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超级战舰(下)
至于第二种战舰,倒是中规中矩,只是上面的那门炮把德国人吓了一跳。按照美国人的方案,他们将给这种战舰安装一门13.5寸的巨炮。在这个时代,战列舰主流的火炮还是12寸炮,当然,再往前一点,大英帝国还在用往复式蒸汽机,军舰航速还不超过15节的时候,战列舰上倒是有超过12寸的火炮。不过,那种火炮都是些倍径很低,膛压也很低,弹道弯曲的像小便,射程近得像迫击炮的玩意儿,真用起来,甚至还比不上一门长管的8寸炮。
大口径高膛压火炮的制造在那个时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工业的王冠,地位类似于后世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这个方面一向以来,英国人都是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的。虽然克虏伯大炮很出名,但是,克虏伯大炮其实也不过11寸口径而已。最早在军舰上使用12寸长身管高膛压火炮还是英国人。德国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总算在前几年搞出了12寸口径的舰炮,但是在性能上,和英国货美国货,还是有差距,尤其是在身管寿命上,差距明显。目前德国人制造的12寸炮的身管寿命只有英国货和美国货三分之二的寿命而已。而制造成本上却又没有任何优势。加上这些巨炮的炮管都非常昂贵,这也就导致了使用成本的上升。
德国人得到了一些情报,说是英国人已经在测试13寸口径的火炮了。虽然看起来13寸比起12寸,口径只是大了一寸而已,但是,这却意味着它使用的炮弹的重量会大上一大截,威力自然也会大上一大截。比如说,6寸炮的炮弹重量一般在40-50公斤之间,而8寸炮的炮弹重量就达到了100公斤,11寸炮的炮弹的重量就有300公斤左右了,然后12寸炮的炮弹,重量就达到了500公斤以上了。而传说中正在研制的,英国人的13寸炮,炮弹重量绝对要超过600公斤了。
这样重的炮弹,动能自然大得多,穿甲能力和爆炸威力自然也大得多。正因为得到了这样的情报,所以德国人才将新的战舰的标准定为能抵抗13寸口径火炮的射击。而且德国人也正在努力的研制新的13寸口径的大炮。只是研制计划虽然已经有了,但是研制过程却并不顺利。而且很可能当这些火炮能够最终装上军舰的时候,英国人已经有了更大口径的火炮了。
相形之下,麦克唐纳财团在大口径火炮方面的技术就比德国人好不少了,虽然在这个行当上,麦克唐纳钢铁和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起步的时间并不比德国更早,老实说,麦克唐纳财团的科研力量也不见得就比德国人强,但是,麦克唐纳财团却有一个德国人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多了一个穿越者。不要说史高治本来就是个理工出身的家伙,本人就拥有不错的知识和技术,单就知道哪些科技树是正的,哪些是歪的,就要占大便宜了。因为科研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原本的历史上的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据说实验了上千种材料。这些失败的实验,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而到了,这个时空里,史高治直接给出了一个指示,短期用碳丝,未来用钨丝。一下子就让研究的难度下降了好几个数量级。知道大势,知道哪些技术才是将来有前途的技术,这就是无与伦比的大优势。有时候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史高治那样扎实的理工基础,只需要有在未来的生活经验就够了。比如说,哪怕是个文科生,穿越到苏联去,也知道电子管小型化绝对是点歪了科技树。哪怕是个脑袋有问题的黄肥皂,穿越到纳粹德国去,也肯定知道,海森堡的原子弹不可能造出来的结论绝对是错的。(当初,海森堡在计算需要多少U235才能达到爆炸的临界质量的时候,用错了公式,得出了一个大得难以想象的数字,以至于让他认为,原子弹根本就不可能造出来,至少不可能用铀和钚造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森堡还提出了一个在现代人看了极度奇葩的设想——通过一次聚变来引发裂变,和现代氢弹正好倒了个个。要是美国人英国人知道德国的核武器计划居然是这样的,估计就犯不着派轰炸机去炸德国人的重水工厂了。)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势,所以,在科研力量其实不但比不上英国,也比不上德国的情况下,却取得了不亚于英国的技术进步,而且花费的财力更是远远的小于这两个对手。因为,麦克唐纳财团事实上并不是在开创技术,而是在跟随研究。而追随研究,总是超级省钱。比如当年美国开创性的研究出了原子弹,花掉了25亿美元,而他后面追随的赤兔国才花掉了多少?美国人开创性的研究出了第五代战斗机,花掉了数千亿美元,赤兔国追随出来的J-20绝对用不了这么多钱。
“你们的13.5寸火炮是现货吗?”在看到这个方案之后,提尔皮兹这样问道。
