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9章 哪里的战报
孙元部自年前就从宁乡出发,辗转千里,竟然到了滁州,又经过两场空前惨烈的血战,到如今,已是两月过去。
而队伍也从出发时的一千一百,膨胀到如今的两千人。战马铠甲粮秣缴获无数,还要带回去一万多流民。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空前的暴发之旅。
不用再打仗,又可以回宁乡与家人团聚,所有人都欢喜地在军中大喊大叫,对此,军法官陈铁山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出门一趟,即将返家,孙元也是大方,难得地自掏腰包,一个士兵发了一两犒赏银子,说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买些东西回去,算是给大家补发过年奖金。
又让管老板去城中买回大量的酒肉,让士兵们吃个痛快。
在这两日内,所有的宁乡军士兵都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之中。
孙元却没有闲着,离开军队十多日,手头积压了不少军务需要处置。
军队的缺员已经补足,都是从流民中选拔的。这些流民既然做了孙元的军户,又知道宁乡军士兵待遇很好,只要一进军队,养活一家老小当不在话下,都争相报名。
与此同时,费洪整理出来的一份训练计划也送到孙元案头。据他所说,因为部队新兵实在大多,战斗力下滑得厉害。当初在宁乡训练出来的那一千一百老兵,到现在只剩几百。如果要想将部队训练成以前那种模样,还需半年时间。
孙元点了点头,说,且训练着,如果不出意料,未来一年之内,宁乡军也没有上战场的可能。高迎祥已经被活捉,溃散的农民军部队已经陷入了朝廷大军的十面埋伏之中。卢象升听了自己的劝告,暂时放弃了去宣大任职的念头,一心一意带兵围剿农民军残部。以他的手段,彻底剿灭贼寇当不在话下。
可以说,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不同了。
在剿除了内患之后,明王朝自可腾出手来对付东北的建奴。
或许,这片历史会因我而发生变化吧?
孙元心中不觉有些得意。当然,以现在明军的战斗力,他不认为就能打得过建奴。一年之后,卢象升就任宣大两镇总督之时,就是自己带着宁乡军北上之日。到时候,宁乡军融入天雄军体系,作为九边镇军之一,免不了要和辽东建奴沙场较量。
相比起战斗力低下的农民军,满州建奴,才是宁乡军诸君,才是他孙元需要重视的最凶恶的敌人。
不谋一时者,不可谋一世,是时候开始着手准备了。
如今的第一要务,就是尽快将兵练成。
费洪送过来的那份训练大纲,其实依照的还是孙元当初写的那本《步兵操典》。孙元大约读了一遍,又根据自己在这两场血战中的体会,做了适当的修改。
不过,这其中却有个很大的问题。鉴于上次清流关之站时,因为没有斥候骑兵,宁乡军得开到战场上在发现了刘宗敏部。还好那阵子是大雪天,道路难行,孙元部才没有被敌人发现。若是换成其他季节,只怕有是另外一种模样。
没有骑兵,宁乡军只怕要变成瞎子聋子了,孙元和手下军官都不敢相信失去了信息主动权,置身于单向透明的战场上的情形。
可斥候骑兵的架子乃是朱汀搭建起来,如今,仗打完了,朱玄水该拿的功劳都已经拿到。如今只需回南京家里,等着朝廷封赏就是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自然不肯平白派到孙元这里来给他当骑兵教官。
孙元抓了抓脑袋,却是没有想到任何办法。心道:看来,回宁乡所之后,得尽快请个媒人去朱玄水家里提亲,将汀儿娶过门才好。这生意好啊,不但得了一个美娇娘,还白送一个骑兵大将。
在这两天中,孙元也小心地试探过朱玄水。
