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二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之弼告诉康熙:“这四本书包含了数术之精髓, ‘小学’二字,意为最为浅显的学问, 与自古以来对‘小学’的释意不同。而‘初中’则代表着‘初次中举’的实力, 至于‘高中’,若是能够将那本名为‘高中’的书读完读透彻,那定是状元郎一般的才华无遗了!”
  朱之弼又道:“还有那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虽不知为何是五年, 许是天上的仙人每五年考一回?这本书是最厚的,比微臣床上的枕头还要厚实, 其中留有大片空白余地, 目的是为了让人答卷所用。”
  康熙:“答卷所用?”
  “没错, 此书包含了所有能够想象的到的数术题, 将前三本的各项内容进行出题考核, 并且附有答案。”
  朱之弼赞扬胤礽:“要抄录这四本书可要花不少时间, 太子殿下一片心意,臣深受感触,此赠书一事, 微臣想来, 也是殿下听说皇上今年要开新科招揽善于数术之人, 想要为皇上分忧, 这才令微臣有幸看到仙人传授之书。”
  “微臣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却并非是出卷之人, 今日既然皇上召见微臣, 微臣恳请皇上,准许此次会试新科才有一两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的简单数术学问来考核一番考生。”
  朱之弼还道:“大清有此四本书,于数术一道将有莫大进展, 如此一来, 许多农桑、水利之上的计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与胤礽设想之中的不同,大清的一切物力、化学、数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建设国家,人们研究数学是为了促进农业,为了土地,而不是为了数学本身。
  也因此,朱之弼也不似胤礽想象中的模样,他固然对数术痴迷,却更加懂得庶务,比起钻研数学本身,他所看到的则是数学背后带来的影响与便利。
  归根结底,朱之弼到底还是工部尚书,是个当官的。
  是当官的,就做不到像纯粹的研究者那样,也正是因为朱之弼的这一特点,竟可以说服康熙,让他考虑考虑派人将胤礽送来的四本书研究透彻,并且抄录下来,列为与《九章算术》一样地位的数术类书籍。
  朱之弼还道,若皇上准许,他愿意花心思去钻研太子殿下送给他的四本书。
  胤礽知道,数学想要发展,除去有书籍、有现成的知识,还需要有人愿意去钻研,这一切都要依托于朝廷的重视,也唯有朝廷重视了,数学才会走入读书人的视线。
  只要今年的科举新科考了,并在以后的考试中保留要考数学,让它成为一种传统,国子监中率先就会教育起在学的监生们,而上行下效,冲着中举而来的民间学子所在的学堂,也将为了“应试”而更加重视起“数术”来。
  在大清,士人们所学习的数术书籍目录在于《算经十书》如汉朝时候的《九章算术》与祖冲之所写的《缀术》。
  另有《宋元算书》八本,士人们学它们,学个大概,除去要做账房先生,或是在做官以后做算账类的官职,大部分人都不求甚解,根源在于科举考试不考这些。
  胤礽在将辛辛苦苦捣鼓出来的四本书送给了朱之弼以后,就接着去沙大人的手中接活儿干。
  这一回,他需要与王士禛联系一下,对国子监的春日祭祀进行规划与排练。
  这事儿当然不会去影响到学子们,祭祀礼仪最需要排练的除去礼官们以外,还有奏乐的乐师们。
  负责祭祀礼仪的乐师队伍养于宫廷,算是皇宫中专供的乐师,敲锣打鼓,吹笛子弹琴弹琵琶敲钟等应有尽有。
  在仪制清吏司负责与宫廷联络的是左侍郎吴努春,胤礽找到了吴努春,问他要乐师名单。
  吴努春支支吾吾半天,一问三不知,待胤礽一再追问,他又叫来了顾八代,由顾八代来向胤礽禀告。
  胤礽感觉吴努春此人不太对劲,本该是他负责的模块,他却一知半解?
  他仔细观察起了吴努春,并时常就公务之上的事儿召吴努春前来询问。
  吴努春每一次办公时,身边都带了至少两位助手,分别由助手们接下他指派下去的活儿,而他自己整日里不知道在做一些什么,完全像是在这个职缺上混日子的。
  曹珍悄悄告诉胤礽:“沙大人不止一次因为吴努春的办事能力不佳而发怒。”
  胤礽奇怪极了:“科举招揽来的人才,也会有这样没有才华的混混吗?”
  说混混已经算是好听的了,更难听的则是“酒囊饭袋”。
  曹珍小声道:“吴大人的八股文写的很好,当初科举的时候,名次也是位于二甲前列的。”
  【八股取士的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而越来越多的弊端则体现了出来。
  所选拔/出来的中举之士,皆是做八股文的好手,善于“应试”,懂得圣人之言,文章写得也不错,唯独缺少的就是求实务真,更不会经世致用。】
  【大部分从应试之中脱颖而出的人,获得了官职以后,真正需要做一些庶务的时候,则会将需要做的事分给会做这些的下层官吏去做,这也造成了上层官员任人唯亲、唯利、唯圈,形成党羽、帮派,成了酝酿出腐败吏治的摇篮。】
  小美为胤礽解答的时候,还不忘像胤礽推荐新的考试办法。
  【其实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啦!小美推荐大朋友了解一下申论与行测。所谓申论,相当于模拟官员在工作时候会遇上实际难题,让他们去回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符合实际致用的原则,考验人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
  、处理事务能力也考验写文章的能力呢!至于行测,则更是考验职务相关内容了,适合分科考试。】
  小美所呈现出来的考试方式,新颖且先进,胤礽看了就觉得这办法哪儿都好,唯独不符合大清如今的国情。
  他虚抚一下小美的虎脑袋:小美乖,孤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一边儿玩去吧!
