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鸠占鹊巢
山东保安部队学生团一路高歌猛进,如摧枯拉朽一般终结了张宗昌在胶济铁路一线的统治。眼见无力回天,张宗昌弃了部队孤身一人逃往青岛,请求日本当局予以庇护。但青岛日本当局却认为他军队和地盘全部丧失,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再者此人名声极臭,山东省府已经宣布他为战争罪犯,发出通缉令。眼下收留此人,不但没有半点好处,反而会引来一身的麻烦。
张宗昌在青岛转了个圈便又被赶回即墨,当得知驻守胶县的部队投靠了吴孝良以后,暴跳如雷,一阵癫狂的怒骂之后,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因为自己曾经的部下已经投靠了吴孝良并且帮着对方来围困即墨。众叛亲离即在眼前,绝望在一瞬间填满了他无所适从的内心。想起十多年前,那吴孝良不过是金川街的一介小人物,以自己的实力随便动动手指就能像碾死只臭虫一般除掉他。可那时相差悬殊的吴孝良竟然将自己打的一败涂地,最终还是他的一时心软自己才逃得一命。
如今,仍旧是实力相差悬殊,张宗昌心里终究是存了忌惮,表面上对吴孝良的一切政令都举双手拥护,但实际上在私底下却搞了无数的小动作,拆台,挖墙脚。怎奈最终还是被他打的惨败,此番一败恐怕今生便再无翻身之力。不由得一阵长叹:
“既生瑜,何生亮?”
当然,张宗昌不是周瑜,吴孝良也不是诸葛亮。所以,张宗昌在发出以上感慨之后化妆逃往威海,准备在那里登船逃往奉天,去投靠小六子张学良,毕竟当初两人在入关作战合作的也还算愉快,虽然与北伐军激战时产生了一点点摩擦,但他相信张学良此人念旧,终归还是会收留他的。
张学良是否能收留张宗昌那是后话,吴孝良彻底击败胶东张氏之后,严令学生军止步即墨,不准靠近青岛半步。民国时的青岛并不直辖于山东省政府,而是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而被日军单独占领。吴孝良此举也是为了避免日军借机挑衅制造争端,给济南谈判雪上加霜。
吴孝良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启程前往济南,期间传来韩复榘围困张宗昌残部于泗水的消息,他在胶济铁路上拍电报命令保安旅南下临朐取沂水诸城,彻底消灭张宗昌盘踞于鲁南的残余势力。
二十七日,吴孝良的专列抵达济南。他驻足林祥门外,但见城墙斑驳,门楼残破,仿佛硝烟并未散尽,他似乎看见,当日国民革命军不屈不挠于城上,以微不足道的力量抵抗日寇的无耻侵犯,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重炮。倏忽间,不觉热泪盈眶。
蒋某人的国民政府一直标榜驱逐外侮,但在面临日军厚颜无耻的威胁时,仍旧不自觉的选择了攘外先安内的政策。他惧怕日本人干涉国民革命军进军北京,怕在彻底消灭北洋政府的最后关头功亏一篑,选择了妥协退让,也选择了将耻辱钉在自己的日记本之上,钉在灵魂深处。
吴孝良深知想在当前国弱民疲的条件下,为惨死的6123名济南军民复仇是多么的不现实,此番谈判必然是一场极为不对称的谈判。他前世历史上关于济南日军去留问题的谈判,国民政府可谓是受尽屈辱。国民政府提出不需要日军赔偿损失,仅仅需要他们道歉即可。就是如此简单的条件,仍然遭到了日本的无理拒绝。仅以济南不幸之事成为过去,以期两国交好之辞敷衍搪塞国民。这是何等的屈辱?弱国无外交,此言果真不虚!
