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群谋劝和,袁绍颓然
一番商议后,终是定下,定在明日晌午,袁绍先行赔款黄金三万两,战马三千匹,而楚昊则是撤兵回营。
同时,三日后,袁绍将撤离一切河间渤海安平三郡国的一切武装以及官吏,割化给楚昊治下,从此楚昊退兵,罢手言和。
可以说,楚昊当真是狠狠的撕下一块肥肉,而且袁绍必须打碎牙齿咽到肚子里去。他只要还想有立锥之地,那必须和楚昊妥协。
这一次,是史称汉末最著名三大以少胜多战役之一,更是一举奠定了楚昊中原霸主身份。
凭借超强的指挥能力,以及料敌与先的战略目光,楚昊凭借区区一万多人,竟然只用月余时间前后两次大败袁军,将不可一世的袁绍拉下神坛。
此时,营帐内。
郭图恭敬作揖,双腿还有些发颤,走到门口的油锅前时,当真时胆战心惊,其中几块肉片已经油光发亮。
不敢多看,连忙大步远去,他心中真的怕,怕楚昊一言不合将其放入油锅中炸了。
况且,那混乱的大脑此时不断捋着思绪,他需要让袁绍应下这些条件,不然……
帐内,目送郭图离去。
徐庶眼光闪了闪,还是按耐不住,出列问道:“主公,你当真要和袁绍罢兵言和……”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你不觉得这个结局很好么?”楚昊舒展眉梢旋即一笑道。
“可是,这样又会给袁绍喘息机会,不是么?”徐庶皱眉劝解道。
“元直,今,我军若是继续急攻,袁绍必定以死相抗,邺城援军或许还需不短时日才能到,可是北面的颜良手中有上万铁骑,若是逼急袁绍,其不管公孙瓒,而是调集颜良与我军决战,胜负犹未可知。
而若是罢兵言和,袁绍兵力锐减,且四面临敌,定然需要分兵相拒,如此入秋在度伐袁,袁绍他兵力必然捉襟见肘,支撑不了多少时日。”楚昊也是轻笑解释道。
其实楚昊知晓徐庶意思,那就是趁着援军未至,猛攻,一举灭杀袁绍,最起码拿下清河国,随时可以窥探冀州。
不过楚昊看来,急攻不如缓攻,急攻袁绍全力一搏,胜负犹未可知,缓攻袁绍四面临敌,迟早大败。
“可是主公,炎夏用兵虽苦,可若是秋收后曹袁结盟,共伐之,我军又该如何?”徐庶担忧说道,其实他也清楚急攻的坏处,毕竟袁绍城中还有数千铁骑,若是拼命冲杀出来,恐怕没人能拦住。
“这个……,”沉思片刻,楚昊眼中带着正色沉道:“我徐州带甲二十万,曹操除非倾巢而出,否则根本不可能攻破徐州。况且如今袁绍示弱,难保曹操不会窥探冀州。”
沉思片刻,徐庶也是点了点头,倒也不在多言。毕竟徐州此时实力几乎没损失多少,反而还吸收了袁军数万,可以说实力大增。
就算曹袁结盟,楚昊只需要主防一方,主攻另一方,就可以让之吃不消了。
…………
深夜,城中将府内。
“什么?楚昊他竟然索要河间渤海安平三个郡国。”袁绍顿时拍案而起,怒火冲天道。
就连一旁许攸等人也是微微皱眉,如此一刀,当真是肉痛。
郭图连忙开口解释道:“主公息怒啊!河间渤海安平地广人稀,割让影响不大。”
“地广人稀?影响不大?”袁绍愣住了,接着怒火中烧,一把抱起桌案上的竹简就砸了过去,怒吼道:“我让你稀,我让你地广人稀。”
顿时间,郭图也是有苦难言,总不能说自己怕被油炸吧!不由也是低头任由袁绍痛砸着。
半晌,袁绍也是累了,粗喘着大气,余愤难消,接着斥喝道:“渤海一郡人口近百万,到你口中竟然变成了地广人稀?
