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八章 水落石出
林觉直到此刻才真正的知悉这三条和议的具体内容。但和张寒秋的愤怒不同的是,林觉在听了这三条和议的条件之后的感觉却不像张寒秋那般觉得羞辱和愤怒。因为在林觉看到,这三条和议的条款虽然苛刻,但却并没有触及大周的底线。
要知道,大周面临的可是灭国的威胁。三十万精锐大败之后,要想和对手订立和议,大周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行。这种谈判是不对等的,是没有话语权的。而现在,整个和议的条款除了要了大额的赔款和岁币之外,便是那所谓的要自称侄儿国的羞辱了。但这自称侄儿虽然确实是一种羞辱,却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羞辱。倒像是辽人故意为之,故意打击大周上下的心气而附加的条件一般。和议真正核心的内容也不过是赔偿一大笔钱款。
赔款,这是不可避免的。以大周的国力,要说这么点赔款和岁币想要掏空整个大周还是说说而已。再怎么说,大周也经历过百年盛世。国家虽然财政亏空的严重,但民间还是颇为殷实的。所谓的民间不是指寻常百姓之家,而是大周的贵族士大夫和商贾阶层。这么多年升平下来,这些人都敛聚了大量的财富。这种时候,国家有难,郭旭必是会逼着他们拿银子。况且大周的每年财税收入也起码有七八千万两之巨,总体而言,这笔赔款大损国力,但却并不致命。
难怪郭旭会很快的同意和议的条款,拿钱能解决危机是最好的,对方也没有提出割地或者其他无法接受的动摇大周的根基的要求,这种和议在目前的情形下自然是郭旭绝对能接受的。
反过来想,这或许也是辽人所希望看到的。辽人如果如自己所想那样,只是为了分而治之,打散大周和女真的联盟的话,那么这个和议的条款如此简单,便显得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林觉心里很想知道的是,既然和议对于大周的伤害并不大,那么又是如何激怒了郭旭,让他在这个时候杀了杨俊的。难道仅仅是因为愚蠢么?
“张大人勿要恼怒,恕我直言,和议的条款固然苛刻,但这是大周战败所必须要承担的后果。大周决策错误在先,若能以此协议得到真正的和平,那倒是万幸之事了。我怕的是,这协议不过是辽人的缓兵之计罢了。”林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林大人似乎话外有话?”张寒秋皱眉道。
林觉看着远处湖面上两只飞翔在水面上追逐的白色水鸟,沉声问道:“张大人,我得到消息,朝廷以兵败之责杀了杨俊么?这是怎么回事?”
张寒秋本已经有些平静的情绪瞬间又变得激动了起来。他握拳捶在亭子里的石桌上,高声道:“林大人,正是这件事才让我对朝廷彻底失望,所以毅然决定离开京城。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你能想象在这种艰难时刻,朝廷里还在互相的勾心斗角,还在借机剪除异己么?你能想象,身为皇帝,当着数百臣子的面亲自打杀朝中重臣的事情发生么?我大周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大周怎么有这样的人当皇帝?历代先皇泉下有知,怕是死不瞑目啊。这当真令人痛心之极。”
林觉皱眉道:“到底怎么回事?”
张寒秋咬着牙将当日大早朝的情形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当日张寒秋身为礼部侍郎也自然列席大早朝上。他亲眼目睹了郭旭的野兽般的行为,也亲耳听到了杨俊说的那些话。下朝之后,张寒秋越想越是觉得呆在朝廷里已然毫无必要,大周朝廷已然乌烟瘴气,那个大周皇上已经根本不值得自己去效忠和拥戴。于是他想了两天后终于做了决定,收拾了行李,带着家眷出京城逃往伏牛山中。甚至都没有辞官,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因为他明白,自己要是那么做的话甚至没法脱身。那样的朝廷已经不是他为之效力的朝廷了。
林觉几乎是半张着嘴听完了张寒秋的叙述,当听到郭旭以香炉当众砸的杨俊半死不活这一段时,不觉摇头大笑了起来。
“你还笑?林大人,你自己说你还是大周之臣的,我大周出了这样的荒唐事你还笑的出来么?和议赔款这样的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廷里的这些混乱。你知道皇上那么做了之后,整个朝廷上下现在是怎样的心情么?很多官员都心如死灰,他们无法想象我大周怎么会变成这样,皇上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皇上?”
