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第二〇五章 千里镜
西军虽然能打,但大部分西军的军纪其实都不怎么样,这点钟浩从来得路上便深有体会。
杨文广也算是西军数得着的有名将领了,带兵也是颇为有方的。而其所带其这次作为先锋南下,所挑选也都是镇西军和保静军的精锐,但一路上这先锋部队的军汉们偷鸡摸狗的事情,可是一点也不少。
杨文广对这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那些军汉们不做太严重的作奸犯科之事,也就这么随他他它过去了。
西军虽然为大宋出力最多,但是装备和待遇却一直是大宋禁军三大部分中最差的,西军的军汉本身又都是些桀骜不驯的关陇大汉。想要他们出力作战,有没法保证最好的待遇,这便难以对他们太严厉了。
不过当钟浩和杨怀玉随着杨文广,在狄咏的带领下,踏入傍水而扎的灞水大营的营寨时,却惊讶的发现这里却是一派肃穆的气氛,完全不似平日里西军做派。
灞水大营不仅寨墙外拒马、壕沟都设置一丝不苟,营内军帐,更是谨按八卦方位,规规矩矩的设立。营中士卒虽多,却都无人喧哗,但有前行,都规规矩矩的自行成伍,绝不侵占那条供骑兵出入的驰道。
只是这一点便看出狄青带兵的本事。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关陇大汉,全都便成了谨守军纪的老实孩子,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办不到的。
钟浩觉着在这营中行走,都得如履薄冰,凛凛惕惕,还未到中军帅帐,钟浩对那狄青狄元帅的敬畏之情,已经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了。
麟府两地虽然属于河东路,并不属于陕西四路,但却处在河西之地,位于和西夏交战的最前线,因此也属于西军的编制。
在所有被狄青点到的南下西军中,杨文广所部是离得京兆府最远的,又是要做先锋部队先期南下的,是以杨文广在路上时,才刻意加快行军的速度。
不过杨文广所部虽然离得虽然最远,但来得并不算最晚,因为钟浩发现这灞水大营中,还有许多空地,应该是留给陆续集结前来的西军其他部队的位置。
在离得帅帐还有一些距离的时候,杨文广已经下马,钟浩和杨怀玉也忙随着下马。
三人随着狄咏进账拜见狄青。
三人一进帅帐,钟浩便见一个头束黑色青巾,穿半旧黑色蜀锦战袍腰、束狮吞口腰带,身长肩阔、剑眉朗目、浑身洋溢着阳刚之美的中年将军站在帅案前,正望着他们。
这个中年将军和狄咏有七分相似,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宋战神狄青狄元帅。
杨文广见了狄青连忙行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末将参见元帅。”
钟浩和杨怀玉也忙随着向杨文广行礼。
“哈哈,快免礼”,狄青的声音,爽朗得像这秋日的天空:“老杨啊,可算把你盼来了,快坐!”
狄青和杨文广是很是熟络的,交情也很是不错。范仲淹主持西北军政时,杨文广和狄青曾同在其手下效力,是范仲淹最为倚重的两员大将。
杨文广年纪比狄青大,带兵的时间也比狄青长,而且出身赫赫有名的将门杨家,狄青对他还是颇为敬重的,对他的能力也很是了解,不然也不会点他做此次南下大军的先锋。
杨文广对狄青的本事也是极为佩服的,在钟浩面前一直自称比起狄青来多有不如。在来灞水大营的路上,杨文广曾经对钟浩和杨怀玉说过:狄青堪为帅才,而自己只能算是个将才。也正是因为狄青自己有这等过人的本事,才能在与西夏的作战中,从一介配军成长为一名将的。
“谢元帅”,杨文广在旁边一张椅子上坐下。虽然狄青依旧像以前一样称呼杨文广为老杨。但是如今尊卑有别、上下有别,杨文广自然不好像以前一样直呼狄青的表字,因此他依旧恭恭敬敬的称呼狄青为元帅。
杨怀玉和钟浩是晚辈,职位又不高,自然没有资格就坐,只能侍立在一旁。
“这次南下的先锋大任就教给老杨你了,一定要打出咱们西军的威风来!”
