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观音殿前
大报恩寺位于金陵南城。出府城墙的聚宝门沿米行大街而行数百米就是。
贾环一行人若是走水路也很便捷。自武定桥上船,顺秦淮河而下至大功桥、镇淮桥下船,即可出聚宝门。还可以沿河而上,出东水关往经护城河至聚宝门外。
不过,黛玉难得出一次门,贾环当然是带她走金陵城中繁华的街肆。感受着金陵繁荣、文明、社会百态。
热闹的环境,有助于驱除心灵深处的孤独。贾环心里清楚,别看黛玉最近时常心情不错,但内心里的那份独孤不会少。
一行人出安和街,沿金陵城主干道之一的花市大街、南门大街直行。黛玉、裴姨娘都是女伴男装。五名丫鬟跟在身边。就仿佛是春日出行的公子带着随身的丫鬟出游。
贾环看看女扮男装的黛玉、裴姨娘,微微一笑。黛玉穿着一身精美的浅灰色长衫。画了妆,遮掩她精致美丽的容颜,不过依旧有灵性流泻出来。
裴姨娘二十一岁的年纪,身姿修长,穿着白色的士子衫,容颜秀丽。即便是女扮男装,但只要仔细看两眼:颀长洁白的颈脖、胸口微凸的峰峦,就知道她是女子。
一行人中数裴姨娘和晴雯最为惹人注目。倒是最美丽的黛玉被隐藏在人群中。
一路轻松、愉快的说笑、闲聊着,出聚宝门到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自永乐十年开始修建,历时19年,耗费约250万两白银。
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被誉为中世界世界七大奇迹。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寺院规模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分南北两区。主要的宗教建筑都在北区。
贾环一行人顺着并不算密集的人流沿中轴线步入山门(金刚殿),顺次往香水河桥等知名的景点中游玩。
今天并非佛教的节日,也不是庙会的日期。寺中虽然有些香客来往,但并不显得密集。
在一处佛殿的门口,贾环在卖香的和尚手里买了香,分给大家,依次上香。
贾环并不信宗教。烧香不过去顺大流,免得不合群而已。佛殿中带着悠悠的禅音,空旷寂静。看着跪在蒲团上的裴姨娘和黛玉两人神情平静、肃穆。贾环心中倒是想起远在京城的赵姨娘来。他不相信宗教,但也不会阻止别人去相信。就比如他没有阻止赵姨娘去信佛,很多时候,有一个精神寄托并非坏事。
按照大报恩寺里和尚的说法,在这里烧了一炷香,最好还要去隔壁的观音殿中再上一炷香。
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景区营销手段,贾环笑而不语,听一听就算了。不过,见黛玉、裴姨娘、晴雯几人都是很想去,便带着众人一起往右手边的屋舍而去。过了一个殿门,就见一处小院落中汇聚约二三十人。
另有一个小轿停在院落中。等候的众人各个表情气愤。但在周边几名衙役的水火棍前敢怒不敢言。显然是有权贵的女眷在此上香。
见这样的情况,裴姨娘迟疑了下,她不想出来一趟给贾环惹麻烦,轻声道:“三爷,要不算了。我们去别的宝殿里看看。”
贾环笑着点头,扭头却见身边的黛玉和晴雯愿意等一等的样子,问道:“林妹妹的意思呢?”
黛玉有点犹豫。她想接着上一炷香。她刚才在为死去的父亲、母亲、弟弟祈福。
贾环明白了,笑一笑,道:“我问问情况吧!”
贾环让几人等在院子门口边,迈步走进去。几名衙役看过来。但没管贾环。贾环和院中的一名读书人模样的男子交谈几句,问道:“兄台,不知道此地怎么回事?”
