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突破 黄河防线(二)
铁木真心里却在暗想,如果在对岸换了自己和蒙古军,那么自己肯定不会让西夏的援军这么轻易的就接近到灵武城边。{[<( 在西夏军刚从翔庆军出的时候,就会不断的派遣小股骑兵去袭击和骚扰西夏军,令西夏军到达灵武的时候,以经是师老兵疲,然后在全力出击,一鼓作气打败西夏军。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只能和西夏军硬拼了。就算打败了西夏军,自己的损失也不会小。
不过通过这几天和蒙古众将,以及耶律阿海和耶律脱花兄弟的分析讨论,铁木真也明白,宋军堆起的土山,挖掘的壕沟等等,都是为了防守西夏军用的。只是铁木真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防守战,也不知道究竟能够有多大的作用,到是要亲眼看一看了。
而耶律阿海和耶律脱花兄弟虽然一向对宋朝抱有很深的敌对态度,但也想看一看金国和蒙古都十分看重的杨炎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1*7*k小说网 ※ 支持正版 ※※
双方对持的时间长了,高山都心里却渐渐有些焦急起来,因为西夏军是来救援灵武,虽然现在以经非常接近灵武城了,但毕竟是还没有和城中的西夏汇合,而且宋军仍然包围着灵武城,如果迟迟不动,时间拖得太长了,恐怕也不利。但是如果现在就起进攻的话,以西夏军目前的实力,能够攻得开宋军的防线吗?一时间高山都心里反复思索,但依然拿不定主意。
然而就在这时,只听圈內杀声四起,显然是宋军又开始进攻灵武城了。
因为视线受到土山的遮挡,高山都看不见在内圈宋军攻城的情景,只能听到里面的喊杀声一阵高过一阵,显然战事进行的颇为激烈。因此高山都更加沉不住气了,也不知道城內的守军是否还坚持得住。
不过高山都转念一想,如果现在内圈的宋军开始攻城,那么必然合牵扯住宋军一部份兵力,说不定自己就有机会了。无论如果,也要试一试了。
这一次来救援灵武的八万大军中, 约有一半都是骑兵, 其中还有一千五百名“铁鹞子”。当然这种攻坚战的损伤极大,不可能让“铁鹞子”来担任这种消耗极大的任务,因此高山都先派出五千骑军打第一阵,先试探一下宋军的防守力量再说。
随着高山都一声令下,西夏军的五千骑兵一起催开战马,向宋军的阵线冲了过去。战场上顿时人喊马乍,声势到也不小。
西夏军的动向杨炎早己经在土山上看得清楚。早在开始出兵进攻灵武的时候,他就以经考虑到西夏军会动用大军来救援灵武的情况。这样一来无疑将就是宋军和西夏军的主力决战,因此在灵武城外修筑工事的时候,杨炎就在外围同样也修筑了工事,就是为了准备迎战西夏军的援军。
而等西夏军的援军到了之后,杨炎也看准了西夏军远路而来,利在战,因此令宋军摆出固守的样子来,一步一步把西夏军拖入宋军最希望的模式:让西夏军来强攻宋军依托工事而构筑的防线。现在西夏军显然以是骑虎难下,终于主动进攻上来,也正是宋军大显身手的时机了。
附近二十多座土山上的床弩早己经调过头来,随着旗手们将杨炎的命令传到其他各个山头,每座土山上的床弩轮流射,如手臂般粗细的弩枪,带出令人心寒的呼啸声,飞越了近四百步的距离,射入西夏军冲刺的骑兵阵中。
打头阵的西夏骑兵虽然不是“铁鹞子”,但也都穿着甲胄,保护着身体的要害部位,而且人人都配有盾牌,但在床弩可怕的劲道面前,盾牌和甲胄就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惨叫的声音立刻在骑兵阵中响起,不少西夏士兵和战马都被弩枪惯穿了身体,倒在尘埃之中。
不过骑兵们都知道,一但全队都冲了起来,别说是回头,就是一停下来,也会立刻被后面的同伴撞倒践踏,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也只能一鼓作气的向前冲去。而且宋军床弩的力道虽然可怕,但数量到底有限,而且每射一次之后,需要重新拉开弩弦,非常花费时间,因此对西夏军的打击力度十分有限。也并不能完全阻拦西夏军的冲锋。
随着双方的距离拉近到两百佘步的时候,宋军的木栅后面,又有二千名神臂弓手和一千名连射弩手开始对西夏军射弩箭。对西夏军的远程打击,也陡然增加了数十倍。