“元帅放心,末将定不堕了咱们西军的威名来。那些南蛮虽然看着嚣张,但其实不过是些土鸡瓦狗罢了,咱们西军一到,必定能势如破竹,让他们土崩瓦解!”虽然侬智高军击败自己堂侄杨畋带领的部队,但是在杨文广眼里那些南方蛮夷军队,算不得什么强军,只是岭南的大宋部队太逊了。
“若是那些南蛮敢正面当我西军大军,定然不堪一战。但是岭南地形复杂,水路纵横,却很少有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再加上南方毒瘴遍地、役气丛生,敌人若是不跟咱们正面作战,而是游击纠缠,怕是也是个大麻烦,老杨你万万不可大意!”
“元帅放心,这点末将会在意的,一句话,末将会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狄青听了,不禁眼睛一亮,对杨文广道:“这句话说得太是有道理了!老杨你可以啊,这水平越来越高了!”
“哈哈,元帅容禀,这话是我这行军司马说得,可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说着杨文广指了指侍立在旁的钟浩。
狄青朝钟浩投来几许赞赏的目光,朝他点点头道:“不错!”
钟浩忙行礼道:“元帅谬赞了!”
狄青和杨文广是十几年的熟识了,虽然杨文广一直恪守下属的本份,不过狄青却是颇为和气。
两人攀谈中,杨文广又把钟浩发明的炒面告诉了狄青,让他参详一下,大军有没有必要准备一些?!
炒面这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志愿军的野战口粮,为志愿军保证战斗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也让它得到广为推广。钟浩在后世时,也是挺喜欢吃呃,炒面里加上些糖,和上点水拌着吃,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野外生火做饭很容易成为美军的轰炸目标,所以炒面这种可以即食的野战口粮,便成了志愿军解决食物问题的首选。
当然,这次南下大军并不会遇到被轰炸这个问题,但是杨文广觉得炒面这种可以即食、味道还不错,又不易变质的野战口粮还是有很大优势的,特别是省了埋锅做饭的麻烦,可以让战士们节省很多力气。
起码这炒面对杨文广的这队先锋骑兵部队来说,还是很有作用的。这支先锋骑兵部队,要求很高的机动性,自然不可能带太多的辎重,有了这炒面,倒是可以比较简单的解决吃饭问题。
若是日后和西夏作战,遇到骑兵追杀或是逃跑的时候,有这炒面作食物补充能量,倒也是不错的。
抗美援朝时,志愿中所食用的炒面只是麦子混合少量的玉米或高粱等,炒熟后磨粉,加入一点食盐所制成。长时间实用容易造成多种维生素缺乏,从而患上嘴角溃烂、夜盲等症状。钟浩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因此对这作为野战口粮的炒面进行了改进。
钟浩让人在麦子加入了一些猪油、肉干、菜干、盐巴等,一起磨粉。制作成后,钟浩尝过了,觉得味道不错,而且这种加入了猪油、肉干、菜干、盐巴等的炒面,可以给战士们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补充各种维生素。
钟浩完全试验满意了,才告诉杨文广的。
杨文广所部这次来灞水大营时的路上,行军途中都是吃这种炒面的,只有晚上扎营时,才埋锅做饭。杨文广所部战士们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味道不错,而且可以在路上省许多时间。
狄青听了杨文广的话,立即让人去杨文广军中拿过一些现成的炒面看看。狄青知道杨文广为人稳重,必然不会无的放矢,肯定是他觉得不错,才会提到这炒面。
狄青对于这种事关战士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是很上心的。
炒面拿来后,狄青亲自拌上了一些尝了一尝。尝过之后,点点头道:“味道不错,若是在追击战或是挺近境外作战时,这炒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那时不便携带太多辎重,这炒面可以让战士们暂时脱离辎重队,轻身追敌。我会跟京兆府商量一下,让他们制作一些。若是南下平叛时,遇到追敌的情况,战士们可以带上这炒面,轻身追敌,还是很有用处的!”
