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河内四望
果然!
陶商心中暗道领兵不过是韩浩的副业,他的主要政务还是在河内负责农桑之事。
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这才是韩浩真正所擅长的事情,这一点想必王匡也是看出来了,所以才不但赋予了这位从事掌军练兵之权,同时还全权负责河内的政务税事。
不过这么多事都交给他一个人,还真是能者多劳……职务却仅仅只是一个从事……陶商暗道王匡给人家一年多少薪资……这位河内太守真是会巧使唤人。
“韩从事又是负责泰山兵卒的训练,又是负责河内的农桑税务,真是劳苦功高……只是不知河内郡现在的农课税收,每年能够达到几何?”
按照陶商的想法,韩浩乃是历史上与名士枣祗共同帮曹操实施屯田的领军性人物,其农税经验和见解必然独到,在河内一个郡的地界操持农田税科,虽然范围不小,但对韩浩来讲应该是在其能力范围之的内,陶商有此一问,一则是探听虚实,二则也是想借机了解一下一个大郡每年的农课税收能有多少,借坡下驴也算是向他学习学习宝贵经验。
没曾想,陶商这一句话问出来,韩浩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表情在一瞬间变的极为扭捏。
那不是惺惺作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羞愧……陶商不明白韩浩到底不好意思在什么地方。
面对陶商的问题,韩浩犹犹豫豫权衡了半天,才巧巧向陶商吐露了一个河内郡今年农课税的收数……
一听这个数,陶商顿时有些凌乱了……
看着陶商诧然的表情,韩浩连忙低声冲着陶商‘’嘘‘’道:“陶公子,河内郡农课税收少这件事,你可千万别给我……”
“这么少!”陶商睁大眼睛,惊讶地呼喊了一声,引得旁边的诸人都纷纷扭头观瞧。
“别给我吵吵出去了……”韩浩的表情犹如生吞下去一只苍蝇一样,黑着脸把话念叨完。
陶商急忙道歉道:“不好意思,在下不是有意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河内郡的税收竟然这么低……我徐州三郡三国,最少一郡的农税,好像也是你河内郡的一倍不止,而且据我所知,河内郡在司隶地界,应该还算是大郡吧?”
韩浩闻言不由的苦笑道:“你徐州临淮郡领县十二,东海郡领县十三,乃属各郡国中翘楚,其中最大郡口不过七十万……河内郡领县十八,户二十四万,口八十六万七千余,陶公子你说河内郡算不算大郡?”
陶商闻言奇道:“既然如此,小子观韩从事又非庸碌之人,也不是中饱私囊之辈,这个钱数……”
韩浩呵呵一笑,摇头叹道:“陶公子,河内多望族啊……大部分的可开垦土地,都是属于他们的,陶公子出身名门,对个中之事,想必应是比浩要清楚的多吧。”
听了这话,陶商的脸臊红了……他还真就是不太清楚。
“河内多望族这事我倒是知道……”陶商好奇的道:“只是这跟收不上农税又有何关系?望族难道就可以少交税吗?”
韩浩深深地看了陶商一眼,那表情仿佛就像是在看一个白痴一样……答案透过这个表情表示的相当明显。
陶商恍然大悟:“看韩从事的表情我可以知道,河内望族就是可以少上税的!”