在宋军这种密集箭雨的打击下,西夏军的伤亡也猛然大增。无数的人马中箭倒下,伏尸于战场。鲜血和着尘土,又被后面的人马践踏而过,显示出一付惨烈的景像。西夏军的五千骑兵还没冲到宋军的阵前,就以经伤亡过半了。
虽然在进攻的过程中,西夏骑兵也用弓箭像宋军还击,但射出的箭矢无论是强度还是密度,都远不及宋军,而且宋军还有木栅掩护,因此宋军被射死的人数不过只有几十名。
而既使是躲过箭雨的西夏骑兵也并不表示他们就是幸运,噩运只不过是来得稍迟了一些。因为等待着他们的木栅突然放倒,露出了一排排矩马, 尖锐的突刺斜指向前方,对准了西夏骑军。而宋军的弓弩手们早己收好弓弩,向后退守下去,将防守的位置留给了长枪兵。
西夏的骑兵急忙紧急勒马,但距离实在大近,许多骑兵根本就收不住脚,结果都一头撞到拒马上,被尖锐的突刺掼穿身体,就算饶幸未死,也会被宋军的长枪兵用长枪刺穿。而少数停住脚步的骑兵面对着宋军列好的拒马,也无法再前进一步,蹓了两步之后,只好拔转马头,退了回去。而宋军的弓弩手们趁机又放箭追射,又射死不少西夏军。
整个进攻过程还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就结束,西夏军的五千骑兵逃回去的不足千人。而宋军趁机再度竖好木栅,神臂弓手,连射弩手,弓箭手也立刻就位,各自重新占住好了防守的位置。
西夏军的第一轮试探性进攻就此结束,高山都在阵后看得一清二楚,不由得紧皱着眉头,虽然他也没想过第一轮进攻就攻破宋军的防线,但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收场,看来宋军的防线远比自己预想的要坚固得多。但到了现在这一步,收兵以经是来不及了,只能硬拼下去了。
虽然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但以经让黄河对岸的铁木真和蒙古众将看得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到,宋军构筑的这些防御工事以及宋军使用的军器竟会这么大的威力。西夏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及蒙古军,但这种依靠骑兵冲击的进攻方式却是和蒙古军一样。铁木真心里暗暗比较,如果换了是蒙古军来进攻这道防线会是怎样?
以前如果是面对这种坚固防线,可以利用蒙古士兵精湛的骑射能力,以弓箭为主要的进攻手段,因为蒙古军处于快移动中,而防线处于静止不动中,因此双方对射起来,蒙古军自然大占便宜,也不必与敌人硬拼。但从刚才看来,宋军弓弩的射程明显比西夏军,以及蒙古军自己都要高出一大截,由其是设置在土山上的床弩,简直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竟然可以把弩枪射出这么远的距离去,如果不是自己亲眼见到,只怕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因此这样一来蒙古军善长骑射的优势也将大打折扣,就算是换了蒙古军进攻宋军的防线,结果恐怕也不会比西夏军好多少。
其实面对宋军这种严密的防线,最好的办法就是佯攻中路,从两侧迂回包操。这个道理高山都也不是不明白,只可惜现在的战场一侧是黄河,而在另一侧,就是绕到东城,还是有宋军构筑的防御工事,因此都是行不通的,只能从中路硬攻了。
而且高山都也清楚,从中路硬攻,如果不能破坏宋军的拒马,用骑兵冲击拒马显然是白费兵力,只能先用步兵冲上去破坏宋军的拒马,才能攻破宋军的防线。
因此高山都这一次调集了三万步军,向宋军动了第二次进攻。
三万步军列着队伍,向宋军的防线推进过去。虽然动静比上一次的骑军冲击要小了许多,但全队横向展开之后,声势和规模却比上一次大得多。而且最前面几排的西夏军都举盾牌, 庶挡箭矢。
宋军对此依然如旧,等西夏军进入射程之后,床弩先开始射。
由于这一次西夏军全是步军,队型排列也要密集得多,因此床弩的命中率要高得多,十支弩枪往往会有五六支命中。而且步军前进的度也要比骑军慢得多,这样一来,也给了床弩多轮射的机会。
