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六章 煎熬
容妃低头擦了擦眼角,转悲为喜道:“不说这些了,侄女儿得了个好东西,今日前来是特意送来孝敬姑母的。姑母一定喜欢。”
卫太后笑道:“什么好东西啊。”
容妃招手,外边随她前来的宫女忙将一只锦盒递了进来,容妃接过来扶着卫太后坐起身来,在卫太后面前打开来,却是一串打磨的光滑的佛珠。那珠子看上去平平无奇,呈暗褐之色,并不引人欢喜,但盒子打开的那一刹那,异香扑鼻,让人心神舒畅之极。
“这是……沉香佛珠?”卫太后惊讶道。
“姑母好眼力,岭南地方官员在深山里找到了一颗千年沉香木,用最好的树干部分制作了几串佛珠。侄女儿知道之后便去要了一串,我可不是为了自己要的,巴巴的为了姑母去要的。姑母那象牙佛珠虽然也很好,但侄女儿觉得还是沉香佛珠更好,礼佛时更能静心虔诚。姑母可喜欢?”卫幼容笑道。
“千年沉香木?那可是稀罕东西啊。沉香木只有岭南一带才有,据说百年的都很罕见,大多几十年便被采伐了。世人常言,一两沉香一两金,这千年沉香怕是百倍于寻常价钱。这串佛珠少说也得值个几万两银子的。你便这么要来了?给钱给人家没有啊?”卫太后已经抓起佛珠,爱不释手的把玩了起来。
“姑母说什么话呢?当然给了银子了?难道侄女儿是巧取豪夺之人么?再说,这孝敬姑母的东西,能用银子来说话么?就算不值钱,侄女儿的一片心意也在里边,那可是无价的。”
“小猴儿崽子,好话歹话都被你说了,哀家还能说什么?难为你想着我,我也得赏你一样东西。你看着殿里什么东西顺眼便拿走,就当哀家赏你了。”老太后心情好的不行,将那佛珠凑在鼻子下边闻了又闻,在手上拨弄不停。
卫幼容笑道:“哪敢要姑母的赏?搞得好像侄女儿是跑来讨便宜来似的。”
卫太后哈哈笑道:“你自己不要的,别后来又说哀家不赏你东西。你这小猴精可是一会一个主意的,最好想清楚,别最后后悔。”
卫幼容见卫太后心情终于完全的开朗了起来,吸了口气娇声道:“倘若姑母要赏的话,那我便要个东西,免得姑母心里觉得过意不去。”
卫太后啐道:“呸,自己想要,哀家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你想要什么?”
卫幼容沉声道:“姑母,幼容想请姑母帮着跟皇上说说,让幼容回咱们山东老家去住。幼容想家了。天天呆在这宫里着实气闷的很。”
卫太后愣了愣,笑道:“怎么了?这宫里好吃好住着,要什么有什么,怎地还不开心了?若真气闷想家的话,待开春了,哀家带你回山东老家一趟也成。正好哀家也想回去瞧瞧。这都好多年没回去了。”
卫家是山东望族,卫家人虽然不少住在京城里为官,大多数亲眷都还在山东老家居住生活。卫太后回去省亲过几回,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近十几年她都没有回去过,一听卫幼容提及山东老家,她也有了些思乡之意。
容妃摇头道:“姑母,侄女儿的意思不是去走一趟,侄女儿……是想住在老家不回宫了。侄女儿想落叶归根。”
卫太后错愕片刻,大笑道:“傻丫头,说的些什么话?你才多大,便说什么落叶归根?哀家都没说这话呢。再说你这不是胡闹么?你是皇贵妃,难道还能住在宫外?咱们大周可没这个规矩,皇上可不会允许的,礼节上也是不成的。”
容妃咬着下唇道:“那便请姑母跟皇上说说,将我这皇贵妃的名号给去了。反正这些对我也没什么用,我也好出宫归家,从此不来这京城了。”
卫太后吓了一跳,皱眉道:“你这是怎么了?谁惹了你么?跟皇上拌嘴了?你这丫头,皇上现在身子不太好,朝中又事务繁琐,心情难免不好,你该精心伺候,宽慰安抚他才是。他若骂你两句,你也不要耍脾气啊。什么罢了贵妃称号回家,这不是胡闹么?”