林祥门外关厢大街上空无一人,吴孝良命人买来酒水熟肉香烛于废墟处焚香祭拜当日战死者英灵,期间有日军前来干涉,省府卫队与之剑拔弩张。
吴孝良此番来济南路途并不太平,因此带了几近一团人马,而紧随其左右的除了原奉军宪兵队的底子以外,多是由学生军选拔而来的优秀士兵,因此战斗力在山东保安部队首屈一指,同时也都是骄兵悍将,本就对日本人极度仇视,见对方来挑衅,压抑了许久的满腔怒火终于不可遏止的喷薄爆发。
日双方均子弹上膛,群情激动,局面已经在擦枪走火的边缘徘徊。如果,枪声一响,也就没有必要再谈下去,日在山东剩下的恐怕只有打这一条路。
这种情况是吴孝良无论如何都不能也不愿见到的,他立即喝令军官约束部下,力图做到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毕竟此番前来不是挑衅打仗,如果日因为这种小事擦枪走火,山东的大好局面怕是会被打成一锅烂粥。
很显然,日本方面也不愿意在此时与国人产生冲突,所以也是极力克制,直到他们被一名日军将喝止,才悻悻的收枪在道路两旁列队。
日军将怒气冲冲,对着冲突士兵,用日语叽里呱啦劈头一顿痛骂之后,才排开众人来到吴孝良面前,双手紧贴大腿,挺直身躯,深深一躬道:“想必这位便是名满华夏的吴将军,久仰久仰!下榻饭店已经准备妥当,请随我进城吧,并且陆军为您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也算聊表地主之谊。”
他说出这话来绝不是客气,当年日军在绥东惨败,他那时还是其的一名大队长,那时的震撼至今还历历在目,日本人生就对强者有着天然的尊敬,因此他对吴孝良代表支那来济南主持谈判事宜此事,从内心升起一丝外人难以察觉的骄傲与得意,不可战胜的支那将军居然为战败坐下来与自己谈判,那是何等的荣耀?
此人正是日军驻济南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彦助。
吴孝良回敬军礼,一阵冷笑:“尔等不请自来,鸠占鹊巢,何来地主之说?将军好意恕难从命,今夜吴某便不进城,还请将军自便!”
随即又是虚敬一礼,不再理会福田彦助,带着部下拂袖离开。
福田彦助热脸贴了冷屁股,尴尬的站在当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张宗昌在青岛转了个圈便又被赶回即墨,当得知驻守胶县的部队投靠了吴孝良以后,暴跳如雷,一阵癫狂的怒骂之后,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因为自己曾经的部下已经投靠了吴孝良并且帮着对方来围困即墨。众叛亲离即在眼前,绝望在一瞬间填满了他无所适从的内心。想起十多年前,那吴孝良不过是金川街的一介小人物,以自己的实力随便动动手指就能像碾死只臭虫一般除掉他。可那时相差悬殊的吴孝良竟然将自己打的一败涂地,最终还是他的一时心软自己才逃得一命。
如今,仍旧是实力相差悬殊,张宗昌心里终究是存了忌惮,表面上对吴孝良的一切政令都举双手拥护,但实际上在私底下却搞了无数的小动作,拆台,挖墙脚。怎奈最终还是被他打的惨败,此番一败恐怕今生便再无翻身之力。不由得一阵长叹:
“既生瑜,何生亮?”