“还能什么事?知府大人和他的小妾在里头上香。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哼。”那名男子纷纷不平的说道,扫了一眼裴姨娘等人所在的地方,再看看贾环的身高、装饰,显然已行过冠礼,就劝道:“足下想必也是带着娇妻美婢前来上香,还是在等等吧。”
贾环心里无语。竟然将秀外慧中的裴姨娘误会成他的娇妻。他的娇妻在京城呢。美婢倒是真的。不过,贾环自是不会和外人解释什么。没有这个必要。拱手道:“谢兄台了。”
说着话,走到甬道正中,对着佛堂中朗声道:“听闻贾太守政清刑简,颇具才干,素有清誉。今日得见,原来名不副实。”
金陵城内能有哪个知府?国朝的正印官是不允许擅离辖地的。里头就是贾雨村。作为贾府子弟,贾环自不可能对贾雨村退避三舍。贾雨村能起复,靠的是贾政、王子腾。这个二五仔在朝堂中的靠山就是王子腾。
太守就是知府的别称。
贾环明显是在讥讽知府。人群中顿时一片哗然。这少年郎有胆子啊!刚才还在劝贾环的士子有点傻眼。他是本地人,对贾知府什么尿性还不清楚?崖岸自高,威福自用。
裴姨娘秀丽的脸蛋上泛着轻微的粉红,她们几人站着不远,自是听到刚才“娇妻”的说词。此时又见贾环突然出声挑衅知府,顿时大吃一惊,担心起来。
黛玉愕然的张张粉润的嘴唇。她没想到贾环会采取如此激烈的态度、手段。讽刺权贵,说的轻松,并非是好玩的。
为首的一名胖衙役顿时大怒,将手中的水火棍顿在地上,“咚咚”作响,逼上前两步,恐吓道:“哪里来的小子?在此胡言乱语?还不快滚出去?”要不是看这少年穿着士子衫,他让属下将之拿下。知府大人和爱妾在里面上香。他岂敢不尽心?
贾环没兴趣和衙役打口水仗,看了胖衙役一眼,淡淡的道:“在下是举人。”
“…”胖衙役狐疑的上下看着贾环,但是,脚步悄悄的往后挪了两步,气势全无。别说举人老爷,就是金陵府的秀才相公,他要是敢碰一下,回头知府大人就会将他开革。
“啊…”人群中一阵惊呼声。这才知道这少年为何如此有底气。原来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举人见官不跪。这个官是所有的官。而秀才见官不拜,指的是县官。举人享受着各种特权,帖子递到府衙里面去,知府也会看看。
人群之中,一道美目扫过贾环的脸庞。
这时,观音殿中出来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穿着青色的便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剑眉星眼、直鼻权腮,颇具威严。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出来的便是知府本人。
贾雨村目光落在贾环身上,眼神冷冽,“小友为何说本官名不副实?”这小子今天不说出个子卯来,看他如何炮制。
“咦…”黛玉掩嘴轻呼,和裴姨娘对视了一眼,难掩震惊。她和裴姨娘都认出来,这位贾知府就是她昔日的塾师贾雨村。有一份师生情分在。黛玉走前步,想要出声为贾环解围。毕竟,事情因她而起。
裴姨娘忙拉住黛玉,“玉儿,等会。”
虽说江南风气开放,女子在街面上行走亦无不可。但女子若是当街和人争辩,也非常不妥。而且贾知府是官员,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丢面子,要求情也得在事后。
不过,她心中亦隐隐对贾环有些把握,只是不大敢确定。他是一个性情沉稳的人。不会贸然的挑衅知府。再者,他应该有些人脉。毕竟是读书人。他也是贾府子弟,贾府有一位皇妃,不看僧面看佛面,应该有回旋的余地。
晴雯、如意、紫鹃、袭人、沫儿几人都是有些紧张,看着场中的局面。贾雨村那扑面而来的官威给人很大的压力。
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
贾环懒得和贾雨村啰嗦,干净利落的拱手一礼,“学生北直隶贾环,见过贾太守。”
贾雨村脸皮顿时抽了一下。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十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他是真准备教训下眼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但谁知道竟然是他的恩主的外甥,贾府的庶子。他要是敢教训贾环的话,说不定过段时间,事情就会传到王统制耳朵里去。
