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九章 进驻邯郸(上)
原来收到韩腾的密报之后,秦王政立刻招集随行的大臣商议,韩腾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而自己这一行又应该怎样应对。
在秦王政随行的大臣中,尉缭是最精通兵法的人,因此听完了秦王政的讲说之后,立刻就醒悟了过来,韩腾的消息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的。而道理很简单,高原的用兵能力,当世无双,其他人能够想到的事情,高原自然也能够想得到,而高原能够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则未必能够想到。
按照韩腾的密报所说,高原组织的这次三国合纵伐秦,并沒有釆取传统的集军进攻战术,而是分进合击,前段时间合纵军猛攻大梁,只是为了吸引秦国的兵力,为汉楚两国从南北进攻秦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现在的情况是,秦国己经在大梁聚集了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并且分别从邯郸和南阳抽调兵力增援大梁,加上其他各路己经接到了调令,但尚未到达大梁的秦军,总计可以达到四十五到五十万之间,确实是将秦国大部份的兵力都调往了大梁,如果高原真是釆用韩腾密报所说的分进合击战术,那么前一阶段调动秦军的策略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不过尉缭的观点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赞同,李斯就指出,从王贲的告急文书来看,合纵军对大梁的进攻决不是虚假的,他们和秦军交战数次,其中不乏十万军队规模的战斗,其中有大量的汉军参战,而且合纵军还出动了一种威力巨大的大型投石机攻击大梁,给大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否则王贲也不会连续发回三份告急文书。如果合纵军是佯攻大梁,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虽然李斯的质问并非全无道理,不过尉缭确实是精通兵法的人,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看穿了高原的计划,因此耐心的对秦王政解释,李斯的质问正是高原用兵精妙之所在,因为要在大梁吸引秦军,就必须在大梁和秦军打几场硬仗,这样才能让秦军相信,合纵军是真的全力进攻大梁。而且这也并不矛盾,汉军是活动的,随时可以调回灵寿去。
而合纵军使用的大型投石机,确实是要给大梁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样才能坐实合纵军全力进攻大梁,另外从王贲的告急文书来看,虽然合纵军使用的大型投石机攻击大梁,但却并没有对大梁展开攻城作战,这是很关建的一点,说明合纵军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强攻大梁,而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尉缭的观点,就是王贲连续发回三份告急文书之后,己经有十余天没有再发告急文书了,说明这几天大梁的战事己经趋于平静,合纵军的重心实际己经离开了大梁,这也和韩腾的密报相符合。
众大臣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全都主张说明,最终还是只能让秦王政来做决断。
而听完了众大臣们的意见之后, 秦王政又考虑了再三,终于还是做出决定,转道去邯郸去看一看。