“是的,海军大臣阁下。”唐纳德骄傲的回答说,“我们的13.5毫米炮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实验了。性能比现在的12寸炮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上击穿任何现役战舰的装甲。如果贵国政府认同了我们的方案,13.5寸火炮绝对没有问题。”
“那么在技术转让方面呢?”这个时候,一个人开口了。
“这位先生是?”唐纳德问道。
“啊,这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是老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的儿子。”提尔皮兹赶紧向唐纳德和小约翰摩根介绍这个人。
“啊,原来是克虏伯先生。真是幸会。”唐纳德赶忙回应说。
说起来克努伯公司一直都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一。德国人的大口径火炮也一直是由这家公司提供的。克虏伯公司和德国军界皇室的关系都非常密切,甚至被称作是德国的国家企业,国有兵工厂。
只是和历史上不同,因为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以及麦克唐纳钢铁的兴起,克虏伯大炮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量比起原本的历史上要差不少,不过,靠着国内的订单,克虏伯公司的生意倒也不错。不过在大口径火炮的相关技术上,他们和美国还有英国依旧有不小的差距。
“克虏伯先生,我想您也知道,火炮技术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的适用范围也远远不限于火炮。所以,我们虽然愿意进行一定的技术转让,但是,如果要想获得所有的相关技术,这恐怕需要很多很多的钱,这个数字恐怕要远大于这个造舰计划的支出。”唐纳德这样回答说。
“这我们当然知道。”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也回答说,“但是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我想我们只需要一部分的技术,比如炮管的处理技术。”
唐纳德知道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提到的技术指的多半就是麦克唐纳的单肉身管自紧技术。火炮的炮管需要承受巨大的膛压,为了避免出现炸膛这样的事故,最传统的做法就是直接将炮管加厚。但是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就是炮管越来越重,用起来也就格外不便。而且过于沉重的炮管本身的重量也会造成炮管的弯曲下垂。导致火炮精度大幅下降,长时间使用后,炮管的变形就更加明显。
要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一般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研制更先进的炮钢,让钢材本身的性能更好,二是使用套管技术,也就是将炮管分成两层或者多层,每一层的外径都比它外面那层的内径稍微大一点点。首先将外面的一层烧红,因为热胀冷缩,这时候就能将它套在里面的一层炮管外面,等到外层的炮管冷却了,它就能向内层施加一个向内挤压的预应力,等到火炮射击的时候,这个预应力就能抵消一部分膛压,从而使得更薄的炮管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当然这样做成本会高很多,而且效果也有限。
炮钢方面,克虏伯公司也研究过麦克唐纳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的不同,但是他们发现,事实上麦克唐纳的炮钢在品质上虽然要略好于克虏伯的炮钢,但是好得也有限,这样的炮钢用德国工艺做出来的管壁厚度和原版一样的炮管根本就无法承受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成品大炮的膛压。所以,克虏伯推测麦克唐纳那里一定有一种全新的处理炮管的关键技术。而在现在的这个生意里,他最为看重的就是能不能借此得到这种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对于一家生产大炮的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那么麦克唐纳的身管自紧技术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技术就是在制造炮管时对其膛内施以高压,使身管由内到外局部或全部产生塑性变形。在高压去掉以后,由于各层塑性变形不同,造成外层对相邻内层产生压应力,即内层受压外层受拉,就像无数层筒紧身管一样,因而可以使身管强度明显提高。使它足以承受巨大的膛压。
“这种技术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工艺水平的要求很高,操作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废品。”唐纳德回答说,“如果需要转让这种技术,仅仅是目前德国政府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报价恐怕是不够的。”
