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提议让渤海
由于袁绍新入冀州,根基不稳,公孙瓒又来势汹汹,势如破竹。赢了几场胜仗之后,前线诸郡几乎没有任何抵抗,都先后抛弃袁绍,投靠公孙瓒。一时间,袁绍阵营人心惶惶,袁绍觉得,是不是真的该割地求和了。可怕就怕,割地了之后,公孙瓒还是不罢休,会继续打过来!
很明显,袁绍又再次处于了优柔寡断,不知道该如何决策的状态。
恰在此时,因为已经渐渐入冬,粮食又不怎么够了,中原百姓生活苦困,导致青州黄巾再次兴起,规模之庞大,号称有三十万军队,加上老弱妇孺,更有百万之众。
由于青州黄巾肆掠范围很广,附近几个州郡都有遭殃,因此,公孙瓒和袁绍这边的战争暂时缓和了起来。紧张的局势仿佛又恢复到了可商议的境地,趁此空暇,袁绍从前线回到邺城,紧急召集谋士,商议到底该如何应对如今的局面。
......
会议上,一个个都愁眉苦脸,众说纷纭。
当初在渤海的时候,袁绍手下喊得出名字的谋士,就已经足够分成两队,打一场篮球比赛了;而如今收编了冀州,又有田丰,审配,沮授等重量级谋士的加入,整个会议场,人流涌动,说得好听点,那叫人才济济,但在郭嘉看来,简直就跟个菜市场一样,这是打算踢一场足球比赛,还加裁判的吗?!
商量来商量去,所有谋士都认为,不能割地!
因为就算割地了,公孙瓒肯定还会继续打来,到时候,地盘小了,资源也少了,此起彼伏之下,固然能拖延一段时间,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如今袁绍跟公孙瓒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要能抵御住公孙瓒的进攻,凭借着冀州人多粮足的优势,拖的越久,反而优势越大,公孙瓒可没有那个底蕴能够一直这样打下去。
而且如果真的割地求软了的话。天下人还会怎么看袁绍?到时候不说别人来投靠。就是袁绍军团内部,估计都会有不少人才离去的吧。
可谋士们说的容易,袁绍心里则有些不爽。在袁绍看来,这些文人一个个都是纸上谈兵。站在幕后指手画脚,当然轻松无比,哪里知道战场上的艰辛啊。
战争是说抵抗就能抵抗得住?在战场上,说死战,士兵们就会去死战的吗?如今冀州原来的部队都还没有完全归心。且不提战斗力能有多强,能不背叛都算好的了。
如果不是觉得局势很严峻,袁绍可能会赶回来找人商议吗?袁绍是要找人提出计策,解决当下问题,而不是回来听这些人说‘继续打,继续打,坚持就是胜利’的。
况且如今还不仅一个公孙瓒,青州黄巾兴起,就算都是些草莽人士。但毕竟人多势众。要是对方趁着袁绍这边脱不开身,举重兵攻打他冀州的话,那内忧外患之下,袁绍才真的看不到希望了,难道那时候还能指望公孙瓒。让他先停一停,等我们这边先把黄巾军解决了,再来单挑?
就在这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了。
“我觉得可以把渤海郡送给公孙瓒。”
“什么?!”众人惊叫起来,之前都已经说坚决不能割地了。你这倒好,不仅要割地,而且还把当初的大本营给送出去。到底是何等用心?胳膊肘往外拐都没这么夸张。这是要干什么?就算公孙瓒没有那个兵力从两面进攻,那也是一大威胁啊!
回过头来,这些人才发现,原来说此话的竟然是郭嘉!不说郭嘉一直以来的半投靠状态让人对他缺乏信任,就说他当初卧底董营的经历,如今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难保不是已经暗地里投靠了公孙瓒,成为公孙瓒在袁绍营地里的卧底!
“不可能!绝对不行!”
“你到底有何等用心?!”
“主公,此人信不过啊!”