韩浩咧咧嘴,低声道:“陶公子,知道归知道,麻烦您能不能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行吗?在下很尴尬的……”
……………………
……………………
河内望族极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平邑平氏,其祖是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
其后又有野王县李氏,传言先祖乃是出自嬴姓,而到了现任家主这一代,亦是越发壮大,家主李邵,曾任冀州刺史之职……历史上的李邵在赋闲之后,因为其家族名望,在袁绍取代韩馥领冀州之后,被袁绍征辟为钜鹿太守,后因左右摇摆不定而被革职。
汲县郑氏,乃是荥阳郑氏一族的分支,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荥阳郑氏的领军人物乃是名士郑泰与郑浑,郑泰现任议郎,而郑浑在历史上则是历任曹魏各地政课要务,郑氏在历史上由这二人的带领下,日后逐渐发展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宗之一……而汲县郑氏的家主乃是郑泰族兄郑延,其名声虽不及郑泰,但亦是不可小觑。
另有温县司马氏,家主司马防在董卓迁都前任洛阳令,现随天子前往长安,温县司马氏现由其长子司马朗暂代家主之职,主持族中事宜。
尚还有其他望族,虽不及上面这四家势力最大,但也是立业在河内多年,有的家族根基在此长达数百年之久,望族门阀在河内占有的土地极多,郡内饲养牲畜大多为诸望族所有,且很多望族乘着黄巾起义大乱之时,勾图划地,垄断经济要务产业,又彼此互相勾结,势力极大,河内郡的很多关乎税课的产业经济命脉都掌握在这些望族的手中,河内又屡此更换太守,很多关于郡内经济走向的政策,都是需当时的在任太守与望族首领们相商权衡,方可施行。
别说是让这些望族们上农税,这些祖宗门能不给王匡找麻烦添堵,王匡就烧高香了。
这一次鲍信和陶商领兵前来河内,望族家主们自然也不会不知道,王匡引外军入境,自然也有事前征询过他们的允许,而且河内发生这么大的事,河内诸望族的家主,自然也要参与到其中。
徐州军和鲍信的外来兵马安置在城郊,主要人物则都是随着王匡入城进太守府,而此时的太守府已经摆下酒宴。
在太守府内等候他们的,不仅仅有王允和皇甫嵩昔日的同僚大司农周忠与卫尉张喜,还有河内诸望族的领军人物、河内四大望族的现任家主:平邑平氏家主平正、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汲县郑氏家主郑延、温县司马氏代家主司马朗。
主要人物进入正厅之后,王匡为众人一一介绍,然后众人便纷纷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王匡命令侍者为诸人盏中斟满酒,然后举盏,笑道:“今日高朋满座,少长咸集,实乃添王某人府邸之辉!王某略备薄酒,为王司徒、皇甫中丞、允诚及陶公子接风洗尘!来,公等且满饮此盅!”
“且慢。”
河内四大望族之中,平氏的家主平正当先开口,道:“饮酒且不急,我等倒是不妨听听,济北相与徐州的陶公子,不自在兖州和徐州经营,来这河内之地,却是为了何事?先把事情说明白了,酒喝的才香甜。”
王允闻言毫无表情,似是早有预料,毕竟这老头出身太原王氏,又是党人中的翘楚,对于士族在地方的势力话语权非常清楚,见怪不怪……毕竟,王允也算是望族之一,追本溯源,比在座这些望族的来头还要强大的多。
而皇甫嵩则显得若有所思。
陶商心下暗道,我们来这做什么,他们岂会不知道?如今反过来问一句,摆明了是有意难看……
看来,这些河内望族是不希望我们到这来征讨白波军了。
鲍信放下手中酒盏,豪声言道:“久闻白波谷自波城黄巾贼寇,聚众滋扰一方,已成气候,鲍某和徐州的陶公子,为天下计,奉袁盟主之命,会和王公节,共同率兵剿此贼寇!上则报效朝廷,下则救一方百姓,不知这样的回答,平公可满意否?”
平正面对鲍信义正言辞的语气,并没有丝毫的动容,反倒是转头看向王匡,道:“府君,鲍将军说特来此会和您共同剿贼,不知可有此事?老夫等,并不知晓个中详情。”
王匡打着哈哈,道:“本初与王某的信中倒是提了一嘴,出兵事大……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对着鲍信拱了拱手,道:“鲍将军,河内之地,自有兵马,也自有地方官军,剿贼之事,尚还不必劳烦外人,鲍将军等人大老远的亲自率兵前来,未免……呵呵……。”
言下之意,竟是嫌鲍信等人的手伸到长了。
世家望族,没有私兵,但是却掌管地方经济、土地等诸多脉络,王匡身为朝廷空降的太守,一时三刻尚且难以收服众人,因而办事颇为掣肘。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身为一方长官,要对付当地的士族很简单,毕竟有兵有将,敢反抗杀就是了……但实打实的说,这种想法太过幼稚。
王匡是朝廷派遣任河内的太守,手里有兵没错,若要用武力震慑杀剐这些士族倒也是不难,但如此行事之后,王匡的政治名头基本也就是彻底废了,毕竟像董卓这样的彪子,属于稀有品种。
只凭武力杀伐震慑地方豪强,除非逼迫到了最后一步,以这些地方刺史太守目前的势力名望,还是不现实的。
毕竟后世也没有听说哪位领导会动用警察去射杀优秀企业家的案例。
陶商心中暗道领兵不过是韩浩的副业,他的主要政务还是在河内负责农桑之事。
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这才是韩浩真正所擅长的事情,这一点想必王匡也是看出来了,所以才不但赋予了这位从事掌军练兵之权,同时还全权负责河内的政务税事。
不过这么多事都交给他一个人,还真是能者多劳……职务却仅仅只是一个从事……陶商暗道王匡给人家一年多少薪资……这位河内太守真是会巧使唤人。
“韩从事又是负责泰山兵卒的训练,又是负责河内的农桑税务,真是劳苦功高……只是不知河内郡现在的农课税收,每年能够达到几何?”
