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惊天一战
郭嘉转头看了一眼厅中推杯换盏,来回呼喝的将领们,略微寻思了一下,道:“既然是文若兄邀请,那我便随你去又何妨?”
荀彧紧绷着脸颊,转身走出了厅堂。
而郭嘉亦是紧随其后。
他们两个人的动作虽然隐秘,但却都落入了陶商的眼中。
陶商目视着两人出去,沉吟好久,半晌无言。
两人来到了府内的一处幽静花园,荀彧站住了脚步,转头冷冷的看着郭嘉。
郭嘉仿佛没看见荀彧的脸色似的,笑道:“文若兄,多年不见,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同殿之臣了,郭某心中深感安慰,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和颍川的这些老朋友再见了,大家共同扶保明主,真快哉也!”
很显然,郭嘉很开心,荀彧却没有他们兴奋。
“郭奉孝,你赢了,你真是厉害,咱们这些颍川阳翟老友,各个扶保曹氏,唯有你,专门追随了那谁也不看好的徐州陶氏,结果你凭一己之力,证明了颍川诸友中,所有人的眼光都不如你!是否?”
荀彧这话听着像是佩服了郭嘉,但很明显,他的语气却有点不太对。
他的语气很明显的有着浓浓的不甘。
郭嘉长叹口气,道:“文若兄,看你说的,这事仔细想想,其实也是机缘巧合,想当年郭某在袁绍麾下不得志,却曾有回归颍川,找诸位老友共谈投何方明主的大事,毕竟颍川诸友的才学,在当世无人可比,郭某若是有幸能和诸位好友共同找一好友辅之,实乃幸事。”
荀彧淡淡道:“话你是这么说的,可你却并不是这么做的!当初荀某选定了曹公,并引导诸位前往曹氏,亦是给你郭奉孝写过信,可你呢,却视若无睹,决意与昔日诸旧友为敌,如今你辅佐英主大业得成,却是我等这些老兄弟,该受你的怜悯了。”
郭嘉使劲的摇着头,道:“文若兄,这你可就是看错我了,郭某焉能行此小人之事,当年我本也无去徐州之意,只是……只是……”
荀彧皱眉道:“只是什么?”
“只是我乃是被那陶相强绑过去的。”
一番话说完,整个院落内鸦雀无声,落叶可闻。
“唉,郭奉孝,你要是不想对我说实话,就不用说,何必在这里拿这些话诓骗我?你当荀某是三岁的孩童不成?”
郭嘉气的直跺脚:“我骗你什么了!”
就在这个时候,却听荀彧身后一个声音传来:“他说的没错,其实当初却是我把他硬绑到徐州去的。”
荀彧吓了一跳,差点没蹦起来,他急忙转身,却看见陶商笑盈盈的站在他背后。
“你、你……你怎么在这?”荀彧结结巴巴的指着陶商道。
这人走道没有声音的吗?属耗子的吧!
看着荀彧紧张的神色,陶商笑了:“别紧张,我又没说把你怎么样,你们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有些事我不站出来澄清,是不行的。”
顿了顿,却听陶商道:“郭奉孝说的没错,其实当初他来徐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并非自愿,而是被我用了一些强制手段带走的。”
荀彧皱眉道:“若是被你强制带走,他却又如何会安心留在你的帐下?”
陶商淡淡道:“或许是因为臭味相投吧……这些事情对于文若公来说,重要吗?”
荀彧闻言楞了一下。
其实陶商看的出来,荀彧之所以来找郭嘉谈话,多少是因为有些不甘,或许也是自尊心受伤。
颍川士族中,以荀家为首,而颍川诸学子当中,亦是以荀彧为先,这么多年来,荀彧的潜在意识里,一直是有这方面优越感的。
但如今,因为郭嘉在自己麾下的成功,似乎击垮了荀彧在这方面的自信,想来这应该使他很痛苦。
这并不是一种小心眼,而是一种惯性在被打破之后,因而在心理上所造成的落差。
或许就荀彧自己都没弄清楚,自己心中难受在这么地方。
陶商能够理解荀彧,但却帮不了他,若是把事情说破,或许会更加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
看着荀彧郁闷的样子,陶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文若先生,是不是眉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找郭奉孝出来说这番话?”