而且西夏军的盾牌对弩枪基本没有多少防护的效果,绝大多数弩枪都可以穿透盾牌。因此随着西夏军的推进,一个又一个士兵的身体被弩枪惯穿之后,惨叫着倒地,有时甚至一支弩枪可以连继射穿两三名西夏士兵的身体。对面对这样可怕的武器,西夏的士兵也只能听天由命,射中谁就该谁倒霉了。
不过通过这几天和蒙古众将,以及耶律阿海和耶律脱花兄弟的分析讨论,铁木真也明白,宋军堆起的土山,挖掘的壕沟等等,都是为了防守西夏军用的。只是铁木真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防守战,也不知道究竟能够有多大的作用,到是要亲眼看一看了。
而耶律阿海和耶律脱花兄弟虽然一向对宋朝抱有很深的敌对态度,但也想看一看金国和蒙古都十分看重的杨炎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1*7*k小说网 ※ 支持正版 ※※
双方对持的时间长了,高山都心里却渐渐有些焦急起来,因为西夏军是来救援灵武,虽然现在以经非常接近灵武城了,但毕竟是还没有和城中的西夏汇合,而且宋军仍然包围着灵武城,如果迟迟不动,时间拖得太长了,恐怕也不利。但是如果现在就起进攻的话,以西夏军目前的实力,能够攻得开宋军的防线吗?一时间高山都心里反复思索,但依然拿不定主意。
然而就在这时,只听圈內杀声四起,显然是宋军又开始进攻灵武城了。
因为视线受到土山的遮挡,高山都看不见在内圈宋军攻城的情景,只能听到里面的喊杀声一阵高过一阵,显然战事进行的颇为激烈。因此高山都更加沉不住气了,也不知道城內的守军是否还坚持得住。
不过高山都转念一想,如果现在内圈的宋军开始攻城,那么必然合牵扯住宋军一部份兵力,说不定自己就有机会了。无论如果,也要试一试了。
这一次来救援灵武的八万大军中, 约有一半都是骑兵, 其中还有一千五百名“铁鹞子”。当然这种攻坚战的损伤极大,不可能让“铁鹞子”来担任这种消耗极大的任务,因此高山都先派出五千骑军打第一阵,先试探一下宋军的防守力量再说。
随着高山都一声令下,西夏军的五千骑兵一起催开战马,向宋军的阵线冲了过去。战场上顿时人喊马乍,声势到也不小。
西夏军的动向杨炎早己经在土山上看得清楚。早在开始出兵进攻灵武的时候,他就以经考虑到西夏军会动用大军来救援灵武的情况。这样一来无疑将就是宋军和西夏军的主力决战,因此在灵武城外修筑工事的时候,杨炎就在外围同样也修筑了工事,就是为了准备迎战西夏军的援军。
而等西夏军的援军到了之后,杨炎也看准了西夏军远路而来,利在战,因此令宋军摆出固守的样子来,一步一步把西夏军拖入宋军最希望的模式:让西夏军来强攻宋军依托工事而构筑的防线。现在西夏军显然以是骑虎难下,终于主动进攻上来,也正是宋军大显身手的时机了。
附近二十多座土山上的床弩早己经调过头来,随着旗手们将杨炎的命令传到其他各个山头,每座土山上的床弩轮流射,如手臂般粗细的弩枪,带出令人心寒的呼啸声,飞越了近四百步的距离,射入西夏军冲刺的骑兵阵中。
打头阵的西夏骑兵虽然不是“铁鹞子”,但也都穿着甲胄,保护着身体的要害部位,而且人人都配有盾牌,但在床弩可怕的劲道面前,盾牌和甲胄就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惨叫的声音立刻在骑兵阵中响起,不少西夏士兵和战马都被弩枪惯穿了身体,倒在尘埃之中。
不过骑兵们都知道,一但全队都冲了起来,别说是回头,就是一停下来,也会立刻被后面的同伴撞倒践踏,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也只能一鼓作气的向前冲去。而且宋军床弩的力道虽然可怕,但数量到底有限,而且每射一次之后,需要重新拉开弩弦,非常花费时间,因此对西夏军的打击力度十分有限。也并不能完全阻拦西夏军的冲锋。
随着双方的距离拉近到两百佘步的时候,宋军的木栅后面,又有二千名神臂弓手和一千名连射弩手开始对西夏军射弩箭。对西夏军的远程打击,也陡然增加了数十倍。
在宋军这种密集箭雨的打击下,西夏军的伤亡也猛然大增。无数的人马中箭倒下,伏尸于战场。鲜血和着尘土,又被后面的人马践踏而过,显示出一付惨烈的景像。西夏军的五千骑兵还没冲到宋军的阵前,就以经伤亡过半了。