“这有什么好说的?张大人,一个杀父杀兄杀太后杀皇后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怎样?你到现在还不相信这件事么?还以为我林觉反出京城是甘心要谋逆造反么?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肯相信真相,偏偏要亲眼所见才肯相信。这下你们明白了郭旭是怎样一个暴虐之人了吧。哈哈哈。我不是笑郭旭,我是笑你们罢了。”林觉笑声不停道。
张寒秋皱眉咂嘴不语。
“继续说下去,张大人,后续如何?杨俊被斩首之后,朝廷里发生了什么?”林觉问道。
“……皇上下旨斩首了杨俊,将他的请罪折子公布于天下。随后任命吕中天兼任枢密使之职,任命袁振乾为枢密副使……”
“什么?吕中天任枢密使?”林觉失声惊呼起来,到现在为止,这是他听到的最意外的一件事了。
“原本是要提拔白奇为枢密使的,但不知为何突然让吕相暂代兼任枢密使之职。皇上给出的解释是,白奇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此刻当以重臣担任此职,方可稳定军心。以吕相暂代,对于稳定大局有好处。待局面稳定再觅合适人选任命。这一切变化的太快,各种私底下的消息满天飞,我也不知道具体的缘由。”
“哦?都是些怎样的小道消息?”林觉偏偏对这些私底下的小道消息感兴趣了起来。
张寒秋皱眉道:“有人说是因为白奇上奏皇上说,不该杀杨枢密使,这是自毁长城之举。惹得皇上不高兴了。还有的人说,是皇上要白奇肃清杨俊的党羽,要他去将尚留在霸州的韩刚马青山等一杆北征将领都治罪斩首,因为他们也必须负兵败连带之责。皇上也担心他们因为杨俊被诛杀而心怀不满。但据说白奇拒绝了,于是枢密使之任便不了了之了。总之,还有各种说法,我却没有心思都去打听,你知道我不是那种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人。”
林觉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问题比自己所想的要严重的多,他原本对杨俊之死的疑惑现在有了一个基本的答案。而且在这件事之外,有多了一层担忧。事情很严重,严重到几乎已经无法挽回的地步的。林觉几乎可以断定,杨俊之死是辽人的阴谋,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何郭旭在这种情况下会处死杨俊的行为。郭旭也许很蠢,但吕中天绝对不蠢,他难道不知道杨俊的死意味着什么?但他却似乎并没有阻止郭旭这么做。林觉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原因自然是从张寒秋叙述的言语之中得出的。
“杨俊之死是辽人的诡计。朝廷被迫杀了杨俊。张大人,这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身在京城,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林觉沉吟道。
张寒秋呆呆半晌,皱眉道:“你怎会得出这样的判断?”
“很简单,其一,郭旭要杀杨俊,不必等到杨俊认罪。兵败之后,便可以此治罪。为何要等到杨俊主动上奏请罪才动手?而且是在和议条款通过廷议之后才这么做。杨俊的死同和议的条款之间必有关联。也许这个解释并不足以服人,那么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假设是辽人要求杀了杨俊,是否可以完美的解释郭旭为何在和议条款达成之后杀了杨俊的举动?因为协议的内容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三条之外,还有一条隐形的要求,便是要郭旭杀了杨俊。我本诧异这和议的条款太过简单,太容易达成了,加上这一条,则没有了这方面的疑惑了。”
张寒秋满脑子迷雾,一时没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林觉沉声道:“辽人在协议之外只需再提一个暗中的要求,郭旭在这种情况之下便不得不答应。而这个条件必须是既能让郭旭接受,又能达到辽人削弱大周的目的。杨俊可以当替罪羊,郭旭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卸到他的头上,这样他便可以避免舆论的压力。杀杨俊又很符合辽人的利益,辽人的目的便是要分化大周和女真的同盟,和大周和议成功之后,他便可以全力去剿灭女真人。之后他还是要对我大周动手的。那么剪除杨俊,便是为了将来回头对大周用兵之时少了一个大麻烦。杨俊是我大周军中的主心骨,他若在,辽人还是极为忌惮的,因为他能凝聚军心,能够指挥的动兵马。也只有他适合领军作战,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服众的。你也说了,朝廷杀杨俊是自毁长城之举,说明你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若是能逼得大周杀了杨俊,那可比得些赔偿的银子和物资更让辽人高兴呢。”
张寒秋猛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只是还有些疑惑:“可是……皇上大可直接杀了杨俊便是了,为何要闹得在朝堂上那般不可控制的情形?”