荀彧一脸的抑郁。
“弄不清楚也没关系,人生,本来就没那么多需要弄清楚的事情,左右你们俩人都在这,那就一战决胜负,如此,说不定这心中的郁闷就散出去了。”
“一战决胜负?”荀彧惊讶的看着陶商:“什么意思?”
“平日里都是智者,在战场上比的是计谋,但是今天我允许你们比一比拳脚。”陶商笑着道:“君子六艺之中,也有骑射之道,文若先生该不会连怎么打架都忘了吧?”
郭嘉一听这话,急了:“陶子度,你又在这出的什么损招?”
话还没等说完,却见荀彧一记老拳冲着自己的面门招呼了过来。
“哎呦~~!荀文若,你居然还真动手!……我跟你拼了!”
……
大概两炷香的功夫过后,荀彧气喘吁吁的在台阶上坐了下来,大口的喘着粗气。
他的头发凌乱,脸颊上有伤痕,鼻孔下方还挂着两溜“二条”血迹。
郭嘉在他的对面,则是揉着自己的青黑圆圈,发出“嘶~~”的声音。
陶商走过来,坐在荀彧的身边,低声道:“是不是感觉好了一些?”
荀彧抬手擦了擦鼻子上的二条,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不能用言语能够形容。
但心中的压力、郁闷、负担,似乎随着刚才的惊天一战,而烟消云散了。
“文若先生,中原的战事刚刚平息,需要很多人才来治理,我这边会从扬州抽调一批官员进入中原,将当年发展金陵城的经验实地践行,但这样一来扬州也需要补充更多人才,因此我需要您帮我引荐颍川的人才入扬州从政。”
荀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事已至此,荀某自然不会再有他心,自当尽心尽力的为朝廷效力……不过,荀彧还有一事想要劳烦丞相。”
“什么事?”
“荀某愿意为大汉尽忠,却又不想背弃曹公,待天下大定之后,荀某想归隐山林,不想立于朝上,恳请丞相允许。”
荀彧紧绷着脸颊,转身走出了厅堂。
而郭嘉亦是紧随其后。
他们两个人的动作虽然隐秘,但却都落入了陶商的眼中。
陶商目视着两人出去,沉吟好久,半晌无言。
两人来到了府内的一处幽静花园,荀彧站住了脚步,转头冷冷的看着郭嘉。
郭嘉仿佛没看见荀彧的脸色似的,笑道:“文若兄,多年不见,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同殿之臣了,郭某心中深感安慰,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和颍川的这些老朋友再见了,大家共同扶保明主,真快哉也!”
很显然,郭嘉很开心,荀彧却没有他们兴奋。
“郭奉孝,你赢了,你真是厉害,咱们这些颍川阳翟老友,各个扶保曹氏,唯有你,专门追随了那谁也不看好的徐州陶氏,结果你凭一己之力,证明了颍川诸友中,所有人的眼光都不如你!是否?”
荀彧这话听着像是佩服了郭嘉,但很明显,他的语气却有点不太对。
他的语气很明显的有着浓浓的不甘。
郭嘉长叹口气,道:“文若兄,看你说的,这事仔细想想,其实也是机缘巧合,想当年郭某在袁绍麾下不得志,却曾有回归颍川,找诸位老友共谈投何方明主的大事,毕竟颍川诸友的才学,在当世无人可比,郭某若是有幸能和诸位好友共同找一好友辅之,实乃幸事。”
荀彧淡淡道:“话你是这么说的,可你却并不是这么做的!当初荀某选定了曹公,并引导诸位前往曹氏,亦是给你郭奉孝写过信,可你呢,却视若无睹,决意与昔日诸旧友为敌,如今你辅佐英主大业得成,却是我等这些老兄弟,该受你的怜悯了。”
郭嘉使劲的摇着头,道:“文若兄,这你可就是看错我了,郭某焉能行此小人之事,当年我本也无去徐州之意,只是……只是……”
荀彧皱眉道:“只是什么?”