容妃摇头道:“姑母,侄女儿不是胡闹,侄女儿也没和皇上拌嘴。侄女儿只是……只是不想……不想……招惹是非。不想以后在这宫里受罪。倘若姑母能帮侄女儿离开京城,也许便是救了侄女儿一命。”
“你这孩子,到底怎么了?你若不说清楚,我可恼了啊。”老太后皱眉喝道。
容妃叹了口气道:“姑母啊,侄女儿跟您说实话吧。最近侄女儿老是做噩梦,梦到自己呆在冷宫里孤孤单单的死去。醒来后侄女儿想来想去,觉得这并非是虚幻,一定是一种预兆。侄女儿仔细的想了此事,心里也想明白了。皇上在时,侄女儿或者可以在宫里还能活的自在些,但倘若哪天皇上不在了,新皇登基继位了,侄女儿梦中的情形便会成为现实了。倘若继位的人是淮王郭旭,他当了皇上后肯定不会饶了我的。他的母妃梅妃跟我本就面和心不和,他们又知道我和姑母是帮着晋王的,您说,将来他会饶了我么?姑母,您是不怕的,谁也不敢动您老人家,但侄女儿是不同的。侄女儿不想受他们的折磨,所以还不如趁早想法子离开京城,回老家去过安静日子,免得将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太后的眉头皱成了一团,沉声斥道:“你怎地又开始胡说八道?谁跟你说郭旭会即位?皇上不是暂停了立太子之事么?你这消息又是从哪里来的?皇上亲口告诉你的么?”
容妃忙道:“姑母啊,您是心宽的很,殊不知外边的事情变化的很快啊。姑母可知道那立主变法的严正肃和方敦孺最近犯下的事儿?那两位大人已经被下狱了。听说满朝文武,地方官员群情激奋,要求严惩方敦孺和严正肃两人。姑母对此有何看法么?”
卫太后皱眉道:“这件事儿哀家可是听说了的,方敦孺和严正肃也太过分了。搞什么劳什子变法的事情,闹得朝廷上下动荡不安,哀家便早就不满意了。皇上说这是国家社稷所需,哀家也就不多说什么。可他们居然说出那等大逆不道之言,这还能轻饶么?哀家倘若不是不便干涉朝政之事,哀家都想参他们一本,严惩他们了。拿了他们也好,朝廷去了祸害,今后还可安生些。”
卫幼容闻言叹息道:“姑母都这么认为,可见严方两位大人这次是死定了。可是姑母可知道,严大人和方大人这一倒下,朝廷里可就只有吕中天和杨俊做主了。吕中天和杨俊是支持淮王为太子的,这之后谁还能反对他们的意见?皇上虽然春秋正盛,但这立太子的事情迟早是要办的,郭旭为太子,这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么?姑母想想,郭旭将来即位了,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侄女儿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侄女儿又没个一儿半女护身,将来必是晚景凄凉,受人折磨。还有啊,姑母也要为咱们卫家那些在朝中为官的亲眷想一想,将来我卫家肯定是要横遭祸端的,莫如早做打算,着他们全部辞官回山东老家避祸去,也免得将来罹遭大难。”
卫太后悚然而惊,到现在为止,她才算明白了卫幼容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来她根本没意识到严正肃和方敦孺的倒台有什么不妥,但经过卫幼容这么一分析,她顿时意识到了问题有些严重了。
“严大人和方大人早就说过,太子之议不必多议,自有定规。意思已经很明显是支持晋王了。当初皇上提出立太子之议时,两位大人和数十名变法官员也都联名上奏举荐晋王。朝着支持晋王的本就不多,晋王本就不占据优势,倘若两位大人这次倒台了,郭旭当太子的事情还有什么悬念?虽则姑母和侄女儿能在皇上耳边说些话。但是毕竟咱们不能干涉政务,皇上听则罢,不听我们也没法子啊。皇上仰仗吕中天,对郭旭有很喜爱,事情明摆在那里。皇上在时,他们自然不敢对我们报复,皇上万一不在了呢?我们可怎么办?那吕中天和杨俊他们难道真的是因为严方两位大人的不当言论便群起攻之?其实他们早就发动数次对严方两位大人的弹劾了。只是一直没有得手罢了。这完全就是党同伐异之举,他们是要将朝中所有反对他们的人都铲除了,这样他们便可为所欲为了。”容妃继续说道。
