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养生之道
众人瞧着,卓然运功之下,感觉到手指头已经开始听召唤,他缓缓的动了动手指头,然后慢慢一点点的把手指头张开了。
皇太后等人盯着卓然的手掌,当他手上慢慢打开时,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
这下连卓然自己都很惊诧,手心里的蛊虫却不知道到哪去了,他先前还以为自己运僵尸功的时候会不会把那蛊虫给捏死。但不管怎么样,他好歹是米粒大的一个虫子,就算死在了手心里头,也应该有残存的东西留下。可是现在,却什么都没有,这让卓然十分的吃惊。
小道姑顿时涨红着脸,一把抓住卓然的手把手掌翻了过来看手背,依旧什么都没有。她又仔细检查了一下手上,果然什么痕迹都没有。这下子小道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明懿冷笑道:“看清楚了吗?你如此陷害我卓大哥,意欲何为?”
那老道姑瞧着青梅,也把眉头皱了起来,说道:“青梅,这件事你没看清楚,胡乱怀疑卓大人,给卓大人赔罪。”
青梅竟然真的咕咚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来,涨红着脸,眼中噙满泪水。
卓然原先还得意洋洋的,可是见她心中着实受了天大的委屈,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的确是抓到了自己准备向皇太后下手,虽然不是要杀皇太后,但多少是不利于她的。于是警觉,及时阻止,没想到抓贼未抓到,还赔了一个响头。众人还觉得她无事生非,纯属捣乱,因此很是委屈。
曹太后笑了笑说:“算了,看花眼而已,都散了吧。”
那些官员这才各自散去,宋英宗惊魂未定,瞧向卓然。卓然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做任何解释。
明懿对卓然说道:“好啦,真相大白。咱们喝酒去,到那边竹林里头。”
曹太后却对卓然说道:“对了,你刚才不是说要找哀家说什么话吗?咱们到前面凉亭去坐着喝茶休息,有什么话你再慢慢说来,不让他们过来打扰。”
听到这话,宋英宗顿时又紧张起来,难道卓然先前是为了找太后说关于自己皇权的事吗?应该如此,不然他不会一直跟着皇太后,又找不到好的机会跟她说话的。于是向卓然投去了感激的一眼,还握了握拳头。卓然依旧只是微笑,跟着曹太后往凉亭那边走去。
刚才他只是随口说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情要找皇太后说,可是现在皇太后却要听,而且这件事必须要不适合在公众场合汇报的。卓然脑袋瓜飞速旋转,一直走到凉亭处,却还是没想到该说什么。
幸亏曹太后并不着急着问他,还吩咐任公公派人四下警戒,不让其他人接近。并拿了一壶茶和一些瓜果点心之类的放在了凉亭处,这才坐下对卓然说:“好了,现在你说吧。”
卓然在没有想好的情况下,只能想到哪说到哪。他就挑了一个眼前的事,因为眼前的事是最容易临时突发奇想找对方聊的。如果是在之前就深思熟虑的或者是重大的事情,那应该通过奏折的形式报上来,而不是临时动议,这会让对方觉得有些古怪。
所以卓然开口说道:“微臣见太后在先前的马球比赛中很是威武,心中感慨太后这精神可绝对不比那些十七八岁的小年轻弱。若是在两军阵前对垒,绝对所向披靡。”
曹太后微笑说道:“你不必说这些,说正事吧,不是说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吗?”
卓然说道:“其实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真要说的话两句话就说完了。但是如果娘娘不赞同微臣的观点,微臣会跟娘娘争辩,这样一来,便是一天也说不完的。”
“哦,什么事?”
“关于养生之道。——以家师逍遥子的观点,太后先前的行为,不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啊。”
卓然知道他的话曹太后未必会相信,必须要摆出一个足够权威的人才能够说出的话来让曹太后表示认可。而能够让曹太后认可的人,非自己的师父逍遥子莫属。逍遥子是先帝宋仁宗都非常赏识的修道之人,曹太后自然对逍遥子也是赞叹不已的。
所以卓然说道:“家师逍遥子曾说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活到多少岁就做多少岁的事。小时候儿童生性好玩,所以孩子就是玩着长大的,到了少年便要开始读书。读书是他们这时候的本分。等到了弱冠该做娶妻生子这样的事了。”
“而三十岁之后,便应该成家立业。到了四十年不惑,遇到什么争强斗胜的事能够一笑了之,懂得放弃。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够什么事都抢在头,一定要争个输赢。”
“而到了五十岁便是知天命,有所求而无所图。也就是可以试图做什么,但是不要去强求一定做到,随性而为。这才是道家无为的真谛,顺天的养生之道,只有这样,才能顺应自然,延年益寿。”
皇太后听得很仔细,不停点头,听到最后她呆了,沉吟片刻,说道:“你是想说哀家先前参加马球比赛,太过争强好胜,违背了天性,没有做到顺应自然。有所图又有所求,并不是长寿之道。是这样的吗?”