“只是我乃是被那陶相强绑过去的。”
一番话说完,整个院落内鸦雀无声,落叶可闻。
“唉,郭奉孝,你要是不想对我说实话,就不用说,何必在这里拿这些话诓骗我?你当荀某是三岁的孩童不成?”
郭嘉气的直跺脚:“我骗你什么了!”
就在这个时候,却听荀彧身后一个声音传来:“他说的没错,其实当初却是我把他硬绑到徐州去的。”
荀彧吓了一跳,差点没蹦起来,他急忙转身,却看见陶商笑盈盈的站在他背后。
“你、你……你怎么在这?”荀彧结结巴巴的指着陶商道。
这人走道没有声音的吗?属耗子的吧!
看着荀彧紧张的神色,陶商笑了:“别紧张,我又没说把你怎么样,你们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有些事我不站出来澄清,是不行的。”
顿了顿,却听陶商道:“郭奉孝说的没错,其实当初他来徐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并非自愿,而是被我用了一些强制手段带走的。”
荀彧皱眉道:“若是被你强制带走,他却又如何会安心留在你的帐下?”
陶商淡淡道:“或许是因为臭味相投吧……这些事情对于文若公来说,重要吗?”
荀彧闻言楞了一下。
其实陶商看的出来,荀彧之所以来找郭嘉谈话,多少是因为有些不甘,或许也是自尊心受伤。
颍川士族中,以荀家为首,而颍川诸学子当中,亦是以荀彧为先,这么多年来,荀彧的潜在意识里,一直是有这方面优越感的。
但如今,因为郭嘉在自己麾下的成功,似乎击垮了荀彧在这方面的自信,想来这应该使他很痛苦。
这并不是一种小心眼,而是一种惯性在被打破之后,因而在心理上所造成的落差。
或许就荀彧自己都没弄清楚,自己心中难受在这么地方。
陶商能够理解荀彧,但却帮不了他,若是把事情说破,或许会更加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
看着荀彧郁闷的样子,陶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文若先生,是不是眉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找郭奉孝出来说这番话?”
荀彧一脸的抑郁。
“弄不清楚也没关系,人生,本来就没那么多需要弄清楚的事情,左右你们俩人都在这,那就一战决胜负,如此,说不定这心中的郁闷就散出去了。”
“一战决胜负?”荀彧惊讶的看着陶商:“什么意思?”
“平日里都是智者,在战场上比的是计谋,但是今天我允许你们比一比拳脚。”陶商笑着道:“君子六艺之中,也有骑射之道,文若先生该不会连怎么打架都忘了吧?”
郭嘉一听这话,急了:“陶子度,你又在这出的什么损招?”
话还没等说完,却见荀彧一记老拳冲着自己的面门招呼了过来。
“哎呦~~!荀文若,你居然还真动手!……我跟你拼了!”
……
大概两炷香的功夫过后,荀彧气喘吁吁的在台阶上坐了下来,大口的喘着粗气。
他的头发凌乱,脸颊上有伤痕,鼻孔下方还挂着两溜“二条”血迹。
郭嘉在他的对面,则是揉着自己的青黑圆圈,发出“嘶~~”的声音。
陶商走过来,坐在荀彧的身边,低声道:“是不是感觉好了一些?”
荀彧抬手擦了擦鼻子上的二条,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不能用言语能够形容。
但心中的压力、郁闷、负担,似乎随着刚才的惊天一战,而烟消云散了。
“文若先生,中原的战事刚刚平息,需要很多人才来治理,我这边会从扬州抽调一批官员进入中原,将当年发展金陵城的经验实地践行,但这样一来扬州也需要补充更多人才,因此我需要您帮我引荐颍川的人才入扬州从政。”
荀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事已至此,荀某自然不会再有他心,自当尽心尽力的为朝廷效力……不过,荀彧还有一事想要劳烦丞相。”
“什么事?”
“荀某愿意为大汉尽忠,却又不想背弃曹公,待天下大定之后,荀某想归隐山林,不想立于朝上,恳请丞相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