是兵力多少来决定的,况且南兵北调,习惯了台湾温暖气候的南兵,也未必能适应开原的严寒。走到如今这一步,马城更是深知战争之道,不是几万精兵就能一统天下。
战争涉及到动员能力,民心向背,是两国之间全方位的比拼,消耗。
时至今日,建虏早已自成一国,统治基础十分稳固,远不是一两场胜仗就能解决的。这番论调,让南居益黯然伸伤,打来打去糜费民力,财力无数,将大明精锐都填了进去,建虏还是坐大了,其中种种,让这位老大人神伤不已。马城自然开解两句,又旁敲侧击以土著为奴一事。
南居益一言不发自然是默许的,马城惊奇,这位老大人可是饱读诗书的,这也能接受的了么。颜思齐这些海盗出身的将官自然是不以为意的,捉些土著去开矿有什么错,天经地义嘛,这便是海盗的逻辑。
过不多时,郑芝龙屁颠屁颠的赶来陪客。
马城笑道:“我等自用些酒菜便可,可莫要冷落了新娘子。”
众将哄笑,郑芝龙慌忙拱手求饶,半个屁股坐进席间,在几位上官面前可也不敢放肆,马城心中暗赞,能在史书上写下重重一笔的,自然不会是个庸才。郑芝龙此人虽贪生怕死,却是个天生的外交官,人尽其用便是了。让一个外交官去打仗,也怨不得他贪生怕死,却不耽误他的外交才能。
喝了几杯酒吃个半饱,一些官阶低的便识趣告退。
马城环顾左右人才济济,心情激荡,这十几位便是大航海时代,大明朝的海上先驱者,还真有些心潮澎湃呢。这半年来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台湾,只有一些山高林密处需要慢慢开发,而台湾水师的实力明显壮大了,八条四桅一等风帆战列舰,多半是购自镜壕葡萄牙人手中,葡萄牙人又是购自西班牙人,管他的呢,如今南洋的局势是大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三方联盟,对抗海上马车夫荷兰舰队,荷兰舰队反倒落在下风。
南居益此时傲然道:“终究是弹丸之地,一小国尔。”
马城赞道:“南公所言极是,红毛人不足为虑。”
天色渐晚,南居益起身时笑道:“开城,你可层拜会过袁公?”
马城正色道:“自然是要去拜会的,袁公怎的了。”
南居益失笑道:“倔脾气犯了,前几日嚷着要回山东组织义军平乱呢。”
马城想起袁可立的暴脾气,哭笑不得,这位老爷子还是那么个暴躁的脾气,一点没变,前些日子北方大乱,这位袁公自然是坐不住的,回山东组织义军剿匪么,他还真就做的出来,想来袁公在台湾看着东林党,温体仁在京中胡闹,也没少生闷气。
起身,离席,隐隐有些醉了。
当晚住进巡抚衙门,房中多了两个美貌女子,问过之后才知是郑芝龙从倭国弄来的艺妓,哑然失笑将两女赶了出去,想起开原那些倭女,海盗就是海盗本性难改,也不指望着他们变成道德君子。
下过南洋的正人君子么,大明朝也是出过一位的,并不稀奇。
成祖年间大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经过南海、东太平洋、印度洋,到达东南亚、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却极少有人知道郑和在西洋,南洋都做了些什么。
郑和舰队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宣德八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当真壮观,实现了万国朝贡的盛况,盛名追迹汉唐,郑和舰队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舰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由两百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远航船队,郑和船队规模之大、船舶种类和数量之多是史无前例的。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宝船共六十条,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然而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都干了些什么呢,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打过几次漂亮的仗,全歼了一支人数在五千人以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把海盗全数或屠或擒。著名的首领陈祖义被俘,后来押回首都正法。
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瞧瞧,一支由二百四十条战舰,两万七千名士兵组成的强大特混远征舰队,都干了些什么,以和为贵呀。马城对郑和还是很景仰的,只是觉得荒谬,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作为和平使者存在,也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真是萌的可爱。
翌日,袁可立府上。
被门子领到书房,袁公正在修身养性,摆弄着一套航海仪器。
马城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袁公修身养性的方式倒也特别,正在摆弄一套牵星盘,明人发明的一种海上导航仪器。牵星板并不复杂,就是用一个木板放在跟眼睛水平的位置,眼睛和木板的距离固定,然后抬头看星星。配套的木板是严格标准化的,一般是十二块,分别称为“一指”到“十二指”。
如果还看得见星星,就换一个高点的木板,如果看不见了就换一个矮点的木板,直到木板的边正好对着星星。从木板的高度当然就能推算出星星的仰角,从而知道自己的纬度。当然,并不需要真去用木板高度去算仰角,明人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纬度的概念,但是只需要记住现在的位置是几“指”,就做了。
袁可立正在研究郑和的《过洋牵星图》,里面是这样的记载:“丁得把昔过洋看北辰星七指平水”,
翻译过来就是:我在丁得把昔这个地方,测北极星时用的是第七块木板。
