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夜里的诏对
作为大明朝的旧都,作为现今弘光天子的留都,在解除建奴大军的威胁之后,如今再次焕发出生机。
现在,建州八旗已经被尽数消灭。李自成死在湖广,张献忠远在西川。一切都好象在朝好的方向转变,江南依旧是明朝统治的基础,没有受到任何波及,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长江或许真的是一道天堑,无论敌人如何凶残,都会在这道大江之北被碰得头破血流。
迁都两年,南京开始繁华起来。一入夜,秦淮河中画舫中的关关雎鸠,空气中荡漾的酒香味士子的俄咏之声音,满城的灯火,一派盛世景象。这座大到极处的城市,就好象是一座将炉火烧得旺盛的帐篷,门一关上,北方的风霜雨雪都变成一场不真实的梦境,似是再与我等无关。
不过,梦境也只能原观。远远看去,似乎很美,一旦走到跟前,那光怪陆离很容易就破碎了,真实了。
相比起纸醉金迷的南京,城中心的老皇宫就显得有些残破。明朝开国之后,太祖建文帝两代帝王居住于此,也曾经想过修葺这大明朝的决策中枢。无奈国朝初创,手头窘迫,也就罢了。到成祖时,索性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将天下财富源源不绝地沿大运河送过去。如此,南京皇宫就好象被人抛弃的怨妇,逐渐人老珠黄,褪去颜色。
但如此,也被有一番古朴肃穆的韵味。
这样的皇宫,外表上看去固然发古之幽思,居住其中却谈不上任何美好。
在皇宫深处的一间精舍中,马士英被蚊子骚扰得头皮发麻。马上就是立秋,江南潮湿之地,正是秋虫肆虐之时。天一黑,那些蛰伏了一整天的蚊虫就会从黑暗中钻出来,择人而嗜。偏偏你身为内阁首辅,为了保持所谓的威仪,在君前还不能乱动。
蚊声大了起来,渐渐地,满屋都是清晰可闻的“嗡嗡”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点在墙角处香炉里的蚊香有一点红幽幽地闪烁着,然后却没有任何用处。
来的时候他本想让太监多点一盘的,可想了想,还是忍了。皇帝的内帑也没多少,这中几十文钱一盘的蚊香,经过层层克扣送进宫来,已经飞涨到十两银子。
那日,弘光皇帝在召见马士英的时候,还兴奋地说:“爱卿,秋蚊恼人,朕不胜其苦。如今总算找到了应对之法。”又热情地跟他介绍起这种驱虫利器,并赐了几盘。
马士英看着手中的蚊香哭笑不得,却不方便同天子说这玩意儿根本就不值几钱。弘光皇帝开销大手头窘迫,同内侍上下其手关系颇大,但太监们不是那么好得罪的,他老马也不会去当这个讨厌鬼。当然,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家穷。
当初,张太岳变法,国库充盈,万历天子让腹福王去洛阳就藩,一出手就是百万两银子。嫁一个公主,光首饰钱就是三十万两。国库里的存款,使用了三十年才堪堪使完。现在回头去看,真真叫人羡慕啊!
