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嘴炮时代
号称脱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的分辨,我们现在还是管这个形式叫单口喜剧而非脱口秀。
面对单口喜剧的冒犯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单口喜剧这个形式本身决定的,既然是喜剧,就不要代入自己,享受幽默,不要拿段子当真。
当郭德纲越来越刻薄地编造针对搭档于谦的段子时,他也使用舞台上的都是假的来作为辩护。
我们是否有一个喜剧的例外场域?
在这里讽刺和冒犯获得豁免,或者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主张很多压力与张力在这里得到了疏解,因而我们可以更健康地面对生活。
戏里戏外的区分有那么明显吗?
在有单口喜剧之前我们肯定都听过这不就是开玩笑吗?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呢?
很多时候这也不必针对具体的人,例如酒桌上男人泛泛地讲着荤段子,并未针对在场任何一个特定的女性,如果有女性表示不舒服。
恐怕也会有人说:这不就是酒桌上的话么?你那么较真干嘛?”
很明显我们绝对不会认为“酒桌”或“开玩笑”可以获得冒犯的豁免,很多时候那条豁免的金线并非那么明显。
也许我们还会说单口喜剧毕竟是表演,正是表演的这一层,区分这种冒犯与生活中或酒桌的玩笑。
那影视行业,在片场表演时,演员对另一个演员的冒犯和骚扰,我们要说因为那是表演,因而可以受到豁免么?
很明显表演在我们心中远没有那么特殊。
也许最后的辩护是一切形式都无法获得冒犯的豁免,但“单口喜剧”的纯粹娱乐性特殊到我们可以单为这一种艺术设置一个例外,因而可以和一切现实性切割。
不少人激进地持有这个立场,并认为单口喜剧就是冒犯性的。
郭德纲早期的作品《我要反三俗》也提供这样一种辩护方式,即相声应该摒除教育价值,提供纯粹的娱乐和笑声,他说:都是成年人,没什么人听一段相声就变坏的。
但郭老师低估自己了,他在很多场合都讲到一个段子:有些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要离他远一点,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相声演员输出的这个睚眦必报的观点已经成为了网上很多人在表达绝不原谅时,经常会引述的金句。
b站上名为郭德纲讲道理的节目已经洋洋洒洒剪出262个段子?
可见即便是他,相声也不能仅仅是笑料而已。
也许没有一个场合,我们可以用“这是喜剧,别当真”来为他的冒犯做足辩护。
每一个凡尔赛的笑话都在用夸张的手法讽刺炫耀者的可笑。最近出现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梗,是单口喜剧的技术反转。马保国的空耳梗,是谐音。
“u1s1”,“有一说一”的缩写,看似要说客观的话,但一般后面会接非常讽刺刻薄的话,是预期背离。
当然反话和反讽更是我们在网上构成网络热词的基本形式,例如懂哥。我们平时使用的微信表情包,尤其是截取的gif表情包,也是以讽刺作为其基础的构成逻辑。
可以说今日的互联网言谈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部分,就是一场巨大的单口喜剧。
不管是在b站弹幕评论、微博评论和各个游戏论坛,豆瓣小组,还是短视频评论区,讽刺都成为互联网话语的基本形式,并随着各种迷因,输出全网,复制、传播。
开始谈及阴间话指那些冒犯性的,讽刺的,引起人不适和迷惑的内容。然后我们开始称呼这些人为阴阳大师。
而那些以这种矛盾对抗、冒犯和不适为乐,喜闻乐见此种攻伐的,也称呼自己为乐子人。
但毫无疑问人们对于这种讽刺的熟练,尤其是类似《吐槽大会》这种以刻薄挖苦作为卖点的节目,都在渲染着此种文化,并不断为人们提供着可以效仿的模式,提供着练习和范例。
你还不觉得我们在以近乎疯魔的方式和态度接纳讽刺文化吗?
今日的网络环境掌握着一个可怕的氛围,这里的事实不多,道理不复杂,人们对于说服和沟通的期待和耐心都很少。
但在如何说出令人生气恶心的话语上,却是大师级的精通。正是在这里,我们才发现辱骂并非最让人伤心,讽刺才往往是最令人气愤的。
这既是狂欢节,也是修罗场。
或许会认为你是不同的,你欣赏单口喜剧的讽刺,却从未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你相信人能够分清场合,欣赏单口喜剧的辛辣讽刺不会影响一个人说话的方式。
世界上永远有意志力极其坚强的人。正因为此我们总是采用一个句式,即“xx是中立的,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那么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讽刺是中立的,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
但可惜的是在每个我们认为是中立的,是工具的场域,我们似乎都未顶住滥用和误用的冲动
武器是中立的,技术是中立的,手机是中立的,ai是中立的,金钱是中立的……
如果面对中立的东西,我们总是搞砸,也许面对中立的讽刺,我们也该对此三思。
如果这是一个粮食匮乏的年代,而我擅长制作非常美味的炸鸡,在这个口腹之欲无法被满足的环境里,炸鸡对大家当然有巨大的价值和安慰。
但如果这是一个人人都患着肥胖症的年代,我是不是还要制作美味的炸鸡?