战争涉及到动员能力,民心向背,是两国之间全方位的比拼,消耗。
时至今日,建虏早已自成一国,统治基础十分稳固,远不是一两场胜仗就能解决的。这番论调,让南居益黯然伸伤,打来打去糜费民力,财力无数,将大明精锐都填了进去,建虏还是坐大了,其中种种,让这位老大人神伤不已。马城自然开解两句,又旁敲侧击以土著为奴一事。
南居益一言不发自然是默许的,马城惊奇,这位老大人可是饱读诗书的,这也能接受的了么。颜思齐这些海盗出身的将官自然是不以为意的,捉些土著去开矿有什么错,天经地义嘛,这便是海盗的逻辑。
过不多时,郑芝龙屁颠屁颠的赶来陪客。
马城笑道:“我等自用些酒菜便可,可莫要冷落了新娘子。”
众将哄笑,郑芝龙慌忙拱手求饶,半个屁股坐进席间,在几位上官面前可也不敢放肆,马城心中暗赞,能在史书上写下重重一笔的,自然不会是个庸才。郑芝龙此人虽贪生怕死,却是个天生的外交官,人尽其用便是了。让一个外交官去打仗,也怨不得他贪生怕死,却不耽误他的外交才能。
喝了几杯酒吃个半饱,一些官阶低的便识趣告退。
马城环顾左右人才济济,心情激荡,这十几位便是大航海时代,大明朝的海上先驱者,还真有些心潮澎湃呢。这半年来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台湾,只有一些山高林密处需要慢慢开发,而台湾水师的实力明显壮大了,八条四桅一等风帆战列舰,多半是购自镜壕葡萄牙人手中,葡萄牙人又是购自西班牙人,管他的呢,如今南洋的局势是大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三方联盟,对抗海上马车夫荷兰舰队,荷兰舰队反倒落在下风。
南居益此时傲然道:“终究是弹丸之地,一小国尔。”
马城赞道:“南公所言极是,红毛人不足为虑。”
天色渐晚,南居益起身时笑道:“开城,你可层拜会过袁公?”
马城正色道:“自然是要去拜会的,袁公怎的了。”
南居益失笑道:“倔脾气犯了,前几日嚷着要回山东组织义军平乱呢。”
马城想起袁可立的暴脾气,哭笑不得,这位老爷子还是那么个暴躁的脾气,一点没变,前些日子北方大乱,这位袁公自然是坐不住的,回山东组织义军剿匪么,他还真就做的出来,想来袁公在台湾看着东林党,温体仁在京中胡闹,也没少生闷气。
起身,离席,隐隐有些醉了。
当晚住进巡抚衙门,房中多了两个美貌女子,问过之后才知是郑芝龙从倭国弄来的艺妓,哑然失笑将两女赶了出去,想起开原那些倭女,海盗就是海盗本性难改,也不指望着他们变成道德君子。
下过南洋的正人君子么,大明朝也是出过一位的,并不稀奇。
成祖年间大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经过南海、东太平洋、印度洋,到达东南亚、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却极少有人知道郑和在西洋,南洋都做了些什么。
郑和舰队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宣德八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当真壮观,实现了万国朝贡的盛况,盛名追迹汉唐,郑和舰队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舰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由两百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远航船队,郑和船队规模之大、船舶种类和数量之多是史无前例的。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宝船共六十条,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然而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都干了些什么呢,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打过几次漂亮的仗,全歼了一支人数在五千人以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把海盗全数或屠或擒。著名的首领陈祖义被俘,后来押回首都正法。
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瞧瞧,一支由二百四十条战舰,两万七千名士兵组成的强大特混远征舰队,都干了些什么,以和为贵呀。马城对郑和还是很景仰的,只是觉得荒谬,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作为和平使者存在,也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真是萌的可爱。
翌日,袁可立府上。
被门子领到书房,袁公正在修身养性,摆弄着一套航海仪器。
马城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袁公修身养性的方式倒也特别,正在摆弄一套牵星盘,明人发明的一种海上导航仪器。牵星板并不复杂,就是用一个木板放在跟眼睛水平的位置,眼睛和木板的距离固定,然后抬头看星星。配套的木板是严格标准化的,一般是十二块,分别称为“一指”到“十二指”。
如果还看得见星星,就换一个高点的木板,如果看不见了就换一个矮点的木板,直到木板的边正好对着星星。从木板的高度当然就能推算出星星的仰角,从而知道自己的纬度。当然,并不需要真去用木板高度去算仰角,明人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纬度的概念,但是只需要记住现在的位置是几“指”,就做了。
袁可立正在研究郑和的《过洋牵星图》,里面是这样的记载:“丁得把昔过洋看北辰星七指平水”,
翻译过来就是:我在丁得把昔这个地方,测北极星时用的是第七块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