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奉贤堂
宜兴奉贤堂沈氏一脉,虽然如今已经名声不显。但常耀却是了解到这个家族背后的一些轶事。十数年前,榆次常氏走出山西,力图将生意向江淮一带发展,便是得益于沈氏的帮助。这一点,也只有常氏的几个族老了解其中的端倪,而常耀则是当时负责与沈氏联络的子弟。
沈氏原为河南大族,三国两晋时期,迁徙到江南,其后多年战乱,沈氏族人分散到南方各地,宜兴奉贤堂便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分支。
奉贤堂不显于人前,但常耀却是知道这个低调内敛的家族当年的一些事迹。榆次常氏进军江淮,期间受到江淮大族的狙击,幸好当时的常氏家主机缘之下得到沈氏的相助,这才逐渐站稳了脚跟,可以说,常氏能有今天的局面,全靠奉贤堂的帮助。
而更令常耀啧啧称奇的是,当时的沈家当家人竟然是一名女子。说起来,这也是沈氏的不幸,奉贤堂老家主,膝下只有两女,幼女自小离散不知所踪,只有一个长女留在身边。当时,沈氏的老家主罹患重病,缠绵病榻,也只有这个长女可以依托。因此这个长女从小是被当做男孩来养大的。所以,外人也都知道沈家有个“女公子”。
虽是女子,但这位沈家长女却是对于经商一道有着连男子也无法企及的天赋,沈氏在她的手上,短短的数年光景,便成为江南有数的大族。但沈家男丁凋零的状况却为之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沈氏老家主没有兄弟子嗣,膝下更是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当沈氏的生意愈发的红火的时候,危机也就悄悄来临。
偌大的家产,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窘境,一面是江南各大族频频使人上门提亲,希望借助将沈氏女公子娶进家门的同时,也能将沈家的家产名正言顺的霸占过来;另一面却是沈氏的其他分支,为了谋夺奉贤堂的产业,不遗余力的压榨排挤沈家父女。
于是天启三年,沈家父女不得不离开家乡,北上京师。临走前。就连家中的数千亩田地都一并分给了族人,两人就此抛家舍业离开故土,远赴京师。
这后来,常耀便没有再得到什么关于沈氏的消息。一晃数年过去。直到天启七年。皇帝龙驭上宾。社稷动荡,这才隐约听人说起来,沈氏在京师遭遇了灭顶之灾。老家主和沈家女公子一夜之间全部死于变乱。为此,常氏老家主也伤心欲绝,没过多少天,便就此仙游。少家主沈威继承家业。常耀也由江淮来到山东登州发展。
对于沈家的遭遇,常耀也是唏嘘不已,原本以为沈家奉贤堂从此便销声匿迹,但在前年,却意外的遇到了沈名先。作为当年与沈氏联络的常家子弟,常耀与沈名先相识多年,沈名先当年只不过是沈家女公子身边的亲随之一,原以为他也在京师那场劫难中殒命,却没想到又在登州相遇。
常耀此时才发现,原来奉贤堂始终存在。原先跟随沈氏老家主和女公子的一批心腹和亲随,如今星散各地,却是谨守着奉贤堂的名号,他们的忠诚令人惊叹,只不过,如今沈家的掌舵人是谁,沈名先却是只字未提。
故友相逢,自然是感慨万千。但每当常耀提起沈家的事情,沈名先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一来,常耀倒是不方便再追问,但他也隐隐约约的觉得,沈家如今的行事作风相比较当年,更多了些神秘的味道。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当年皇帝突然驾崩,听闻京师中可是乱了好一阵子,之后魏忠贤被逐出京师,死在了河间府的阜城。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颗人头落地,又有多少豪门身死族灭,想来沈家便是在那时株连到了其中。经此一难,沈家作事难免会更加的谨慎小心。
于是,常耀便与沈名先来往密切了起来,两家也携手做了不少的生意。但对于沈家,常耀始终觉得好像隔了一层薄纱一般,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楚。
但今天沈名先的忽然来访,却让常耀的忧虑减轻了不少。山右商家逼迫登州的山西商人不得入驻贸易区之内,明摆着是要与官府作对,他们在朝中人脉甚广,自然不会有有什么牵连。倒是如同德玉商号这些被些胁迫的商家,本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却没想到搀和进这趟浑水中,焉能落下什么好来。沈名先在登州多年,见识多人面足,说不定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当常耀将心中的忧虑说出来,沈名先则是哈哈一笑,劝慰常耀不要为此而为难。“贤弟倒是多虑了,贵我两家合作颇多,咱们也都是在生意场上打滚多年的人了。贸易区其中的商机所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京师也有了消息,市舶司成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样一个大好机会错过了,未免有些可惜。”
常耀连连点头,沈名先说的极是,放着送到眼前的钱财不去赚,实在是暴殄天物。但山右范家和王家却步步相逼,如果忤逆了他们的意思,山西老家的生意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何况,他们在朝中还有依靠的势力存在,一旦给个小鞋穿穿,常家万万承受不起。
“这样也好办!”沈名先拍拍手,“实不相瞒,如今不仅是我山东的客商有意在贸易区中分一杯羹。据愚兄所知,现在江淮两广甚至于云贵福建的人都在向山东赶来……!”
