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章
老使者邀请沈绛同坐用餐,沈绛也没有客气推辞,从善如流地盘腿坐下,然后与他攀谈道:“老先生,你们这些货物,都打算在苏特售卖吗?”
这使者笑道:“老朽来往商路已经许多年,到苏特已经算很远了,这一趟旅程原本打算只到苏特的,但最近听说前往遥远的东方上国的道路更加通畅了,若是东家有兴趣,当然愿意再去远方开开眼界。”
一旁过来一名围着头纱的少女,只露出一双大眼睛在看着人,这眼睛亮得仿佛是天上的星辰,她笑嘻嘻地在沈绛身边坐下,道:“这位亲王,你可去过东方?”
沈绛笑着支着下颌歪着头看她,点头道:“去过。”
这姑娘立刻异常的兴奋,“听说上国遍地都是黄金,皇帝陛下权利滔天,他的宫殿里到处都是宝物,是不是真的?”
这少女瞧起来最多十五六岁,浓密的睫毛如同扇子一样扇动着,眼中全是好奇的光芒。
沈绛觉得有趣,忍不住逗逗她,道:“啊,是啊,不仅如此,你可知道皇帝陛下的宫殿里是没有蜡烛和油灯的。”
少女稀奇地问道:“没有蜡烛和油灯,夜晚就看不见了,难道皇帝陛下不用照亮吗?”
沈绛同她道:“他当然要照亮的,但他是用光芒万丈的夜明珠照明的。”
少女惊叹,“哇!那得要多少夜明珠啊!”
沈绛一脸的一本正经,道:“中原的皇宫里,到处都挂着夜明珠,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一到夜晚,将整座皇宫照耀地比白天还要光明。而且皇帝陛下还有无数的奴仆,他连吃饭都从不用自己动手,会有人用镶嵌着红宝石的黄金勺子喂他,他也不用自己走路,就连出恭都有十六人的轿子抬着他去。”
少女听了之后,却似乎有些失望,“啊,原来皇帝陛下是个废物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沈绛忍不住狂笑,“你说得对极了。”
风素清十分无语,她在这里两年,只学会了些简单的粟特语,并不十分明白沈绛和这少女的对话具体是什么,但看他这样子,就知道八成又在胡说八道骗小姑娘了。
“你骗我的是不是?”少女在他的笑声里终于回过味来。
“你想知道我有没有骗你,你可以自己去看看啊,从这里一直向着东方走去,经过婆氏、高昌、莎车、车师,就是西河城了,然后过了铁牢关,就到了安州城,那里便是上国的边市,有着各种各样稀奇的货物,各地来的人,你可以听到不同的故事,若是你再往东面走,经过丰州,往北一些就是洛京……”
沈绛的话语渐渐渺然,面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也许过不了多久,那饱经战火的中洲上国,一定会重新遍地黄金吧……
告别了商队一行,亲王的马车继续向西而去。
沈绛靠在风素清的肩上,有些疲倦地吐出口气,“风姐姐,你想家吗?”
风素清轻挥鞭,望着天边清淡的云边,道:“上月,我收到家中来信,五姐又生了个孩子,是个女孩儿,母女平安,家人都十分高兴,我托人带回去了两个金贝钱,送给小外甥女打金项圈。”
“是嘛……这真是可喜可贺。”沈绛笑笑,他说着,还从腰包里摸出一袋银贝,放在风素清的手中,道:“我原不知道,那你回去的时候,代我也给令甥女送份新生之礼吧。”
“殿下……”风素清愣住了。
沈绛摇摇头,又从怀里取出一封封好的信件,“若是我不能回去了,你把这个交给他……”
*
当夏日的第一朵莲花的花瓣在瑶池中缓缓展开的时候,魏都永明宫的宫门大开,迎接她又一位新的主人。
这次,这个新主人没有如同上次那样,是带着恐慌和战乱而来的。
萧尹缓缓走过丹阳门,走过焚毁之后、至今还未修复的太极殿,再经过长乐殿,而后便是乾元殿……
“王爷,几时举行登基大典?”周骧来问道。
没有人敢问王爷这些他说的“无关紧要之事”,那群鸡贼的家伙便把这倒霉活计诓到了周骧的头上。
这半年来,王爷就像是个一触就爆的黑石膏火桶,除了军事要务,没有人敢和他多说一句话。
郑宁驰更是被他撵得落荒而逃,带着仅剩的几万人马逃进了郑氏一族的龙兴之地,山南青州。
“乌啼何在?”萧尹却问道。
周骧一愣,他又不是传话的侍者,如何会知道这事?
