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反客为主
封达不动声色的看看王品和杨廷麟两人,话语中却是带了一丝辄愉的意味,“太子殿下对两位期望甚高,杨大人因为杨嗣昌被贬谪,这些年,太子殿下一直记挂着这事,曾经数次提起要将您想办法调回京师。王公公自不必说了,当年的事情太子殿下直到如今还是念念不忘。”
封达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啪”的一声,将酒杯放在桌子上,眼眉一番,黑瞳仁投射出精光,牢牢的锁住王品二人。“二位,在登州这么多年,想来已经在这山东之地站稳了脚跟,太子殿下的吩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是吗?”
封达的话软中带硬,已经隐隐透出颐指气使的意味,让杨廷麟和王品顿觉不适。王品到还没说什么,杨廷麟却是已经冷哼出声,“封公公言重了,太子殿下念及旧情,下官无以感佩。太子居于东宫,恐怕对于山东之事还不甚明了。如今天下虽乱,但京师依然稳如磐石,恕下官直言,太子殿下这个时候恪守本位谨怀中枢才是,却何以忽然对山东的兵权如此看重?”
杨廷麟此言一出,王品不觉有些尴尬。太子朱慈琅东宫一系人马中,杨廷麟这些年却是颇为不得志。杨嗣昌陷害卢相昇,杨廷麟遭了池鱼之殃,当时朱慈琅对其相当看重,一门心思将其弄回京师。但后来却由于杨廷麟大力推荐了朱平安进入太子幕府,却是因为木语菱的事情让朱慈琅也迁怒于他。
其后,朱慈琅数次要求杨廷麟想方设法在登州攫取兵权。其中的缘由却是未向杨廷麟严明。王品却是深解其味,崇祯皇帝在登州和天津安插人手的事情,已经在私下里对太子和周皇后言明。
事易时移,由于群臣的不合作,崇祯移驾南京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但为了大明的存续。崇祯不得不将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王品上次运税银入京时,曾经面见太子朱慈琅。当时朱慈琅便已经向他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
王品何等的聪明,一经提醒,便立刻想到了朱平安当日和路振飞黄公辅陈子壮等人结盟的事情,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王品马上将整件事情琢磨的七七八八。
当时朱慈琅便有意无意的暗示王品,要在山东多方延揽贤良,尤其是要结交掌兵武将,而王品私自截留下的税银将来也会大有用处。对于朱平安。朱慈琅已经是排斥到极点,即便表面上还是优礼有加,但心中却是恨不得现在便将其踩在脚下。
贺人龙的背叛,让大明帝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出了悬崖,太子和他的属臣同样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得不加快行动的步伐,来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故提前做一些准备。
而封达表面上看来是朱平安的监军,其实却是杨廷麟和王品的监军。他要确保太子朱慈琅的权威。确保在南迁之时,朱慈琅的命运不必全部掌握在朱平安的手中。甚至有可能反客为主。
从本质上来说,太子朱慈琅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眼前他却不能完全相信杨廷麟的忠诚是否依旧,因此也只能以威压的形式,通过封达来促成这一点。王品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也知道杨廷麟是个直臣。这种方法未必能够奏效。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安排,定有深意!”王品看着已经有些愠怒的封达,不得不站出来打个哈哈。“咱们这些依附于太子的人,用心办差便是,那些个……!”
封达还没有附和。杨廷麟却是径直站了起来,将面前的杯盘往旁边一拨,“天下大势由治入乱,我等更应殚精竭虑,辅佐太子向心国事,由此巩固储君之位。封公公所言,杨某不才,无能为力,就此告辞!”说完拂袖而去。
杨廷麟的离席,将封达气的脸色发青,“一介腐儒,亏得太子殿下还给他如此多的机会,竟然一点也不知道感激珍惜。”
王品无奈的摇摇头,“封公公此言差矣,杨伯祥是干才,此等人必然身有风骨,岂是威逼利诱可以打动的。咱家到时觉得,如果封公公可以据实以告,杨伯祥未必不能听从号令!此人虽然目前只是登州一同知,但朱平安却是格外信重,常以其赞画军事,要是能说动他从命,咱们也就省了不少的力气啊!”
封达坚决的摆摆手,“王公公,你我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同在东宫效力,太子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这些筹划事涉机密,传出去便是会引起轩然大波。杨廷麟是个人才不假,可他毕竟是个文官,太子殿下如今信赖的只有咱们这些无根之人,况且,咱们也不能坏了自己的大事啊,一旦让太子殿下察觉到咱们离了这些个文官竟然一无所成,那将来,咱们还是要吃苦头的啊!”
