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国策
皇上面子上抹不开,不好意思问,张维贤倒与青州知府一问一答,脉络便渐渐清晰起来,这青州府种棉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往年都是家家户户散着种,今年却被商会组织起来大规模耕种,还连成了片,想那数百里棉花盛开时雪白如云,又该是如何壮观的一番景象。
崇贞皇帝面上发呆,轻声道:“商会,山东也有么。”
青州府又吓了一跳,小声答道:“回圣上的话,自是有的,青州商人与辽东商会一向交好,圣上明察。”
皇上也并非愚钝稍一思索,便晓得其中关键,袁可立就做过登莱巡抚,在山东便有许多旧部门生,山东商人与辽东商会自然走的极近,这是一个青州知府无力控制的大局,财帛动人心呐。国以农为本,这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基本国策,从未动摇,重农抑商,这亦是历朝历代重中之重的国策。
从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农是立国,商是末业,这是任何一个秀才,童生都信奉的基本国策。
偏偏到了崇贞九年,这基本国策就变味了,工商业大兴,竟还有了商会这样强大的组织,士农工商,商人竟隐隐成为百业之首,大明朝社会的中流砥柱。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这青州之地数百里棉田便是商业兴盛的代表,尝到甜头,拿了好处,这山东棉田的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
崇贞皇帝安静了下来,倒心平气和,倘若搁在五年前,这青州知府逃不掉一个革职拿办,下狱,流放,严重些脑袋也保不住。兴商,伤农那还了得么,朝野之间弹劾他的弹章早就漫天飞舞了,五年后,却没人奈何的了他,就连朕也要给那袁阁老几分面子,难道还真能办了袁可立的乡党么,万万不能呀。
况且这青州知府背后,还站着一个辽东商会,辽东商会背后便是辽王马城,更不能轻易得罪。
信马游缰,崇贞皇帝竟沉默了,心中一道闪电划过,竟想的透彻了。他与辽王马城已然牢牢绑在一起,本为一体,都是在挑战千百年来被天下读书人奉为至理的种种国策。两人本为一体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么遗臭万年,一个变成昏君一个变成大奸臣,要么变成千古一帝,开创时代。
后世刀笔吏,才不会管他对马城的态度是纵容,是隐忍,还是打压。
一君,一臣是绑在一起的两只蚂蚱,要遗臭万年谁也跑不掉,不然怎叫刀笔吏,笔,比刀可要恐怖的多。崇贞皇帝心中竟敞亮了,却很无奈,他是被马城硬生生逼到这般田地,无可奈何,他自是不懂什么叫小农经济,什么叫资本帝国,他如今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自己的判断。
于是一路行来,自青州走一步看三步,慢吞吞的南下,心中便了然了。
南京,汉社。
南京汉社便在国子监对过,与孔庙为邻,这也是马城有意为之,花银子在国子监街购置了产业,将几处宅院打通重新修缮一番,便成了汉社中人集会,谈书论道的所在。将国子监里一干旧学士子气的七窍生烟,却也只能苦忍了。
先前有一帮士子看不过眼,聚起来往汉社那头闹事,竟被人打断腿仍了出来。
告到衙门,无人理会,连郑尚书在官衙中发了脾气,下令拿人,却被刑部尚书,老眼昏花的李大人搪塞过去了。事情在起变化呀,与汉社为邻的南京国子监中,便有不少旧学士子查颜观色,有年少冲动的便将经子史集一仍,投奔汉社,每日沿袭讨论些经世秩用之学,也有性子老成两头下注的,人在国子监,心在汉社,不一而足。
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么,又有几人是真正想着研究鼓纸堆的。
真正醉心儒学的还真不是没有,都养在开原府学里做教授,埋首学问,不问世事,倒还真是出了满腹学问的几位大儒。
崇贞九年,三月初一。
这一天辽王殿下亲临汉社,教授学问,汉社中人得到消息自是奔走相告,军心士气大振,便是旧学中人,举子秀才们也来了不少,一个个排着队等着搜身,连一根针也不许带进去,却仍挤的人山人海,连个插脚的地方也没有。,
如今汉社势大,辽军凶悍,想做官的不免要钻营苟且一番。
“顾兄,你竟来了?”
“方兄,在下,实是惭愧,就此别过。”
人头攒动,拥挤的人群里,顾绛自觉无脸见人,被三五好友认了出来,便慌忙以折扇掩面,想寻个没人注意的角落偷偷藏着,却哪里还有角落可藏,连个插脚的地方也没有呀。只得红着面皮,与一个个惊叹,揶揄,不怀好意的友人打躬作揖。
“顾绛投奔汉社啦!”
“顾兄,久仰,汉社欢迎你!”
顾绛嫩脸红的发烫,却在人群中瞅见了陈子龙,慌忙挤过去与陈子龙站在一处,陈子龙就比他坦荡多了,陈公子是真心实意想来听听,那辽王马城要讲授些什么学问,此人到底有何可取之处。
顾绛原本是不愿来的,他是被家中娇妻逼着来的,没办法呀,家中悍妻做河东师吼,嚷嚷着姓顾的你好大名气,不去殿下面前露个脸,讨个官做做,老娘要和你喝西北风么,难不成还得辽王殿下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么。
顾公子被家中悍妻扭着耳朵转了几圈,招架不住,便只得厚着脸皮来了。
“顾兄,陈兄,两位请上座!”