大口径高膛压火炮的制造在那个时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工业的王冠,地位类似于后世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这个方面一向以来,英国人都是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的。虽然克虏伯大炮很出名,但是,克虏伯大炮其实也不过11寸口径而已。最早在军舰上使用12寸长身管高膛压火炮还是英国人。德国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总算在前几年搞出了12寸口径的舰炮,但是在性能上,和英国货美国货,还是有差距,尤其是在身管寿命上,差距明显。目前德国人制造的12寸炮的身管寿命只有英国货和美国货三分之二的寿命而已。而制造成本上却又没有任何优势。加上这些巨炮的炮管都非常昂贵,这也就导致了使用成本的上升。
德国人得到了一些情报,说是英国人已经在测试13寸口径的火炮了。虽然看起来13寸比起12寸,口径只是大了一寸而已,但是,这却意味着它使用的炮弹的重量会大上一大截,威力自然也会大上一大截。比如说,6寸炮的炮弹重量一般在40-50公斤之间,而8寸炮的炮弹重量就达到了100公斤,11寸炮的炮弹的重量就有300公斤左右了,然后12寸炮的炮弹,重量就达到了500公斤以上了。而传说中正在研制的,英国人的13寸炮,炮弹重量绝对要超过600公斤了。
这样重的炮弹,动能自然大得多,穿甲能力和爆炸威力自然也大得多。正因为得到了这样的情报,所以德国人才将新的战舰的标准定为能抵抗13寸口径火炮的射击。而且德国人也正在努力的研制新的13寸口径的大炮。只是研制计划虽然已经有了,但是研制过程却并不顺利。而且很可能当这些火炮能够最终装上军舰的时候,英国人已经有了更大口径的火炮了。
相形之下,麦克唐纳财团在大口径火炮方面的技术就比德国人好不少了,虽然在这个行当上,麦克唐纳钢铁和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起步的时间并不比德国更早,老实说,麦克唐纳财团的科研力量也不见得就比德国人强,但是,麦克唐纳财团却有一个德国人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多了一个穿越者。不要说史高治本来就是个理工出身的家伙,本人就拥有不错的知识和技术,单就知道哪些科技树是正的,哪些是歪的,就要占大便宜了。因为科研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原本的历史上的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据说实验了上千种材料。这些失败的实验,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而到了,这个时空里,史高治直接给出了一个指示,短期用碳丝,未来用钨丝。一下子就让研究的难度下降了好几个数量级。知道大势,知道哪些技术才是将来有前途的技术,这就是无与伦比的大优势。有时候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史高治那样扎实的理工基础,只需要有在未来的生活经验就够了。比如说,哪怕是个文科生,穿越到苏联去,也知道电子管小型化绝对是点歪了科技树。哪怕是个脑袋有问题的黄肥皂,穿越到纳粹德国去,也肯定知道,海森堡的原子弹不可能造出来的结论绝对是错的。(当初,海森堡在计算需要多少U235才能达到爆炸的临界质量的时候,用错了公式,得出了一个大得难以想象的数字,以至于让他认为,原子弹根本就不可能造出来,至少不可能用铀和钚造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森堡还提出了一个在现代人看了极度奇葩的设想——通过一次聚变来引发裂变,和现代氢弹正好倒了个个。要是美国人英国人知道德国的核武器计划居然是这样的,估计就犯不着派轰炸机去炸德国人的重水工厂了。)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势,所以,在科研力量其实不但比不上英国,也比不上德国的情况下,却取得了不亚于英国的技术进步,而且花费的财力更是远远的小于这两个对手。因为,麦克唐纳财团事实上并不是在开创技术,而是在跟随研究。而追随研究,总是超级省钱。比如当年美国开创性的研究出了原子弹,花掉了25亿美元,而他后面追随的赤兔国才花掉了多少?美国人开创性的研究出了第五代战斗机,花掉了数千亿美元,赤兔国追随出来的J-20绝对用不了这么多钱。
“你们的13.5寸火炮是现货吗?”在看到这个方案之后,提尔皮兹这样问道。
“是的,海军大臣阁下。”唐纳德骄傲的回答说,“我们的13.5毫米炮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实验了。性能比现在的12寸炮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上击穿任何现役战舰的装甲。如果贵国政府认同了我们的方案,13.5寸火炮绝对没有问题。”