老太后紧皱着眉头坐在榻上发呆,其实卫老太后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的妇人罢了。当初她入宫时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嫔妃,也并没有什么出众的智慧和才干。不过是母凭子贵而得宠罢了。这些国家大事上的盘根错节之事,她其实也不太明白。但她却明白一些最简单的道理,那便是:不能让一些她看不上眼的人掌权,特别是吕家的人,否则将来祸患无穷。还有便是,她要为她卫家人着想,自己为卫家带来的一切荣耀不能被剥夺,不能被践踏,她要维护这一切。
起初她是寄希望于容妃生子,将来可以立容妃之子为帝,那卫家的地位便稳如泰山了。但天不从人愿,容妃之子夭折,而作恶的很可能便是梅妃。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太后从此便对梅妃再无好感。谁的儿子都能当皇帝,唯梅妃之子绝对不成。这也是她支持晋王为太子的最简单的逻辑。但现在,侄女儿说的这一大套她虽然不是很明白,但结果她却听出来了,那便是严正肃和方敦孺倘若一倒台,郭旭便要当太子了。至于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逻辑是否通顺,她可不会去管。
“照你这么说,吕中天他们其实是别有居心?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卫太后连问两问。
“吕中天的居心侄女儿不知,但他们的行动却是可以看出来的。侄女儿虽不才,但那噩梦之兆让侄女儿不得不去多想。这些事其实也不难想清楚。姑母,侄女儿决不能看着郭旭当上太子即位为皇帝,侄女儿就算死,也不能死在梅妃那贱人手中。我昊儿之死跟她有莫大的干系,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证据,他们也必然做贼心虚心知肚明。所以,姑母要么给侄女儿一条生路,让我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什么都不管,要么侄女儿便可能要忍不住做些出格之事,到时候恐怕还会连累卫家上下。请姑母给侄女儿指条明路。”卫幼容咬着银牙沉声道。
“你想要做什么出格之事?”卫太后惊愕道。
“侄女儿跟他们同归于尽,那贱人害了我昊儿,侄女儿便杀了她的儿子,让他们也竹篮打水一场空。侄女儿想好了,要这么做很简单,新年宴饮时我给淮王倒一杯毒酒便一了百了了。我作为皇贵妃给他敬酒,他敢不喝?喝了酒他便是个死人了。当然,我也跑不了,我也没打算跑。毒死了郭旭,我也算是给我昊儿报仇了。左右是个死,玉石俱焚报仇雪恨,总好过将来被折磨而死。”卫幼容面色冷厉,冷声说道。
老太后吓得蹦了起来,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你怎可有这种想法?幼容,你可不能这么干。你这是要吓死哀家么?哀家可经不住你这么恐吓。”
卫幼容忙扶住脸色煞白的老太后,柔声道:“姑母,侄女儿也不想到那一步啊,可是侄女儿不能坐以待毙啊,卫家也不能坐以待毙啊。这般情势发展下去,卫家和侄女儿都没活路的。这是眼前之事,绝非遥遥无期,绝非杞人忧天啊。”
卫太后抓住卫幼容的手道:“好丫头,万万不能这么做,这是绝路,绝不可行。这么做也是大逆不道之举,你教皇上怎么办?你要出宫回山东老家,这事儿也不成啊,哪有这样的先例?免了你的皇贵妃送你出宫?又没有理由,皇上必然生疑,也不会答应的。皇上待你还是不错的。这可怎么好?就没有别的法子了么?”