“竟有此事!”常耀吓了一跳,没想到贸易区的事情影响这么大。沈名先和自己交情莫逆,想来不会拿这样的事情来诓骗自己。
“所以,贤弟啊,务必要快点下手啊!”
常耀一时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站起身。在屋中不断的走来走去,双手不停的搓动,但还是拿不定主意。
沈名先轻松的一笑,“贤弟不必为难,这样,愚兄先以奉贤堂的名义拿下一些地段的商铺来。贤弟觉得其中或有可为,便暗中在愚兄这里预定一些,等到这风声过去再说,也免得得罪了晋和和晋通两家。”
常耀眼前一亮,但顿时又摇了摇头。“多谢兄长的好意。但要是此事被范家和王家知晓了,小弟倒是无所谓,就怕鄙家主恐怕便要因此为难了!”
沈名先明白常耀的意思。当即便解释道:“你我心里都明白,这些年山右那些人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些什么勾当。朝廷也明白。但就是一个管不管的问题。如今咱们登州的这位副总兵大人的行事手段。或许你也有所知晓。山右他们还敢如此犯上,岂不是自取死路?”
“可他们在朝中……?”常耀犹疑的说道。
沈名先拿起折扇展开,轻轻的摇了摇。“他们有,难道总兵大人便没有吗?你我只是商人,只是做生意赚取所需而已,其他的,管那么多作甚。更何况,你我仰仗地利拿下一些商铺来,就算之后有了事端,也大可以转手卖给其他人,这也是稳赚不赔的事情啊!”
“兄长的意思是,您和总兵大人……?”常耀忽然想到了一点,连忙问道。
沈名先呵呵一笑,“静观其变静观其变哪!愚兄这里先拿下商铺再说。贤弟不妨先看看情况。只是有一点,局面平定下来之后,山陕同道或许会有犹疑不定的时候,榆次常氏可是晋商的大家,愚兄希望到时候,贤弟能出来稳定局面!”
……
贸易区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新军的建设同样没有停下脚步。朱平安在凤阳吃进的范氏商号的财货发挥了极大的效用。大笔的金银投入进去,加上洛佩斯佛郎机商行的权力支持,新军的架构瞬间膨胀起来。原有的五百名老卒朱平安只留下的一百人,其余的四百人分别分配给了岳锦峰仇泽以及李定国。
通过对四卫军户的整顿,田地发还给军户手中,军户子弟的热情顿时便被激发了起来。除威海卫,朱平安打算以军港的形式建立起来之外,成山卫靖海卫和大嵩卫的部队全部进入到高速的扩编之中。
实际上,朱平安已经决定摒除原先的军户制和募兵制,打算以义务兵制来替代。四卫中军户子弟众多,除了削减老弱病残退出军伍,或加入辅兵阵营或回乡种田之外,四卫供收拢招募士卒达到八千人。选拔其中精锐进入新军部队,进入登州集训,其余士卒分别编入卫所部队,由岳锦峰仇泽李定国带队训练,等到新军的建制和整训完成之后,三卫的部队将同样进行整编,目前进行的的,也仅是类似于后世的新兵训练,目的在于培养新兵的纪律团队意识。
当然,对于思想工作,朱平安也同样没有放松。分配到三卫的四百名老卒便是延续了这样一种角色,白天带领新兵训练,晚上则开始有意识的将《士兵操典》以及一些浅显易懂的家国理论灌输给士卒。
新军的编制很快也确定下来。共分五个兵种,为长枪兵火枪兵掷弹兵刀盾手以及火炮营。这也是按照古斯塔夫方阵战术的需要来确定的兵种。完全的火器装备,在目前的战争中还只能是死路一条,就连欧洲诸国也达不到那样的标准。朱平安唯有先借鉴欧陆各国的经验,将热兵器和冷兵器结合起来,随着武器的升级再决定新的战术。
新兵集训的进行同时,朱平安也委派阴世纲和沈名先对于新兵的身份进行一一审核,从中发现不错的苗子便记录在案。以便在第一期的集训结束之后,便划定培养名单,因为,登州的卫学也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除了吸引部分的军户子弟入学之外,还有便是将圈定的好苗子以及少量有志于担任武职的军户子弟进入卫学的一个特殊班级。
这个班级将成为将来新军的中基层军官的摇篮,朱平安为之取名为“讲武堂”。(未完待续。。)
沈氏原为河南大族,三国两晋时期,迁徙到江南,其后多年战乱,沈氏族人分散到南方各地,宜兴奉贤堂便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分支。
奉贤堂不显于人前,但常耀却是知道这个低调内敛的家族当年的一些事迹。榆次常氏进军江淮,期间受到江淮大族的狙击,幸好当时的常氏家主机缘之下得到沈氏的相助,这才逐渐站稳了脚跟,可以说,常氏能有今天的局面,全靠奉贤堂的帮助。
而更令常耀啧啧称奇的是,当时的沈家当家人竟然是一名女子。说起来,这也是沈氏的不幸,奉贤堂老家主,膝下只有两女,幼女自小离散不知所踪,只有一个长女留在身边。当时,沈氏的老家主罹患重病,缠绵病榻,也只有这个长女可以依托。因此这个长女从小是被当做男孩来养大的。所以,外人也都知道沈家有个“女公子”。