“那么在技术转让方面呢?”这个时候,一个人开口了。
“这位先生是?”唐纳德问道。
“啊,这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是老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的儿子。”提尔皮兹赶紧向唐纳德和小约翰摩根介绍这个人。
“啊,原来是克虏伯先生。真是幸会。”唐纳德赶忙回应说。
说起来克努伯公司一直都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一。德国人的大口径火炮也一直是由这家公司提供的。克虏伯公司和德国军界皇室的关系都非常密切,甚至被称作是德国的国家企业,国有兵工厂。
只是和历史上不同,因为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以及麦克唐纳钢铁的兴起,克虏伯大炮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量比起原本的历史上要差不少,不过,靠着国内的订单,克虏伯公司的生意倒也不错。不过在大口径火炮的相关技术上,他们和美国还有英国依旧有不小的差距。
“克虏伯先生,我想您也知道,火炮技术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的适用范围也远远不限于火炮。所以,我们虽然愿意进行一定的技术转让,但是,如果要想获得所有的相关技术,这恐怕需要很多很多的钱,这个数字恐怕要远大于这个造舰计划的支出。”唐纳德这样回答说。
“这我们当然知道。”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也回答说,“但是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我想我们只需要一部分的技术,比如炮管的处理技术。”
唐纳德知道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提到的技术指的多半就是麦克唐纳的单肉身管自紧技术。火炮的炮管需要承受巨大的膛压,为了避免出现炸膛这样的事故,最传统的做法就是直接将炮管加厚。但是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就是炮管越来越重,用起来也就格外不便。而且过于沉重的炮管本身的重量也会造成炮管的弯曲下垂。导致火炮精度大幅下降,长时间使用后,炮管的变形就更加明显。
要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一般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研制更先进的炮钢,让钢材本身的性能更好,二是使用套管技术,也就是将炮管分成两层或者多层,每一层的外径都比它外面那层的内径稍微大一点点。首先将外面的一层烧红,因为热胀冷缩,这时候就能将它套在里面的一层炮管外面,等到外层的炮管冷却了,它就能向内层施加一个向内挤压的预应力,等到火炮射击的时候,这个预应力就能抵消一部分膛压,从而使得更薄的炮管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当然这样做成本会高很多,而且效果也有限。
炮钢方面,克虏伯公司也研究过麦克唐纳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的不同,但是他们发现,事实上麦克唐纳的炮钢在品质上虽然要略好于克虏伯的炮钢,但是好得也有限,这样的炮钢用德国工艺做出来的管壁厚度和原版一样的炮管根本就无法承受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成品大炮的膛压。所以,克虏伯推测麦克唐纳那里一定有一种全新的处理炮管的关键技术。而在现在的这个生意里,他最为看重的就是能不能借此得到这种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对于一家生产大炮的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那么麦克唐纳的身管自紧技术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技术就是在制造炮管时对其膛内施以高压,使身管由内到外局部或全部产生塑性变形。在高压去掉以后,由于各层塑性变形不同,造成外层对相邻内层产生压应力,即内层受压外层受拉,就像无数层筒紧身管一样,因而可以使身管强度明显提高。使它足以承受巨大的膛压。
“这种技术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工艺水平的要求很高,操作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废品。”唐纳德回答说,“如果需要转让这种技术,仅仅是目前德国政府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报价恐怕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