卫幼容道:“办法倒是还有,但是恐怕还需要姑母出面才成。”
“你说,你说 ,还有什么法子?”老太后忙道。
“救下严方两位大人,为他们开罪。这不过是口舌之误,严大人和方大人绝非大逆不道之臣。姑母跟皇上说清楚,要皇上辨明是非,不要被愤怒蒙蔽了眼睛。只要严方二位大人保住了,事情便有转机。郭旭便没那么容易当上太子。总之,严方两位大人的生死至关重要。姑母得为了卫家做些什么了。”卫幼容道。
卫太后皱眉咂嘴道:“他们……他们说的话确实该死啊,这叫哀家怎么跟皇上说?哀家这是要违背后宫不干涉政务的规矩么?这可怎么才好?哎!”
卫幼容站起身来,敛裾行礼道:“侄女儿不让姑母为难了,这事儿侄女儿不提了,侄女儿告退了,姑母好生歇息吧。”
卫幼容说罢转身便走,老太后看着她的背影,脸上皱纹纠结,在卫幼容掀开帘幕的时候,终于长叹一声道:“罢了,哀家便试一试去。总不能教你干那些傻事。”
……
对严正肃和方敦孺的审讯进行的很密集,林觉打探来的消息是,吴春来等人连续十几个时辰审讯方敦孺和严正肃,逼迫他们承认他们内心中不存在的所谓的阴谋,要他们承认他们变法是想要搞乱朝廷,搞乱大周社稷。这些大帽子只要有一顶坐实,便是死路一条。
严正肃和方敦孺在堂上一言不发,只是冷笑不语。吴春来便让那些条例司中反水的官员将他们对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指控一条条的当面宣读指谪。这些指控其实不值一提,但吴春来要的不是这些指控能否成立,他是要利用这些曾经是严正肃和方敦孺身边的官员的背叛来羞辱两人,一点点的消磨掉这两人的锐气,打击他们,让他们崩溃。
吴春来甚至不让他们喝水落座,十几个时辰站在那里的煎熬,让两位大人的精神和体力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害。倘若不是大周律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规定,吴春来一定会动用刑罚。总之,吴春来这个曾经靠着方敦孺的提携而踏入仕途的家伙,此刻的行为没有丝毫的尊重他曾经的老师,相反,他的作法比对待仇人还要阴损狠毒。
吴春来这一次是一定要将方敦孺置之于死地的,原因不仅是政治上的对立,也因为他内心中一直以来无法抹去的连他自己都视为污点的曾经的背叛。方敦孺只要活着,这污点便永远无法洗刷,只有方敦孺死了,人们才会忘记这个人,自己才可能不被一些人背后里指谪议论。否则,无论他爬的多高,权力多大,都难以洗刷当初的污点。
林觉不能无视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不得已再去找皇上,请皇上制止这种野蛮的毫无尊严的审讯。要给严正肃和方敦孺起码的尊重。但郭冲虽然发了话,吴春来却另有对策。他用车轮审讯的变法,每次一名官员询问,问来问去就是那几个问题。换一个人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几十名指控的官员轮流指控,拖延时间。他也说给予两位大人尊重,准许他们落座,但他特制了一种小圆凳,凳子面只有小盏那么大,人坐在上面根本不是休息,而是更为受罪。凳子还歪歪斜斜的随时会散架,人坐在上面还需用脚支撑身子,根本没有任何休息的效果。人性的丑恶在吴春来身上真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此人心思之毒辣龌蹉由此可见一斑。
林觉再次见到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时候,已经是上次见面的三天之后。这一次在大狱之中见到严正肃和方敦孺时,林觉几乎要落泪。两位大人形容枯槁,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这种体力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几乎要击垮他们了。