这次天子和阮圆海好象下了决心要甩开孙元单干,走这一步也不是不行。朝廷使人,不能紧赶着一个人使,将所有的希望都押到宁乡军身上。这样宁乡军势力一大,对国家不好,对他孙太初也不好。不赏之功,人臣之大忌。
可是,就算要扶镇海军,这一打仗,银子就好象泼水一般使出去,国库里还有钱吗?别的不说,这个月百官的俸禄都还欠着呢,要等秋粮下来才能支付。
说穿了,这两年朝廷之所以还撑得下去,全靠钱牧斋从孙元那里挪借。如今,国家是彻底将孙元得罪了,这笔财源算是断了。
圆海啊圆海,你这是给老夫出了个难题。
如雨的蚊声中,马士英心乱如麻。
在这片“嗡嗡”声中,阮大铖坐在椅子上将身体挺得笔直,侃侃而谈:“南安伯根基在福建,将来镇海军北伐收复失地之后,必然南返。据臣所知,军中多是南方人,不习惯北地气候,就算让他们留在京畿,只怕也不肯。郑芝龙郑森父子对朝廷,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陛下,此次北伐,臣恳请朝廷起用南安伯靖南伯。”
他已经说了许多话,喉结在灯光下滚动,显然已经口干得不行。
说完话,阮大成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坐在上首先的弘光皇帝。
就在他的前面,弘光皇帝庞大的身体正挤在一张太师椅中,因为实在太胖,椅子的扶手都勒进他腰里去。稍微一动,就有“吱啊”的声音传来,叫人禁不住担心这结实的花梨木椅子会在下一刻散架。
弘光皇帝自渡江南来之后,就一直这么胖。登基为帝之后,一应政务都委托给马阮二人,自己只顾着躲在深宫吃睡长,直接变成国家象征,吉祥物般的存在。他一个月中也就是隔个三五日上一次朝,表示还有这么个人。剩余日子,鬼知道他在皇宫里干什么。
说来也怪,皇帝不插手朝政,这国家倒运转得不错。
也就是在阿济格打到大胜关,多铎围攻扬州的时候,弘光皇帝才出现了几次。面容也憔悴了些,瘦了些。
等到江南江北都获取空前胜利,弘光皇帝松了一口气,继续退回去当他的摆设。大约是心情不坏,皇帝的体形又开始像发面一样膨胀,并一发不可收拾。
到现在,已经胖得走不动路,甚至连出恭都成问题,需要几个太监帮忙才能弄妥。
阮大铖说了半天话,可谓是慷慨激扬。对于自己的口才,他还是非常有信任的,觉得说服弘光天子当不在话下。
可这一看过去,心中却大为失望。
只见,弘光皇帝的大脑袋杵在层层叠叠的下巴上,正微微点着,发出阵阵响亮的鼾声,一副万事不管模样。
他这种模样,百官们已经见多太多次了。这也是一种表态:知道了!
相当于把你递上去的奏折留中不发。
“陛下!”阮大铖心中急噪,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这个时候,马士英才缓缓道:“阮次辅,若是换镇海军领衔北伐,军费问题如何解决?孙太初大军布防于江淮,镇海军的进军路线如何安排?”
现在,建州八旗已经被尽数消灭。李自成死在湖广,张献忠远在西川。一切都好象在朝好的方向转变,江南依旧是明朝统治的基础,没有受到任何波及,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长江或许真的是一道天堑,无论敌人如何凶残,都会在这道大江之北被碰得头破血流。
迁都两年,南京开始繁华起来。一入夜,秦淮河中画舫中的关关雎鸠,空气中荡漾的酒香味士子的俄咏之声音,满城的灯火,一派盛世景象。这座大到极处的城市,就好象是一座将炉火烧得旺盛的帐篷,门一关上,北方的风霜雨雪都变成一场不真实的梦境,似是再与我等无关。
不过,梦境也只能原观。远远看去,似乎很美,一旦走到跟前,那光怪陆离很容易就破碎了,真实了。
相比起纸醉金迷的南京,城中心的老皇宫就显得有些残破。明朝开国之后,太祖建文帝两代帝王居住于此,也曾经想过修葺这大明朝的决策中枢。无奈国朝初创,手头窘迫,也就罢了。到成祖时,索性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将天下财富源源不绝地沿大运河送过去。如此,南京皇宫就好象被人抛弃的怨妇,逐渐人老珠黄,褪去颜色。
但如此,也被有一番古朴肃穆的韵味。
这样的皇宫,外表上看去固然发古之幽思,居住其中却谈不上任何美好。
在皇宫深处的一间精舍中,马士英被蚊子骚扰得头皮发麻。马上就是立秋,江南潮湿之地,正是秋虫肆虐之时。天一黑,那些蛰伏了一整天的蚊虫就会从黑暗中钻出来,择人而嗜。偏偏你身为内阁首辅,为了保持所谓的威仪,在君前还不能乱动。
蚊声大了起来,渐渐地,满屋都是清晰可闻的“嗡嗡”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点在墙角处香炉里的蚊香有一点红幽幽地闪烁着,然后却没有任何用处。
来的时候他本想让太监多点一盘的,可想了想,还是忍了。皇帝的内帑也没多少,这中几十文钱一盘的蚊香,经过层层克扣送进宫来,已经飞涨到十两银子。
那日,弘光皇帝在召见马士英的时候,还兴奋地说:“爱卿,秋蚊恼人,朕不胜其苦。如今总算找到了应对之法。”又热情地跟他介绍起这种驱虫利器,并赐了几盘。
马士英看着手中的蚊香哭笑不得,却不方便同天子说这玩意儿根本就不值几钱。弘光皇帝开销大手头窘迫,同内侍上下其手关系颇大,但太监们不是那么好得罪的,他老马也不会去当这个讨厌鬼。当然,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家穷。
当初,张太岳变法,国库充盈,万历天子让腹福王去洛阳就藩,一出手就是百万两银子。嫁一个公主,光首饰钱就是三十万两。国库里的存款,使用了三十年才堪堪使完。现在回头去看,真真叫人羡慕啊!