虽是女子,但这位沈家长女却是对于经商一道有着连男子也无法企及的天赋,沈氏在她的手上,短短的数年光景,便成为江南有数的大族。但沈家男丁凋零的状况却为之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沈氏老家主没有兄弟子嗣,膝下更是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当沈氏的生意愈发的红火的时候,危机也就悄悄来临。
偌大的家产,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窘境,一面是江南各大族频频使人上门提亲,希望借助将沈氏女公子娶进家门的同时,也能将沈家的家产名正言顺的霸占过来;另一面却是沈氏的其他分支,为了谋夺奉贤堂的产业,不遗余力的压榨排挤沈家父女。
于是天启三年,沈家父女不得不离开家乡,北上京师。临走前。就连家中的数千亩田地都一并分给了族人,两人就此抛家舍业离开故土,远赴京师。
这后来,常耀便没有再得到什么关于沈氏的消息。一晃数年过去。直到天启七年。皇帝龙驭上宾。社稷动荡,这才隐约听人说起来,沈氏在京师遭遇了灭顶之灾。老家主和沈家女公子一夜之间全部死于变乱。为此,常氏老家主也伤心欲绝,没过多少天,便就此仙游。少家主沈威继承家业。常耀也由江淮来到山东登州发展。
对于沈家的遭遇,常耀也是唏嘘不已,原本以为沈家奉贤堂从此便销声匿迹,但在前年,却意外的遇到了沈名先。作为当年与沈氏联络的常家子弟,常耀与沈名先相识多年,沈名先当年只不过是沈家女公子身边的亲随之一,原以为他也在京师那场劫难中殒命,却没想到又在登州相遇。
常耀此时才发现,原来奉贤堂始终存在。原先跟随沈氏老家主和女公子的一批心腹和亲随,如今星散各地,却是谨守着奉贤堂的名号,他们的忠诚令人惊叹,只不过,如今沈家的掌舵人是谁,沈名先却是只字未提。
故友相逢,自然是感慨万千。但每当常耀提起沈家的事情,沈名先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一来,常耀倒是不方便再追问,但他也隐隐约约的觉得,沈家如今的行事作风相比较当年,更多了些神秘的味道。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当年皇帝突然驾崩,听闻京师中可是乱了好一阵子,之后魏忠贤被逐出京师,死在了河间府的阜城。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颗人头落地,又有多少豪门身死族灭,想来沈家便是在那时株连到了其中。经此一难,沈家作事难免会更加的谨慎小心。
于是,常耀便与沈名先来往密切了起来,两家也携手做了不少的生意。但对于沈家,常耀始终觉得好像隔了一层薄纱一般,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楚。
但今天沈名先的忽然来访,却让常耀的忧虑减轻了不少。山右商家逼迫登州的山西商人不得入驻贸易区之内,明摆着是要与官府作对,他们在朝中人脉甚广,自然不会有有什么牵连。倒是如同德玉商号这些被些胁迫的商家,本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却没想到搀和进这趟浑水中,焉能落下什么好来。沈名先在登州多年,见识多人面足,说不定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当常耀将心中的忧虑说出来,沈名先则是哈哈一笑,劝慰常耀不要为此而为难。“贤弟倒是多虑了,贵我两家合作颇多,咱们也都是在生意场上打滚多年的人了。贸易区其中的商机所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京师也有了消息,市舶司成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样一个大好机会错过了,未免有些可惜。”
常耀连连点头,沈名先说的极是,放着送到眼前的钱财不去赚,实在是暴殄天物。但山右范家和王家却步步相逼,如果忤逆了他们的意思,山西老家的生意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何况,他们在朝中还有依靠的势力存在,一旦给个小鞋穿穿,常家万万承受不起。
“这样也好办!”沈名先拍拍手,“实不相瞒,如今不仅是我山东的客商有意在贸易区中分一杯羹。据愚兄所知,现在江淮两广甚至于云贵福建的人都在向山东赶来……!”