但他们的意志依然坚强,还是拒绝了林觉的建议,坚决不肯认错。林觉说的狠了,方敦孺便 嗔目大骂。林觉也无可奈何,只得告诉两位大人一定要坚持住,忍耐住,自己已经走了太后的路子,太后也已经答应跟皇上好好的谈谈,为两位大人开脱。希望两位大人一定要保重。林觉跟严正肃说,再次过堂审讯,便席地而坐,闭目睡觉。吴春来不敢用刑,这样可以保持体力,免得受这狗贼的故意折磨。严正肃也点头答应了。
卫太后笑道:“什么好东西啊。”
容妃招手,外边随她前来的宫女忙将一只锦盒递了进来,容妃接过来扶着卫太后坐起身来,在卫太后面前打开来,却是一串打磨的光滑的佛珠。那珠子看上去平平无奇,呈暗褐之色,并不引人欢喜,但盒子打开的那一刹那,异香扑鼻,让人心神舒畅之极。
“这是……沉香佛珠?”卫太后惊讶道。
“姑母好眼力,岭南地方官员在深山里找到了一颗千年沉香木,用最好的树干部分制作了几串佛珠。侄女儿知道之后便去要了一串,我可不是为了自己要的,巴巴的为了姑母去要的。姑母那象牙佛珠虽然也很好,但侄女儿觉得还是沉香佛珠更好,礼佛时更能静心虔诚。姑母可喜欢?”卫幼容笑道。
“千年沉香木?那可是稀罕东西啊。沉香木只有岭南一带才有,据说百年的都很罕见,大多几十年便被采伐了。世人常言,一两沉香一两金,这千年沉香怕是百倍于寻常价钱。这串佛珠少说也得值个几万两银子的。你便这么要来了?给钱给人家没有啊?”卫太后已经抓起佛珠,爱不释手的把玩了起来。
“姑母说什么话呢?当然给了银子了?难道侄女儿是巧取豪夺之人么?再说,这孝敬姑母的东西,能用银子来说话么?就算不值钱,侄女儿的一片心意也在里边,那可是无价的。”
“小猴儿崽子,好话歹话都被你说了,哀家还能说什么?难为你想着我,我也得赏你一样东西。你看着殿里什么东西顺眼便拿走,就当哀家赏你了。”老太后心情好的不行,将那佛珠凑在鼻子下边闻了又闻,在手上拨弄不停。
卫幼容笑道:“哪敢要姑母的赏?搞得好像侄女儿是跑来讨便宜来似的。”
卫太后哈哈笑道:“你自己不要的,别后来又说哀家不赏你东西。你这小猴精可是一会一个主意的,最好想清楚,别最后后悔。”
卫幼容见卫太后心情终于完全的开朗了起来,吸了口气娇声道:“倘若姑母要赏的话,那我便要个东西,免得姑母心里觉得过意不去。”
卫太后啐道:“呸,自己想要,哀家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你想要什么?”
卫幼容沉声道:“姑母,幼容想请姑母帮着跟皇上说说,让幼容回咱们山东老家去住。幼容想家了。天天呆在这宫里着实气闷的很。”
卫太后愣了愣,笑道:“怎么了?这宫里好吃好住着,要什么有什么,怎地还不开心了?若真气闷想家的话,待开春了,哀家带你回山东老家一趟也成。正好哀家也想回去瞧瞧。这都好多年没回去了。”
卫家是山东望族,卫家人虽然不少住在京城里为官,大多数亲眷都还在山东老家居住生活。卫太后回去省亲过几回,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近十几年她都没有回去过,一听卫幼容提及山东老家,她也有了些思乡之意。
容妃摇头道:“姑母,侄女儿的意思不是去走一趟,侄女儿……是想住在老家不回宫了。侄女儿想落叶归根。”
卫太后错愕片刻,大笑道:“傻丫头,说的些什么话?你才多大,便说什么落叶归根?哀家都没说这话呢。再说你这不是胡闹么?你是皇贵妃,难道还能住在宫外?咱们大周可没这个规矩,皇上可不会允许的,礼节上也是不成的。”
容妃咬着下唇道:“那便请姑母跟皇上说说,将我这皇贵妃的名号给去了。反正这些对我也没什么用,我也好出宫归家,从此不来这京城了。”
卫太后吓了一跳,皱眉道:“你这是怎么了?谁惹了你么?跟皇上拌嘴了?你这丫头,皇上现在身子不太好,朝中又事务繁琐,心情难免不好,你该精心伺候,宽慰安抚他才是。他若骂你两句,你也不要耍脾气啊。什么罢了贵妃称号回家,这不是胡闹么?”