杨文广见狄青对这炒面颇为赞许,也是很高兴,顺便把这法子时钟浩所创的事情告诉了狄青。接着杨文广又从怀中掏出钟浩送给他的宝贝拉来,笑道:“元帅你再看看此物,这也是我这行军司马发明的,此物可以用来可以用来看远处暗弱的物事,行军作战时,应该会有用处!”
狄青很是好奇的接过杨文广递过来的那根铜管,把玩观看。“这是什么个物件?这两边镶嵌的是水晶吧……”狄青还是是识货的。
杨文广朝钟浩示意,让他来解答。这也是给他一个在狄帅面前露脸的机会。
钟浩见杨文广朝自己示意,当下开口回答道:“回元帅,这东西叫千里镜,是末将发明的小玩意儿。”
“怎么用?”
“一头放在眼前,一头朝着你想看的方向,便可以看到远处暗弱的物事。”
狄青听了,当下把那单筒的铜管千里镜的一头靠在眼上,然后把另一头朝向帅帐外:“唔,不错,真能看到人呢,呃……不过这人怎么变小了?”顿了一顿,狄青接着道:“这如此近的距离,这人就这么小了,要是再远点,还能看清楚人吗?这东西真能看清远处!”不愧是做元帅的,这敏锐的思维确实令人佩服!
钟浩闻言不禁望向狄青的手中,原来他拿反了头,不禁有些无语。
“回元帅,这个……这个东西看东西时需要大头朝外。”钟浩有些怕狄青觉得尴尬,回答有些扭捏。
“早说……”?狄青倒是丝毫没有尴尬的意思。他把千里镜倒过来,便见大营寨墙上的巡逻兵丁,一下就跑到眼前,看得清清楚,唬得他差点手一哆嗦,撒手把那千里镜掉地上。幸亏他定力确实厉害,这才没有下意识的把这宝贝扔掉。
“好东西,这绝对是件宝贝啊!”狄青有些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这千里镜,又拿着它向别处看。
钟浩看到狄青刚才明显一哆嗦,不禁心中暗笑,这是大部分看过这千里镜的人的第一反应。能让面对千军万马冲击而面不改色的狄元帅吓一哆嗦的事情,怕是真得很少。
其实这个单筒千里镜是可以通过伸缩筒管来调解焦距的,钟浩刚才有些使坏的故意没说。他打得小算盘是是为了让这千里镜给狄青留下更深的印象,也让狄青对对自己留下一些印象。
“回元帅,这千里镜看事物是可以通过伸缩筒管,来调解焦距的。若是看近处的事物,可以适当收缩一下筒管,这样便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狄青闻言将手中的千里镜的筒管收进一些。虽然太不太明白钟浩口中焦距的意思,但是他的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立即便明白钟浩口中的用法。
果然这次再看寨墙上的巡逻士兵,便不再是那么大了,也变得更加清晰了。
钟浩是在那次用放大镜查看邵雍的那幅山水画时,忽然想到的制作这千里镜。
望远镜的原理其实不难,无非是用两块透镜成像的原理。钟浩记得初中物理课本上就曾经学过,想要得到正立放大的图像,需要物镜用凸透镜,目镜用凹透镜。
既然能制作这放大镜,做这千里镜自然也不是太难,无非是多费些工夫多试验一下罢了。
于是,钟浩和静羌寨的几个老工匠用琉璃磨制出凸凹透镜的镜片,反复多次试验后,得到了最理想的凸凹透镜弧度。钟浩随后让武器作坊的铜匠打出了可伸缩的镜筒。
有了这磨制作好的镜片和筒管,钟浩亲手组装出这世上第一具望远镜。
不过这年代的琉璃杂质很多,这琉璃镜片做得望远镜有些差强人意,只能是勉强可用。
钟浩于是又想到了透明的水晶,于是他让人去并州弄了一批水晶,然后精心磨制出透镜镜片,果然装好后,清晰度高了很多。
既然千里镜都造出来,钟浩觉得似乎眼镜也不是那么难了。等日后一定要把这眼镜研制出来。
大宋这些文人晚上只能靠点灯照明读书写字,很多人都熬得视力很差,到时造出这眼镜,必然大受这些视力差的文人欢迎。到时自己定然可以奇货可居,必然会多一条发财之路!