“大约……还在摘星楼吧。”周骧道,国师是前朝之臣,在萧氏大军入城之后,他便守摘星楼不出,因萧尹吩咐过不必为难他,故而上下也都还以礼相待。
“来人!”萧尹扬声唤道。
柳四立刻现身,“王爷吩咐!”
“去摘星楼把国师请来,有要事相商。”
“是!”
柳四话毕,窜得飞快。
“王爷,那登基之事……”周骧苦着脸,这事得要问清楚啊,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大义要定吧,功臣得要赏吧,接下来诸如国号年号之事,总要细细商议吧。
萧尹却只言不语,这半年来,他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一日,那面容也便显得更加冷峻了些,盯着人瞧的时候,无端的就叫人胆寒。
有人快速的走来,被近旁的飞羽卫拦了一下,那人小声道:“是长安,送信来了。”
还不等那飞羽卫把那传话之人放行,萧尹已经耳朵一动,立刻转身,“马上叫他过来!”
长安小跑着过来的,也不等他跪下,萧尹马上道:“信!”
长安便顾不上行礼,忙从腰上挂着的竹筒中抽出一封簇新的信来。
萧尹手指轻轻颤动着,拆信的时候险些把那信封连着里面的信纸一起给撕坏了,他扔了那信封,把信纸从头到尾急速地看了一遍,最后,大松了口气。
周骧知道一定是关于那位沈小公子之事,看来有什么好消息传来,霎时他感觉连这天空都似晴朗了几分一般,有些烟消云散豁然开朗之感,他也松了口气。
“还有没有别的?亲王有说什么吗?”萧尹向长安问道。
长安摇头,“小的没有见到亲王,只见到了风姑娘。”
萧尹点点手指,有些心神不宁地来回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忽然一抬头,见周骧一脸期待地看着他,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
周骧只得躬身拜下,道:“王爷,这……登基之事……”
萧尹把那信纸折了折,揣进了袖中,然后对其他人略一抬手,长安低头退下,飞羽卫们也都远远地退开了。
他似定了定神,再望向水汽浩渺的瑶池水面,轻道:“腾跃,自古天下荣辱,系于一身,数千年来君王治世,若逢明君,还可得些太平之日,若是庸君昏君,百姓便苦不堪言,你觉得这天下,需要所谓的天命之子吗?”
“啊!?”周骧惊得嘴巴都合不拢,这天下怎可没有天命之子坐镇明堂?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腾跃,你在山泉书房中所学庞杂,沈先生当初设立的地理、风物、天文、典律、史学、医药,甚至堪舆、偃术诸门学问,若只是为了当官,并不需要学这么多的。”萧尹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骧听得他此言,心中隐有所忧,忙道:“可是王爷,这天下终究需要有人治理,君主若不号令天下,便会大权旁落,千年之前君王与诸侯共治天下,诸侯兴,君王没;后世族与君王共治世,世族如日中天,横行无忌,君王却无计可施。”
萧尹却摇摇头,遥望远方,微有叹息,“并非如此,我所言之事……”
太过惊世骇俗。
他终究未曾说下去,“罢了,登基之事,等国师前来与你们一同商议吧。”
“是……”周骧松了口气,却发现自己整个后背都沁出了一层的汗意,方才王爷说了什么?他什么意思?算了,他当没听见!
萧尹本向一旁的回廊走去,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他回头对周骧道:“腾跃,你是愿意做青史留名的一代贤相,还是愿意做名流万古的圣人先师?”
周骧才落下的心立刻又提起来了,“王爷所言,何意?”
萧尹重新走回来看向他,道:“以周大人的人品、学问,还有匡济天下之心,宰相之位,当之无愧,我也相信周大人定然会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周骧低下头,他明白萧尹并不是为了夸他的,完全不敢谦虚。
萧尹接着道:“腾跃,我记得你说过少时家贫,你原本读书极好,后来却因无力出得束脩,不得不退学,还要去做账房学徒好补贴家用,是不是?”
周骧忙道:“是,因家严早逝,家母支撑门户不易,幸而得白老先生青目,几次资助,学生才能继续求学,才有今日。”
“那时你读书束脩几何?”萧尹问道。
周骧回忆了一下,“一年二两纹银,还有四时节礼,家里灯烛多费,纸笔亦是开销,大约一年十两纹银总要的。”
萧尹点头,“一年十两纹银,王孙公子随手打赏下人都嫌寒酸,却能让一名学子能继续求学,来日可造福天下。”
周骧叹息一声,“确实,某那时还是家中有余力才能进学堂,那些穷苦人家,莫说认字读书,能吃饱饭活下去都算是艰难了。”
萧尹负起手,看向的是天际飞过的一行鸿雁,他道:“若是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能三餐果腹,能识文断字,天下万民,皆知礼明理,民智广开,世上再多一些像沈先生、白先生、还有周先生这样的人,那这世道,必然会有一番新气象吧。”
这使者笑道:“老朽来往商路已经许多年,到苏特已经算很远了,这一趟旅程原本打算只到苏特的,但最近听说前往遥远的东方上国的道路更加通畅了,若是东家有兴趣,当然愿意再去远方开开眼界。”
一旁过来一名围着头纱的少女,只露出一双大眼睛在看着人,这眼睛亮得仿佛是天上的星辰,她笑嘻嘻地在沈绛身边坐下,道:“这位亲王,你可去过东方?”