卓然点点头说:“这只是家师平素给微臣唠叨的一些话,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刚才见太后着实奋力争胜,累得大汗淋漓,心旌摇曳,于是便想起了师父所说的这话,拿来供太后参考。其实太后对如何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已经有很多人提出非常好的法子了。”
“想必当年家师在皇宫时,跟先帝和太后也说过类似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再由微臣来向太后多嘴,但关心则乱。所以斗胆向太后说了,不妥之处还请太后谅解。”
曹太后呆了半晌,才长叹一声,缓缓点头,说道:“你说的很不错嘛,并没有什么不妥的。而且这种话平素里很少有人给哀家说的,他们只会夸赞哀家厉害能干。不会告诉哀家怎做,有什么不对的。身边听到的忠言太少。对一国之君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刚才听到你说的这些,着实心头震动。”
“的确如此。哀家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马上就要到知天命之年。虽然现在还只是不惑,可是对于哀家来说,感到疑惑的事情太多。哀家对不惑二字的理解,一直以为是处事果断,做什么事不要犹豫,没有什么东西能难得倒自己,这就叫不惑。”
“可现在听你刚才所说四十不惑,原来是懂得放弃的意思。有些东西可遇不可求,就要懂得放弃,只有放弃才能快乐。否则有所求,又得不到,岂不是只有痛苦吗?而经常处于痛苦之中是绝对不能延年益寿的。想不到你师父居然把如此高深的养生之道传给了你,哀家又有幸听到你转述了他的这番说辞,哀家真的很受触动。”
卓然说的这番话,实际上不过是他穿越前从各个途径看来的说辞而已,现在信口说了出来。他并不知道这些话自己师父逍遥子有没有说过,不过这些说辞能在现代社会流传,就说明深入人心,其中道理能为很多人所接受。
果然,说出来之后也得到了曹太后高度的赞赏,并且很受触动。
曹太后背着手站了起来,在凉亭里踱着方步。说道:“你师父逍遥子仙鹤一去不回头,哀家曾派人四处去寻访,但是却始终找不到他的踪迹。没想到你已经颇得他的真传,哀家以前只是把你当做一个判官来看待而已,现在看来是哀家眼拙了,你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是旁人所没有的,而这些来自于你师逍遥子,能够从你口里听到你师父的这些精彩绝伦的论断同样令人赞叹。”
卓然忙又客气了几句。
曹太后接着说道:“最近这五六天,哀家一直闭门不出,哪都没去,甚至不见外人,你可知道哀家在做什么?”
卓然说道:“微臣不知。”
“先前跟你起争执的那小道姑,她的师父是终南山一个了不起的隐士。虽然名号不及你的师父,但也很了不起,特别是在修身养性方面更是了得。这五天哀家什么事没做,就听她谈论在终南山的日子,如何种菜种花,如何在乡间漫步。”
“早上起来可以用手采摘青草上的露珠,傍晚时分坐在石峰上目送夕阳西去,感受天地之合,万物生养的韵律。那样的日子才真是让人羡慕。哀家很是向往,一直想着也抽个时间到终南山去过一过这样的日子。在青山搭一间茅屋,悟道参禅。”
卓然心想,原来如此,难怪宋英宗这五天都找不到她。原来在自己寝宫里听一个老道姑谈论终南山隐居的故事,以至于动了远离凡尘之念,只是抛不开这九五之尊,矛盾心境之下,对自己信口胡诌的感慨深有感触。
既然她对这有兴趣,自己不防打蛇顺杆上,找些后世的段子说给他听,兴许能让她相信自己真心在关心她,应该顺应自然,无为养性。
卓然想到了郑板桥的那首很有禅意的诗《山居》,来不及细想是否合适,随口说道:“刚才听到娘娘所说的,在白云山间搭一间茅草房,在林间漫步。过得颇为逍遥自在,不由想起恩师曾经写过的一首小诗,写的恰好就是太后娘娘你所说的这种场景。”
皇太后等人盯着卓然的手掌,当他手上慢慢打开时,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
这下连卓然自己都很惊诧,手心里的蛊虫却不知道到哪去了,他先前还以为自己运僵尸功的时候会不会把那蛊虫给捏死。但不管怎么样,他好歹是米粒大的一个虫子,就算死在了手心里头,也应该有残存的东西留下。可是现在,却什么都没有,这让卓然十分的吃惊。
小道姑顿时涨红着脸,一把抓住卓然的手把手掌翻了过来看手背,依旧什么都没有。她又仔细检查了一下手上,果然什么痕迹都没有。这下子小道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明懿冷笑道:“看清楚了吗?你如此陷害我卓大哥,意欲何为?”