杨文广也算是西军数得着的有名将领了,带兵也是颇为有方的。而其所带其这次作为先锋南下,所挑选也都是镇西军和保静军的精锐,但一路上这先锋部队的军汉们偷鸡摸狗的事情,可是一点也不少。
杨文广对这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那些军汉们不做太严重的作奸犯科之事,也就这么随他他它过去了。
西军虽然为大宋出力最多,但是装备和待遇却一直是大宋禁军三大部分中最差的,西军的军汉本身又都是些桀骜不驯的关陇大汉。想要他们出力作战,有没法保证最好的待遇,这便难以对他们太严厉了。
不过当钟浩和杨怀玉随着杨文广,在狄咏的带领下,踏入傍水而扎的灞水大营的营寨时,却惊讶的发现这里却是一派肃穆的气氛,完全不似平日里西军做派。
灞水大营不仅寨墙外拒马、壕沟都设置一丝不苟,营内军帐,更是谨按八卦方位,规规矩矩的设立。营中士卒虽多,却都无人喧哗,但有前行,都规规矩矩的自行成伍,绝不侵占那条供骑兵出入的驰道。
只是这一点便看出狄青带兵的本事。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关陇大汉,全都便成了谨守军纪的老实孩子,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办不到的。
钟浩觉着在这营中行走,都得如履薄冰,凛凛惕惕,还未到中军帅帐,钟浩对那狄青狄元帅的敬畏之情,已经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了。
麟府两地虽然属于河东路,并不属于陕西四路,但却处在河西之地,位于和西夏交战的最前线,因此也属于西军的编制。
在所有被狄青点到的南下西军中,杨文广所部是离得京兆府最远的,又是要做先锋部队先期南下的,是以杨文广在路上时,才刻意加快行军的速度。
不过杨文广所部虽然离得虽然最远,但来得并不算最晚,因为钟浩发现这灞水大营中,还有许多空地,应该是留给陆续集结前来的西军其他部队的位置。
在离得帅帐还有一些距离的时候,杨文广已经下马,钟浩和杨怀玉也忙随着下马。
三人随着狄咏进账拜见狄青。
三人一进帅帐,钟浩便见一个头束黑色青巾,穿半旧黑色蜀锦战袍腰、束狮吞口腰带,身长肩阔、剑眉朗目、浑身洋溢着阳刚之美的中年将军站在帅案前,正望着他们。
这个中年将军和狄咏有七分相似,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宋战神狄青狄元帅。
杨文广见了狄青连忙行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末将参见元帅。”
钟浩和杨怀玉也忙随着向杨文广行礼。
“哈哈,快免礼”,狄青的声音,爽朗得像这秋日的天空:“老杨啊,可算把你盼来了,快坐!”
狄青和杨文广是很是熟络的,交情也很是不错。范仲淹主持西北军政时,杨文广和狄青曾同在其手下效力,是范仲淹最为倚重的两员大将。
杨文广年纪比狄青大,带兵的时间也比狄青长,而且出身赫赫有名的将门杨家,狄青对他还是颇为敬重的,对他的能力也很是了解,不然也不会点他做此次南下大军的先锋。
杨文广对狄青的本事也是极为佩服的,在钟浩面前一直自称比起狄青来多有不如。在来灞水大营的路上,杨文广曾经对钟浩和杨怀玉说过:狄青堪为帅才,而自己只能算是个将才。也正是因为狄青自己有这等过人的本事,才能在与西夏的作战中,从一介配军成长为一名将的。
“谢元帅”,杨文广在旁边一张椅子上坐下。虽然狄青依旧像以前一样称呼杨文广为老杨。但是如今尊卑有别、上下有别,杨文广自然不好像以前一样直呼狄青的表字,因此他依旧恭恭敬敬的称呼狄青为元帅。
杨怀玉和钟浩是晚辈,职位又不高,自然没有资格就坐,只能侍立在一旁。
“这次南下的先锋大任就教给老杨你了,一定要打出咱们西军的威风来!”