沈绛笑着支着下颌歪着头看她,点头道:“去过。”
这姑娘立刻异常的兴奋,“听说上国遍地都是黄金,皇帝陛下权利滔天,他的宫殿里到处都是宝物,是不是真的?”
这少女瞧起来最多十五六岁,浓密的睫毛如同扇子一样扇动着,眼中全是好奇的光芒。
沈绛觉得有趣,忍不住逗逗她,道:“啊,是啊,不仅如此,你可知道皇帝陛下的宫殿里是没有蜡烛和油灯的。”
少女稀奇地问道:“没有蜡烛和油灯,夜晚就看不见了,难道皇帝陛下不用照亮吗?”
沈绛同她道:“他当然要照亮的,但他是用光芒万丈的夜明珠照明的。”
少女惊叹,“哇!那得要多少夜明珠啊!”
沈绛一脸的一本正经,道:“中原的皇宫里,到处都挂着夜明珠,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一到夜晚,将整座皇宫照耀地比白天还要光明。而且皇帝陛下还有无数的奴仆,他连吃饭都从不用自己动手,会有人用镶嵌着红宝石的黄金勺子喂他,他也不用自己走路,就连出恭都有十六人的轿子抬着他去。”
少女听了之后,却似乎有些失望,“啊,原来皇帝陛下是个废物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沈绛忍不住狂笑,“你说得对极了。”
风素清十分无语,她在这里两年,只学会了些简单的粟特语,并不十分明白沈绛和这少女的对话具体是什么,但看他这样子,就知道八成又在胡说八道骗小姑娘了。
“你骗我的是不是?”少女在他的笑声里终于回过味来。
“你想知道我有没有骗你,你可以自己去看看啊,从这里一直向着东方走去,经过婆氏、高昌、莎车、车师,就是西河城了,然后过了铁牢关,就到了安州城,那里便是上国的边市,有着各种各样稀奇的货物,各地来的人,你可以听到不同的故事,若是你再往东面走,经过丰州,往北一些就是洛京……”
沈绛的话语渐渐渺然,面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也许过不了多久,那饱经战火的中洲上国,一定会重新遍地黄金吧……
告别了商队一行,亲王的马车继续向西而去。
沈绛靠在风素清的肩上,有些疲倦地吐出口气,“风姐姐,你想家吗?”
风素清轻挥鞭,望着天边清淡的云边,道:“上月,我收到家中来信,五姐又生了个孩子,是个女孩儿,母女平安,家人都十分高兴,我托人带回去了两个金贝钱,送给小外甥女打金项圈。”
“是嘛……这真是可喜可贺。”沈绛笑笑,他说着,还从腰包里摸出一袋银贝,放在风素清的手中,道:“我原不知道,那你回去的时候,代我也给令甥女送份新生之礼吧。”
“殿下……”风素清愣住了。
沈绛摇摇头,又从怀里取出一封封好的信件,“若是我不能回去了,你把这个交给他……”
*
当夏日的第一朵莲花的花瓣在瑶池中缓缓展开的时候,魏都永明宫的宫门大开,迎接她又一位新的主人。
这次,这个新主人没有如同上次那样,是带着恐慌和战乱而来的。
萧尹缓缓走过丹阳门,走过焚毁之后、至今还未修复的太极殿,再经过长乐殿,而后便是乾元殿……
“王爷,几时举行登基大典?”周骧来问道。
没有人敢问王爷这些他说的“无关紧要之事”,那群鸡贼的家伙便把这倒霉活计诓到了周骧的头上。
这半年来,王爷就像是个一触就爆的黑石膏火桶,除了军事要务,没有人敢和他多说一句话。
郑宁驰更是被他撵得落荒而逃,带着仅剩的几万人马逃进了郑氏一族的龙兴之地,山南青州。
“乌啼何在?”萧尹却问道。
周骧一愣,他又不是传话的侍者,如何会知道这事?
“大约……还在摘星楼吧。”周骧道,国师是前朝之臣,在萧氏大军入城之后,他便守摘星楼不出,因萧尹吩咐过不必为难他,故而上下也都还以礼相待。
“来人!”萧尹扬声唤道。
柳四立刻现身,“王爷吩咐!”