朱玄水见孙元诚心城意要想娶自家的那个老大难问题,心中也是欢喜。不过,他还是很隐晦地说,自己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如何要嫁人,自然要风风光光。老实说,如今的孙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我好好的一个勋贵家女子,又是锦衣卫,却将女儿给一个小军官,说出去,还不被勋贵圈里的人笑死。无论如何,还得等朝廷封赏下来再谈得上这件事。
孙元深以然,依他预想,这次自己立下如此大功,一个武勋肯定是跑不掉的。至于官职,至少也得是个指挥使,大河卫指挥使不是出缺吗,道可以争取一下。有了指挥使的履历,自己将来去宣府做参将,继承天雄军,也能服众。
当然,这事因为是孙元和卢象升的私下约定,孙元也没有在费洪等人面前提起。否则,让卢大人听到,岂不让人家觉得自己是一个轻浪之人?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孙元和朱玄水都是心情大好。
但说来也怪,朱汀还是一副不搭理人的样子,整天都呆在院子里,也不去训练骑兵。孙元也没在意,汀儿浑身是伤,正该好生调养。
休养两日之后,宁乡军开拨回家。
这次因为带了上万人口和海量辎重,却是行得极慢。走了六日才到南京,孙元自然和朱玄水父女依依不舍分手。又雇了几十艘船,浩荡地风光地沿着长江东行。
船行也快,又过了十日,总算到了家。
此刻已经是三月,天气开始热起来,也到了春耕季,河边到处都是插秧的农民,一派绿油油的春光。
看着身后浩荡的船队,伸手感受着春风中的温暖,孙元不觉志得意满了。
当如今,该拿的功绩已经拿到。该得的好处,立即就回到手。可以想象,卢象升的捷报一送到京城,自己立即就会名动天下。
大丈夫生于世,到如今,这日子过得才算有几分滋味。
才算是有资格实现胸中抱负。
孙元刚回宁乡,与此同时,北京城中,夕阳如火,一骑快马疯狂地冲进北京城,对着守门老卒高声大叫:“前线战报,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守门的士兵一凛,同声问:“哪里的战报?”
“南直隶。”
“如何?”
“空前大捷!”声音尚未落下,欢快的马蹄声已经去得远了。
而队伍也从出发时的一千一百,膨胀到如今的两千人。战马铠甲粮秣缴获无数,还要带回去一万多流民。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空前的暴发之旅。
不用再打仗,又可以回宁乡与家人团聚,所有人都欢喜地在军中大喊大叫,对此,军法官陈铁山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出门一趟,即将返家,孙元也是大方,难得地自掏腰包,一个士兵发了一两犒赏银子,说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买些东西回去,算是给大家补发过年奖金。
又让管老板去城中买回大量的酒肉,让士兵们吃个痛快。
在这两日内,所有的宁乡军士兵都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之中。
孙元却没有闲着,离开军队十多日,手头积压了不少军务需要处置。
军队的缺员已经补足,都是从流民中选拔的。这些流民既然做了孙元的军户,又知道宁乡军士兵待遇很好,只要一进军队,养活一家老小当不在话下,都争相报名。
与此同时,费洪整理出来的一份训练计划也送到孙元案头。据他所说,因为部队新兵实在大多,战斗力下滑得厉害。当初在宁乡训练出来的那一千一百老兵,到现在只剩几百。如果要想将部队训练成以前那种模样,还需半年时间。
孙元点了点头,说,且训练着,如果不出意料,未来一年之内,宁乡军也没有上战场的可能。高迎祥已经被活捉,溃散的农民军部队已经陷入了朝廷大军的十面埋伏之中。卢象升听了自己的劝告,暂时放弃了去宣大任职的念头,一心一意带兵围剿农民军残部。以他的手段,彻底剿灭贼寇当不在话下。
可以说,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不同了。
在剿除了内患之后,明王朝自可腾出手来对付东北的建奴。
或许,这片历史会因我而发生变化吧?
