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量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午,寒山城外马场,一处场地里,正在进行骑兵战术练习。
  五十名骑兵,分成五列纵队,在场地里行进,随着一声号响,他们开始在行进间变换队形:排成一个密集横队。
  马与马之间距离很近,大概只容一匹马通过,骑兵们列队经过地面一道横线,随后开始冲锋,如同一堵墙,向前推进。
  横线旁聚集着一群人,为‘技术小组’,对这五十名骑兵的队形变换以及列队冲锋进行记录,譬如计时。
  横队经过横线时,他们按下秒表按钮,开始计时。
  当横队跨过终点的横线那一瞬间,手持秒表的人再次按下按钮,停止计时。
  不一会,第二队五十名骑兵进行横队冲锋,技术小组继续计时,记录五列纵队变成一行横队所需时间,以及完成冲锋的耗时。
  小组之中,段韶脖子挂着个怀表,不过怀表被他用左手拿着,拇指虚按在按钮处,两眼盯着场地里的骑兵。
  阳光正烈,所以人人带着个草帽,仿佛冒着烈日下地干活的农夫。
  亦或是后世操场边,拿着秒表守终点,记录学生们跑圈成绩的体育老师。
  不过他们实际要干的活,是观察骑兵横队战术的施展过程,记录各阶段的耗时,接连观察许多次,归纳出“平均耗时”等数据。
  技术小组有不少,各自分工,通过观察骑兵们的训练,对常见的骑兵战术进行“量化”,以便为其“优化”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改进意见。
  最终目的,就是制定出‘教学大纲’,能更高效训练出大量合格(堪用)骑兵。
  真的是这样么?
  段韶最近经常这么问自己,他看着骑兵们演练横队冲锋,看着手中的秒表,思考起来。
  所谓横队冲锋,为骑兵排成三排横队,每一队中,马与马之间以较窄间距排列,前后三排,排与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
  这样的密集横队发动冲锋,如同一堵墙,可以‘碾碎’迎面冲来、阵型松散的敌骑。
  这一结论,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但横队冲锋并不是万能的战术,适用范围有限,若生搬硬套,很容易吃败仗。
  因为横队冲锋的强项是正面冲击厉害,弱点是侧翼无防护,与敌军骑兵交战时,一旦敌骑四散,不正面交锋,这一战术瞬间失效。
  若对方以游骑袭击横队侧翼,横队很容易崩溃。
  两军交战时,对手若第一次碰到密集横队冲锋,如果时间紧迫,可能下意识选择正面迎战,然后被打得落花流水。
  对方吃了亏之后,肯定会很快找出破解之法,骑兵不正面交锋,而是四散围攻。
  所以,发动横队冲锋时,一定要抓住战机,迫使对方骑兵不得不正面迎战。
  这是临阵应变的用法,而横队本身的形成以及保持队形冲锋,也有讲究。
  段韶所在‘技术小组’,就要琢磨横队冲锋到底有什么讲究和注意事项,这需要借助计时工具——秒表。
  作为一个战术,横队冲锋需要“优化”,但想要优化,就得先“量化”,才能让学员们理解。
  所谓量化,指的是对内容进行数量化描述,譬如,把粮食从甲处搬运到乙处,那么粮食有多少,甲、乙两地距离有多远,就是要量化的内容。
  或者,若说一个人跑得很快,那么到底有多快?
  三十步距离冲刺跑,要花多少时间?一里距离的耐力跑,又要花多少时间?
  测出耗时,算出奔跑速度,这就是量化。
  关于骑兵的战术,有不止一个技术小组来进行“量化”,譬如将横队冲锋战术从集结、列阵、准备冲锋的所需平均时间统计出来。
  与此同时,对于战马的训练,也要通过名为“钟表”的计时工具进行“量化”,测量马的奔跑速度是多少。
  所谓奔跑,包括短距离冲刺,以及长距离小跑。
  通过“量化”,人们就可以很直观的知道一匹马的速度有多快,而不是靠词语来形容,譬如“疾如闪电”等。
  与此同时,各种骑术动作,譬如绕桩、连续跨越障碍的完成有多灵活,因为有了更精密的计时工具,所以能够“量化”。
  通过不断地“量化”,分析各类骑兵战术的细节,并进行优化,总结出技术要点,整理成册(教学内容),以便让骑兵们学习,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这个“整理成册”,就是技术小组们的职责,之所以要如此折腾,就是要建立一个“骑兵训练体系”。
  对从没有骑马经历的新兵进行至少三年训练(训练强度不能低),使其具备合格的骑兵作战能力。
  能够靠着集体作战(战术配合),和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那些北地骑兵正面对抗,至少不落下风。
  也就是以低成本、骑战技术水平及格的‘量产骑兵’,对抗那些骁勇善战的北地骑兵。
  此为李笠的规划。
  一开始,段韶对李笠的异想天开不以为然,可两三年过去,这种思路下训练出来的骑兵,至少以实战表现证明,行得通。
  尤其是李笠以横队冲锋,击败可朱混元的骑兵,段韶得知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可朱混元是打了几十年仗的宿将,善用骑兵,不可能看不出横队冲锋的弱点。
  却依旧败于横队冲锋之下,只能说当时可朱混元别无选择,即李笠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发动横队冲锋,让可朱混元被迫正面迎战。
  这一战对段韶的触动很大,若说几年前他败给李笠,纯属李笠玩阴的用水攻。
  现在,可朱混元败给李笠,是在野地浪战、正面对决的情况下兵败身亡,李笠能力的增长,由此可见一斑。
  更别说李笠一个渔家子,居然实现了骑兵突袭邺城得手的战果。
  总总迹象表明,这个一开始打仗只会玩水攻的家伙,现在,已经是能指挥骑兵作战的出色将领了。
  横队冲锋结束,段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看着四周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忽然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他从小就骑马,打了几十年的仗,其中多为骑兵作战。
  所以对于骑兵作战的各种战术了若指掌,却从没想过,要把骑兵如何打仗进行“量化”。
  将各种战术细化、优化,然后把实施过程、细节、注意事项,如同教书一般,教授给无数学生。
  他在这里当了几年的阶下囚(软禁),眼看着李笠的‘骑兵学校’越办规模越大,不由得期盼起来。
  以如此训练方式练出来的骑兵,能强到何种地步?
  段韶不知道,他认为骑兵能不能打,首先看兵源,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边地青年,就是最好的骑兵种子。
  只有兵源好,加上不缺马,才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但李笠却有不同看法,一些奇谈怪论,此刻再次回荡在段韶耳边:
  “战场搏杀,是很专业的技术,而军人,是一种职业,无非是特殊些的特殊职业。”
  “既然是一种职业,那么,一个完善、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能培训出合格的从业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