容妃摇头道:“姑母,侄女儿不是胡闹,侄女儿也没和皇上拌嘴。侄女儿只是……只是不想……不想……招惹是非。不想以后在这宫里受罪。倘若姑母能帮侄女儿离开京城,也许便是救了侄女儿一命。”
“你这孩子,到底怎么了?你若不说清楚,我可恼了啊。”老太后皱眉喝道。
容妃叹了口气道:“姑母啊,侄女儿跟您说实话吧。最近侄女儿老是做噩梦,梦到自己呆在冷宫里孤孤单单的死去。醒来后侄女儿想来想去,觉得这并非是虚幻,一定是一种预兆。侄女儿仔细的想了此事,心里也想明白了。皇上在时,侄女儿或者可以在宫里还能活的自在些,但倘若哪天皇上不在了,新皇登基继位了,侄女儿梦中的情形便会成为现实了。倘若继位的人是淮王郭旭,他当了皇上后肯定不会饶了我的。他的母妃梅妃跟我本就面和心不和,他们又知道我和姑母是帮着晋王的,您说,将来他会饶了我么?姑母,您是不怕的,谁也不敢动您老人家,但侄女儿是不同的。侄女儿不想受他们的折磨,所以还不如趁早想法子离开京城,回老家去过安静日子,免得将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太后的眉头皱成了一团,沉声斥道:“你怎地又开始胡说八道?谁跟你说郭旭会即位?皇上不是暂停了立太子之事么?你这消息又是从哪里来的?皇上亲口告诉你的么?”
容妃忙道:“姑母啊,您是心宽的很,殊不知外边的事情变化的很快啊。姑母可知道那立主变法的严正肃和方敦孺最近犯下的事儿?那两位大人已经被下狱了。听说满朝文武,地方官员群情激奋,要求严惩方敦孺和严正肃两人。姑母对此有何看法么?”
卫太后皱眉道:“这件事儿哀家可是听说了的,方敦孺和严正肃也太过分了。搞什么劳什子变法的事情,闹得朝廷上下动荡不安,哀家便早就不满意了。皇上说这是国家社稷所需,哀家也就不多说什么。可他们居然说出那等大逆不道之言,这还能轻饶么?哀家倘若不是不便干涉朝政之事,哀家都想参他们一本,严惩他们了。拿了他们也好,朝廷去了祸害,今后还可安生些。”
卫幼容闻言叹息道:“姑母都这么认为,可见严方两位大人这次是死定了。可是姑母可知道,严大人和方大人这一倒下,朝廷里可就只有吕中天和杨俊做主了。吕中天和杨俊是支持淮王为太子的,这之后谁还能反对他们的意见?皇上虽然春秋正盛,但这立太子的事情迟早是要办的,郭旭为太子,这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么?姑母想想,郭旭将来即位了,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侄女儿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侄女儿又没个一儿半女护身,将来必是晚景凄凉,受人折磨。还有啊,姑母也要为咱们卫家那些在朝中为官的亲眷想一想,将来我卫家肯定是要横遭祸端的,莫如早做打算,着他们全部辞官回山东老家避祸去,也免得将来罹遭大难。”
卫太后悚然而惊,到现在为止,她才算明白了卫幼容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来她根本没意识到严正肃和方敦孺的倒台有什么不妥,但经过卫幼容这么一分析,她顿时意识到了问题有些严重了。
“严大人和方大人早就说过,太子之议不必多议,自有定规。意思已经很明显是支持晋王了。当初皇上提出立太子之议时,两位大人和数十名变法官员也都联名上奏举荐晋王。朝着支持晋王的本就不多,晋王本就不占据优势,倘若两位大人这次倒台了,郭旭当太子的事情还有什么悬念?虽则姑母和侄女儿能在皇上耳边说些话。但是毕竟咱们不能干涉政务,皇上听则罢,不听我们也没法子啊。皇上仰仗吕中天,对郭旭有很喜爱,事情明摆在那里。皇上在时,他们自然不敢对我们报复,皇上万一不在了呢?我们可怎么办?那吕中天和杨俊他们难道真的是因为严方两位大人的不当言论便群起攻之?其实他们早就发动数次对严方两位大人的弹劾了。只是一直没有得手罢了。这完全就是党同伐异之举,他们是要将朝中所有反对他们的人都铲除了,这样他们便可为所欲为了。”容妃继续说道。