封达一拍桌子,“杨廷麟此人不识抬举,竟然置太子殿下于不顾,今日又知道了这如许多的事情,此人不能再留了。”
封达刚想招呼自己的手下,却被王品一把拦住,“封公公不可,这杨廷麟归根到底不过是个义气书生。虽不赞同你我今日之议。但其人对太子殿下却是感激涕零,他万万不会以此事大做文章,陷太子于不义之地的!”
“可如果有万一呢?”封达冷冷说道。
“咱家愿为其作保,请封公公宽限些时日,咱家找合适的机会再好好权威其一下!山东兵马如今都在朱平安的掌握之下,没有杨廷麟的协助,咱们要想做成此事,却是颇为不易!”
封达冷然一笑,“这可说不得,咱家先期潜入山东这么长时间,可不是眼巴巴的跑到登州来看海景的……!”
……
明代宦官监军始于永乐年间。到了崇祯朝时,已经是登峰造极,达到了顶点。崇祯即位之初,有感于魏忠贤一党乱政之害,因此一登基便撤回各处镇守太监,决心杜绝宦官参与军政事务的弊病。但时隔不久。便又恢复旧政。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朝臣已经流于党争,对于国家大事则是无能为力。
崇祯十五年十月,大批中官出京赶赴各地监军。辽东还是高起潜坐镇,陈大金闫思印孙茂霖等赴左良玉孙传庭等部监军,卢九德守备南京,李辅国许进忠镇守紫荆关到马关,丁希忠守昌平,王裕民掌京营。王承恩王永吉提督九门督查城守。节制各镇兵符。
而封达便是被派往山东的监军太监。
封达实在十月底到的山东,一路上兵祸连绵,因此,封达也不敢以钦差监军依仗显露于人前,只是轻车简从,带了百余名亲随抵达登州。
一到登州,封达便开始行使自己作为监军的权力。明代监军,其权势高于一军主帅。这也是只有大明朝才难得一见的奇景。崇祯朝的监军太监则更甚,不仅官位地位高于主帅而且掌握有查饷职司。等于是可以掌握军队兵马的财政大权,这也是监军太监借机搜敛钱财的一种主要手段,。再有一点,便是“遍揽精兵需索地方”。
万历到崇祯朝之间这段时期,明军军制已然混乱到极点,主要的作战力量都来自于主帅豢养的家丁部队。监军太监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斤两,更何况现在大明官军屡战屡败,精锐之师损失殆尽,监军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每到一军。便是将最精锐的部队先调拨到自己的麾下,如果一旦战事不利,那么便可以以精兵保身,抢先撤退。
再一个就是压榨地方,太监手中了兵,所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借此生财。如今各处战乱,地方官府为了自保,不得不贿赂监军太监这个实权人物,一次获得兵马的保护,钱粮要源源不断的供给。类似的事情,卢九德高起潜王永吉等大太监都干过,而且不止一次。
所以,封达到达登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饷。
朱平安任职山东四年,这四年中山东兵马的粮饷账册,封达都要一一过目。不过,其实他也看不懂,只是从户部找了几个经年的账花子来掩人耳目,他要的的效果便是卡死朱平安的财路,以此来间接的控制山东兵马。
不过,没想到,朱平安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当时便让人将这四年以来的各种账册统统搬到了封达的面前。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个身着锦衣卫千户服饰的军官,来人自称名叫郭追,乃是京师锦衣卫衙门派驻到山东的人手,郭追说的明白,“山东的军饷粮草往来,四年中只是分发了不到六分之一,一切都有据可查。此次监军驾临山东,山东军民如同期盼雨露。都盼着监军能将这些年拖欠的饷银补发下来,以示天恩!”
封达傻了眼,一群账花子没日没夜的查了十天,最后只能红着眼睛回禀,账目实物一点问题都没有,朝廷确实是还积欠着山东军民不少的饷银。就连已经分发过的,也是一点瑕疵都找不到,朱平安等各级将领没有克扣过一分银子,一粒粮食。
不甘心失败的封达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些天,终于又想出一个主意来,那就是彻查登州自由贸易区。身为监军,除了整肃军机监督将领,其余的自然是要造福地方。
朱平安再一次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乎,不到一个时辰,封达的监军府衙门前便挤满了前来拜会的人群。为首的两张拜帖,让封达再一次傻了眼。
一张是“嘉定伯府”。另一张是“成国公府”。
封达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啪”的一声,将酒杯放在桌子上,眼眉一番,黑瞳仁投射出精光,牢牢的锁住王品二人。“二位,在登州这么多年,想来已经在这山东之地站稳了脚跟,太子殿下的吩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是吗?”