河间安平人口也都在五十万以上,到你口中成了地广人稀?那你告诉我,这天下还有那里民丰。”
显然,袁绍被气到了,冀州汉末时期人口六百余万,虽然经历了连年战火,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可是依旧不可小觑,其中渤海安平河间三地,人口相加近两百万,当真是一刀剜去了袁绍一块心头肉。
如今,且不说济南平原相继被占,要是此几处再被割让,袁绍势力绝对算缩水一半。
冀州其余诸郡相加,也就两百来万人,就算加上真正地广人稀的并州,估计也才二百八十万左右。
相比之前,足足缩水一半,毕竟平原也是人口大郡,有近百万人口。
“呼,呼,”喘着粗气,袁绍背负双手,冷喝道:“不行,这绝对不会答应,如此我袁绍凭什么争霸?”
“主公息怒,息怒啊!如今我军势力受损,而他楚昊势力大增。若是与楚昊他决一死战,不管胜负如何,我军都得不偿失啊!”逢纪连忙站出来辩解,毕竟死战下去,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主公,不如我们假意同意割地,然后借机拖延,却暗中调集颜良领铁骑杀来,一举击败楚昊。”说话的是辛评,此时也是建议道。
“主公,辛评乃匹夫之言啊!如今我军北有公孙瓒,南有曹操雄踞中原,西面又有张扬作祟,东面还有他楚昊虎视眈眈。
若是不加以妥协,反而与楚昊决一死战的话,胜还好说,可一旦败了,或者僵持不下。如此,我邺城不保啊!”郭图也是痛心疾首,一副在下全是为了主公你着想啊!
语出,袁绍怔愣着神情,心中一阵恍惚,有些失神。因为他忽然发现,现在他根本拼不起。
正如郭图所言,胜还好说,败了他袁绍很可能一无所有。关键就算胜,楚昊不过是退回平原,无伤大雅,如此不平等的战争,让其心乱如麻。
一旁,许攸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因为他心中清楚,这真是一个两难局面,无论怎么选,都没有一丝好处。
袁绍求助的眼神扫过众人,接着仿佛苍老很多一般,叹息坐了下去,无力道:“割,我割还不行么?”
俨然,楚昊这套手法和南宋时期很像。
同时,三日后,袁绍将撤离一切河间渤海安平三郡国的一切武装以及官吏,割化给楚昊治下,从此楚昊退兵,罢手言和。
可以说,楚昊当真是狠狠的撕下一块肥肉,而且袁绍必须打碎牙齿咽到肚子里去。他只要还想有立锥之地,那必须和楚昊妥协。
这一次,是史称汉末最著名三大以少胜多战役之一,更是一举奠定了楚昊中原霸主身份。
凭借超强的指挥能力,以及料敌与先的战略目光,楚昊凭借区区一万多人,竟然只用月余时间前后两次大败袁军,将不可一世的袁绍拉下神坛。
此时,营帐内。
郭图恭敬作揖,双腿还有些发颤,走到门口的油锅前时,当真时胆战心惊,其中几块肉片已经油光发亮。
不敢多看,连忙大步远去,他心中真的怕,怕楚昊一言不合将其放入油锅中炸了。
况且,那混乱的大脑此时不断捋着思绪,他需要让袁绍应下这些条件,不然……
帐内,目送郭图离去。
徐庶眼光闪了闪,还是按耐不住,出列问道:“主公,你当真要和袁绍罢兵言和……”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你不觉得这个结局很好么?”楚昊舒展眉梢旋即一笑道。
“可是,这样又会给袁绍喘息机会,不是么?”徐庶皱眉劝解道。
“元直,今,我军若是继续急攻,袁绍必定以死相抗,邺城援军或许还需不短时日才能到,可是北面的颜良手中有上万铁骑,若是逼急袁绍,其不管公孙瓒,而是调集颜良与我军决战,胜负犹未可知。
而若是罢兵言和,袁绍兵力锐减,且四面临敌,定然需要分兵相拒,如此入秋在度伐袁,袁绍他兵力必然捉襟见肘,支撑不了多少时日。”楚昊也是轻笑解释道。
