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台风级常规动力潜艇
来到控制台,看了一眼上面已经降到八位数的基地资金总额,李岚摇摇头。
他并没有把视线转移走,眼睛依然盯着不断变幻中的资金数量。
目前基地内的每天资金收入,只有不到三百万,如果不尽快恢复从国外进口矿石,这个情况会逐渐减少,直至基地本身自己的资金产量,也就是每天扣除采矿获得的金矿、钻石矿以及珍稀矿之后得到的一百八十万基地资金。
对于已经有一段很长时间每天收获五百多万资金的李岚而言,一百八十万这是一个很难过的日子。基地各个建造工作也根本没有办法全部开工,特别是海军这个吃钱大户,每天五百万资金的收入,也只能勉强每两年打造一支双航母战斗群,这还是常规航母的建造工作。
如果是恢复到每天一百八十万的资金收入,那李岚至少需要五年才能打造出一支单航母战斗群,毕竟航母战斗群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战争集群,海空部队都需要完善起来,加上空军和陆军也在一旁等着加强,天基卫星系统也要不停的完善,国家工业和经济很多也都要依赖基地。一百八十万基地资金,论起最高价值而言,完全不比上亿美元差。可哪怕是一亿美元,对于李岚来说,真心不够用。
好在战争结束了,李岚又可以继续从国外收购矿石,特别是来至中华的矿石。当初中华向他购买的武器装备,李岚一分钱都没有收,而是全部折现为最有收购价值的铁矿,这是一份长达五年的精炼铁矿石合同。
至于转换的功效问题,这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基地的建筑单位,每天都在不停的建造矿石精炼厂,三座分基地的共同努力下,不建造其他的建筑单位的话,一天就是六座矿石精炼厂,而真正能够回收资金的矿石精炼厂也只有两座,另外四座由分基地生产出来的矿石精炼厂。则只能将各类矿石进行冶炼,生产各种钢铁和炼金制品。
所以,基地资金收入真正的制约点是矿石精练厂不够用,毕竟一座矿石精练厂每天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加上基地建造速度有限,就算拥有大量的矿石进口,目前的资金收入还是很难有很大的进展。
好在,要是能够恢复到每天五百多万基地资金的收入,也完全足够他使用了。
下阶段。李岚会有一段时间很忙碌,索马里刚刚稳定下来,是时候拓展国际之间的交流。他也会有一段时间会在全世界乱跑,座驾都准备好了,现在也只等时间到来。而在这之前,他需要把基地的各项建设工作完全落实下去。
战车页面的建造工作。他已经都安排好,除了主基地的红警单位外,另外两个分基地的车辆建造也都选定完毕。在资金的支持下,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坦克和各种车辆。
剩下的建造工作还有很多,家业越铺越大,事情也自然会越来越多。
这段时间中,他已经把基础的军事发展框架制定完毕,现在就是要把这些框架完成起来。
坐上控制台,首先打开的是海军页面。
船舶是红警单位一个涉及面很大的类型,里面除了拥有各类作战和支援舰艇外,还有很多民用船只,和车辆大类差不多。军民两用的都有。此前李岚都把精力放在军事类型上,航母一生产就是四艘,严重迟滞了其他类型的发展。
目前基地的海军方面。已经都有不错的基础,驱逐舰和神盾舰也基本可以满足海军的需要,拥有两艘航母的索马里海军也基本够用,剩下的单位中,海蠍的数量已经有快三十艘的规模,这个数字也足够满足现在的局势。巨型乌贼和海豚也没有必要再建造太多。
所以,接下来的重心,李岚会把资金放在其他单位上,这一次海军未来发展框架,他是根据战争的演变和结果来制定。这场海战中,尽管索马里方面并未落入下风,但是在作战单位的数量上,有些力量很不协调。
双航母战斗群的实力毋庸置疑,战斗力也有了实战的检验,对比美军来说,无论是在战术还是在经验,红警兵团也不弱。可是在水下战场,红警海军的表现,就不是很令人满意。
并不是说否定潜艇部队的战绩和功劳,而是由于受到潜艇数量的限制,没有对联军形成太大的威胁。这点是李岚在此前考虑不足的原因,并不怪海军人员本身。
因为建造工作和资金的骤至,李岚当时考虑到潜艇要配合航母出海作战,全部都生产了攻击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上万吨,的确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而是从头到尾也只有四艘,面对一个战区达到数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四艘潜艇的存在太少了。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