虽然在进攻的过程中,西夏骑兵也用弓箭像宋军还击,但射出的箭矢无论是强度还是密度,都远不及宋军,而且宋军还有木栅掩护,因此宋军被射死的人数不过只有几十名。
而既使是躲过箭雨的西夏骑兵也并不表示他们就是幸运,噩运只不过是来得稍迟了一些。因为等待着他们的木栅突然放倒,露出了一排排矩马, 尖锐的突刺斜指向前方,对准了西夏骑军。而宋军的弓弩手们早己收好弓弩,向后退守下去,将防守的位置留给了长枪兵。
西夏的骑兵急忙紧急勒马,但距离实在大近,许多骑兵根本就收不住脚,结果都一头撞到拒马上,被尖锐的突刺掼穿身体,就算饶幸未死,也会被宋军的长枪兵用长枪刺穿。而少数停住脚步的骑兵面对着宋军列好的拒马,也无法再前进一步,蹓了两步之后,只好拔转马头,退了回去。而宋军的弓弩手们趁机又放箭追射,又射死不少西夏军。
整个进攻过程还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就结束,西夏军的五千骑兵逃回去的不足千人。而宋军趁机再度竖好木栅,神臂弓手,连射弩手,弓箭手也立刻就位,各自重新占住好了防守的位置。
西夏军的第一轮试探性进攻就此结束,高山都在阵后看得一清二楚,不由得紧皱着眉头,虽然他也没想过第一轮进攻就攻破宋军的防线,但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收场,看来宋军的防线远比自己预想的要坚固得多。但到了现在这一步,收兵以经是来不及了,只能硬拼下去了。
虽然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但以经让黄河对岸的铁木真和蒙古众将看得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到,宋军构筑的这些防御工事以及宋军使用的军器竟会这么大的威力。西夏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及蒙古军,但这种依靠骑兵冲击的进攻方式却是和蒙古军一样。铁木真心里暗暗比较,如果换了是蒙古军来进攻这道防线会是怎样?
以前如果是面对这种坚固防线,可以利用蒙古士兵精湛的骑射能力,以弓箭为主要的进攻手段,因为蒙古军处于快移动中,而防线处于静止不动中,因此双方对射起来,蒙古军自然大占便宜,也不必与敌人硬拼。但从刚才看来,宋军弓弩的射程明显比西夏军,以及蒙古军自己都要高出一大截,由其是设置在土山上的床弩,简直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竟然可以把弩枪射出这么远的距离去,如果不是自己亲眼见到,只怕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因此这样一来蒙古军善长骑射的优势也将大打折扣,就算是换了蒙古军进攻宋军的防线,结果恐怕也不会比西夏军好多少。
其实面对宋军这种严密的防线,最好的办法就是佯攻中路,从两侧迂回包操。这个道理高山都也不是不明白,只可惜现在的战场一侧是黄河,而在另一侧,就是绕到东城,还是有宋军构筑的防御工事,因此都是行不通的,只能从中路硬攻了。
而且高山都也清楚,从中路硬攻,如果不能破坏宋军的拒马,用骑兵冲击拒马显然是白费兵力,只能先用步兵冲上去破坏宋军的拒马,才能攻破宋军的防线。
因此高山都这一次调集了三万步军,向宋军动了第二次进攻。
三万步军列着队伍,向宋军的防线推进过去。虽然动静比上一次的骑军冲击要小了许多,但全队横向展开之后,声势和规模却比上一次大得多。而且最前面几排的西夏军都举盾牌, 庶挡箭矢。
宋军对此依然如旧,等西夏军进入射程之后,床弩先开始射。
由于这一次西夏军全是步军,队型排列也要密集得多,因此床弩的命中率要高得多,十支弩枪往往会有五六支命中。而且步军前进的度也要比骑军慢得多,这样一来,也给了床弩多轮射的机会。
而且西夏军的盾牌对弩枪基本没有多少防护的效果,绝大多数弩枪都可以穿透盾牌。因此随着西夏军的推进,一个又一个士兵的身体被弩枪惯穿之后,惨叫着倒地,有时甚至一支弩枪可以连继射穿两三名西夏士兵的身体。对面对这样可怕的武器,西夏的士兵也只能听天由命,射中谁就该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