老太后紧皱着眉头坐在榻上发呆,其实卫老太后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的妇人罢了。当初她入宫时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嫔妃,也并没有什么出众的智慧和才干。不过是母凭子贵而得宠罢了。这些国家大事上的盘根错节之事,她其实也不太明白。但她却明白一些最简单的道理,那便是:不能让一些她看不上眼的人掌权,特别是吕家的人,否则将来祸患无穷。还有便是,她要为她卫家人着想,自己为卫家带来的一切荣耀不能被剥夺,不能被践踏,她要维护这一切。
起初她是寄希望于容妃生子,将来可以立容妃之子为帝,那卫家的地位便稳如泰山了。但天不从人愿,容妃之子夭折,而作恶的很可能便是梅妃。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太后从此便对梅妃再无好感。谁的儿子都能当皇帝,唯梅妃之子绝对不成。这也是她支持晋王为太子的最简单的逻辑。但现在,侄女儿说的这一大套她虽然不是很明白,但结果她却听出来了,那便是严正肃和方敦孺倘若一倒台,郭旭便要当太子了。至于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逻辑是否通顺,她可不会去管。
“照你这么说,吕中天他们其实是别有居心?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卫太后连问两问。
“吕中天的居心侄女儿不知,但他们的行动却是可以看出来的。侄女儿虽不才,但那噩梦之兆让侄女儿不得不去多想。这些事其实也不难想清楚。姑母,侄女儿决不能看着郭旭当上太子即位为皇帝,侄女儿就算死,也不能死在梅妃那贱人手中。我昊儿之死跟她有莫大的干系,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证据,他们也必然做贼心虚心知肚明。所以,姑母要么给侄女儿一条生路,让我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什么都不管,要么侄女儿便可能要忍不住做些出格之事,到时候恐怕还会连累卫家上下。请姑母给侄女儿指条明路。”卫幼容咬着银牙沉声道。
“你想要做什么出格之事?”卫太后惊愕道。
“侄女儿跟他们同归于尽,那贱人害了我昊儿,侄女儿便杀了她的儿子,让他们也竹篮打水一场空。侄女儿想好了,要这么做很简单,新年宴饮时我给淮王倒一杯毒酒便一了百了了。我作为皇贵妃给他敬酒,他敢不喝?喝了酒他便是个死人了。当然,我也跑不了,我也没打算跑。毒死了郭旭,我也算是给我昊儿报仇了。左右是个死,玉石俱焚报仇雪恨,总好过将来被折磨而死。”卫幼容面色冷厉,冷声说道。
老太后吓得蹦了起来,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你怎可有这种想法?幼容,你可不能这么干。你这是要吓死哀家么?哀家可经不住你这么恐吓。”
卫幼容忙扶住脸色煞白的老太后,柔声道:“姑母,侄女儿也不想到那一步啊,可是侄女儿不能坐以待毙啊,卫家也不能坐以待毙啊。这般情势发展下去,卫家和侄女儿都没活路的。这是眼前之事,绝非遥遥无期,绝非杞人忧天啊。”
卫太后抓住卫幼容的手道:“好丫头,万万不能这么做,这是绝路,绝不可行。这么做也是大逆不道之举,你教皇上怎么办?你要出宫回山东老家,这事儿也不成啊,哪有这样的先例?免了你的皇贵妃送你出宫?又没有理由,皇上必然生疑,也不会答应的。皇上待你还是不错的。这可怎么好?就没有别的法子了么?”