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的造价是六千万基地资金(前面两千万的造价明显就是错了,设定是六千万。),建造时间是六个月,这个价格和时间所形成的代价比起潜艇上万吨带来的战斗力,根本不算什么。当时主要还是因为造船厂的不足和资金限制,加上考虑不足,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只有四艘潜艇完成了下水。
现在,他已经有了更加明确的建造方案了,此前因为考虑到潜艇配合航母作战的因素,一直都被他忽略的台风常规动力潜艇,今天也被李岚提上的建造计划。
台风常规动力潜艇:
海军主力作战单位,建造价格——2700万基地资金,建造到服役时间——三个月。(每天消耗300000)
说明:一款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常规潜艇,柴电推进+闭循环推进系统(aip)。这是一款准核动力常规潜艇,能够持续在水下潜行超过二十天的时间。既能够远离近海巡逻警戒,也能够封锁海域。
简单数据:水上排水量4200吨,水下排水量5100吨。水下正常速度22节,水面低速巡航距离5000海里,水下潜行距离600海里。六管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人员编制78人。
配备:主、被动声纳系统,高频主动避雷声纳,搜索、攻击潜望镜系统,雷达截收系统。战斗系统,作战数据链,电子战系统。
特别说明:能够潜射反舰导弹以及防空导弹,加鱼雷总共备弹二十四枚。
建议:便宜实用,真正的大洋黑洞。好马配好鞍,请别吝啬为它配备高性能的鱼雷。
根据世界潜艇的规模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结合基地兵种的征召效率,李岚的想法也十分的简单,每年完成四艘常规动力潜艇、两艘攻击型核动力潜艇的建造工作。一年六艘潜艇的规模。这种速度和效率,在和平时期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
在对称战争领域,潜艇的作用就是为了将对称变换成非对称,所以各国才会争相发展航母。特别是日本和美国,一个是每年下水一艘然后封存一艘,美则是更加干脆。全部都是核动力潜艇,没有一艘常规动力的。
任何一个大国,或者一个小国。在考虑发展海军方面,最优先的考虑,还是潜艇,因为潜艇是一种较为低价值,却能够创造高价值的武器。也是最令敌人捉摸不透的水下利器。
选择常规动力潜艇,这也是李岚考虑良久的问题。他的情况和美国完全不同,美国海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只全球控制型海军,正常情况下配备有11个航母编队,强调全球控制马六甲等所有重要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咽喉要道,立足于决战大洋。
为了威慑和作战。进行上万海里的长途奔袭和调动如同家常便饭,因此航母群的整体巡航速度在20到30节之间,所有舰只必须要能跟上舰队的速度。所以高速度、大续航力的核潜艇就成为唯一选择,常规潜艇根本就不能适应航母舰队作战要求。
在核潜艇出现前,常规潜艇为了适应舰队的远航,专门发展出舰队型潜艇,强调水面航速,水下航行性能和作战能力并不强,核潜艇出现后很快就消声匿迹了。另外,二战后美国海军一举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没有任何对手可以对美国近海构成实质性威胁,美国海军的职责就是进攻、再进攻,保卫领海的压力极小,再说常规潜艇也不具有对抗苏联潜艇的能力,所以1958年以后,美国就再也没有造过一艘常规潜艇。
因为苏联的消失,现在美国海军已经没有了对等的海上对手,作战重心逐渐转向濒海支援作战,但是随着aip等技术的出现,现代的常规潜艇的性能有了飞越,在近海具备了和核潜艇一决高下的资格,而核潜艇因为庞大的尺寸,在浅海的隐蔽性和适航行性处于不力地位,所以美国美国海军一直在进行一项内部辩论,关于常规潜艇在战时究竟有多大的作战效能,以及美军是否应该为自己采购一部分常规潜艇。
这种激进的建议是基于以下两个紧迫的原因:首先,未来美国海军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拨款维持一只四五十艘规模的攻击核潜艇部队。第二,现代柴电潜艇的静音性能使核潜艇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尤其是在近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八年前美国政府租了一艘瑞典潜艇(瑞典只有5艘潜艇在役)及其艇员,用来帮助训练美国的反潜力量和评估常规潜艇的作战能力,为重启常规潜艇项目做前期调研。
结果到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在常规动力潜艇方面,是没有技术障碍的,唯一的因素是,建造常规动力潜艇是否符合未来美海军的战略。