封达的话软中带硬,已经隐隐透出颐指气使的意味,让杨廷麟和王品顿觉不适。王品到还没说什么,杨廷麟却是已经冷哼出声,“封公公言重了,太子殿下念及旧情,下官无以感佩。太子居于东宫,恐怕对于山东之事还不甚明了。如今天下虽乱,但京师依然稳如磐石,恕下官直言,太子殿下这个时候恪守本位谨怀中枢才是,却何以忽然对山东的兵权如此看重?”
杨廷麟此言一出,王品不觉有些尴尬。太子朱慈琅东宫一系人马中,杨廷麟这些年却是颇为不得志。杨嗣昌陷害卢相昇,杨廷麟遭了池鱼之殃,当时朱慈琅对其相当看重,一门心思将其弄回京师。但后来却由于杨廷麟大力推荐了朱平安进入太子幕府,却是因为木语菱的事情让朱慈琅也迁怒于他。
其后,朱慈琅数次要求杨廷麟想方设法在登州攫取兵权。其中的缘由却是未向杨廷麟严明。王品却是深解其味,崇祯皇帝在登州和天津安插人手的事情,已经在私下里对太子和周皇后言明。
事易时移,由于群臣的不合作,崇祯移驾南京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但为了大明的存续。崇祯不得不将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王品上次运税银入京时,曾经面见太子朱慈琅。当时朱慈琅便已经向他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
王品何等的聪明,一经提醒,便立刻想到了朱平安当日和路振飞黄公辅陈子壮等人结盟的事情,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王品马上将整件事情琢磨的七七八八。
当时朱慈琅便有意无意的暗示王品,要在山东多方延揽贤良,尤其是要结交掌兵武将,而王品私自截留下的税银将来也会大有用处。对于朱平安。朱慈琅已经是排斥到极点,即便表面上还是优礼有加,但心中却是恨不得现在便将其踩在脚下。
贺人龙的背叛,让大明帝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出了悬崖,太子和他的属臣同样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得不加快行动的步伐,来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故提前做一些准备。
而封达表面上看来是朱平安的监军,其实却是杨廷麟和王品的监军。他要确保太子朱慈琅的权威。确保在南迁之时,朱慈琅的命运不必全部掌握在朱平安的手中。甚至有可能反客为主。
从本质上来说,太子朱慈琅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眼前他却不能完全相信杨廷麟的忠诚是否依旧,因此也只能以威压的形式,通过封达来促成这一点。王品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也知道杨廷麟是个直臣。这种方法未必能够奏效。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安排,定有深意!”王品看着已经有些愠怒的封达,不得不站出来打个哈哈。“咱们这些依附于太子的人,用心办差便是,那些个……!”
封达还没有附和。杨廷麟却是径直站了起来,将面前的杯盘往旁边一拨,“天下大势由治入乱,我等更应殚精竭虑,辅佐太子向心国事,由此巩固储君之位。封公公所言,杨某不才,无能为力,就此告辞!”说完拂袖而去。
杨廷麟的离席,将封达气的脸色发青,“一介腐儒,亏得太子殿下还给他如此多的机会,竟然一点也不知道感激珍惜。”
王品无奈的摇摇头,“封公公此言差矣,杨伯祥是干才,此等人必然身有风骨,岂是威逼利诱可以打动的。咱家到时觉得,如果封公公可以据实以告,杨伯祥未必不能听从号令!此人虽然目前只是登州一同知,但朱平安却是格外信重,常以其赞画军事,要是能说动他从命,咱们也就省了不少的力气啊!”
封达坚决的摆摆手,“王公公,你我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同在东宫效力,太子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这些筹划事涉机密,传出去便是会引起轩然大波。杨廷麟是个人才不假,可他毕竟是个文官,太子殿下如今信赖的只有咱们这些无根之人,况且,咱们也不能坏了自己的大事啊,一旦让太子殿下察觉到咱们离了这些个文官竟然一无所成,那将来,咱们还是要吃苦头的啊!”