汉社中人早瞅见了这两位公子,怎肯放过,偏偏将两人请至前排落座。
顾绛面上火烧火燎,落了座,便觉得背心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又痒又麻,此伺倒十分羡慕身旁的陈子龙,陈子龙这个楞头青倒是坐的四平八稳。这还真是个楞头青呐,顾绛心中嘀咕着,他与陈子龙两人都是复社核心,大名鼎鼎,他两人改换门庭反出复社,投奔汉社的消息很快便会流传出去,对复社又是重重一击。
崇贞皇帝面上发呆,轻声道:“商会,山东也有么。”
青州府又吓了一跳,小声答道:“回圣上的话,自是有的,青州商人与辽东商会一向交好,圣上明察。”
皇上也并非愚钝稍一思索,便晓得其中关键,袁可立就做过登莱巡抚,在山东便有许多旧部门生,山东商人与辽东商会自然走的极近,这是一个青州知府无力控制的大局,财帛动人心呐。国以农为本,这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基本国策,从未动摇,重农抑商,这亦是历朝历代重中之重的国策。
从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农是立国,商是末业,这是任何一个秀才,童生都信奉的基本国策。
偏偏到了崇贞九年,这基本国策就变味了,工商业大兴,竟还有了商会这样强大的组织,士农工商,商人竟隐隐成为百业之首,大明朝社会的中流砥柱。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这青州之地数百里棉田便是商业兴盛的代表,尝到甜头,拿了好处,这山东棉田的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
崇贞皇帝安静了下来,倒心平气和,倘若搁在五年前,这青州知府逃不掉一个革职拿办,下狱,流放,严重些脑袋也保不住。兴商,伤农那还了得么,朝野之间弹劾他的弹章早就漫天飞舞了,五年后,却没人奈何的了他,就连朕也要给那袁阁老几分面子,难道还真能办了袁可立的乡党么,万万不能呀。
况且这青州知府背后,还站着一个辽东商会,辽东商会背后便是辽王马城,更不能轻易得罪。
信马游缰,崇贞皇帝竟沉默了,心中一道闪电划过,竟想的透彻了。他与辽王马城已然牢牢绑在一起,本为一体,都是在挑战千百年来被天下读书人奉为至理的种种国策。两人本为一体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么遗臭万年,一个变成昏君一个变成大奸臣,要么变成千古一帝,开创时代。
后世刀笔吏,才不会管他对马城的态度是纵容,是隐忍,还是打压。
一君,一臣是绑在一起的两只蚂蚱,要遗臭万年谁也跑不掉,不然怎叫刀笔吏,笔,比刀可要恐怖的多。崇贞皇帝心中竟敞亮了,却很无奈,他是被马城硬生生逼到这般田地,无可奈何,他自是不懂什么叫小农经济,什么叫资本帝国,他如今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自己的判断。
于是一路行来,自青州走一步看三步,慢吞吞的南下,心中便了然了。
南京,汉社。
南京汉社便在国子监对过,与孔庙为邻,这也是马城有意为之,花银子在国子监街购置了产业,将几处宅院打通重新修缮一番,便成了汉社中人集会,谈书论道的所在。将国子监里一干旧学士子气的七窍生烟,却也只能苦忍了。
先前有一帮士子看不过眼,聚起来往汉社那头闹事,竟被人打断腿仍了出来。
告到衙门,无人理会,连郑尚书在官衙中发了脾气,下令拿人,却被刑部尚书,老眼昏花的李大人搪塞过去了。事情在起变化呀,与汉社为邻的南京国子监中,便有不少旧学士子查颜观色,有年少冲动的便将经子史集一仍,投奔汉社,每日沿袭讨论些经世秩用之学,也有性子老成两头下注的,人在国子监,心在汉社,不一而足。
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么,又有几人是真正想着研究鼓纸堆的。
真正醉心儒学的还真不是没有,都养在开原府学里做教授,埋首学问,不问世事,倒还真是出了满腹学问的几位大儒。
崇贞九年,三月初一。
这一天辽王殿下亲临汉社,教授学问,汉社中人得到消息自是奔走相告,军心士气大振,便是旧学中人,举子秀才们也来了不少,一个个排着队等着搜身,连一根针也不许带进去,却仍挤的人山人海,连个插脚的地方也没有。,
如今汉社势大,辽军凶悍,想做官的不免要钻营苟且一番。
“顾兄,你竟来了?”
“方兄,在下,实是惭愧,就此别过。”
人头攒动,拥挤的人群里,顾绛自觉无脸见人,被三五好友认了出来,便慌忙以折扇掩面,想寻个没人注意的角落偷偷藏着,却哪里还有角落可藏,连个插脚的地方也没有呀。只得红着面皮,与一个个惊叹,揶揄,不怀好意的友人打躬作揖。
“顾绛投奔汉社啦!”
“顾兄,久仰,汉社欢迎你!”
顾绛嫩脸红的发烫,却在人群中瞅见了陈子龙,慌忙挤过去与陈子龙站在一处,陈子龙就比他坦荡多了,陈公子是真心实意想来听听,那辽王马城要讲授些什么学问,此人到底有何可取之处。
顾绛原本是不愿来的,他是被家中娇妻逼着来的,没办法呀,家中悍妻做河东师吼,嚷嚷着姓顾的你好大名气,不去殿下面前露个脸,讨个官做做,老娘要和你喝西北风么,难不成还得辽王殿下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么。
顾公子被家中悍妻扭着耳朵转了几圈,招架不住,便只得厚着脸皮来了。
“顾兄,陈兄,两位请上座!”
汉社中人早瞅见了这两位公子,怎肯放过,偏偏将两人请至前排落座。
顾绛面上火烧火燎,落了座,便觉得背心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又痒又麻,此伺倒十分羡慕身旁的陈子龙,陈子龙这个楞头青倒是坐的四平八稳。这还真是个楞头青呐,顾绛心中嘀咕着,他与陈子龙两人都是复社核心,大名鼎鼎,他两人改换门庭反出复社,投奔汉社的消息很快便会流传出去,对复社又是重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