而发展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对于红警兵团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红警兵团既要一支能够跟随航母进行远洋作战的潜艇部队,也需要一支能够遂行近海防御作战的常规动力潜艇,特别是索马里濒临亚丁湾这个区域,为了达到封锁航道的需要,一支静音良好排水量适当的aip潜艇部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支潜艇真正的战略有好几个地方,续航力可以前进到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出口,也可以到波斯湾进行封锁航道,也能够到红海西部协助空军封锁苏伊士运河,对于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多个海峡通道也都能够形成巨大的威胁。
在成本和作战效能来看,常规动力绝对要比核动力更加划算,在近海方面的表现,aip潜艇也要比核动力潜艇要来得优秀。所以,在考虑到今后作战的需求,以及海军的战略步伐,这支常规动力潜艇很有必要打造出来。
配合航母作战,这需要核动力潜艇来进行,其他方面,aip潜艇则可以完成很多的作战需求。一年四艘这是一个很快的建造速度,不过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也为了履行海军的技术需求,红警兵团最少需要十六艘这样的aip潜艇。也就是说,如此速度下,也需要四年的时间来打造。
而深海大洋中,也还需要核动力潜艇来形成有效的杀伤力,亦或是威慑力。这也是李岚没有放弃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原因,毕竟在大洋中作战,aip潜艇比起核动力还是要差很多。
一年两艘的建造速度,这也足够使用了,毕竟现在已经有四艘的基础,等十六艘aip潜艇完成后,核动力潜艇也有十二艘的规模。核动力潜艇的需求,红警兵团也没有达到如美军那么大的规模,毕竟那时候建造如此多的潜艇,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为什么要去建造这么多核动力潜艇了。
现在所建造的核动力潜艇,除了能够独自行进到深海大洋进行作战外,也是作为今后新航母战斗群的配套潜艇。
在制定的战术框架下,李岚很快就完成了潜艇的建造分配工作,三个造船厂被抽调出来,开始选择建造顺序和建造数量。
发展自身海军实力的前提下,他也留下了将来有军购订单过来时的建造位置。
他并没有把视线转移走,眼睛依然盯着不断变幻中的资金数量。
目前基地内的每天资金收入,只有不到三百万,如果不尽快恢复从国外进口矿石,这个情况会逐渐减少,直至基地本身自己的资金产量,也就是每天扣除采矿获得的金矿、钻石矿以及珍稀矿之后得到的一百八十万基地资金。
对于已经有一段很长时间每天收获五百多万资金的李岚而言,一百八十万这是一个很难过的日子。基地各个建造工作也根本没有办法全部开工,特别是海军这个吃钱大户,每天五百万资金的收入,也只能勉强每两年打造一支双航母战斗群,这还是常规航母的建造工作。
如果是恢复到每天一百八十万的资金收入,那李岚至少需要五年才能打造出一支单航母战斗群,毕竟航母战斗群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战争集群,海空部队都需要完善起来,加上空军和陆军也在一旁等着加强,天基卫星系统也要不停的完善,国家工业和经济很多也都要依赖基地。一百八十万基地资金,论起最高价值而言,完全不比上亿美元差。可哪怕是一亿美元,对于李岚来说,真心不够用。
好在战争结束了,李岚又可以继续从国外收购矿石,特别是来至中华的矿石。当初中华向他购买的武器装备,李岚一分钱都没有收,而是全部折现为最有收购价值的铁矿,这是一份长达五年的精炼铁矿石合同。
至于转换的功效问题,这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基地的建筑单位,每天都在不停的建造矿石精炼厂,三座分基地的共同努力下,不建造其他的建筑单位的话,一天就是六座矿石精炼厂,而真正能够回收资金的矿石精炼厂也只有两座,另外四座由分基地生产出来的矿石精炼厂。则只能将各类矿石进行冶炼,生产各种钢铁和炼金制品。
所以,基地资金收入真正的制约点是矿石精练厂不够用,毕竟一座矿石精练厂每天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加上基地建造速度有限,就算拥有大量的矿石进口,目前的资金收入还是很难有很大的进展。
好在,要是能够恢复到每天五百多万基地资金的收入,也完全足够他使用了。
下阶段。李岚会有一段时间很忙碌,索马里刚刚稳定下来,是时候拓展国际之间的交流。他也会有一段时间会在全世界乱跑,座驾都准备好了,现在也只等时间到来。而在这之前,他需要把基地的各项建设工作完全落实下去。