要知道,大周面临的可是灭国的威胁。三十万精锐大败之后,要想和对手订立和议,大周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行。这种谈判是不对等的,是没有话语权的。而现在,整个和议的条款除了要了大额的赔款和岁币之外,便是那所谓的要自称侄儿国的羞辱了。但这自称侄儿虽然确实是一种羞辱,却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羞辱。倒像是辽人故意为之,故意打击大周上下的心气而附加的条件一般。和议真正核心的内容也不过是赔偿一大笔钱款。
赔款,这是不可避免的。以大周的国力,要说这么点赔款和岁币想要掏空整个大周还是说说而已。再怎么说,大周也经历过百年盛世。国家虽然财政亏空的严重,但民间还是颇为殷实的。所谓的民间不是指寻常百姓之家,而是大周的贵族士大夫和商贾阶层。这么多年升平下来,这些人都敛聚了大量的财富。这种时候,国家有难,郭旭必是会逼着他们拿银子。况且大周的每年财税收入也起码有七八千万两之巨,总体而言,这笔赔款大损国力,但却并不致命。
难怪郭旭会很快的同意和议的条款,拿钱能解决危机是最好的,对方也没有提出割地或者其他无法接受的动摇大周的根基的要求,这种和议在目前的情形下自然是郭旭绝对能接受的。
反过来想,这或许也是辽人所希望看到的。辽人如果如自己所想那样,只是为了分而治之,打散大周和女真的联盟的话,那么这个和议的条款如此简单,便显得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林觉心里很想知道的是,既然和议对于大周的伤害并不大,那么又是如何激怒了郭旭,让他在这个时候杀了杨俊的。难道仅仅是因为愚蠢么?
“张大人勿要恼怒,恕我直言,和议的条款固然苛刻,但这是大周战败所必须要承担的后果。大周决策错误在先,若能以此协议得到真正的和平,那倒是万幸之事了。我怕的是,这协议不过是辽人的缓兵之计罢了。”林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林大人似乎话外有话?”张寒秋皱眉道。
林觉看着远处湖面上两只飞翔在水面上追逐的白色水鸟,沉声问道:“张大人,我得到消息,朝廷以兵败之责杀了杨俊么?这是怎么回事?”
张寒秋本已经有些平静的情绪瞬间又变得激动了起来。他握拳捶在亭子里的石桌上,高声道:“林大人,正是这件事才让我对朝廷彻底失望,所以毅然决定离开京城。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你能想象在这种艰难时刻,朝廷里还在互相的勾心斗角,还在借机剪除异己么?你能想象,身为皇帝,当着数百臣子的面亲自打杀朝中重臣的事情发生么?我大周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大周怎么有这样的人当皇帝?历代先皇泉下有知,怕是死不瞑目啊。这当真令人痛心之极。”
林觉皱眉道:“到底怎么回事?”
张寒秋咬着牙将当日大早朝的情形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当日张寒秋身为礼部侍郎也自然列席大早朝上。他亲眼目睹了郭旭的野兽般的行为,也亲耳听到了杨俊说的那些话。下朝之后,张寒秋越想越是觉得呆在朝廷里已然毫无必要,大周朝廷已然乌烟瘴气,那个大周皇上已经根本不值得自己去效忠和拥戴。于是他想了两天后终于做了决定,收拾了行李,带着家眷出京城逃往伏牛山中。甚至都没有辞官,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因为他明白,自己要是那么做的话甚至没法脱身。那样的朝廷已经不是他为之效力的朝廷了。
林觉几乎是半张着嘴听完了张寒秋的叙述,当听到郭旭以香炉当众砸的杨俊半死不活这一段时,不觉摇头大笑了起来。
“你还笑?林大人,你自己说你还是大周之臣的,我大周出了这样的荒唐事你还笑的出来么?和议赔款这样的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廷里的这些混乱。你知道皇上那么做了之后,整个朝廷上下现在是怎样的心情么?很多官员都心如死灰,他们无法想象我大周怎么会变成这样,皇上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皇上?”