其实楚昊知晓徐庶意思,那就是趁着援军未至,猛攻,一举灭杀袁绍,最起码拿下清河国,随时可以窥探冀州。
不过楚昊看来,急攻不如缓攻,急攻袁绍全力一搏,胜负犹未可知,缓攻袁绍四面临敌,迟早大败。
“可是主公,炎夏用兵虽苦,可若是秋收后曹袁结盟,共伐之,我军又该如何?”徐庶担忧说道,其实他也清楚急攻的坏处,毕竟袁绍城中还有数千铁骑,若是拼命冲杀出来,恐怕没人能拦住。
“这个……,”沉思片刻,楚昊眼中带着正色沉道:“我徐州带甲二十万,曹操除非倾巢而出,否则根本不可能攻破徐州。况且如今袁绍示弱,难保曹操不会窥探冀州。”
沉思片刻,徐庶也是点了点头,倒也不在多言。毕竟徐州此时实力几乎没损失多少,反而还吸收了袁军数万,可以说实力大增。
就算曹袁结盟,楚昊只需要主防一方,主攻另一方,就可以让之吃不消了。
…………
深夜,城中将府内。
“什么?楚昊他竟然索要河间渤海安平三个郡国。”袁绍顿时拍案而起,怒火冲天道。
就连一旁许攸等人也是微微皱眉,如此一刀,当真是肉痛。
郭图连忙开口解释道:“主公息怒啊!河间渤海安平地广人稀,割让影响不大。”
“地广人稀?影响不大?”袁绍愣住了,接着怒火中烧,一把抱起桌案上的竹简就砸了过去,怒吼道:“我让你稀,我让你地广人稀。”
顿时间,郭图也是有苦难言,总不能说自己怕被油炸吧!不由也是低头任由袁绍痛砸着。
半晌,袁绍也是累了,粗喘着大气,余愤难消,接着斥喝道:“渤海一郡人口近百万,到你口中竟然变成了地广人稀?
河间安平人口也都在五十万以上,到你口中成了地广人稀?那你告诉我,这天下还有那里民丰。”
显然,袁绍被气到了,冀州汉末时期人口六百余万,虽然经历了连年战火,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可是依旧不可小觑,其中渤海安平河间三地,人口相加近两百万,当真是一刀剜去了袁绍一块心头肉。
如今,且不说济南平原相继被占,要是此几处再被割让,袁绍势力绝对算缩水一半。
冀州其余诸郡相加,也就两百来万人,就算加上真正地广人稀的并州,估计也才二百八十万左右。
相比之前,足足缩水一半,毕竟平原也是人口大郡,有近百万人口。
“呼,呼,”喘着粗气,袁绍背负双手,冷喝道:“不行,这绝对不会答应,如此我袁绍凭什么争霸?”
“主公息怒,息怒啊!如今我军势力受损,而他楚昊势力大增。若是与楚昊他决一死战,不管胜负如何,我军都得不偿失啊!”逢纪连忙站出来辩解,毕竟死战下去,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主公,不如我们假意同意割地,然后借机拖延,却暗中调集颜良领铁骑杀来,一举击败楚昊。”说话的是辛评,此时也是建议道。
“主公,辛评乃匹夫之言啊!如今我军北有公孙瓒,南有曹操雄踞中原,西面又有张扬作祟,东面还有他楚昊虎视眈眈。
若是不加以妥协,反而与楚昊决一死战的话,胜还好说,可一旦败了,或者僵持不下。如此,我邺城不保啊!”郭图也是痛心疾首,一副在下全是为了主公你着想啊!
语出,袁绍怔愣着神情,心中一阵恍惚,有些失神。因为他忽然发现,现在他根本拼不起。
正如郭图所言,胜还好说,败了他袁绍很可能一无所有。关键就算胜,楚昊不过是退回平原,无伤大雅,如此不平等的战争,让其心乱如麻。
一旁,许攸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因为他心中清楚,这真是一个两难局面,无论怎么选,都没有一丝好处。
袁绍求助的眼神扫过众人,接着仿佛苍老很多一般,叹息坐了下去,无力道:“割,我割还不行么?”
俨然,楚昊这套手法和南宋时期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