这个脸他得丢。
贾雨村瞬间就有了决断,脸上浮起一抹不打算太僵硬的笑容,“原来是贾小友。本官家眷已经上过香了,正要离开。贾小友,这边请。”
贾环点点头,“嗯。”走到黛玉、裴姨娘、晴雯几人面前,安排道:“你们先去上香吧。我和贾太守去那边聊几句。”
他把占着坑位的贾雨村给赶走,这个队,自然是插的心安理得。
贾环和贾雨村到一旁的静室中叙茶说话。片刻之后,一名女子带着帷帽出来,上了轿子,带着衙役们离开。小院之中一阵沸腾之声。贾知府竟然服软了。
钱槐、胡小四几人立即抬头挺胸,护着黛玉、晴雯、裴姨娘率先进入到观音殿中上香。
贾环一行人若是走水路也很便捷。自武定桥上船,顺秦淮河而下至大功桥、镇淮桥下船,即可出聚宝门。还可以沿河而上,出东水关往经护城河至聚宝门外。
不过,黛玉难得出一次门,贾环当然是带她走金陵城中繁华的街肆。感受着金陵繁荣、文明、社会百态。
热闹的环境,有助于驱除心灵深处的孤独。贾环心里清楚,别看黛玉最近时常心情不错,但内心里的那份独孤不会少。
一行人出安和街,沿金陵城主干道之一的花市大街、南门大街直行。黛玉、裴姨娘都是女伴男装。五名丫鬟跟在身边。就仿佛是春日出行的公子带着随身的丫鬟出游。
贾环看看女扮男装的黛玉、裴姨娘,微微一笑。黛玉穿着一身精美的浅灰色长衫。画了妆,遮掩她精致美丽的容颜,不过依旧有灵性流泻出来。
裴姨娘二十一岁的年纪,身姿修长,穿着白色的士子衫,容颜秀丽。即便是女扮男装,但只要仔细看两眼:颀长洁白的颈脖、胸口微凸的峰峦,就知道她是女子。
一行人中数裴姨娘和晴雯最为惹人注目。倒是最美丽的黛玉被隐藏在人群中。
一路轻松、愉快的说笑、闲聊着,出聚宝门到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自永乐十年开始修建,历时19年,耗费约250万两白银。
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被誉为中世界世界七大奇迹。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寺院规模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分南北两区。主要的宗教建筑都在北区。
贾环一行人顺着并不算密集的人流沿中轴线步入山门(金刚殿),顺次往香水河桥等知名的景点中游玩。
今天并非佛教的节日,也不是庙会的日期。寺中虽然有些香客来往,但并不显得密集。
在一处佛殿的门口,贾环在卖香的和尚手里买了香,分给大家,依次上香。
贾环并不信宗教。烧香不过去顺大流,免得不合群而已。佛殿中带着悠悠的禅音,空旷寂静。看着跪在蒲团上的裴姨娘和黛玉两人神情平静、肃穆。贾环心中倒是想起远在京城的赵姨娘来。他不相信宗教,但也不会阻止别人去相信。就比如他没有阻止赵姨娘去信佛,很多时候,有一个精神寄托并非坏事。
按照大报恩寺里和尚的说法,在这里烧了一炷香,最好还要去隔壁的观音殿中再上一炷香。
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景区营销手段,贾环笑而不语,听一听就算了。不过,见黛玉、裴姨娘、晴雯几人都是很想去,便带着众人一起往右手边的屋舍而去。过了一个殿门,就见一处小院落中汇聚约二三十人。
另有一个小轿停在院落中。等候的众人各个表情气愤。但在周边几名衙役的水火棍前敢怒不敢言。显然是有权贵的女眷在此上香。
见这样的情况,裴姨娘迟疑了下,她不想出来一趟给贾环惹麻烦,轻声道:“三爷,要不算了。我们去别的宝殿里看看。”
贾环笑着点头,扭头却见身边的黛玉和晴雯愿意等一等的样子,问道:“林妹妹的意思呢?”
黛玉有点犹豫。她想接着上一炷香。她刚才在为死去的父亲、母亲、弟弟祈福。
贾环明白了,笑一笑,道:“我问问情况吧!”
贾环让几人等在院子门口边,迈步走进去。几名衙役看过来。但没管贾环。贾环和院中的一名读书人模样的男子交谈几句,问道:“兄台,不知道此地怎么回事?”