“元帅放心,末将定不堕了咱们西军的威名来。那些南蛮虽然看着嚣张,但其实不过是些土鸡瓦狗罢了,咱们西军一到,必定能势如破竹,让他们土崩瓦解!”虽然侬智高军击败自己堂侄杨畋带领的部队,但是在杨文广眼里那些南方蛮夷军队,算不得什么强军,只是岭南的大宋部队太逊了。
“若是那些南蛮敢正面当我西军大军,定然不堪一战。但是岭南地形复杂,水路纵横,却很少有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再加上南方毒瘴遍地、役气丛生,敌人若是不跟咱们正面作战,而是游击纠缠,怕是也是个大麻烦,老杨你万万不可大意!”
“元帅放心,这点末将会在意的,一句话,末将会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狄青听了,不禁眼睛一亮,对杨文广道:“这句话说得太是有道理了!老杨你可以啊,这水平越来越高了!”
“哈哈,元帅容禀,这话是我这行军司马说得,可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说着杨文广指了指侍立在旁的钟浩。
狄青朝钟浩投来几许赞赏的目光,朝他点点头道:“不错!”
钟浩忙行礼道:“元帅谬赞了!”
狄青和杨文广是十几年的熟识了,虽然杨文广一直恪守下属的本份,不过狄青却是颇为和气。
两人攀谈中,杨文广又把钟浩发明的炒面告诉了狄青,让他参详一下,大军有没有必要准备一些?!
炒面这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志愿军的野战口粮,为志愿军保证战斗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也让它得到广为推广。钟浩在后世时,也是挺喜欢吃呃,炒面里加上些糖,和上点水拌着吃,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野外生火做饭很容易成为美军的轰炸目标,所以炒面这种可以即食的野战口粮,便成了志愿军解决食物问题的首选。
当然,这次南下大军并不会遇到被轰炸这个问题,但是杨文广觉得炒面这种可以即食、味道还不错,又不易变质的野战口粮还是有很大优势的,特别是省了埋锅做饭的麻烦,可以让战士们节省很多力气。
起码这炒面对杨文广的这队先锋骑兵部队来说,还是很有作用的。这支先锋骑兵部队,要求很高的机动性,自然不可能带太多的辎重,有了这炒面,倒是可以比较简单的解决吃饭问题。
若是日后和西夏作战,遇到骑兵追杀或是逃跑的时候,有这炒面作食物补充能量,倒也是不错的。
抗美援朝时,志愿中所食用的炒面只是麦子混合少量的玉米或高粱等,炒熟后磨粉,加入一点食盐所制成。长时间实用容易造成多种维生素缺乏,从而患上嘴角溃烂、夜盲等症状。钟浩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因此对这作为野战口粮的炒面进行了改进。
钟浩让人在麦子加入了一些猪油、肉干、菜干、盐巴等,一起磨粉。制作成后,钟浩尝过了,觉得味道不错,而且这种加入了猪油、肉干、菜干、盐巴等的炒面,可以给战士们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补充各种维生素。
钟浩完全试验满意了,才告诉杨文广的。
杨文广所部这次来灞水大营时的路上,行军途中都是吃这种炒面的,只有晚上扎营时,才埋锅做饭。杨文广所部战士们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味道不错,而且可以在路上省许多时间。
狄青听了杨文广的话,立即让人去杨文广军中拿过一些现成的炒面看看。狄青知道杨文广为人稳重,必然不会无的放矢,肯定是他觉得不错,才会提到这炒面。
狄青对于这种事关战士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是很上心的。
炒面拿来后,狄青亲自拌上了一些尝了一尝。尝过之后,点点头道:“味道不错,若是在追击战或是挺近境外作战时,这炒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那时不便携带太多辎重,这炒面可以让战士们暂时脱离辎重队,轻身追敌。我会跟京兆府商量一下,让他们制作一些。若是南下平叛时,遇到追敌的情况,战士们可以带上这炒面,轻身追敌,还是很有用处的!”