当然,张宗昌不是周瑜,吴孝良也不是诸葛亮。所以,张宗昌在发出以上感慨之后化妆逃往威海,准备在那里登船逃往奉天,去投靠小六子张学良,毕竟当初两人在入关作战合作的也还算愉快,虽然与北伐军激战时产生了一点点摩擦,但他相信张学良此人念旧,终归还是会收留他的。
张学良是否能收留张宗昌那是后话,吴孝良彻底击败胶东张氏之后,严令学生军止步即墨,不准靠近青岛半步。民国时的青岛并不直辖于山东省政府,而是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而被日军单独占领。吴孝良此举也是为了避免日军借机挑衅制造争端,给济南谈判雪上加霜。
吴孝良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启程前往济南,期间传来韩复榘围困张宗昌残部于泗水的消息,他在胶济铁路上拍电报命令保安旅南下临朐取沂水诸城,彻底消灭张宗昌盘踞于鲁南的残余势力。
二十七日,吴孝良的专列抵达济南。他驻足林祥门外,但见城墙斑驳,门楼残破,仿佛硝烟并未散尽,他似乎看见,当日国民革命军不屈不挠于城上,以微不足道的力量抵抗日寇的无耻侵犯,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重炮。倏忽间,不觉热泪盈眶。
蒋某人的国民政府一直标榜驱逐外侮,但在面临日军厚颜无耻的威胁时,仍旧不自觉的选择了攘外先安内的政策。他惧怕日本人干涉国民革命军进军北京,怕在彻底消灭北洋政府的最后关头功亏一篑,选择了妥协退让,也选择了将耻辱钉在自己的日记本之上,钉在灵魂深处。
吴孝良深知想在当前国弱民疲的条件下,为惨死的6123名济南军民复仇是多么的不现实,此番谈判必然是一场极为不对称的谈判。他前世历史上关于济南日军去留问题的谈判,国民政府可谓是受尽屈辱。国民政府提出不需要日军赔偿损失,仅仅需要他们道歉即可。就是如此简单的条件,仍然遭到了日本的无理拒绝。仅以济南不幸之事成为过去,以期两国交好之辞敷衍搪塞国民。这是何等的屈辱?弱国无外交,此言果真不虚!
林祥门外关厢大街上空无一人,吴孝良命人买来酒水熟肉香烛于废墟处焚香祭拜当日战死者英灵,期间有日军前来干涉,省府卫队与之剑拔弩张。
吴孝良此番来济南路途并不太平,因此带了几近一团人马,而紧随其左右的除了原奉军宪兵队的底子以外,多是由学生军选拔而来的优秀士兵,因此战斗力在山东保安部队首屈一指,同时也都是骄兵悍将,本就对日本人极度仇视,见对方来挑衅,压抑了许久的满腔怒火终于不可遏止的喷薄爆发。
日双方均子弹上膛,群情激动,局面已经在擦枪走火的边缘徘徊。如果,枪声一响,也就没有必要再谈下去,日在山东剩下的恐怕只有打这一条路。
这种情况是吴孝良无论如何都不能也不愿见到的,他立即喝令军官约束部下,力图做到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毕竟此番前来不是挑衅打仗,如果日因为这种小事擦枪走火,山东的大好局面怕是会被打成一锅烂粥。
很显然,日本方面也不愿意在此时与国人产生冲突,所以也是极力克制,直到他们被一名日军将喝止,才悻悻的收枪在道路两旁列队。
日军将怒气冲冲,对着冲突士兵,用日语叽里呱啦劈头一顿痛骂之后,才排开众人来到吴孝良面前,双手紧贴大腿,挺直身躯,深深一躬道:“想必这位便是名满华夏的吴将军,久仰久仰!下榻饭店已经准备妥当,请随我进城吧,并且陆军为您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也算聊表地主之谊。”
他说出这话来绝不是客气,当年日军在绥东惨败,他那时还是其的一名大队长,那时的震撼至今还历历在目,日本人生就对强者有着天然的尊敬,因此他对吴孝良代表支那来济南主持谈判事宜此事,从内心升起一丝外人难以察觉的骄傲与得意,不可战胜的支那将军居然为战败坐下来与自己谈判,那是何等的荣耀?
此人正是日军驻济南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彦助。
吴孝良回敬军礼,一阵冷笑:“尔等不请自来,鸠占鹊巢,何来地主之说?将军好意恕难从命,今夜吴某便不进城,还请将军自便!”
随即又是虚敬一礼,不再理会福田彦助,带着部下拂袖离开。
福田彦助热脸贴了冷屁股,尴尬的站在当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