战车页面的建造工作。他已经都安排好,除了主基地的红警单位外,另外两个分基地的车辆建造也都选定完毕。在资金的支持下,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坦克和各种车辆。
剩下的建造工作还有很多,家业越铺越大,事情也自然会越来越多。
这段时间中,他已经把基础的军事发展框架制定完毕,现在就是要把这些框架完成起来。
坐上控制台,首先打开的是海军页面。
船舶是红警单位一个涉及面很大的类型,里面除了拥有各类作战和支援舰艇外,还有很多民用船只,和车辆大类差不多。军民两用的都有。此前李岚都把精力放在军事类型上,航母一生产就是四艘,严重迟滞了其他类型的发展。
目前基地的海军方面。已经都有不错的基础,驱逐舰和神盾舰也基本可以满足海军的需要,拥有两艘航母的索马里海军也基本够用,剩下的单位中,海蠍的数量已经有快三十艘的规模,这个数字也足够满足现在的局势。巨型乌贼和海豚也没有必要再建造太多。
所以,接下来的重心,李岚会把资金放在其他单位上,这一次海军未来发展框架,他是根据战争的演变和结果来制定。这场海战中,尽管索马里方面并未落入下风,但是在作战单位的数量上,有些力量很不协调。
双航母战斗群的实力毋庸置疑,战斗力也有了实战的检验,对比美军来说,无论是在战术还是在经验,红警兵团也不弱。可是在水下战场,红警海军的表现,就不是很令人满意。
并不是说否定潜艇部队的战绩和功劳,而是由于受到潜艇数量的限制,没有对联军形成太大的威胁。这点是李岚在此前考虑不足的原因,并不怪海军人员本身。
因为建造工作和资金的骤至,李岚当时考虑到潜艇要配合航母出海作战,全部都生产了攻击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上万吨,的确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而是从头到尾也只有四艘,面对一个战区达到数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四艘潜艇的存在太少了。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
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的造价是六千万基地资金(前面两千万的造价明显就是错了,设定是六千万。),建造时间是六个月,这个价格和时间所形成的代价比起潜艇上万吨带来的战斗力,根本不算什么。当时主要还是因为造船厂的不足和资金限制,加上考虑不足,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只有四艘潜艇完成了下水。
现在,他已经有了更加明确的建造方案了,此前因为考虑到潜艇配合航母作战的因素,一直都被他忽略的台风常规动力潜艇,今天也被李岚提上的建造计划。
台风常规动力潜艇:
海军主力作战单位,建造价格——2700万基地资金,建造到服役时间——三个月。(每天消耗300000)
说明:一款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常规潜艇,柴电推进+闭循环推进系统(aip)。这是一款准核动力常规潜艇,能够持续在水下潜行超过二十天的时间。既能够远离近海巡逻警戒,也能够封锁海域。
简单数据:水上排水量4200吨,水下排水量5100吨。水下正常速度22节,水面低速巡航距离5000海里,水下潜行距离600海里。六管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人员编制78人。
配备:主、被动声纳系统,高频主动避雷声纳,搜索、攻击潜望镜系统,雷达截收系统。战斗系统,作战数据链,电子战系统。
特别说明:能够潜射反舰导弹以及防空导弹,加鱼雷总共备弹二十四枚。
建议:便宜实用,真正的大洋黑洞。好马配好鞍,请别吝啬为它配备高性能的鱼雷。
根据世界潜艇的规模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结合基地兵种的征召效率,李岚的想法也十分的简单,每年完成四艘常规动力潜艇、两艘攻击型核动力潜艇的建造工作。一年六艘潜艇的规模。这种速度和效率,在和平时期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
在对称战争领域,潜艇的作用就是为了将对称变换成非对称,所以各国才会争相发展航母。特别是日本和美国,一个是每年下水一艘然后封存一艘,美则是更加干脆。全部都是核动力潜艇,没有一艘常规动力的。
任何一个大国,或者一个小国。在考虑发展海军方面,最优先的考虑,还是潜艇,因为潜艇是一种较为低价值,却能够创造高价值的武器。也是最令敌人捉摸不透的水下利器。
选择常规动力潜艇,这也是李岚考虑良久的问题。他的情况和美国完全不同,美国海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只全球控制型海军,正常情况下配备有11个航母编队,强调全球控制马六甲等所有重要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咽喉要道,立足于决战大洋。