杨文广见狄青对这炒面颇为赞许,也是很高兴,顺便把这法子时钟浩所创的事情告诉了狄青。接着杨文广又从怀中掏出钟浩送给他的宝贝拉来,笑道:“元帅你再看看此物,这也是我这行军司马发明的,此物可以用来可以用来看远处暗弱的物事,行军作战时,应该会有用处!”
狄青很是好奇的接过杨文广递过来的那根铜管,把玩观看。“这是什么个物件?这两边镶嵌的是水晶吧……”狄青还是是识货的。
杨文广朝钟浩示意,让他来解答。这也是给他一个在狄帅面前露脸的机会。
钟浩见杨文广朝自己示意,当下开口回答道:“回元帅,这东西叫千里镜,是末将发明的小玩意儿。”
“怎么用?”
“一头放在眼前,一头朝着你想看的方向,便可以看到远处暗弱的物事。”
狄青听了,当下把那单筒的铜管千里镜的一头靠在眼上,然后把另一头朝向帅帐外:“唔,不错,真能看到人呢,呃……不过这人怎么变小了?”顿了一顿,狄青接着道:“这如此近的距离,这人就这么小了,要是再远点,还能看清楚人吗?这东西真能看清远处!”不愧是做元帅的,这敏锐的思维确实令人佩服!
钟浩闻言不禁望向狄青的手中,原来他拿反了头,不禁有些无语。
“回元帅,这个……这个东西看东西时需要大头朝外。”钟浩有些怕狄青觉得尴尬,回答有些扭捏。
“早说……”?狄青倒是丝毫没有尴尬的意思。他把千里镜倒过来,便见大营寨墙上的巡逻兵丁,一下就跑到眼前,看得清清楚,唬得他差点手一哆嗦,撒手把那千里镜掉地上。幸亏他定力确实厉害,这才没有下意识的把这宝贝扔掉。
“好东西,这绝对是件宝贝啊!”狄青有些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这千里镜,又拿着它向别处看。
钟浩看到狄青刚才明显一哆嗦,不禁心中暗笑,这是大部分看过这千里镜的人的第一反应。能让面对千军万马冲击而面不改色的狄元帅吓一哆嗦的事情,怕是真得很少。
其实这个单筒千里镜是可以通过伸缩筒管来调解焦距的,钟浩刚才有些使坏的故意没说。他打得小算盘是是为了让这千里镜给狄青留下更深的印象,也让狄青对对自己留下一些印象。
“回元帅,这千里镜看事物是可以通过伸缩筒管,来调解焦距的。若是看近处的事物,可以适当收缩一下筒管,这样便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狄青闻言将手中的千里镜的筒管收进一些。虽然太不太明白钟浩口中焦距的意思,但是他的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立即便明白钟浩口中的用法。
果然这次再看寨墙上的巡逻士兵,便不再是那么大了,也变得更加清晰了。
钟浩是在那次用放大镜查看邵雍的那幅山水画时,忽然想到的制作这千里镜。
望远镜的原理其实不难,无非是用两块透镜成像的原理。钟浩记得初中物理课本上就曾经学过,想要得到正立放大的图像,需要物镜用凸透镜,目镜用凹透镜。
既然能制作这放大镜,做这千里镜自然也不是太难,无非是多费些工夫多试验一下罢了。
于是,钟浩和静羌寨的几个老工匠用琉璃磨制出凸凹透镜的镜片,反复多次试验后,得到了最理想的凸凹透镜弧度。钟浩随后让武器作坊的铜匠打出了可伸缩的镜筒。
有了这磨制作好的镜片和筒管,钟浩亲手组装出这世上第一具望远镜。
不过这年代的琉璃杂质很多,这琉璃镜片做得望远镜有些差强人意,只能是勉强可用。
钟浩于是又想到了透明的水晶,于是他让人去并州弄了一批水晶,然后精心磨制出透镜镜片,果然装好后,清晰度高了很多。
既然千里镜都造出来,钟浩觉得似乎眼镜也不是那么难了。等日后一定要把这眼镜研制出来。
大宋这些文人晚上只能靠点灯照明读书写字,很多人都熬得视力很差,到时造出这眼镜,必然大受这些视力差的文人欢迎。到时自己定然可以奇货可居,必然会多一条发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