“这有什么好说的?张大人,一个杀父杀兄杀太后杀皇后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怎样?你到现在还不相信这件事么?还以为我林觉反出京城是甘心要谋逆造反么?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肯相信真相,偏偏要亲眼所见才肯相信。这下你们明白了郭旭是怎样一个暴虐之人了吧。哈哈哈。我不是笑郭旭,我是笑你们罢了。”林觉笑声不停道。
张寒秋皱眉咂嘴不语。
“继续说下去,张大人,后续如何?杨俊被斩首之后,朝廷里发生了什么?”林觉问道。
“……皇上下旨斩首了杨俊,将他的请罪折子公布于天下。随后任命吕中天兼任枢密使之职,任命袁振乾为枢密副使……”
“什么?吕中天任枢密使?”林觉失声惊呼起来,到现在为止,这是他听到的最意外的一件事了。
“原本是要提拔白奇为枢密使的,但不知为何突然让吕相暂代兼任枢密使之职。皇上给出的解释是,白奇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此刻当以重臣担任此职,方可稳定军心。以吕相暂代,对于稳定大局有好处。待局面稳定再觅合适人选任命。这一切变化的太快,各种私底下的消息满天飞,我也不知道具体的缘由。”
“哦?都是些怎样的小道消息?”林觉偏偏对这些私底下的小道消息感兴趣了起来。
张寒秋皱眉道:“有人说是因为白奇上奏皇上说,不该杀杨枢密使,这是自毁长城之举。惹得皇上不高兴了。还有的人说,是皇上要白奇肃清杨俊的党羽,要他去将尚留在霸州的韩刚马青山等一杆北征将领都治罪斩首,因为他们也必须负兵败连带之责。皇上也担心他们因为杨俊被诛杀而心怀不满。但据说白奇拒绝了,于是枢密使之任便不了了之了。总之,还有各种说法,我却没有心思都去打听,你知道我不是那种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人。”
林觉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问题比自己所想的要严重的多,他原本对杨俊之死的疑惑现在有了一个基本的答案。而且在这件事之外,有多了一层担忧。事情很严重,严重到几乎已经无法挽回的地步的。林觉几乎可以断定,杨俊之死是辽人的阴谋,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何郭旭在这种情况下会处死杨俊的行为。郭旭也许很蠢,但吕中天绝对不蠢,他难道不知道杨俊的死意味着什么?但他却似乎并没有阻止郭旭这么做。林觉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原因自然是从张寒秋叙述的言语之中得出的。
“杨俊之死是辽人的诡计。朝廷被迫杀了杨俊。张大人,这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身在京城,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林觉沉吟道。
张寒秋呆呆半晌,皱眉道:“你怎会得出这样的判断?”
“很简单,其一,郭旭要杀杨俊,不必等到杨俊认罪。兵败之后,便可以此治罪。为何要等到杨俊主动上奏请罪才动手?而且是在和议条款通过廷议之后才这么做。杨俊的死同和议的条款之间必有关联。也许这个解释并不足以服人,那么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假设是辽人要求杀了杨俊,是否可以完美的解释郭旭为何在和议条款达成之后杀了杨俊的举动?因为协议的内容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三条之外,还有一条隐形的要求,便是要郭旭杀了杨俊。我本诧异这和议的条款太过简单,太容易达成了,加上这一条,则没有了这方面的疑惑了。”
张寒秋满脑子迷雾,一时没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林觉沉声道:“辽人在协议之外只需再提一个暗中的要求,郭旭在这种情况之下便不得不答应。而这个条件必须是既能让郭旭接受,又能达到辽人削弱大周的目的。杨俊可以当替罪羊,郭旭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卸到他的头上,这样他便可以避免舆论的压力。杀杨俊又很符合辽人的利益,辽人的目的便是要分化大周和女真的同盟,和大周和议成功之后,他便可以全力去剿灭女真人。之后他还是要对我大周动手的。那么剪除杨俊,便是为了将来回头对大周用兵之时少了一个大麻烦。杨俊是我大周军中的主心骨,他若在,辽人还是极为忌惮的,因为他能凝聚军心,能够指挥的动兵马。也只有他适合领军作战,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服众的。你也说了,朝廷杀杨俊是自毁长城之举,说明你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若是能逼得大周杀了杨俊,那可比得些赔偿的银子和物资更让辽人高兴呢。”
张寒秋猛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只是还有些疑惑:“可是……皇上大可直接杀了杨俊便是了,为何要闹得在朝堂上那般不可控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