孙元心中不觉有些得意。当然,以现在明军的战斗力,他不认为就能打得过建奴。一年之后,卢象升就任宣大两镇总督之时,就是自己带着宁乡军北上之日。到时候,宁乡军融入天雄军体系,作为九边镇军之一,免不了要和辽东建奴沙场较量。
相比起战斗力低下的农民军,满州建奴,才是宁乡军诸君,才是他孙元需要重视的最凶恶的敌人。
不谋一时者,不可谋一世,是时候开始着手准备了。
如今的第一要务,就是尽快将兵练成。
费洪送过来的那份训练大纲,其实依照的还是孙元当初写的那本《步兵操典》。孙元大约读了一遍,又根据自己在这两场血战中的体会,做了适当的修改。
不过,这其中却有个很大的问题。鉴于上次清流关之站时,因为没有斥候骑兵,宁乡军得开到战场上在发现了刘宗敏部。还好那阵子是大雪天,道路难行,孙元部才没有被敌人发现。若是换成其他季节,只怕有是另外一种模样。
没有骑兵,宁乡军只怕要变成瞎子聋子了,孙元和手下军官都不敢相信失去了信息主动权,置身于单向透明的战场上的情形。
可斥候骑兵的架子乃是朱汀搭建起来,如今,仗打完了,朱玄水该拿的功劳都已经拿到。如今只需回南京家里,等着朝廷封赏就是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自然不肯平白派到孙元这里来给他当骑兵教官。
孙元抓了抓脑袋,却是没有想到任何办法。心道:看来,回宁乡所之后,得尽快请个媒人去朱玄水家里提亲,将汀儿娶过门才好。这生意好啊,不但得了一个美娇娘,还白送一个骑兵大将。
在这两天中,孙元也小心地试探过朱玄水。
朱玄水见孙元诚心城意要想娶自家的那个老大难问题,心中也是欢喜。不过,他还是很隐晦地说,自己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如何要嫁人,自然要风风光光。老实说,如今的孙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我好好的一个勋贵家女子,又是锦衣卫,却将女儿给一个小军官,说出去,还不被勋贵圈里的人笑死。无论如何,还得等朝廷封赏下来再谈得上这件事。
孙元深以然,依他预想,这次自己立下如此大功,一个武勋肯定是跑不掉的。至于官职,至少也得是个指挥使,大河卫指挥使不是出缺吗,道可以争取一下。有了指挥使的履历,自己将来去宣府做参将,继承天雄军,也能服众。
当然,这事因为是孙元和卢象升的私下约定,孙元也没有在费洪等人面前提起。否则,让卢大人听到,岂不让人家觉得自己是一个轻浪之人?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孙元和朱玄水都是心情大好。
但说来也怪,朱汀还是一副不搭理人的样子,整天都呆在院子里,也不去训练骑兵。孙元也没在意,汀儿浑身是伤,正该好生调养。
休养两日之后,宁乡军开拨回家。
这次因为带了上万人口和海量辎重,却是行得极慢。走了六日才到南京,孙元自然和朱玄水父女依依不舍分手。又雇了几十艘船,浩荡地风光地沿着长江东行。
船行也快,又过了十日,总算到了家。
此刻已经是三月,天气开始热起来,也到了春耕季,河边到处都是插秧的农民,一派绿油油的春光。
看着身后浩荡的船队,伸手感受着春风中的温暖,孙元不觉志得意满了。
当如今,该拿的功绩已经拿到。该得的好处,立即就回到手。可以想象,卢象升的捷报一送到京城,自己立即就会名动天下。
大丈夫生于世,到如今,这日子过得才算有几分滋味。
才算是有资格实现胸中抱负。
孙元刚回宁乡,与此同时,北京城中,夕阳如火,一骑快马疯狂地冲进北京城,对着守门老卒高声大叫:“前线战报,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守门的士兵一凛,同声问:“哪里的战报?”
“南直隶。”
“如何?”
“空前大捷!”声音尚未落下,欢快的马蹄声已经去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