场下一下子就叽叽喳喳的争吵了起来。
袁绍却是挥手阻断了这些人的话,虽然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但这也算是袁绍的一大优点,尊重别人的意见,让人畅所欲言,总是一副虚心请教,海纳百川的样子。
袁绍听不听是一回事,至少他每次都会做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单是这一点,往往就足以让人感激流涕了。
“奉孝且先说来听听看。”袁绍有些感兴趣的问道,袁绍觉得郭嘉应该不是在无的放矢,而且不管怎么说,相比起其他人,郭嘉总算是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来了。
郭嘉当仁不让的走上前来,指着中间一张粗显的地图说道,
“青州黄巾军主力目前在泰山郡内,遭遇泰山太守应劭的顽强抵抗。黄巾军本就是一群草莽人士,如今前进受挫,久攻不下,肯定会另转他地。”
说着,郭嘉把手指移到了渤海郡附近,
“在我军主力离开渤海来到冀州之后,那边的黑山军如今又有了抬头之象。所以我推测,在泰山郡受挫的青州黄巾肯定会转战渤海,去跟黑山军汇合。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渤海郡会彻底成为是非之地。我军如今应对公孙瓒已然压力很大,哪里还有精力去分心对付青州黄巾和黑山军的联合!”
说到这里,郭嘉做出结论来,
“所以,还不如假装对公孙瓒示好,把渤海郡送给他,到时候,由公孙瓒去应付那边的青州黄巾军。如此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整顿军备,等到来年开春,再举兵反攻过去!”
听完了郭嘉的话,现场不少人都哑口无言了起来。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郭嘉此计,天马行空,表面割地求和,其实却是送了一个祸害过去。既免除了内部遭受黄巾贼肆掠的困扰,又能分散公孙瓒那边的注意力,得到修整的机会,不可谓不是一条可行之计。
“我们这样公然把渤海郡送出去,公孙瓒肯定会怀疑的吧,如果他也看出问题来,不接受怎么办?”那边的审配开口问道。
郭嘉一笑,
“当然不能那么明显了,而是以示好之意,授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等公孙范到渤海上任,他必然立马举兵反叛,呼应其兄。届时,对方肯定还会嘲笑我们人傻,让他们白白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呢。”
“哈哈哈哈!”听了郭嘉的说辞,荀谌等人都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不仅是郭嘉说的好笑,同样也是从中看到了未来的曙光,逐渐放松了下来啊。
很明显,袁绍又再次处于了优柔寡断,不知道该如何决策的状态。
恰在此时,因为已经渐渐入冬,粮食又不怎么够了,中原百姓生活苦困,导致青州黄巾再次兴起,规模之庞大,号称有三十万军队,加上老弱妇孺,更有百万之众。
由于青州黄巾肆掠范围很广,附近几个州郡都有遭殃,因此,公孙瓒和袁绍这边的战争暂时缓和了起来。紧张的局势仿佛又恢复到了可商议的境地,趁此空暇,袁绍从前线回到邺城,紧急召集谋士,商议到底该如何应对如今的局面。
......
会议上,一个个都愁眉苦脸,众说纷纭。
当初在渤海的时候,袁绍手下喊得出名字的谋士,就已经足够分成两队,打一场篮球比赛了;而如今收编了冀州,又有田丰,审配,沮授等重量级谋士的加入,整个会议场,人流涌动,说得好听点,那叫人才济济,但在郭嘉看来,简直就跟个菜市场一样,这是打算踢一场足球比赛,还加裁判的吗?!
商量来商量去,所有谋士都认为,不能割地!