这次天子和阮圆海好象下了决心要甩开孙元单干,走这一步也不是不行。朝廷使人,不能紧赶着一个人使,将所有的希望都押到宁乡军身上。这样宁乡军势力一大,对国家不好,对他孙太初也不好。不赏之功,人臣之大忌。
可是,就算要扶镇海军,这一打仗,银子就好象泼水一般使出去,国库里还有钱吗?别的不说,这个月百官的俸禄都还欠着呢,要等秋粮下来才能支付。
说穿了,这两年朝廷之所以还撑得下去,全靠钱牧斋从孙元那里挪借。如今,国家是彻底将孙元得罪了,这笔财源算是断了。
圆海啊圆海,你这是给老夫出了个难题。
如雨的蚊声中,马士英心乱如麻。
在这片“嗡嗡”声中,阮大铖坐在椅子上将身体挺得笔直,侃侃而谈:“南安伯根基在福建,将来镇海军北伐收复失地之后,必然南返。据臣所知,军中多是南方人,不习惯北地气候,就算让他们留在京畿,只怕也不肯。郑芝龙郑森父子对朝廷,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陛下,此次北伐,臣恳请朝廷起用南安伯靖南伯。”
他已经说了许多话,喉结在灯光下滚动,显然已经口干得不行。
说完话,阮大成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坐在上首先的弘光皇帝。
就在他的前面,弘光皇帝庞大的身体正挤在一张太师椅中,因为实在太胖,椅子的扶手都勒进他腰里去。稍微一动,就有“吱啊”的声音传来,叫人禁不住担心这结实的花梨木椅子会在下一刻散架。
弘光皇帝自渡江南来之后,就一直这么胖。登基为帝之后,一应政务都委托给马阮二人,自己只顾着躲在深宫吃睡长,直接变成国家象征,吉祥物般的存在。他一个月中也就是隔个三五日上一次朝,表示还有这么个人。剩余日子,鬼知道他在皇宫里干什么。
说来也怪,皇帝不插手朝政,这国家倒运转得不错。
也就是在阿济格打到大胜关,多铎围攻扬州的时候,弘光皇帝才出现了几次。面容也憔悴了些,瘦了些。
等到江南江北都获取空前胜利,弘光皇帝松了一口气,继续退回去当他的摆设。大约是心情不坏,皇帝的体形又开始像发面一样膨胀,并一发不可收拾。
到现在,已经胖得走不动路,甚至连出恭都成问题,需要几个太监帮忙才能弄妥。
阮大铖说了半天话,可谓是慷慨激扬。对于自己的口才,他还是非常有信任的,觉得说服弘光天子当不在话下。
可这一看过去,心中却大为失望。
只见,弘光皇帝的大脑袋杵在层层叠叠的下巴上,正微微点着,发出阵阵响亮的鼾声,一副万事不管模样。
他这种模样,百官们已经见多太多次了。这也是一种表态:知道了!
相当于把你递上去的奏折留中不发。
“陛下!”阮大铖心中急噪,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这个时候,马士英才缓缓道:“阮次辅,若是换镇海军领衔北伐,军费问题如何解决?孙太初大军布防于江淮,镇海军的进军路线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