秦王政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并不是相信了尉缭的分柝,认为就算是有汉军进攻邯郸,也只是少部份,并不可能是汉军的主力,当然秦王政对其他众大臣的讨论意见也并还没有一个定论,只是尉缭的分柝中有一句话打动了秦王政,就是大梁方面己经有十余天没有告急文书传来,这说明大梁的战事应该是趋于了平静,而且现在大梁城的秦军兵力不下三十万了,就算是想要击败合纵大军或许还有不足,但守住大梁城还是完全足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觉得自己领军转道去邯郸看一看也沒什么,如果是真如韩腾所说,汉军确实是以主力来进攻邯郸,那么自己就留下来守卫邯郸,同时调动秦军来增援邯郸,而如果不是,那么自己再转去大梁也不迟,而前后只不过是耽误十余天的时间,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于是秦王政下令,秦军立刻转道北行,朝邯郸的方向进发。众大臣们虽然有一些异议,但秦王政已经下令,因此也不便再说什么,只好一起随行。
而就在秦军转道之后,仅仅只走了二天,就遇到了蒙武向咸阳发出的告急文书。
秦王政看完了蒙武发出的告急文书之后,也不禁大为震惊,虽然在告急文书中蒙武还不能确定,高原真的是以主力汉军来进攻邯郸,但出动的人马决非是少数,至少在十五万以上,自然也是非同小可。这么看来,韩腾送来的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因此秦王政立刻下令,命令秦军加急赶路,倍道而行,尽快赶到邯郸。
虽然秦王政带领的秦军并不多,但大多都是秦国的精锐人马,因此急行了二天二夜,走出二百余里的距离,赶到了邯郸城。
蒙武、蒙恬父孑正是为如何守住邯郸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得知秦王政领军到达了邯郸,父孑俩都大吃了一惊,也来不及细想,赶忙出城将秦王政接进了邯郸城里,同时将原来赵国的王宫当作行宫,供秦王政居住。
秦王政的幼年就是在邯郸度过,不过颇受赵人的敌视,在秦国灭亡赵国之后,秦王政曾亲临邯郸,但并不是为了旧地重游,荣归故里,而是为了报复当年对自己不好的赵人,打算屠尽全城的赵人,但却发生了荷华化身玄鸟的神迹,因此邯郸确其是一座带给秦王政诸多感触回忆的城市。
不过秦王政再次来到邯郸,却没有心情感慨,而是立刻招集蒙武、蒙恬父孑,询问现在邯郸的情况。蒙武、蒙恬当然不敢隐瞒,将汉军两路进军,己经攻取了巨鹿、马服山的秦军据点,同时秦军也收到了明确的消息,高原己经进驻到巨鹿。而秦王政这才完全相信,韩腾的消息是真的,高原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大梁,而是邯郸。
既然己经知道了高原的真正目标,秦王政立刻命令蒙武布置守卫邯郸的事宜,同时将自己带来的七万军队也都交给蒙武指挥布置。
现在秦军在邯郸城里的兵力己达到十三万余人,其中绝大部份都是秦国的精锐军队,虽然守卫邯郸这样的大城还嫌单薄了一点,但战斗力也决不容小视。而且以前蒙武、蒙恬手下只有六万余军队,现在一下了多了一倍有余,兵力自然是要充裕多了。
而且秦王政又随即下令,调集其他各路秦军赶来增援邯郸,因此只要能够守到十余天的时间,就会有秦军赶到邯郸了,这一来邯郸也就安全了。
蒙武又和秦王政及众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守卫邯郸的兵力安排布置,然后才向秦王政告辞出宫,因为这一次随秦王政一起到达邯郸的秦国大臣中还有蒙毅,因此父子三人一起转回在邯郸城里的住所。
而从王宫中出来之后,蒙武一付缷下了千斤重担的样子,道:“蒙恬、蒙毅,这一次大王来得确实是太极时了,现在我们的兵力虽不算雄厚,但要守住邯郸到未必不可,而且只要能够守住十天,必然会有援军赶到,邯郸也就可保无忧了。”
蒙毅也兴奋的道:“是啊,既然现在汉军的主力全在邯郸,那么在大梁城前的只是齐军,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守住邯郸,那么驻守大梁的王贲就可以率军出击,击败齐军并不难,齐军即败,楚军亦难保全,而这一次三国合纵,将必败无疑。”
蒙武呵呵笑道:“这么说来,高原在这三天里并未来进攻邯郸,将是他最大的失策,当然也是天佑我大秦不灭啊。”
他们父子越说越兴奋,而一直在一边没有吭声的蒙恬却是一脸凝重,发言道:“父亲、二弟,你们两人也未免太乐观了一点,依我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天佑大秦,而是大祸临头了。大王真不该来邯郸啊。”
蒙武、蒙毅都不觉一怔,他们都知道,蒙恬并不是一个喜欢故做惊人之语的人,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十有八九都会言中,更何况看蒙恬的表情态度,也决不像是再开玩笑,因此蒙武立刻问道:“蒙恬,这话怎么讲?”