那老道姑瞧着青梅,也把眉头皱了起来,说道:“青梅,这件事你没看清楚,胡乱怀疑卓大人,给卓大人赔罪。”
青梅竟然真的咕咚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来,涨红着脸,眼中噙满泪水。
卓然原先还得意洋洋的,可是见她心中着实受了天大的委屈,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的确是抓到了自己准备向皇太后下手,虽然不是要杀皇太后,但多少是不利于她的。于是警觉,及时阻止,没想到抓贼未抓到,还赔了一个响头。众人还觉得她无事生非,纯属捣乱,因此很是委屈。
曹太后笑了笑说:“算了,看花眼而已,都散了吧。”
那些官员这才各自散去,宋英宗惊魂未定,瞧向卓然。卓然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做任何解释。
明懿对卓然说道:“好啦,真相大白。咱们喝酒去,到那边竹林里头。”
曹太后却对卓然说道:“对了,你刚才不是说要找哀家说什么话吗?咱们到前面凉亭去坐着喝茶休息,有什么话你再慢慢说来,不让他们过来打扰。”
听到这话,宋英宗顿时又紧张起来,难道卓然先前是为了找太后说关于自己皇权的事吗?应该如此,不然他不会一直跟着皇太后,又找不到好的机会跟她说话的。于是向卓然投去了感激的一眼,还握了握拳头。卓然依旧只是微笑,跟着曹太后往凉亭那边走去。
刚才他只是随口说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情要找皇太后说,可是现在皇太后却要听,而且这件事必须要不适合在公众场合汇报的。卓然脑袋瓜飞速旋转,一直走到凉亭处,却还是没想到该说什么。
幸亏曹太后并不着急着问他,还吩咐任公公派人四下警戒,不让其他人接近。并拿了一壶茶和一些瓜果点心之类的放在了凉亭处,这才坐下对卓然说:“好了,现在你说吧。”
卓然在没有想好的情况下,只能想到哪说到哪。他就挑了一个眼前的事,因为眼前的事是最容易临时突发奇想找对方聊的。如果是在之前就深思熟虑的或者是重大的事情,那应该通过奏折的形式报上来,而不是临时动议,这会让对方觉得有些古怪。
所以卓然开口说道:“微臣见太后在先前的马球比赛中很是威武,心中感慨太后这精神可绝对不比那些十七八岁的小年轻弱。若是在两军阵前对垒,绝对所向披靡。”
曹太后微笑说道:“你不必说这些,说正事吧,不是说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吗?”
卓然说道:“其实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真要说的话两句话就说完了。但是如果娘娘不赞同微臣的观点,微臣会跟娘娘争辩,这样一来,便是一天也说不完的。”
“哦,什么事?”
“关于养生之道。——以家师逍遥子的观点,太后先前的行为,不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啊。”
卓然知道他的话曹太后未必会相信,必须要摆出一个足够权威的人才能够说出的话来让曹太后表示认可。而能够让曹太后认可的人,非自己的师父逍遥子莫属。逍遥子是先帝宋仁宗都非常赏识的修道之人,曹太后自然对逍遥子也是赞叹不已的。
所以卓然说道:“家师逍遥子曾说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活到多少岁就做多少岁的事。小时候儿童生性好玩,所以孩子就是玩着长大的,到了少年便要开始读书。读书是他们这时候的本分。等到了弱冠该做娶妻生子这样的事了。”
“而三十岁之后,便应该成家立业。到了四十年不惑,遇到什么争强斗胜的事能够一笑了之,懂得放弃。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够什么事都抢在头,一定要争个输赢。”
“而到了五十岁便是知天命,有所求而无所图。也就是可以试图做什么,但是不要去强求一定做到,随性而为。这才是道家无为的真谛,顺天的养生之道,只有这样,才能顺应自然,延年益寿。”
皇太后听得很仔细,不停点头,听到最后她呆了,沉吟片刻,说道:“你是想说哀家先前参加马球比赛,太过争强好胜,违背了天性,没有做到顺应自然。有所图又有所求,并不是长寿之道。是这样的吗?”