按照陶商的想法,韩浩乃是历史上与名士枣祗共同帮曹操实施屯田的领军性人物,其农税经验和见解必然独到,在河内一个郡的地界操持农田税科,虽然范围不小,但对韩浩来讲应该是在其能力范围之的内,陶商有此一问,一则是探听虚实,二则也是想借机了解一下一个大郡每年的农课税收能有多少,借坡下驴也算是向他学习学习宝贵经验。
没曾想,陶商这一句话问出来,韩浩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表情在一瞬间变的极为扭捏。
那不是惺惺作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羞愧……陶商不明白韩浩到底不好意思在什么地方。
面对陶商的问题,韩浩犹犹豫豫权衡了半天,才巧巧向陶商吐露了一个河内郡今年农课税的收数……
一听这个数,陶商顿时有些凌乱了……
看着陶商诧然的表情,韩浩连忙低声冲着陶商‘’嘘‘’道:“陶公子,河内郡农课税收少这件事,你可千万别给我……”
“这么少!”陶商睁大眼睛,惊讶地呼喊了一声,引得旁边的诸人都纷纷扭头观瞧。
“别给我吵吵出去了……”韩浩的表情犹如生吞下去一只苍蝇一样,黑着脸把话念叨完。
陶商急忙道歉道:“不好意思,在下不是有意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河内郡的税收竟然这么低……我徐州三郡三国,最少一郡的农税,好像也是你河内郡的一倍不止,而且据我所知,河内郡在司隶地界,应该还算是大郡吧?”
韩浩闻言不由的苦笑道:“你徐州临淮郡领县十二,东海郡领县十三,乃属各郡国中翘楚,其中最大郡口不过七十万……河内郡领县十八,户二十四万,口八十六万七千余,陶公子你说河内郡算不算大郡?”
陶商闻言奇道:“既然如此,小子观韩从事又非庸碌之人,也不是中饱私囊之辈,这个钱数……”
韩浩呵呵一笑,摇头叹道:“陶公子,河内多望族啊……大部分的可开垦土地,都是属于他们的,陶公子出身名门,对个中之事,想必应是比浩要清楚的多吧。”
听了这话,陶商的脸臊红了……他还真就是不太清楚。
“河内多望族这事我倒是知道……”陶商好奇的道:“只是这跟收不上农税又有何关系?望族难道就可以少交税吗?”
韩浩深深地看了陶商一眼,那表情仿佛就像是在看一个白痴一样……答案透过这个表情表示的相当明显。
陶商恍然大悟:“看韩从事的表情我可以知道,河内望族就是可以少上税的!”