“竟有此事!”常耀吓了一跳,没想到贸易区的事情影响这么大。沈名先和自己交情莫逆,想来不会拿这样的事情来诓骗自己。
“所以,贤弟啊,务必要快点下手啊!”
常耀一时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站起身。在屋中不断的走来走去,双手不停的搓动,但还是拿不定主意。
沈名先轻松的一笑,“贤弟不必为难,这样,愚兄先以奉贤堂的名义拿下一些地段的商铺来。贤弟觉得其中或有可为,便暗中在愚兄这里预定一些,等到这风声过去再说,也免得得罪了晋和和晋通两家。”
常耀眼前一亮,但顿时又摇了摇头。“多谢兄长的好意。但要是此事被范家和王家知晓了,小弟倒是无所谓,就怕鄙家主恐怕便要因此为难了!”
沈名先明白常耀的意思。当即便解释道:“你我心里都明白,这些年山右那些人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些什么勾当。朝廷也明白。但就是一个管不管的问题。如今咱们登州的这位副总兵大人的行事手段。或许你也有所知晓。山右他们还敢如此犯上,岂不是自取死路?”
“可他们在朝中……?”常耀犹疑的说道。
沈名先拿起折扇展开,轻轻的摇了摇。“他们有,难道总兵大人便没有吗?你我只是商人,只是做生意赚取所需而已,其他的,管那么多作甚。更何况,你我仰仗地利拿下一些商铺来,就算之后有了事端,也大可以转手卖给其他人,这也是稳赚不赔的事情啊!”
“兄长的意思是,您和总兵大人……?”常耀忽然想到了一点,连忙问道。
沈名先呵呵一笑,“静观其变静观其变哪!愚兄这里先拿下商铺再说。贤弟不妨先看看情况。只是有一点,局面平定下来之后,山陕同道或许会有犹疑不定的时候,榆次常氏可是晋商的大家,愚兄希望到时候,贤弟能出来稳定局面!”
……
贸易区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新军的建设同样没有停下脚步。朱平安在凤阳吃进的范氏商号的财货发挥了极大的效用。大笔的金银投入进去,加上洛佩斯佛郎机商行的权力支持,新军的架构瞬间膨胀起来。原有的五百名老卒朱平安只留下的一百人,其余的四百人分别分配给了岳锦峰仇泽以及李定国。
通过对四卫军户的整顿,田地发还给军户手中,军户子弟的热情顿时便被激发了起来。除威海卫,朱平安打算以军港的形式建立起来之外,成山卫靖海卫和大嵩卫的部队全部进入到高速的扩编之中。
实际上,朱平安已经决定摒除原先的军户制和募兵制,打算以义务兵制来替代。四卫中军户子弟众多,除了削减老弱病残退出军伍,或加入辅兵阵营或回乡种田之外,四卫供收拢招募士卒达到八千人。选拔其中精锐进入新军部队,进入登州集训,其余士卒分别编入卫所部队,由岳锦峰仇泽李定国带队训练,等到新军的建制和整训完成之后,三卫的部队将同样进行整编,目前进行的的,也仅是类似于后世的新兵训练,目的在于培养新兵的纪律团队意识。
当然,对于思想工作,朱平安也同样没有放松。分配到三卫的四百名老卒便是延续了这样一种角色,白天带领新兵训练,晚上则开始有意识的将《士兵操典》以及一些浅显易懂的家国理论灌输给士卒。
新军的编制很快也确定下来。共分五个兵种,为长枪兵火枪兵掷弹兵刀盾手以及火炮营。这也是按照古斯塔夫方阵战术的需要来确定的兵种。完全的火器装备,在目前的战争中还只能是死路一条,就连欧洲诸国也达不到那样的标准。朱平安唯有先借鉴欧陆各国的经验,将热兵器和冷兵器结合起来,随着武器的升级再决定新的战术。
新兵集训的进行同时,朱平安也委派阴世纲和沈名先对于新兵的身份进行一一审核,从中发现不错的苗子便记录在案。以便在第一期的集训结束之后,便划定培养名单,因为,登州的卫学也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除了吸引部分的军户子弟入学之外,还有便是将圈定的好苗子以及少量有志于担任武职的军户子弟进入卫学的一个特殊班级。
这个班级将成为将来新军的中基层军官的摇篮,朱平安为之取名为“讲武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