“去摘星楼把国师请来,有要事相商。”
“是!”
柳四话毕,窜得飞快。
“王爷,那登基之事……”周骧苦着脸,这事得要问清楚啊,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大义要定吧,功臣得要赏吧,接下来诸如国号年号之事,总要细细商议吧。
萧尹却只言不语,这半年来,他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一日,那面容也便显得更加冷峻了些,盯着人瞧的时候,无端的就叫人胆寒。
有人快速的走来,被近旁的飞羽卫拦了一下,那人小声道:“是长安,送信来了。”
还不等那飞羽卫把那传话之人放行,萧尹已经耳朵一动,立刻转身,“马上叫他过来!”
长安小跑着过来的,也不等他跪下,萧尹马上道:“信!”
长安便顾不上行礼,忙从腰上挂着的竹筒中抽出一封簇新的信来。
萧尹手指轻轻颤动着,拆信的时候险些把那信封连着里面的信纸一起给撕坏了,他扔了那信封,把信纸从头到尾急速地看了一遍,最后,大松了口气。
周骧知道一定是关于那位沈小公子之事,看来有什么好消息传来,霎时他感觉连这天空都似晴朗了几分一般,有些烟消云散豁然开朗之感,他也松了口气。
“还有没有别的?亲王有说什么吗?”萧尹向长安问道。
长安摇头,“小的没有见到亲王,只见到了风姑娘。”
萧尹点点手指,有些心神不宁地来回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忽然一抬头,见周骧一脸期待地看着他,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
周骧只得躬身拜下,道:“王爷,这……登基之事……”
萧尹把那信纸折了折,揣进了袖中,然后对其他人略一抬手,长安低头退下,飞羽卫们也都远远地退开了。
他似定了定神,再望向水汽浩渺的瑶池水面,轻道:“腾跃,自古天下荣辱,系于一身,数千年来君王治世,若逢明君,还可得些太平之日,若是庸君昏君,百姓便苦不堪言,你觉得这天下,需要所谓的天命之子吗?”
“啊!?”周骧惊得嘴巴都合不拢,这天下怎可没有天命之子坐镇明堂?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腾跃,你在山泉书房中所学庞杂,沈先生当初设立的地理、风物、天文、典律、史学、医药,甚至堪舆、偃术诸门学问,若只是为了当官,并不需要学这么多的。”萧尹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骧听得他此言,心中隐有所忧,忙道:“可是王爷,这天下终究需要有人治理,君主若不号令天下,便会大权旁落,千年之前君王与诸侯共治天下,诸侯兴,君王没;后世族与君王共治世,世族如日中天,横行无忌,君王却无计可施。”
萧尹却摇摇头,遥望远方,微有叹息,“并非如此,我所言之事……”
太过惊世骇俗。
他终究未曾说下去,“罢了,登基之事,等国师前来与你们一同商议吧。”
“是……”周骧松了口气,却发现自己整个后背都沁出了一层的汗意,方才王爷说了什么?他什么意思?算了,他当没听见!
萧尹本向一旁的回廊走去,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他回头对周骧道:“腾跃,你是愿意做青史留名的一代贤相,还是愿意做名流万古的圣人先师?”
周骧才落下的心立刻又提起来了,“王爷所言,何意?”
萧尹重新走回来看向他,道:“以周大人的人品、学问,还有匡济天下之心,宰相之位,当之无愧,我也相信周大人定然会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周骧低下头,他明白萧尹并不是为了夸他的,完全不敢谦虚。
萧尹接着道:“腾跃,我记得你说过少时家贫,你原本读书极好,后来却因无力出得束脩,不得不退学,还要去做账房学徒好补贴家用,是不是?”
周骧忙道:“是,因家严早逝,家母支撑门户不易,幸而得白老先生青目,几次资助,学生才能继续求学,才有今日。”
“那时你读书束脩几何?”萧尹问道。
周骧回忆了一下,“一年二两纹银,还有四时节礼,家里灯烛多费,纸笔亦是开销,大约一年十两纹银总要的。”
萧尹点头,“一年十两纹银,王孙公子随手打赏下人都嫌寒酸,却能让一名学子能继续求学,来日可造福天下。”
周骧叹息一声,“确实,某那时还是家中有余力才能进学堂,那些穷苦人家,莫说认字读书,能吃饱饭活下去都算是艰难了。”
萧尹负起手,看向的是天际飞过的一行鸿雁,他道:“若是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能三餐果腹,能识文断字,天下万民,皆知礼明理,民智广开,世上再多一些像沈先生、白先生、还有周先生这样的人,那这世道,必然会有一番新气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