似乎与前一个状况就有了巨大的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乐子、娱乐、讽刺匮乏的时代吗?
面对单口喜剧的冒犯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单口喜剧这个形式本身决定的,既然是喜剧,就不要代入自己,享受幽默,不要拿段子当真。
当郭德纲越来越刻薄地编造针对搭档于谦的段子时,他也使用舞台上的都是假的来作为辩护。
我们是否有一个喜剧的例外场域?
在这里讽刺和冒犯获得豁免,或者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主张很多压力与张力在这里得到了疏解,因而我们可以更健康地面对生活。
戏里戏外的区分有那么明显吗?
在有单口喜剧之前我们肯定都听过这不就是开玩笑吗?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呢?
很多时候这也不必针对具体的人,例如酒桌上男人泛泛地讲着荤段子,并未针对在场任何一个特定的女性,如果有女性表示不舒服。
恐怕也会有人说:这不就是酒桌上的话么?你那么较真干嘛?”
很明显我们绝对不会认为“酒桌”或“开玩笑”可以获得冒犯的豁免,很多时候那条豁免的金线并非那么明显。
也许我们还会说单口喜剧毕竟是表演,正是表演的这一层,区分这种冒犯与生活中或酒桌的玩笑。
那影视行业,在片场表演时,演员对另一个演员的冒犯和骚扰,我们要说因为那是表演,因而可以受到豁免么?
很明显表演在我们心中远没有那么特殊。
也许最后的辩护是一切形式都无法获得冒犯的豁免,但“单口喜剧”的纯粹娱乐性特殊到我们可以单为这一种艺术设置一个例外,因而可以和一切现实性切割。
不少人激进地持有这个立场,并认为单口喜剧就是冒犯性的。
郭德纲早期的作品《我要反三俗》也提供这样一种辩护方式,即相声应该摒除教育价值,提供纯粹的娱乐和笑声,他说:都是成年人,没什么人听一段相声就变坏的。
但郭老师低估自己了,他在很多场合都讲到一个段子:有些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要离他远一点,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相声演员输出的这个睚眦必报的观点已经成为了网上很多人在表达绝不原谅时,经常会引述的金句。
b站上名为郭德纲讲道理的节目已经洋洋洒洒剪出262个段子?
可见即便是他,相声也不能仅仅是笑料而已。
也许没有一个场合,我们可以用“这是喜剧,别当真”来为他的冒犯做足辩护。
每一个凡尔赛的笑话都在用夸张的手法讽刺炫耀者的可笑。最近出现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梗,是单口喜剧的技术反转。马保国的空耳梗,是谐音。
“u1s1”,“有一说一”的缩写,看似要说客观的话,但一般后面会接非常讽刺刻薄的话,是预期背离。
当然反话和反讽更是我们在网上构成网络热词的基本形式,例如懂哥。我们平时使用的微信表情包,尤其是截取的gif表情包,也是以讽刺作为其基础的构成逻辑。
可以说今日的互联网言谈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部分,就是一场巨大的单口喜剧。
不管是在b站弹幕评论、微博评论和各个游戏论坛,豆瓣小组,还是短视频评论区,讽刺都成为互联网话语的基本形式,并随着各种迷因,输出全网,复制、传播。
开始谈及阴间话指那些冒犯性的,讽刺的,引起人不适和迷惑的内容。然后我们开始称呼这些人为阴阳大师。
而那些以这种矛盾对抗、冒犯和不适为乐,喜闻乐见此种攻伐的,也称呼自己为乐子人。
但毫无疑问人们对于这种讽刺的熟练,尤其是类似《吐槽大会》这种以刻薄挖苦作为卖点的节目,都在渲染着此种文化,并不断为人们提供着可以效仿的模式,提供着练习和范例。
你还不觉得我们在以近乎疯魔的方式和态度接纳讽刺文化吗?
今日的网络环境掌握着一个可怕的氛围,这里的事实不多,道理不复杂,人们对于说服和沟通的期待和耐心都很少。
但在如何说出令人生气恶心的话语上,却是大师级的精通。正是在这里,我们才发现辱骂并非最让人伤心,讽刺才往往是最令人气愤的。
这既是狂欢节,也是修罗场。
或许会认为你是不同的,你欣赏单口喜剧的讽刺,却从未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你相信人能够分清场合,欣赏单口喜剧的辛辣讽刺不会影响一个人说话的方式。
世界上永远有意志力极其坚强的人。正因为此我们总是采用一个句式,即“xx是中立的,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那么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讽刺是中立的,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
但可惜的是在每个我们认为是中立的,是工具的场域,我们似乎都未顶住滥用和误用的冲动
武器是中立的,技术是中立的,手机是中立的,ai是中立的,金钱是中立的……
如果面对中立的东西,我们总是搞砸,也许面对中立的讽刺,我们也该对此三思。
如果这是一个粮食匮乏的年代,而我擅长制作非常美味的炸鸡,在这个口腹之欲无法被满足的环境里,炸鸡对大家当然有巨大的价值和安慰。
但如果这是一个人人都患着肥胖症的年代,我是不是还要制作美味的炸鸡?
似乎与前一个状况就有了巨大的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乐子、娱乐、讽刺匮乏的时代吗?