蒙恬叹了一口气,道:“父亲,高原仍是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之人,怎么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何况高原出道以来,几乎战无不胜,其把握战机的能力天下无人可及,又有那一次见他贻误战机的。这次汉军从灵寿出兵时,是何等迅速,一举就攻破了我们的巨鹿、马服山据点,但却连停了三天,未来进攻邯郸,如果犹疑不定,又岂是高原所为。我本对此百思不解,但现在却明白过来,原来高原是在等着大王到达邯郸,好将大王困在邯郸,所说我才说大王这次实在是真不该来邯郸。”
蒙武、蒙毅听了,也禁不住全身巨震,因为蒙恬所说的实在是太惊人了,不过蒙武、蒙毅也都是知兵的人,听蒙恬这么一点,立刻就都明白了过来,原来高原竟是如此用意,因此一股强烈的恐惧感觉也不禁油然而生。
在秦王政随行的大臣中,尉缭是最精通兵法的人,因此听完了秦王政的讲说之后,立刻就醒悟了过来,韩腾的消息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的。而道理很简单,高原的用兵能力,当世无双,其他人能够想到的事情,高原自然也能够想得到,而高原能够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则未必能够想到。
按照韩腾的密报所说,高原组织的这次三国合纵伐秦,并沒有釆取传统的集军进攻战术,而是分进合击,前段时间合纵军猛攻大梁,只是为了吸引秦国的兵力,为汉楚两国从南北进攻秦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现在的情况是,秦国己经在大梁聚集了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并且分别从邯郸和南阳抽调兵力增援大梁,加上其他各路己经接到了调令,但尚未到达大梁的秦军,总计可以达到四十五到五十万之间,确实是将秦国大部份的兵力都调往了大梁,如果高原真是釆用韩腾密报所说的分进合击战术,那么前一阶段调动秦军的策略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不过尉缭的观点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赞同,李斯就指出,从王贲的告急文书来看,合纵军对大梁的进攻决不是虚假的,他们和秦军交战数次,其中不乏十万军队规模的战斗,其中有大量的汉军参战,而且合纵军还出动了一种威力巨大的大型投石机攻击大梁,给大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否则王贲也不会连续发回三份告急文书。如果合纵军是佯攻大梁,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虽然李斯的质问并非全无道理,不过尉缭确实是精通兵法的人,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看穿了高原的计划,因此耐心的对秦王政解释,李斯的质问正是高原用兵精妙之所在,因为要在大梁吸引秦军,就必须在大梁和秦军打几场硬仗,这样才能让秦军相信,合纵军是真的全力进攻大梁。而且这也并不矛盾,汉军是活动的,随时可以调回灵寿去。
而合纵军使用的大型投石机,确实是要给大梁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样才能坐实合纵军全力进攻大梁,另外从王贲的告急文书来看,虽然合纵军使用的大型投石机攻击大梁,但却并没有对大梁展开攻城作战,这是很关建的一点,说明合纵军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强攻大梁,而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尉缭的观点,就是王贲连续发回三份告急文书之后,己经有十余天没有再发告急文书了,说明这几天大梁的战事己经趋于平静,合纵军的重心实际己经离开了大梁,这也和韩腾的密报相符合。
众大臣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全都主张说明,最终还是只能让秦王政来做决断。
而听完了众大臣们的意见之后, 秦王政又考虑了再三,终于还是做出决定,转道去邯郸去看一看。
秦王政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并不是相信了尉缭的分柝,认为就算是有汉军进攻邯郸,也只是少部份,并不可能是汉军的主力,当然秦王政对其他众大臣的讨论意见也并还没有一个定论,只是尉缭的分柝中有一句话打动了秦王政,就是大梁方面己经有十余天没有告急文书传来,这说明大梁的战事应该是趋于了平静,而且现在大梁城的秦军兵力不下三十万了,就算是想要击败合纵大军或许还有不足,但守住大梁城还是完全足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觉得自己领军转道去邯郸看一看也沒什么,如果是真如韩腾所说,汉军确实是以主力来进攻邯郸,那么自己就留下来守卫邯郸,同时调动秦军来增援邯郸,而如果不是,那么自己再转去大梁也不迟,而前后只不过是耽误十余天的时间,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于是秦王政下令,秦军立刻转道北行,朝邯郸的方向进发。众大臣们虽然有一些异议,但秦王政已经下令,因此也不便再说什么,只好一起随行。