韩浩咧咧嘴,低声道:“陶公子,知道归知道,麻烦您能不能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行吗?在下很尴尬的……”
……………………
……………………
河内望族极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平邑平氏,其祖是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
其后又有野王县李氏,传言先祖乃是出自嬴姓,而到了现任家主这一代,亦是越发壮大,家主李邵,曾任冀州刺史之职……历史上的李邵在赋闲之后,因为其家族名望,在袁绍取代韩馥领冀州之后,被袁绍征辟为钜鹿太守,后因左右摇摆不定而被革职。
汲县郑氏,乃是荥阳郑氏一族的分支,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荥阳郑氏的领军人物乃是名士郑泰与郑浑,郑泰现任议郎,而郑浑在历史上则是历任曹魏各地政课要务,郑氏在历史上由这二人的带领下,日后逐渐发展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宗之一……而汲县郑氏的家主乃是郑泰族兄郑延,其名声虽不及郑泰,但亦是不可小觑。
另有温县司马氏,家主司马防在董卓迁都前任洛阳令,现随天子前往长安,温县司马氏现由其长子司马朗暂代家主之职,主持族中事宜。
尚还有其他望族,虽不及上面这四家势力最大,但也是立业在河内多年,有的家族根基在此长达数百年之久,望族门阀在河内占有的土地极多,郡内饲养牲畜大多为诸望族所有,且很多望族乘着黄巾起义大乱之时,勾图划地,垄断经济要务产业,又彼此互相勾结,势力极大,河内郡的很多关乎税课的产业经济命脉都掌握在这些望族的手中,河内又屡此更换太守,很多关于郡内经济走向的政策,都是需当时的在任太守与望族首领们相商权衡,方可施行。
别说是让这些望族们上农税,这些祖宗门能不给王匡找麻烦添堵,王匡就烧高香了。
这一次鲍信和陶商领兵前来河内,望族家主们自然也不会不知道,王匡引外军入境,自然也有事前征询过他们的允许,而且河内发生这么大的事,河内诸望族的家主,自然也要参与到其中。
徐州军和鲍信的外来兵马安置在城郊,主要人物则都是随着王匡入城进太守府,而此时的太守府已经摆下酒宴。
在太守府内等候他们的,不仅仅有王允和皇甫嵩昔日的同僚大司农周忠与卫尉张喜,还有河内诸望族的领军人物、河内四大望族的现任家主:平邑平氏家主平正、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汲县郑氏家主郑延、温县司马氏代家主司马朗。
主要人物进入正厅之后,王匡为众人一一介绍,然后众人便纷纷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王匡命令侍者为诸人盏中斟满酒,然后举盏,笑道:“今日高朋满座,少长咸集,实乃添王某人府邸之辉!王某略备薄酒,为王司徒、皇甫中丞、允诚及陶公子接风洗尘!来,公等且满饮此盅!”
“且慢。”
河内四大望族之中,平氏的家主平正当先开口,道:“饮酒且不急,我等倒是不妨听听,济北相与徐州的陶公子,不自在兖州和徐州经营,来这河内之地,却是为了何事?先把事情说明白了,酒喝的才香甜。”
王允闻言毫无表情,似是早有预料,毕竟这老头出身太原王氏,又是党人中的翘楚,对于士族在地方的势力话语权非常清楚,见怪不怪……毕竟,王允也算是望族之一,追本溯源,比在座这些望族的来头还要强大的多。
而皇甫嵩则显得若有所思。
陶商心下暗道,我们来这做什么,他们岂会不知道?如今反过来问一句,摆明了是有意难看……
看来,这些河内望族是不希望我们到这来征讨白波军了。
鲍信放下手中酒盏,豪声言道:“久闻白波谷自波城黄巾贼寇,聚众滋扰一方,已成气候,鲍某和徐州的陶公子,为天下计,奉袁盟主之命,会和王公节,共同率兵剿此贼寇!上则报效朝廷,下则救一方百姓,不知这样的回答,平公可满意否?”
平正面对鲍信义正言辞的语气,并没有丝毫的动容,反倒是转头看向王匡,道:“府君,鲍将军说特来此会和您共同剿贼,不知可有此事?老夫等,并不知晓个中详情。”
王匡打着哈哈,道:“本初与王某的信中倒是提了一嘴,出兵事大……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对着鲍信拱了拱手,道:“鲍将军,河内之地,自有兵马,也自有地方官军,剿贼之事,尚还不必劳烦外人,鲍将军等人大老远的亲自率兵前来,未免……呵呵……。”
言下之意,竟是嫌鲍信等人的手伸到长了。
世家望族,没有私兵,但是却掌管地方经济、土地等诸多脉络,王匡身为朝廷空降的太守,一时三刻尚且难以收服众人,因而办事颇为掣肘。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身为一方长官,要对付当地的士族很简单,毕竟有兵有将,敢反抗杀就是了……但实打实的说,这种想法太过幼稚。
王匡是朝廷派遣任河内的太守,手里有兵没错,若要用武力震慑杀剐这些士族倒也是不难,但如此行事之后,王匡的政治名头基本也就是彻底废了,毕竟像董卓这样的彪子,属于稀有品种。
只凭武力杀伐震慑地方豪强,除非逼迫到了最后一步,以这些地方刺史太守目前的势力名望,还是不现实的。
毕竟后世也没有听说哪位领导会动用警察去射杀优秀企业家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