  【???】
  胤礽语重心长解释:汗阿玛复推八股取士,增开博鸿儒科,为的是拉拢汉臣,现在全天下那么多学了八股文的学子在等待着考试,过那虽然,可一旦成功就是一步登天的独木桥,这一批人,至少在现在,是不可以去推行申论考试的。
  胤礽歪头想了想,从增开特别科,到增开其他科加分需要多久才能推行新的考法?
  他前往阿哥所,找到胤禛,将手插在他的腋窝下,将他给抱了起来。
  “孤觉得,随着开恩科的科目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而获得额外的官职与机会,朝廷给的位置多了,因为开恩科而升起的怨言也就会变少,长此以往,靠着潜移默化,八股文的影响将会变低,到时候就可以推行申论考试了,算一算,这个过程需要三届科举来逐步影响,也就是说,前后也许需要历时九年。”
  胤禛疲倦地拢下脑袋,面无表情地说道:“旧的士人们必定会反扑,而汗阿玛,为了拉拢汉臣,能向八股妥协一次,就能妥协第二次。”
  “改考申论于国有利,于国有利则于汗阿玛有利。”
  胤禛抬眸,静静地看了他片刻,突然道:“二哥真是这样觉得吗?”
  胤礽愣了下。
  是了,用他经常被揍的屁股来想一想,在国家与皇帝之间,皇帝会将自己的私人利益放在国家之前,即使是在圣明的君主,也做不到无私为国,更何况是又小气又任性的汗阿玛呢?
  胤礽还真给胤禛堵住了话,他诺诺半天,挣扎道:“那改考制也能拉拢到更多汉臣,不会威胁到汗阿玛的权力。”
  虽然嘴上这样说着,胤礽心如明镜:若所推行之事所带来的后果会影响到汗阿玛,则即使明知那样做是对的,继续维持是错的,汗阿玛仍然会做出在后人看来错误的选择。
  再也没有人比胤禛更了解当皇帝时内心在想些什么,即使是目前最为接近帝王的储君,没有真正的做够皇帝心境就全然不同。
  胤禛算是给胤礽提醒了。
  胤禛道:“‘申论’是申而论之的意思吧?与宋时科举所考的策论有些相似。汗阿玛之前废除八股时就推行的策论,后来就废除了,你可知为何?”
  “因为会答者十之一二,而大清禁言之严,不可犯上,不可忤逆,稍有不慎,则会有大祸。”
  在位期间兴文字狱比康熙多出许多起的胤禛眼中冷芒一闪而逝。
  胤禛:要放任叛逆的人有机会作妖,不如从根源上斩断,愚民之策民才听话。推行儒学,以科举八股取士,则可以招揽到一大批听从帝王话的“忠君爱国”之士。
  胤礽:“……”
  他伸出了手,一把捏住了胤禛的脸颊,斩钉截铁地说道:“那么,不如孤就劝汗阿玛将申论作为新的恩科吧!考过了申论的,可以去对应各部院上岗做事,而只考过八股文的,则进入翰林院任职等候差遣与晋升机会。”
  胤禛瞪圆了眼:“你!”
  胤礽:“四弟弟之前做过皇帝吗?”
  他瞅了瞅胤禛,见弟弟身体僵硬,瞳孔紧缩,笑嘻嘻地说道:“你说话的样子与汗阿玛给孤的感觉非常像,也唯有坐过那位置的人,才会想得那么多,才会有那样的疑心。”
  “不过,有一点孤还是要更正一下。”
  “汗阿玛要比你想象中要有志向的多,他固然重视自己手中权力,重视皇权的地位,却也有宏图大愿,想要做那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为此,若有可行之策摆在眼前,即使会有麻烦,他仍然回去用它。”
  不然,汗阿玛不会另成一新部,去管天下文人创作,也不会将他所写关于新设商部的奏折压在御案上奏折的下面,至今都没有挪动。
  “孤比你要了解汗阿玛。”
  胤礽笑着,按住了胤禛的脑袋,语重心长:“之前就说了,胤禛永远是弟弟,既然是弟弟,就收起你那些成见与傲慢。孤与汗阿玛,都不再是你以为的那个人了。”
  这一刻,胤礽的容颜与上一世的太子相重合,他笑容满面的神情与上一世矜贵冷漠的太子宛然不同,有着与当年全盛时太子所没有的威慑与压力。
  胤禛给他一压,后背汗毛都炸了起来,小心脏拔凉拔凉。
  他脑海中飞快飘过许多念头:竟让太子看出来了,他在威胁朕?他会怎么做,是忌惮,还是想办法除掉朕?
  胤礽眨眨眼,惊讶道:“孤唬你的,你这是什么表情,不会真让孤给猜中了吧?!”
  【……】
  今天的小美,也在为雍正帝的小命而担心受怕。
  胤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