“还能什么事?知府大人和他的小妾在里头上香。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哼。”那名男子纷纷不平的说道,扫了一眼裴姨娘等人所在的地方,再看看贾环的身高、装饰,显然已行过冠礼,就劝道:“足下想必也是带着娇妻美婢前来上香,还是在等等吧。”
贾环心里无语。竟然将秀外慧中的裴姨娘误会成他的娇妻。他的娇妻在京城呢。美婢倒是真的。不过,贾环自是不会和外人解释什么。没有这个必要。拱手道:“谢兄台了。”
说着话,走到甬道正中,对着佛堂中朗声道:“听闻贾太守政清刑简,颇具才干,素有清誉。今日得见,原来名不副实。”
金陵城内能有哪个知府?国朝的正印官是不允许擅离辖地的。里头就是贾雨村。作为贾府子弟,贾环自不可能对贾雨村退避三舍。贾雨村能起复,靠的是贾政、王子腾。这个二五仔在朝堂中的靠山就是王子腾。
太守就是知府的别称。
贾环明显是在讥讽知府。人群中顿时一片哗然。这少年郎有胆子啊!刚才还在劝贾环的士子有点傻眼。他是本地人,对贾知府什么尿性还不清楚?崖岸自高,威福自用。
裴姨娘秀丽的脸蛋上泛着轻微的粉红,她们几人站着不远,自是听到刚才“娇妻”的说词。此时又见贾环突然出声挑衅知府,顿时大吃一惊,担心起来。
黛玉愕然的张张粉润的嘴唇。她没想到贾环会采取如此激烈的态度、手段。讽刺权贵,说的轻松,并非是好玩的。
为首的一名胖衙役顿时大怒,将手中的水火棍顿在地上,“咚咚”作响,逼上前两步,恐吓道:“哪里来的小子?在此胡言乱语?还不快滚出去?”要不是看这少年穿着士子衫,他让属下将之拿下。知府大人和爱妾在里面上香。他岂敢不尽心?
贾环没兴趣和衙役打口水仗,看了胖衙役一眼,淡淡的道:“在下是举人。”
“…”胖衙役狐疑的上下看着贾环,但是,脚步悄悄的往后挪了两步,气势全无。别说举人老爷,就是金陵府的秀才相公,他要是敢碰一下,回头知府大人就会将他开革。
“啊…”人群中一阵惊呼声。这才知道这少年为何如此有底气。原来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举人见官不跪。这个官是所有的官。而秀才见官不拜,指的是县官。举人享受着各种特权,帖子递到府衙里面去,知府也会看看。
人群之中,一道美目扫过贾环的脸庞。
这时,观音殿中出来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穿着青色的便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剑眉星眼、直鼻权腮,颇具威严。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出来的便是知府本人。
贾雨村目光落在贾环身上,眼神冷冽,“小友为何说本官名不副实?”这小子今天不说出个子卯来,看他如何炮制。
“咦…”黛玉掩嘴轻呼,和裴姨娘对视了一眼,难掩震惊。她和裴姨娘都认出来,这位贾知府就是她昔日的塾师贾雨村。有一份师生情分在。黛玉走前步,想要出声为贾环解围。毕竟,事情因她而起。
裴姨娘忙拉住黛玉,“玉儿,等会。”
虽说江南风气开放,女子在街面上行走亦无不可。但女子若是当街和人争辩,也非常不妥。而且贾知府是官员,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丢面子,要求情也得在事后。
不过,她心中亦隐隐对贾环有些把握,只是不大敢确定。他是一个性情沉稳的人。不会贸然的挑衅知府。再者,他应该有些人脉。毕竟是读书人。他也是贾府子弟,贾府有一位皇妃,不看僧面看佛面,应该有回旋的余地。
晴雯、如意、紫鹃、袭人、沫儿几人都是有些紧张,看着场中的局面。贾雨村那扑面而来的官威给人很大的压力。
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
贾环懒得和贾雨村啰嗦,干净利落的拱手一礼,“学生北直隶贾环,见过贾太守。”
贾雨村脸皮顿时抽了一下。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十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他是真准备教训下眼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但谁知道竟然是他的恩主的外甥,贾府的庶子。他要是敢教训贾环的话,说不定过段时间,事情就会传到王统制耳朵里去。
这个脸他得丢。
贾雨村瞬间就有了决断,脸上浮起一抹不打算太僵硬的笑容,“原来是贾小友。本官家眷已经上过香了,正要离开。贾小友,这边请。”
贾环点点头,“嗯。”走到黛玉、裴姨娘、晴雯几人面前,安排道:“你们先去上香吧。我和贾太守去那边聊几句。”
他把占着坑位的贾雨村给赶走,这个队,自然是插的心安理得。
贾环和贾雨村到一旁的静室中叙茶说话。片刻之后,一名女子带着帷帽出来,上了轿子,带着衙役们离开。小院之中一阵沸腾之声。贾知府竟然服软了。
钱槐、胡小四几人立即抬头挺胸,护着黛玉、晴雯、裴姨娘率先进入到观音殿中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