为了威慑和作战。进行上万海里的长途奔袭和调动如同家常便饭,因此航母群的整体巡航速度在20到30节之间,所有舰只必须要能跟上舰队的速度。所以高速度、大续航力的核潜艇就成为唯一选择,常规潜艇根本就不能适应航母舰队作战要求。
在核潜艇出现前,常规潜艇为了适应舰队的远航,专门发展出舰队型潜艇,强调水面航速,水下航行性能和作战能力并不强,核潜艇出现后很快就消声匿迹了。另外,二战后美国海军一举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没有任何对手可以对美国近海构成实质性威胁,美国海军的职责就是进攻、再进攻,保卫领海的压力极小,再说常规潜艇也不具有对抗苏联潜艇的能力,所以1958年以后,美国就再也没有造过一艘常规潜艇。
因为苏联的消失,现在美国海军已经没有了对等的海上对手,作战重心逐渐转向濒海支援作战,但是随着aip等技术的出现,现代的常规潜艇的性能有了飞越,在近海具备了和核潜艇一决高下的资格,而核潜艇因为庞大的尺寸,在浅海的隐蔽性和适航行性处于不力地位,所以美国美国海军一直在进行一项内部辩论,关于常规潜艇在战时究竟有多大的作战效能,以及美军是否应该为自己采购一部分常规潜艇。
这种激进的建议是基于以下两个紧迫的原因:首先,未来美国海军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拨款维持一只四五十艘规模的攻击核潜艇部队。第二,现代柴电潜艇的静音性能使核潜艇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尤其是在近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八年前美国政府租了一艘瑞典潜艇(瑞典只有5艘潜艇在役)及其艇员,用来帮助训练美国的反潜力量和评估常规潜艇的作战能力,为重启常规潜艇项目做前期调研。
结果到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在常规动力潜艇方面,是没有技术障碍的,唯一的因素是,建造常规动力潜艇是否符合未来美海军的战略。
而发展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对于红警兵团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红警兵团既要一支能够跟随航母进行远洋作战的潜艇部队,也需要一支能够遂行近海防御作战的常规动力潜艇,特别是索马里濒临亚丁湾这个区域,为了达到封锁航道的需要,一支静音良好排水量适当的aip潜艇部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支潜艇真正的战略有好几个地方,续航力可以前进到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出口,也可以到波斯湾进行封锁航道,也能够到红海西部协助空军封锁苏伊士运河,对于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多个海峡通道也都能够形成巨大的威胁。
在成本和作战效能来看,常规动力绝对要比核动力更加划算,在近海方面的表现,aip潜艇也要比核动力潜艇要来得优秀。所以,在考虑到今后作战的需求,以及海军的战略步伐,这支常规动力潜艇很有必要打造出来。
配合航母作战,这需要核动力潜艇来进行,其他方面,aip潜艇则可以完成很多的作战需求。一年四艘这是一个很快的建造速度,不过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也为了履行海军的技术需求,红警兵团最少需要十六艘这样的aip潜艇。也就是说,如此速度下,也需要四年的时间来打造。
而深海大洋中,也还需要核动力潜艇来形成有效的杀伤力,亦或是威慑力。这也是李岚没有放弃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原因,毕竟在大洋中作战,aip潜艇比起核动力还是要差很多。
一年两艘的建造速度,这也足够使用了,毕竟现在已经有四艘的基础,等十六艘aip潜艇完成后,核动力潜艇也有十二艘的规模。核动力潜艇的需求,红警兵团也没有达到如美军那么大的规模,毕竟那时候建造如此多的潜艇,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为什么要去建造这么多核动力潜艇了。
现在所建造的核动力潜艇,除了能够独自行进到深海大洋进行作战外,也是作为今后新航母战斗群的配套潜艇。
在制定的战术框架下,李岚很快就完成了潜艇的建造分配工作,三个造船厂被抽调出来,开始选择建造顺序和建造数量。
发展自身海军实力的前提下,他也留下了将来有军购订单过来时的建造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