封达一拍桌子,“杨廷麟此人不识抬举,竟然置太子殿下于不顾,今日又知道了这如许多的事情,此人不能再留了。”
封达刚想招呼自己的手下,却被王品一把拦住,“封公公不可,这杨廷麟归根到底不过是个义气书生。虽不赞同你我今日之议。但其人对太子殿下却是感激涕零,他万万不会以此事大做文章,陷太子于不义之地的!”
“可如果有万一呢?”封达冷冷说道。
“咱家愿为其作保,请封公公宽限些时日,咱家找合适的机会再好好权威其一下!山东兵马如今都在朱平安的掌握之下,没有杨廷麟的协助,咱们要想做成此事,却是颇为不易!”
封达冷然一笑,“这可说不得,咱家先期潜入山东这么长时间,可不是眼巴巴的跑到登州来看海景的……!”
……
明代宦官监军始于永乐年间。到了崇祯朝时,已经是登峰造极,达到了顶点。崇祯即位之初,有感于魏忠贤一党乱政之害,因此一登基便撤回各处镇守太监,决心杜绝宦官参与军政事务的弊病。但时隔不久。便又恢复旧政。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朝臣已经流于党争,对于国家大事则是无能为力。
崇祯十五年十月,大批中官出京赶赴各地监军。辽东还是高起潜坐镇,陈大金闫思印孙茂霖等赴左良玉孙传庭等部监军,卢九德守备南京,李辅国许进忠镇守紫荆关到马关,丁希忠守昌平,王裕民掌京营。王承恩王永吉提督九门督查城守。节制各镇兵符。
而封达便是被派往山东的监军太监。
封达实在十月底到的山东,一路上兵祸连绵,因此,封达也不敢以钦差监军依仗显露于人前,只是轻车简从,带了百余名亲随抵达登州。
一到登州,封达便开始行使自己作为监军的权力。明代监军,其权势高于一军主帅。这也是只有大明朝才难得一见的奇景。崇祯朝的监军太监则更甚,不仅官位地位高于主帅而且掌握有查饷职司。等于是可以掌握军队兵马的财政大权,这也是监军太监借机搜敛钱财的一种主要手段,。再有一点,便是“遍揽精兵需索地方”。
万历到崇祯朝之间这段时期,明军军制已然混乱到极点,主要的作战力量都来自于主帅豢养的家丁部队。监军太监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斤两,更何况现在大明官军屡战屡败,精锐之师损失殆尽,监军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每到一军。便是将最精锐的部队先调拨到自己的麾下,如果一旦战事不利,那么便可以以精兵保身,抢先撤退。
再一个就是压榨地方,太监手中了兵,所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借此生财。如今各处战乱,地方官府为了自保,不得不贿赂监军太监这个实权人物,一次获得兵马的保护,钱粮要源源不断的供给。类似的事情,卢九德高起潜王永吉等大太监都干过,而且不止一次。
所以,封达到达登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饷。
朱平安任职山东四年,这四年中山东兵马的粮饷账册,封达都要一一过目。不过,其实他也看不懂,只是从户部找了几个经年的账花子来掩人耳目,他要的的效果便是卡死朱平安的财路,以此来间接的控制山东兵马。
不过,没想到,朱平安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当时便让人将这四年以来的各种账册统统搬到了封达的面前。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个身着锦衣卫千户服饰的军官,来人自称名叫郭追,乃是京师锦衣卫衙门派驻到山东的人手,郭追说的明白,“山东的军饷粮草往来,四年中只是分发了不到六分之一,一切都有据可查。此次监军驾临山东,山东军民如同期盼雨露。都盼着监军能将这些年拖欠的饷银补发下来,以示天恩!”
封达傻了眼,一群账花子没日没夜的查了十天,最后只能红着眼睛回禀,账目实物一点问题都没有,朝廷确实是还积欠着山东军民不少的饷银。就连已经分发过的,也是一点瑕疵都找不到,朱平安等各级将领没有克扣过一分银子,一粒粮食。
不甘心失败的封达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些天,终于又想出一个主意来,那就是彻查登州自由贸易区。身为监军,除了整肃军机监督将领,其余的自然是要造福地方。
朱平安再一次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乎,不到一个时辰,封达的监军府衙门前便挤满了前来拜会的人群。为首的两张拜帖,让封达再一次傻了眼。
一张是“嘉定伯府”。另一张是“成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