因为就算割地了,公孙瓒肯定还会继续打来,到时候,地盘小了,资源也少了,此起彼伏之下,固然能拖延一段时间,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如今袁绍跟公孙瓒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要能抵御住公孙瓒的进攻,凭借着冀州人多粮足的优势,拖的越久,反而优势越大,公孙瓒可没有那个底蕴能够一直这样打下去。
而且如果真的割地求软了的话。天下人还会怎么看袁绍?到时候不说别人来投靠。就是袁绍军团内部,估计都会有不少人才离去的吧。
可谋士们说的容易,袁绍心里则有些不爽。在袁绍看来,这些文人一个个都是纸上谈兵。站在幕后指手画脚,当然轻松无比,哪里知道战场上的艰辛啊。
战争是说抵抗就能抵抗得住?在战场上,说死战,士兵们就会去死战的吗?如今冀州原来的部队都还没有完全归心。且不提战斗力能有多强,能不背叛都算好的了。
如果不是觉得局势很严峻,袁绍可能会赶回来找人商议吗?袁绍是要找人提出计策,解决当下问题,而不是回来听这些人说‘继续打,继续打,坚持就是胜利’的。
况且如今还不仅一个公孙瓒,青州黄巾兴起,就算都是些草莽人士。但毕竟人多势众。要是对方趁着袁绍这边脱不开身,举重兵攻打他冀州的话,那内忧外患之下,袁绍才真的看不到希望了,难道那时候还能指望公孙瓒。让他先停一停,等我们这边先把黄巾军解决了,再来单挑?
就在这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了。
“我觉得可以把渤海郡送给公孙瓒。”
“什么?!”众人惊叫起来,之前都已经说坚决不能割地了。你这倒好,不仅要割地,而且还把当初的大本营给送出去。到底是何等用心?胳膊肘往外拐都没这么夸张。这是要干什么?就算公孙瓒没有那个兵力从两面进攻,那也是一大威胁啊!
回过头来,这些人才发现,原来说此话的竟然是郭嘉!不说郭嘉一直以来的半投靠状态让人对他缺乏信任,就说他当初卧底董营的经历,如今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难保不是已经暗地里投靠了公孙瓒,成为公孙瓒在袁绍营地里的卧底!
“不可能!绝对不行!”
“你到底有何等用心?!”
“主公,此人信不过啊!”
场下一下子就叽叽喳喳的争吵了起来。
袁绍却是挥手阻断了这些人的话,虽然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但这也算是袁绍的一大优点,尊重别人的意见,让人畅所欲言,总是一副虚心请教,海纳百川的样子。
袁绍听不听是一回事,至少他每次都会做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单是这一点,往往就足以让人感激流涕了。
“奉孝且先说来听听看。”袁绍有些感兴趣的问道,袁绍觉得郭嘉应该不是在无的放矢,而且不管怎么说,相比起其他人,郭嘉总算是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来了。
郭嘉当仁不让的走上前来,指着中间一张粗显的地图说道,
“青州黄巾军主力目前在泰山郡内,遭遇泰山太守应劭的顽强抵抗。黄巾军本就是一群草莽人士,如今前进受挫,久攻不下,肯定会另转他地。”
说着,郭嘉把手指移到了渤海郡附近,
“在我军主力离开渤海来到冀州之后,那边的黑山军如今又有了抬头之象。所以我推测,在泰山郡受挫的青州黄巾肯定会转战渤海,去跟黑山军汇合。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渤海郡会彻底成为是非之地。我军如今应对公孙瓒已然压力很大,哪里还有精力去分心对付青州黄巾和黑山军的联合!”
说到这里,郭嘉做出结论来,
“所以,还不如假装对公孙瓒示好,把渤海郡送给他,到时候,由公孙瓒去应付那边的青州黄巾军。如此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整顿军备,等到来年开春,再举兵反攻过去!”
听完了郭嘉的话,现场不少人都哑口无言了起来。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郭嘉此计,天马行空,表面割地求和,其实却是送了一个祸害过去。既免除了内部遭受黄巾贼肆掠的困扰,又能分散公孙瓒那边的注意力,得到修整的机会,不可谓不是一条可行之计。
“我们这样公然把渤海郡送出去,公孙瓒肯定会怀疑的吧,如果他也看出问题来,不接受怎么办?”那边的审配开口问道。
郭嘉一笑,
“当然不能那么明显了,而是以示好之意,授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等公孙范到渤海上任,他必然立马举兵反叛,呼应其兄。届时,对方肯定还会嘲笑我们人傻,让他们白白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呢。”
“哈哈哈哈!”听了郭嘉的说辞,荀谌等人都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不仅是郭嘉说的好笑,同样也是从中看到了未来的曙光,逐渐放松了下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