卫幼容道:“办法倒是还有,但是恐怕还需要姑母出面才成。”
“你说,你说 ,还有什么法子?”老太后忙道。
“救下严方两位大人,为他们开罪。这不过是口舌之误,严大人和方大人绝非大逆不道之臣。姑母跟皇上说清楚,要皇上辨明是非,不要被愤怒蒙蔽了眼睛。只要严方二位大人保住了,事情便有转机。郭旭便没那么容易当上太子。总之,严方两位大人的生死至关重要。姑母得为了卫家做些什么了。”卫幼容道。
卫太后皱眉咂嘴道:“他们……他们说的话确实该死啊,这叫哀家怎么跟皇上说?哀家这是要违背后宫不干涉政务的规矩么?这可怎么才好?哎!”
卫幼容站起身来,敛裾行礼道:“侄女儿不让姑母为难了,这事儿侄女儿不提了,侄女儿告退了,姑母好生歇息吧。”
卫幼容说罢转身便走,老太后看着她的背影,脸上皱纹纠结,在卫幼容掀开帘幕的时候,终于长叹一声道:“罢了,哀家便试一试去。总不能教你干那些傻事。”
……
对严正肃和方敦孺的审讯进行的很密集,林觉打探来的消息是,吴春来等人连续十几个时辰审讯方敦孺和严正肃,逼迫他们承认他们内心中不存在的所谓的阴谋,要他们承认他们变法是想要搞乱朝廷,搞乱大周社稷。这些大帽子只要有一顶坐实,便是死路一条。
严正肃和方敦孺在堂上一言不发,只是冷笑不语。吴春来便让那些条例司中反水的官员将他们对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指控一条条的当面宣读指谪。这些指控其实不值一提,但吴春来要的不是这些指控能否成立,他是要利用这些曾经是严正肃和方敦孺身边的官员的背叛来羞辱两人,一点点的消磨掉这两人的锐气,打击他们,让他们崩溃。
吴春来甚至不让他们喝水落座,十几个时辰站在那里的煎熬,让两位大人的精神和体力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害。倘若不是大周律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规定,吴春来一定会动用刑罚。总之,吴春来这个曾经靠着方敦孺的提携而踏入仕途的家伙,此刻的行为没有丝毫的尊重他曾经的老师,相反,他的作法比对待仇人还要阴损狠毒。
吴春来这一次是一定要将方敦孺置之于死地的,原因不仅是政治上的对立,也因为他内心中一直以来无法抹去的连他自己都视为污点的曾经的背叛。方敦孺只要活着,这污点便永远无法洗刷,只有方敦孺死了,人们才会忘记这个人,自己才可能不被一些人背后里指谪议论。否则,无论他爬的多高,权力多大,都难以洗刷当初的污点。
林觉不能无视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不得已再去找皇上,请皇上制止这种野蛮的毫无尊严的审讯。要给严正肃和方敦孺起码的尊重。但郭冲虽然发了话,吴春来却另有对策。他用车轮审讯的变法,每次一名官员询问,问来问去就是那几个问题。换一个人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几十名指控的官员轮流指控,拖延时间。他也说给予两位大人尊重,准许他们落座,但他特制了一种小圆凳,凳子面只有小盏那么大,人坐在上面根本不是休息,而是更为受罪。凳子还歪歪斜斜的随时会散架,人坐在上面还需用脚支撑身子,根本没有任何休息的效果。人性的丑恶在吴春来身上真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此人心思之毒辣龌蹉由此可见一斑。
林觉再次见到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时候,已经是上次见面的三天之后。这一次在大狱之中见到严正肃和方敦孺时,林觉几乎要落泪。两位大人形容枯槁,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这种体力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几乎要击垮他们了。
但他们的意志依然坚强,还是拒绝了林觉的建议,坚决不肯认错。林觉说的狠了,方敦孺便 嗔目大骂。林觉也无可奈何,只得告诉两位大人一定要坚持住,忍耐住,自己已经走了太后的路子,太后也已经答应跟皇上好好的谈谈,为两位大人开脱。希望两位大人一定要保重。林觉跟严正肃说,再次过堂审讯,便席地而坐,闭目睡觉。吴春来不敢用刑,这样可以保持体力,免得受这狗贼的故意折磨。严正肃也点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