而就在秦军转道之后,仅仅只走了二天,就遇到了蒙武向咸阳发出的告急文书。
秦王政看完了蒙武发出的告急文书之后,也不禁大为震惊,虽然在告急文书中蒙武还不能确定,高原真的是以主力汉军来进攻邯郸,但出动的人马决非是少数,至少在十五万以上,自然也是非同小可。这么看来,韩腾送来的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因此秦王政立刻下令,命令秦军加急赶路,倍道而行,尽快赶到邯郸。
虽然秦王政带领的秦军并不多,但大多都是秦国的精锐人马,因此急行了二天二夜,走出二百余里的距离,赶到了邯郸城。
蒙武、蒙恬父孑正是为如何守住邯郸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得知秦王政领军到达了邯郸,父孑俩都大吃了一惊,也来不及细想,赶忙出城将秦王政接进了邯郸城里,同时将原来赵国的王宫当作行宫,供秦王政居住。
秦王政的幼年就是在邯郸度过,不过颇受赵人的敌视,在秦国灭亡赵国之后,秦王政曾亲临邯郸,但并不是为了旧地重游,荣归故里,而是为了报复当年对自己不好的赵人,打算屠尽全城的赵人,但却发生了荷华化身玄鸟的神迹,因此邯郸确其是一座带给秦王政诸多感触回忆的城市。
不过秦王政再次来到邯郸,却没有心情感慨,而是立刻招集蒙武、蒙恬父孑,询问现在邯郸的情况。蒙武、蒙恬当然不敢隐瞒,将汉军两路进军,己经攻取了巨鹿、马服山的秦军据点,同时秦军也收到了明确的消息,高原己经进驻到巨鹿。而秦王政这才完全相信,韩腾的消息是真的,高原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大梁,而是邯郸。
既然己经知道了高原的真正目标,秦王政立刻命令蒙武布置守卫邯郸的事宜,同时将自己带来的七万军队也都交给蒙武指挥布置。
现在秦军在邯郸城里的兵力己达到十三万余人,其中绝大部份都是秦国的精锐军队,虽然守卫邯郸这样的大城还嫌单薄了一点,但战斗力也决不容小视。而且以前蒙武、蒙恬手下只有六万余军队,现在一下了多了一倍有余,兵力自然是要充裕多了。
而且秦王政又随即下令,调集其他各路秦军赶来增援邯郸,因此只要能够守到十余天的时间,就会有秦军赶到邯郸了,这一来邯郸也就安全了。
蒙武又和秦王政及众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守卫邯郸的兵力安排布置,然后才向秦王政告辞出宫,因为这一次随秦王政一起到达邯郸的秦国大臣中还有蒙毅,因此父子三人一起转回在邯郸城里的住所。
而从王宫中出来之后,蒙武一付缷下了千斤重担的样子,道:“蒙恬、蒙毅,这一次大王来得确实是太极时了,现在我们的兵力虽不算雄厚,但要守住邯郸到未必不可,而且只要能够守住十天,必然会有援军赶到,邯郸也就可保无忧了。”
蒙毅也兴奋的道:“是啊,既然现在汉军的主力全在邯郸,那么在大梁城前的只是齐军,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守住邯郸,那么驻守大梁的王贲就可以率军出击,击败齐军并不难,齐军即败,楚军亦难保全,而这一次三国合纵,将必败无疑。”
蒙武呵呵笑道:“这么说来,高原在这三天里并未来进攻邯郸,将是他最大的失策,当然也是天佑我大秦不灭啊。”
他们父子越说越兴奋,而一直在一边没有吭声的蒙恬却是一脸凝重,发言道:“父亲、二弟,你们两人也未免太乐观了一点,依我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天佑大秦,而是大祸临头了。大王真不该来邯郸啊。”
蒙武、蒙毅都不觉一怔,他们都知道,蒙恬并不是一个喜欢故做惊人之语的人,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十有八九都会言中,更何况看蒙恬的表情态度,也决不像是再开玩笑,因此蒙武立刻问道:“蒙恬,这话怎么讲?”
蒙恬叹了一口气,道:“父亲,高原仍是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之人,怎么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何况高原出道以来,几乎战无不胜,其把握战机的能力天下无人可及,又有那一次见他贻误战机的。这次汉军从灵寿出兵时,是何等迅速,一举就攻破了我们的巨鹿、马服山据点,但却连停了三天,未来进攻邯郸,如果犹疑不定,又岂是高原所为。我本对此百思不解,但现在却明白过来,原来高原是在等着大王到达邯郸,好将大王困在邯郸,所说我才说大王这次实在是真不该来邯郸。”
蒙武、蒙毅听了,也禁不住全身巨震,因为蒙恬所说的实在是太惊人了,不过蒙武、蒙毅也都是知兵的人,听蒙恬这么一点,立刻就都明白了过来,原来高原竟是如此用意,因此一股强烈的恐惧感觉也不禁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