卓然点点头说:“这只是家师平素给微臣唠叨的一些话,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刚才见太后着实奋力争胜,累得大汗淋漓,心旌摇曳,于是便想起了师父所说的这话,拿来供太后参考。其实太后对如何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已经有很多人提出非常好的法子了。”
“想必当年家师在皇宫时,跟先帝和太后也说过类似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再由微臣来向太后多嘴,但关心则乱。所以斗胆向太后说了,不妥之处还请太后谅解。”
曹太后呆了半晌,才长叹一声,缓缓点头,说道:“你说的很不错嘛,并没有什么不妥的。而且这种话平素里很少有人给哀家说的,他们只会夸赞哀家厉害能干。不会告诉哀家怎做,有什么不对的。身边听到的忠言太少。对一国之君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刚才听到你说的这些,着实心头震动。”
“的确如此。哀家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马上就要到知天命之年。虽然现在还只是不惑,可是对于哀家来说,感到疑惑的事情太多。哀家对不惑二字的理解,一直以为是处事果断,做什么事不要犹豫,没有什么东西能难得倒自己,这就叫不惑。”
“可现在听你刚才所说四十不惑,原来是懂得放弃的意思。有些东西可遇不可求,就要懂得放弃,只有放弃才能快乐。否则有所求,又得不到,岂不是只有痛苦吗?而经常处于痛苦之中是绝对不能延年益寿的。想不到你师父居然把如此高深的养生之道传给了你,哀家又有幸听到你转述了他的这番说辞,哀家真的很受触动。”
卓然说的这番话,实际上不过是他穿越前从各个途径看来的说辞而已,现在信口说了出来。他并不知道这些话自己师父逍遥子有没有说过,不过这些说辞能在现代社会流传,就说明深入人心,其中道理能为很多人所接受。
果然,说出来之后也得到了曹太后高度的赞赏,并且很受触动。
曹太后背着手站了起来,在凉亭里踱着方步。说道:“你师父逍遥子仙鹤一去不回头,哀家曾派人四处去寻访,但是却始终找不到他的踪迹。没想到你已经颇得他的真传,哀家以前只是把你当做一个判官来看待而已,现在看来是哀家眼拙了,你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是旁人所没有的,而这些来自于你师逍遥子,能够从你口里听到你师父的这些精彩绝伦的论断同样令人赞叹。”
卓然忙又客气了几句。
曹太后接着说道:“最近这五六天,哀家一直闭门不出,哪都没去,甚至不见外人,你可知道哀家在做什么?”
卓然说道:“微臣不知。”
“先前跟你起争执的那小道姑,她的师父是终南山一个了不起的隐士。虽然名号不及你的师父,但也很了不起,特别是在修身养性方面更是了得。这五天哀家什么事没做,就听她谈论在终南山的日子,如何种菜种花,如何在乡间漫步。”
“早上起来可以用手采摘青草上的露珠,傍晚时分坐在石峰上目送夕阳西去,感受天地之合,万物生养的韵律。那样的日子才真是让人羡慕。哀家很是向往,一直想着也抽个时间到终南山去过一过这样的日子。在青山搭一间茅屋,悟道参禅。”
卓然心想,原来如此,难怪宋英宗这五天都找不到她。原来在自己寝宫里听一个老道姑谈论终南山隐居的故事,以至于动了远离凡尘之念,只是抛不开这九五之尊,矛盾心境之下,对自己信口胡诌的感慨深有感触。
既然她对这有兴趣,自己不防打蛇顺杆上,找些后世的段子说给他听,兴许能让她相信自己真心在关心她,应该顺应自然,无为养性。
卓然想到了郑板桥的那首很有禅意的诗《山居》,来不及细想是否合适,随口说道:“刚才听到娘娘所说的,在白云山间搭一间茅草房,在林间漫步。过得颇为逍遥自在,不由想起恩师曾经写过的一首小诗,写的恰好就是太后娘娘你所说的这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